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西部部分地区地层落差大,地层倾角陡,断崖断坎较多、地表条件复杂多样,给三维地震资料的采集和处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也给构造和沉积储层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针对该类地层三维地震资料处理的难点和重点问题,采用静校正、叠前多域去噪、叠前时间偏移、相对保幅处理、相位一体化处理和精细速度分析等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研究成果,对我国西部盆地部分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重复处理。新、旧处理结果相比,其浅层信噪比有所提高,频带拓宽,偏移归位准确可靠,解决了以前的欠偏移问题,使地层接触关系更清楚,从而为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构造特征分析等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焉耆盆地西部逆冲推覆带二维地震采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焉耆盆地西部,地表主要为岩石裸露区、戈壁区和巨厚低降速带区,接收和激发条件都较差,地下为逆冲推覆带,构造复杂,是地震勘探困难地区。以往在该区进行了多次地震勘探,解决不了推覆带的构造成像问题,本次二维地震勘探利用射线追踪理论的正演模拟方法,研究不同采集参数对构造成像的影响,结合试验资料的定量分析,确定激发井深、药量,使地震采集参数更加合理。采集资料经处理,推覆体成像清晰。逆冲断点、断面清楚。  相似文献   

3.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新进展——静校正和叠加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第 6 5届EAGE年会发表的有关地震资料处理方面的论文中 ,静校正、去噪和叠加成像技术仍然是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目前 ,静校正已由简单的高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发展到层析静校正、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等。在叠加成像方面 ,CRS叠加、非线性扩散滤波等可直接用来提高地震成像质量。叠前的非拉伸动校、子波的一致性、三维速度滤波等叠前处理方法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4.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新进展--静校正和叠加成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第65届EAGE年会发表的有关地震资料处理方面的论文中,静校正、去噪和叠加成像技术仍然是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目前,静校正已由简单的高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发展到层析静校正、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等.在叠加成像方面, CRS叠加、非线性扩散滤波等可直接用来提高地震成像质量.叠前的非拉伸动校、子波的一致性、三维速度滤波等叠前处理方法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5.
在第65届EAGE年会发表的有关地震资料处理方面的论文中,静校正、去噪和叠加成像技术仍然是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目前,静校正已由简单的高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发展到层析静校正、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等。在叠加成像方面, CRS叠加、非线性扩散滤波等可直接用来提高地震成像质量。叠前的非拉伸动校、子波的一致性、三维速度滤波等叠前处理方法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6.
通过进行盖层的岩要古地理划分、构造运动分析及地震、钻井和化探资料的解释对比,探讨了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古生界天然气藏具有不同的保存条件。认为研究区南部受构造抬升及断裂作用影响,盖层出露或埋藏较浅,古生界气藏保条件较差;东北部地区则保存条件较好,及古生界天然气勘较为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焉耆盆地西部,地表主要为岩石裸露区、戈壁区和巨厚低降速带区,接收和激发条件都较差,地下为逆冲推覆带,构造复杂,是地震勘探困难地区。以往在该区进行了多次地震勘探,解决不了推覆带的构造成像问题,本次二维地震勘探利用射线追踪理论的正演模拟方法,研究不同采集参数对构造成像的影响,结合试验资料的定量分析,确定激发井深、药量,使地震采集参数更加合理。采集资料经处理,推覆体成像清晰,逆冲断点、断面清楚。  相似文献   

8.
存第65届EAGE年会发表的有关地震资料处理方面的论文中,静校正、去噪和叠加成像技术仍然是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目前,静校正已由简单的高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发展到层析静校正、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等。在叠加成像方面,CRS叠加、非线性扩散滤波等可直接用来提高地震成像质量。叠前的非拉伸动校、子波的一致性、三维速度滤波等叠前处理方法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9.
乌泊尔逆冲推覆带自南向北可划分出3排构造,分别为西南部的西昆仑逆冲推覆体、东北部的乌泊尔弧形逆冲推覆断裂以及夹于它们之间的乌泊尔盆地。对野外露头与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表明,乌泊尔逆冲推覆断裂沿古近系底部的膏泥岩层滑移,并向上逆冲推覆至地表,近地表处的强反射不整合波组对应的地层为下更新统下部;乌泊尔逆冲推覆构造始于晚上新世,且一直持续活动至今。乌泊尔逆冲推覆断裂呈东、西两端抬升、中部下凹的鞍状形态。断裂东段为侧断坡,构造具走滑特征;西段呈强显露型逆冲至地表。  相似文献   

