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煤植物研究是介于古植物学和煤田地质学之间的一个边缘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古植物学和煤田地质学的向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回顾了近年来我国成煤植物研究的概况。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各时代成煤植物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煤岩学、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分析了中,梁山北矿 K_2、K_4煤层和南桐砚石台矿四号、六号煤层的煤相;根据从煤中发现的植物残体和含煤岩系中发现的大化石确定了成煤植物的类型;并根据从煤中发现的细菌化石结合地化分析阐述了泥炭沼泽的介质性质。  相似文献   

3.
树皮煤研究的研究始源于我国的二十世纪 30年代 ,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实验方法与手段对树皮煤从煤岩学、煤化学、地球化学、成烃能力及成烃动力学、生油潜力、成煤环境及成煤植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树皮煤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树皮煤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树皮煤研究的研究始源于我国的二十世纪30年代,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实验方法与手段对树皮煤从煤岩学、煤化学、地球化学、成烃能力及成 烃动力学、生油潜力、成煤环境及成煤植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树皮煤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皮煤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了配合煤核研究,对汪家寨矿汪家寨组一号煤层用煤层剖面分析煤岩成因和光性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对一号煤层的岩相特征、煤岩组成以及成煤的生态特征的认识,同时提出了煤层宏观描述的一套标志、分类和定量的方法,以及从煤的显微结构,煤岩组成和成煤的环境等特征,进行成煤植物门类鉴定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华南中泥盆世成煤植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煤中植物残体分析并结合煤系地层植物群组合特征,对华南中泥盆世成煤植物进行了论证.研究表明形成角质残植煤的植物具有多样性,主要为裸蕨类和原始石松类,其中戴肯涅带蕨(Taeniocradadecheniana)在成煤植物群落中占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的孢粉是从一号煤层中获得,共33属80种,其中有1个新属12个新种。这个孢粉组合无论从类型上还是数量上都是很丰富的,在我国晚二叠世晚期也是罕见的。笔者提出将Punctatisporites incomptus—Propte-risispora sporsus作为长兴期最晚期的孢粉组合带。通过对本组合与龙潭组和卡以头层孢粉组合的对比进一步证明华夏植物群一直延续到早三叠世早期,从而对研究植物群演化提供了孢粉依据。同时,根据组合推断含煤盆地的植物群面貌,对研究成煤的物质成分,成煤环境及探讨煤核的成因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沁水盆地煤储层微裂隙发育的煤岩学控制机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沁水盆地主要矿区实测煤样的分析资料,总结了煤岩显微组分、煤岩类型和煤相与微裂隙发育的关系,探讨了微裂隙的成因及煤岩学控制机理.结果表明:该区微裂隙多以长度小于300μm,宽度小于5μm的裂隙为主,裂隙密度一般都在10~50条/9cm2之间;微裂隙通常发育于均质镜质体为主的组分中,且常见于条带状亮煤或以微镜煤为主的亮煤中.潮湿、弱氧化和弱水动力的成煤环境有利于微裂隙的发育.微裂隙是煤化作用过程中烃类气体的瞬间积聚形成高压流体单元后突然破裂而形成的,其中条带状亮煤或以均质镜质体为主的流体微单元,不仅具有较好的生烃潜能,同时孔隙发育差不利于气体的扩散,这是造成这些组分中微裂隙发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南地区煤中砷的分布及富集因素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我国西南地区各主要成煤时代、各类型煤中砷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分析了造成煤中砷富集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 ,影响砷的迁移、富集的因素主要有物源区母岩、成煤植物、成煤环境、煤化作用和构造运动等 ,煤中砷的聚集是煤在形成的各个时期各种地质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重庆地区居住区各绿地类型植物景观的现今状况及异于其它城市的造景特色,并对于如何提高重庆地区居住区的植物景观设计提出了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线路和样地调查,对凤凰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的植物多样性、植物区系、生活型等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凤凰山共有种子植物978种,隶属于434属96科;植物区系成分中温带成分优势明显,热带成分比较丰富,显示了植物交汇的特点,中国特有分布现象不明显;Raunkiaer生活型中,地面芽植物以294种,占总种数30.06%而居首位。Drude生活型中以草本植物为主,共721种,占总种数的73.72%。在水分生态类型中,中生植物共776种,占总种数的79.35%。而水生植物仅有10种,占总种数的1.02%;根据经济用途的不同,把植物资源分为9种类型。结果表明,凤凰山种子植物的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2.
煤矿综合机械化开采中的煤岩界面识别问题属世界性难题.利用煤与岩的声阻抗差异以及相控阵技术,提出了基于超声相控阵的煤岩界面识别方法.在分析煤样与岩石的声速和超声波衰减系数等参数的基础上,基于非均质散射场理论,建立超声相控阵煤岩识别模型.开展了多种频率的超声相控阵对不同类型煤岩模型的扫描检测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煤岩界面的回波信号和超声相控阵成像图像,实现了煤岩界面的识别.结果表明:基于非均质散射场声场理论的超声波相控阵煤岩模型构建与仿真方法的正确性;超声相控阵方法可应用于煤岩界面的识别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是可以利用绿色植物从环境中吸收带走重金属或将它们无害化的技术,是目前发展最快的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治理技术,成为当前国内外环境界研究的热点.文章在综述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类型和优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植物修复技术的新进展,对该方向的研究工作发挥了引题作用.  相似文献   

