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北赵台区长6、长4+5储层砂岩主要为灰色细粒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储层成岩作用多样,影响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研究区储层砂岩成岩阶段处于晚成岩A期;孔隙演化过程中,破坏性的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使孔隙损失严重,物性变差;溶蚀作用、烃类侵位等建设性成岩作用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2.
以研究区大量的岩心资料为基础,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常规压汞等有效的分析方法,对下寺湾油田柴窑油区储层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柴窑区长6油层组储层主要为一套浅灰色-灰绿色长石细砂岩,其次为粉-细粒长石砂岩及中-细粒长石砂岩.本区储层为特低渗储层,储层砂岩中的孔隙主要分为:原生孔隙,包括残余粒间孔隙和填隙物内微孔隙;次生孔隙,以溶蚀型次生孔隙为主,此外有自生矿物晶间微孔隙和微裂隙.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次为长石、沸石和岩屑溶孔.该区储层孔喉分选性好,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等,成岩作用复杂,成岩现象丰富,并对储集层孔隙发育及物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泰州组一段上亚段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7%~17.4%之间,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7~125.1)×10-3μm2之间;储集空间主要类型为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裂缝溶孔;根据物性分析和压汞资料,将泰州组一段上亚段储层划分为Ⅰ~Ⅳ四种类型.基于定量成岩作用的分析,认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本区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则大大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致密油储层的微观特征及成因机理,通过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岩心物性等资料,详细分析了陇东地区长7段砂岩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及物性控制因素,认为长7段致密油砂岩成岩作用与常规储层具一定差异,整体上储层物性是大地构造背景、沉积条件、岩石学特征、埋藏过程及成岩作用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主要为细砂-粉砂级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平均孔隙度10.1%,平均渗透率0.18mD.成岩特征表现为早期快速埋藏,压实强烈,但由于紧邻主力烃源岩,后期仍具有一定的溶蚀作用,溶孔是主要孔隙类型之一.对物性影响最大的胶结作用为伊利石、铁方解石和铁白云岩胶结,其中伊利石主要形成于早期沉积,云母水化,中后期黑云母蚀变、蒙脱石转化,杂基蚀变及长石溶蚀和钠长石化等,含铁碳酸盐大量出现于有机酸溶蚀之后,是中晚期孔隙继续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根据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等资料,研究杨米涧—大路沟地区长6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有少量岩屑长石砂岩;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主要发育长石溶孔和浊沸石溶孔;主要发育缩颈型、片状和弯片状喉道。分析认为研究区储层特征主要受到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构成本区最为主要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6.
通过露头、岩心、测井分析测试资料,对大路沟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和储集物性等特征 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 高的长石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粒内溶蚀孔、铸模孔或残余铸模孔;孔隙结构具有小孔隙、微细喉道 的特点;储层性质明显受原始陆源组分、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相互影响;原始陆源组分的结构和含量对储层物性 有直接影响;沉积相是基础,砂体厚度大、粒度较粗的水下分流河道的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其他微相砂体;成岩作 用对储层物性优劣起主导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使储层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胡尖山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延91段显示出较好的含油气性,该区延91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中粒、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分选性为中等—好,磨圆度以次棱角状为主,填隙物以高岭石和铁白云石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属于低孔—中孔、特低渗—低渗储层;储层属于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分流河道是主要储集砂体,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是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分流河道砂体物性较好,河道侧翼和分流间湾储层物性较差;压实和胶结作用破坏了储层物性,而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岩芯观察、镜下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分析等资料,对松辽盆地龙西地区泉四段砂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划分和成岩共生序列及孔隙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西地区泉四段主要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局部为岩屑质长石砂岩;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自生石英胶结作用、自生黏土矿物胶结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交代和溶蚀作用等;龙西地区泉四段砂岩为中成岩阶段A期,且细分为A1和A2亚期;随着成岩演化,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得原生孔隙减小,而溶蚀作用使得储层孔隙结构得到改善;孔隙类型由缩小粒间孔组成变为由缩小粒间孔和溶蚀粒间孔组合组成。  相似文献   

9.