10.
南黄海北部海相构造层中的逆冲推覆以寒武系底面、志留系顶面(或加里东构造面)及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为主要滑脱面由北西向南东推覆,呈北东向或近东西向分布于千里岩隆起至崂山隆起南缘;根据逆冲推覆规模和基底卷入程度,自北而南划分出根带、中带和锋带。根带位于南黄海北部千里岩隆起一带,表现为由前震旦系组成的巨大推覆体逆冲(掩)在古生界之上;中带发育于烟台坳陷至崂山隆起中部,表现为上古生界呈叠瓦状冲断;锋带分布于崂山隆起南部,主要表现为龙潭组和青龙组内部的滑脱构造。根据地震资料分析,南黄海北部地区的逆冲推覆构造主要活动时期是在印支期至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南方山前带B区某三维地震数据,采用自主研发的iCuster地震成像系统,将偏移速度分析、沿层统计速度分析和剩余速度分析相结合,通过递进式的建模技术流程提高了速度模型的精度,改善了叠前时间偏移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复杂条件下的深度成像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波动方程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能在复杂介质条件下精确描述波场,且能高精度成像。此方法包括波场向上和向下延拓进行基准面校正、基于深度域共成像道集的成像点速度模型修正技术和应用成像条件前后作偏移数据内插的偏移反假频技术等核心技术。经实际应用,基于波动方程的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波组的分辨率、断层的清晰度、深部目的层的成像精度以及振幅的保持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用低频信息改善地震成像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勘探中的地震波频率范围一般为0~80Hz。由于大地的吸收及高速地层的影响,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高、低频率成分衰减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通常,地震波的高频成分衰减严重,低频信息保留相对完整。在模型论证的前提下,研究了利用地震低频信息改进深层速度精度与提高高速层下伏地层成像质量的方法,并应用实际资料的处理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地震低频信息比高频信息具有更高的抗屏蔽及吸收能力,利用地震低频信息能够提高深层速度的精度和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构造带地应力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在地质研究、测井分析及岩石AE声发射实验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山前构造带现今地应力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库车坳陷现今地应力场的最大主应力方向为近南北向,根据岩石声发射初压应力响应曲线特征,该区现今最大主应力值在不同的部位和深度明显不一致.与深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通过与塔北隆起地应力测试结果对比,库车山前构造带地应力比塔北隆起区明显大.随深度变化的速率明显快。通过砂岩和泥岩中地应力的对比研究.泥岩比砂岩对地应力更敏感。山前构造带地应力值与泥岩电阻率、声波时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因而可以通过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来计算其她应力值。  相似文献   

15.
随机介质模型正演模拟及其地震波场分析   总被引:37,自引:11,他引:26  
姚姚  奚先 《石油物探》2002,41(1):31-36
讨论了利用统计学方法在对介质进行描述的二维随机介质模型的正演模拟问题,并对若干简单的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这些简单模型模拟结果的地震波场可以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储层中局部微观非均匀性对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有较大影响;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中的某些信息不能用常规方法进行分析时,可以尝试用随机介质模型理论进行分析,以得到较为正确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随机介质模型的正、反演问题及与之相关的地震波场传播特征研究是地震学,特别是开发地震学中一个有 意义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保存条件是前陆冲断带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其中断层的封堵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断层两盘岩性对接关系在三维空间上的差异,致使同一断层在不同走向或者不同深度上封堵性存在差异。该文应用改进后的Allan剖面研究断层侧向封堵性,应用断面压力联合断移地层砂地比评价断层垂向封堵性。将同一断层垂向与侧向封堵性相结合,从而实现半定量综合评价。在低勘探程度尤其是无井地区,应用此方法可以初步判断断层封堵性。在勘探程度相对较高地区,可以充分应用勘探资料,将评价结果由半定量向定量化推进。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的近地表呈黄土、砾石二元结构且变化剧烈,常规的近地表建模及静校正效果差强人意。为了构建精准的山前带近地表结构模型,以便做好激发井深设计及静校正处理,首先基于微测井测量数据细究山前带近地表特性,厘清近地表黄土层和砾石层的速度、时深关系等;其次通过地质统计学方法求证了黄土与砾石厚度具有良好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优选克里金插值法建立黄土和砾石厚度模型,利用黄土底界和砾石底界与地表的相似系数对该厚度模型进行校正,以提高建模精度;最后提出分层时深曲线静校正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所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处理效果和效率均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地震成像技术对策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的地震成像是这一领域油气勘探的关键,地表起伏大、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及地下构造复杂是制约该地区地震成像的三大难题,三者相互影响、彼此制约,但核心因素是地表的起伏。对起伏地表作叠前深度偏移是公认的有效方法,但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时存在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探索静校正和深度域成像一体化解决方案,重点解决基于起伏地表的剩余静校正和从地表出发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是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地震成像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