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高感应电能传输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接触式感应电能传输系统(ICPT)是一种新型的电能传输技术,通过感应电磁耦合向负载提供电能。ICPT的关键部件是松耦合变压器(也叫可分离变压器)它的耦合系数较低,制约着传输效率。本文对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且分析了磁芯材料、工作频率、气隙大小等关键参数对传输效率的影响,着重讨论了可分离变压器的初次级绕组的补偿问题,并且给出了补偿电路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文中针对非接触能量传输系统,对其松耦合变压器的原副边线圈进行串联补偿(SS补偿)。在该种补偿状态下进一步分析了非接触能量传输系统副边输出电流与原边输入电流、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输出功率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通过仿真,验证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RC电路和RLC串联电路,讨论了电容充电电路的能量效率。对RC电路,分析了采用指数型电压源进行充电的能量效率。对RLC串联电路,讨论了各种响应特性下进行充电的能量效率,并指出如果利用电路的欠阻尼响应特性,可以大幅提高充电的能量效率。本文的讨论对“电路”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对基于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技术的全桥谐振变换器的传输特性进行的研究.松耦合变压器是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本文首先分析了松耦合变压器与传统紧耦合变压器的区别进而提出原副边补偿问题,其次计算出串串补偿和串并补偿电容的选取,再次计算当系统工作在谐振状态时电压的放大倍数并得出负载特性,最后通过PSpice软件搭建电路并仿真,证明分析和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薛帅 《电子器件》2020,43(2):359-365
为解决多路并联LED灯串均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容容抗平衡和电容安秒平衡的新型谐振式均流拓扑结构。详细介绍了该拓扑结构的具体均流原理,并对其进行建模分析,给出关键参数的计算公式;结合LED负载特殊的工作特性,设计了相应的闭环控制策略和PWM调光电路。通过MATLAB搭建电路模型并研制一款功率为38 W,每路工作电流为350 mA的四路输出实验样机,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拓扑具有很好的均流效果,可实现PWM精确调光,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刘霞  张心  肖峰  王太辉  李其源 《电子质量》2011,(9):42-44,52
针对特殊环境下锂电池装置充电过程中产生火花、造成短路从而影响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来实现锂电池装置无线充电的方法。该文所设计的系统有能量变换发送回路和能量接收回路两部分.运用软开关技术和功率补偿技术,并利用AVR单片机实现系统的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7.
秦燕青  葛元庆 《微电子学》2007,37(2):255-259,264
介绍了ISO15693非接触式IC卡射频前端电路,采用一种巧妙的整流电路,提高了整流效率。同时,使用了一种适用于ISO15693非接触式卡片的简单稳压电路结构,有助于信号的解调,并且使卡片在接收到的信号为10%ASK和100%ASK两种调制模式时都能正常工作。芯片测试结果显示,电源产生电路能够产生一个2.2~3.8 V的直流电压,解调电路能够在2.0~3.8 V电压下可靠稳定地工作;在ISO15693规定的最小场强0.15 A/m处,整个芯片的电源电压为3.3V,且功耗小于60μW。  相似文献   

8.
正确的拓扑结构识别对于电力系统的状态估计及故障定位等至关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拓扑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非接触式线路电流传感器的测量值,以及节点功率注入的伪测量值。首先将拓扑识别问题表述为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然后采用重构方法来处理非线性问题,将其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形式。此外,还对非接触式线路电流传感器的规划提出了建议,以确保拓扑识别方法的性能。对所提出的拓扑识别方法在33节点测试系统以及某地的真实线路的上进行了测试。该方法能够识别所有可能的拓扑,包括放射型、环型和孤岛,从而扩展了拓扑识别在电力系统运行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卫星通信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的角角落落,不仅民用的卫星电视节目、现代教育广泛利用卫星通讯技术,而且大量的应用于GPS、测绘、气象、军事等专业领域。对于影响卫星信号传输的现象也成为越来越关注的焦点,然而卫星通信质量受到气候、大气、天体等因素的影响,了解以上诸因素的影响,可以对信号进行适当补偿,对卫星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ISO15693非接触式IC卡射频前端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ISO15693非接触式IC卡射频前端电路,采用了一种巧妙的整流电路,提高了整流效率。同时使用了一种适用于ISO15693非接触式卡片的简单的稳压电路结构,有助于信号的解调,并且使卡片在接收到的信号为10%ASK和100%ASK两种调制模式时都能正常工作。芯片测试结果显示:电源产生电路能够产生2.2V-3.8V的直流电压,解调电路能够在2.0V-3.8V电压下可靠稳定的工作;在ISO15693规定的最小场强0.15A/M处,整个芯片的电源电压为3.3V,且功耗小于60μW。  相似文献   