14.
植物观赏特性与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植物大小、形态、色彩、质地及树叶类型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影响植物观赏特性的众多因素,阐述了植物观赏特性相关因素间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关系;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如何运用好影响植物观赏特性的众多因素,从而说明了植物观赏特性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温高压封闭体系和不同升温速率的实验条件,选用具有不同显微组成和演化程度的煤岩及原始成煤物质泥炭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了热解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的演化和沁水盆地煤层气碳同位素动力学特征,发现热解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及演化与煤岩的性质和煤化程度、源岩初始演化程度、升温速率等因素密切相关,提出了热解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与lg(Ro)之间的关系式,确定了沁水盆地上古生界煤岩生成的甲烷碳同位素演化史及煤层气成因.结果表明:煤岩的初始演化程度低、壳质组含量高、升温速率高的条件下,形成的煤层气碳同位素组成比较轻.样品在不同升温速率形成的热解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与lg(Ro)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沁水盆地上古生界煤岩生成的甲烷碳同位素演化史是随着煤岩的埋藏史,阳城地区太原组、山西组和泥炭热解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基本保持了持续变重的趋势,并且在早白垩世(K1)末都达到最重,之后甲烷碳同位素基本保持不变.首次对成煤物质泥炭进行了碳同位素动力学实验模拟,与煤岩的碳同位素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对比,表明了泥炭比煤岩具有更轻的碳同位素.将沁水盆地阳城地区二叠系自然煤层气样品的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与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获得的资料比较研究发现,阳城地区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与K1演化至今的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值相近,反映了阳城地区煤层气具有"阶段聚气"的特征.从而反映了甲烷碳同位素动力学是研究煤层气成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几丁质酶在植物抗病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几丁质酶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为单基因编码,能够催化几丁质水解,几丁质是危害植物的病原真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之一,而植物中尚未发现几丁质酶的底物,所以,几丁质酶在植物体内的诱导与积累,对于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几丁质酶的类型、生化特征、结构以及诱导与表达的介绍,对几丁质酶在植物抗病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机理不同,植物修复技术可分为植物固定、植物挥发和植物提取3种基本类型.与传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比较,该技术存在成本低、利于环保、方便操作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修复速度慢、受环境条件限制等局限性.今后研究的重点:寻找超累积植物并研究重金属富集的机理;通过基因工程发展植物修复技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强化植物修复技术,如发展对环境安全的化学添加剂.  相似文献   

18.
植物的构成空间功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室外环境的布局与设计中,植物是极为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植物除具有其任何工程措施不可代替的生态功能及观赏功能外,还有独立的构成空间或与其它设计要素共同构成空间的功能,使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从空间构成要素、空间形态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植物所构成空间的类型;从植物划分空间、联系空间、屏蔽视线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植物构成空间的手法,从而详细阐述了植物构成空间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超声波换能器检测煤岩界面的成像效果,分析煤岩声阻抗差异和超声波指向性的特征,提出了超声波合成孔径聚焦的煤岩成像检测.基于非均质散射场理论,建立煤岩声场模型,开展了煤岩模型的超声波合成孔径聚焦成像检测的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类型煤质模型的成像图像.采用超声波合成孔径聚焦成像检测方法,完成了0.4和0.5m煤厚的模拟样成像检测实验与理论研究.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非均质散射场理论的煤岩合成孔径聚焦超声波成像检测建模与数值模拟是正确的,合成孔径聚焦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超声波成像检测图像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20.
煤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储层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煤岩特殊的孔隙结构及甲烷赋存和产出方式决定了其损害机理与常规储层存在明显差异。在此六盘水地区亦资孔盆地二叠系煤岩气藏为对象,应用压汞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煤岩储层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特征,结合煤岩学、敏感性及工作液损害评价实验,探讨了煤岩气层损害机理。研究表明,煤岩中常见模特组织孔和气孔,裂缝发育,属双重孔隙介质,表现出很强的应力敏感性。工作液易通过天然裂缝系统侵入煤层中,导致裂缝内的固相沉积、水相圈闭和高分子处理剂吸附滞留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