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渗灌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能、省工、省地、增产效果。是发展节水型农业的重要技术措施。早在1975年世界灌溉会议上就将地下灌溉列为主要灌溉技术之一。70年代末我国利用渗水瓦管和塑料管打孔作为渗灌管,进行了一系列的渗灌试验。但因设备不成熟而未能得到发展。80年代对法国赠送的灌溉设备进行了田间试验,并进行了仿制研究,由于技术和设备等客观原因的限制,特别是技术上的问题尚未解决,难以实施。在以往渗灌试  相似文献   

2.
渗灌──未来旱区农田灌溉的趋向──关于渗灌技术现状及开发新型渗灌管的调研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所任文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夏玉琴1渗灌技术概述渗灌一项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农业高效灌溉技术。渗灌是将水增压或利用地型落差,通过低压管道送达毛细渗水管(渗管...  相似文献   

3.
渗灌是通过地下输水管道,把灌溉水送到田间,再通过渗灌管使灌溉水渗入土层,借助土壤毛细管作用把水分扩散到渗管周围的土壤中,供作物吸收利用。渗灌的节水效果优于其它形式的节水灌溉措施。渗灌具有多项综合作用的特点,便于田间管理、保持土壤的良好结构等优点。但由于渗灌的一些技术问题,尚需解决,影响渗灌的推广应用。渗灌管的堵淤影响渗灌水的均匀度,渗灌管的堵淤和渗灌水的均匀度是相互影响的。在渗灌管埋设间距、深度合理的前提下,渗灌水的均匀是检验渗灌管堵淤的指标。 渗灌试验选用Φ55国产聚乙烯波纹微孔塑料管(原用于暗管排水的管材)做为渗灌管。试验质地为  相似文献   

4.
山丘区果园地下陶管渗灌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灌是一种较新型的农业灌溉技术,它是用管道将灌溉水输送到土壤,借助土壤毛细管吸水和水势的作用,使水分缓慢而均匀地进入植物根区。目前,渗灌在我国尚处在试验阶段,所采用的渗管大多为塑料管,成本较高,且仅限于农作物及部分园艺作物的地表移动渗灌。为研  相似文献   

5.
浅析渗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浅析渗灌杨少俊张明斌1渗灌的产生70年代中期,在水资源极期贫乏的山西省万荣县等地,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发明了瓦管渗灌技术。它是将瓦管埋入地下,灌溉水通过瓦管管壁,慢慢地渗入土壤,供作物吸收利用。这种灌溉技术省水效果明显,增产效益显著,在很多地方得...  相似文献   

6.
在大气降水、土壤含水量、肥力及土壤理化性质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不同渗灌管管距和渗灌管埋深对番茄生长状态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拉链式渗灌管的间距为50 cm、埋深为30 cm时,西红柿的长势及产量达到最优效果。渗灌管的间距越大,产量越低。同时可知,渗灌管30 cm埋深最适宜西红柿的生长。通过试验分析,对寻求番茄最佳灌溉处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渗灌条件下水稻的节水灌溉制度和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江苏省淮北平原地区稻麦轮作生产实际,在田间埋设塑料波纹暗管,通过调节外沟水位对水稻实施渗灌,就渗灌条件下水稻的节水灌溉制度和氮肥运筹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渗灌条件下以稻田地下水位和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指标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该技术和常规浅水勤灌相比,水稻节水达16.5%,增产14.3%。试验结果还表明,水稻采用节水灌溉制度后,氮肥用量和基蘖肥与穗粒肥的比例显著影响水稻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矿质营养、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渗灌条件下水稻高产优质、浅层地下水不受NO3-N污染的施N量为270~315kgN/hm2,基蘖肥/穗粒肥为5∶5。  相似文献   

8.
管道渗灌技术试验结果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管道渗灌技术中的水力设计、出水孔开孔工艺、含泥沙水使用、渗灌管深和防堵塞等关系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简要介绍了试验结果,对管道渗灌 改进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一种新改性橡胶渗灌管为材料,与美国(USA)渗灌管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试验方法研究渗灌管的渗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渗水性能方面自制改性渗灌管较USA渗灌管渗水均匀性好且在0.1 MPa下渗水均匀性最好,在力学性能方面自制改性渗灌管的抗拉伸破坏性能和抗压扁性能均优于USA渗灌管。  相似文献   

10.
不同灌溉技术下玉米的节水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降雨、灌溉水量和前期土壤特性一定的情况下,对玉米在喷灌、滴灌、渗灌3种灌溉方式下的土壤水分的变化特性和玉米生育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玉米的生长特性和各种灌溉技术下玉米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渗灌的节水效果最好,产量比滴灌增加1.3%,比喷灌增加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