11.
刀片磨损是影响砂轮划片机切割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定期检测刀片在划切过程中的磨损量,同时对进刀量予以补偿。详细介绍了用于测量刀片磨损量的接触式测高和非接触式测高2种方法,通过分析计算不同装配偏差值对非接触式测高偏差值的影响,得出光纤检测点与刀片中心运动轨迹线的水平偏差值对刀片磨损量的检测偏差值有一定影响的,需要在组装过程中通过减小水平偏差值来提高非接触式测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任东东 《移动信息》2023,45(6):25-26,29
卫星通信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如卫星电视、现代教育、GPS、测绘、气象、军事等领域,都广泛应用了卫星通信技术。同时,影响卫星信号传输的因素也日渐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文中对影响卫星信号传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基于电磁感应无线电能传输方式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该传输方式的补偿电路进行了比较分析。搭建了仿真对补偿电路进行的比较和分析,最终给出了各自的使用场合。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数字传输系统虽然研究得很早,但是一直质量不是很高,世界上也没有一个接口标准的规范,所以一直都无法满足数字传输的需求,直到SDH传输网的出现。文章介绍了SDH传输网的组成,阐述其存在的必要性,并对一些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希望给广大的设计、研究人员提供研究基础,以此完善SDH传输网,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民众。  相似文献   

15.
乔良  杨雁南 《激光技术》2014,38(5):590-594
为了提高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转换效率,基于单结GaAs光电池的工作原理,用调节照射光电池的激光参量的方法,从理论上对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有关部分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通过实验研究了激光波长、激光强度等因素对光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结GaAs光电池对单色激光的光电转换效率远高于传统的单晶硅电池,最高转化效率可达61.2%。该结果对于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带通信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基线漂移问题。这种问题是由通信链路中具有高通特性的器件造成的(例如以太网传输系统中的变压器)。由于通信链路中有高通特性的器件,传输信号的直流部分将会被抑制或者被衰减,从而导致接收信号出现基线漂移现象。文中通过理论推导以及利用Matlab@真的方法,对以太网传输系统中MLT-3编码的基线漂移以及对接收机系统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作为旋转导向智能钻井系统核心部件的可控偏心器,在它的主轴和不旋转套之间进行能量传输,一直采用的是接触式滑环能量传输方式。但由于接触式滑环存在安装不方便、旋转时易磨损、易受到井下钻井液或水的腐蚀以及泥浆的影响等缺陷。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非接触式能量传输方式——非接触式电磁耦合能量传输技术较为理想。而作为非接触式电磁耦合能量传输技术的核心部分——非接触式电磁耦合变压器,对它的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光伏组件与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连接方式、电力电子变换电路自身特点以及电路隔离性质三个方面出发,研究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电路拓扑结构分类及其相应的优缺点,给出了各种电路结构的适用场合以及一般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各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国内外的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开始研究开发如何利用无线技术进行电能的传输。如果这项技术研究成功,将会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但在目前该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其所能够使用的电磁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文章针对影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传输功率和效率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为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具有参考性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平面波经微小孔衍射的能量集中度,运用严格的矢量衍射理论以及非傍轴光束横截面上光强的精确表示和功率密度表示,进行了详细的数值计算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衍射光束的能量集中度与传输距离、衍射孔径、光斑半径等参量有关,通过对光学系统参量的控制,可得到合适的能量集中度。这些结果对光纤探针能量传输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