在岩性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的下沥青砂岩段储层特征.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其次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储层岩石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在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控制下,储层砂岩为低孑—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研究区沉积微相、岩性和物性等对下沥青砂岩段储层含油气性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延10油层组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安212区延10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主要发育辫状河亚相沉积,辫状河道为储层骨架砂体;砂岩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储层物性特征明显受控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决定了储层砂岩颗粒粒度、成分,溶蚀作用增加了面孔率改善了储层物性,压实作用则降低了储层孔隙度,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1.
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融合水文随机模拟的方法产生超长系列径流数据,建立了王快—西大洋水库联合调水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Vensim PLE环境下进行了仿真模拟。运行结果表明,王快—西大洋水库连通工程现状、未来的运行状况均能达到或接近设计水平,工程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12.
结合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测井及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运用精细地震构造解释、地震属性和储层反演等技术手段,开展河流相储层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振幅类属性对于苏6区块砂体比较敏感,如均方根振幅属性;复地震道属性对于该区河流相预测较为敏感,如瞬时相位属性。地球物理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盒八下段为砂体主要分布层段,有效砂体发育广泛,可作为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13.
钻井过程中的储层损害和储层保护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层保护技术直接关系到油田的勘探、开发和效益,其涉及钻井、固井、完井、油气开采、增产措施等从勘探到开采结束的整个开发过程.分析了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对储层的损害机理,介绍了保护储层的钻井液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现代油藏经营管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油藏经营管理”近年来已成为油田开发研究的热点和当今国际石油界最流行用语之一,油藏经营管理模式亦成为国外油同效开发油气田的基本模式。综述了现代油藏经营管理的概念、形成与发展,分析了影响油藏经营管理的主要因素及现代油藏经营管理的组织机构、工作模式及运作程序,简要介绍了基于现代油藏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结合我国油田开发管理在CNPC勘探开发数据库基础上,由西南石油学院开发研制的现代油藏经营管理软件,指出实践现代油藏经营昌提高我国油气田开发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油气藏模式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震和钻井试油资料进行模式识别研究,对油气藏分布的确定是十分有用的。本文详细介绍了作者研制的油气藏模式识别系统的方法原理。油气藏模式识别系统可以提取4类地震特征参数,进行4种地震特征变换,设计3种分类器  相似文献   

16.
以段六拨油田区域构造背景、沉积微相以及储层的岩性、空间展布、物性特征研究为基础,阐述了储层建模的原理及在油藏描述中建立储层模型的过程,并在该油藏的沉积、储层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油田的构造模型、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S气藏含砾砂岩段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统计分析,结合砂体和沉积相的展布特征,对研究区含砾砂岩段储层的层间、层内、平面非均质性进行研究.认为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作用的控制,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程度中等一强,由于渗透率韵律的多样性使各小层层内非均质性程度不一,整体为中等一强非均质性,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相带平面分布的影响,泥坪相所在区域非均质性较弱,而潮汐砂坝和潮控河道表现为中等一强的平面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王庄地区郑4潜山裂缝性储层的特点,利用断裂增强滤波处理后的地震资料,提取了反映储层微裂缝的最优几何属性。曲率属性描述了微断裂体系的线状特征,最大曲率的方位角则代表了裂缝的方向,通过最大曲率属性的两个不同量得到裂缝密度和方向,从而刻画出裂缝空间的网状结构及其横向的连续性,成像裂缝性储层的三维的微断裂体系,结合已完钻井的生产资料,明确了该区裂缝的发育特征,为下一步部署井位进行剩余油挖潜,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浅3井区Ⅵ1油层是杨楼地区的主力油层,但层间油水关系比较复杂,造成油层漏失、解释失误等情况。另外,由于地质情况不同,电性差别较大,造成这部分地区解释符合率一直偏低,成为区域开发生产的一个障碍。针对这种现状,为进一步地提高新井解释符合率和提高开发效果,通过收集大量试油、测井、嗄嗄动态等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和回归分析法,弄清储层的四性关系,快速准确地判断油水层,建立了杨浅3井区相关解释标准。后期在储层的识别和评价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当储层参数是分布函数时的储层分类方法,引入了分布贴近度、综合分布贴近度概念,并以此作为度量点与点之间的接近程度的标准,获得了相应的新分类方法。如果储层参数的分部函数是通过纵向高密度取样而得,通过计算刻划储层参数变化复杂程度的量──吸引子关联维来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