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庆油田聚驱驱替对象转向渗透率更低、层间差异更大的簿差油层后,由于薄差油层对中、高分子量聚合物的适应性较差,采用同一种分子量的聚合物驱替,造成了薄差油层注入困难、动用程度低,影响聚驱开发总体效果,聚驱分注技术面临着解决聚合物分子量与油层渗透率严重不匹配的挑战。为此,研究了聚合物驱单管多层分质分压注入技术,可实现高渗透率油层控制注入量的同时降低粘损率;低渗透油层适当降低分子量和粘度,并在注聚区块开展了现场试验,见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驱多层分质分压注入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油田聚驱驱替对象转向渗透率更低、层间差异更大的簿差油层后,由于薄差油层对中、高分子量聚合物的适应性较差,采用同一种分子量的聚合物驱替,造成了薄差油层注入困难、动用程度低,影响聚驱开发总体效果,聚驱分注技术面临着解决聚合物分子量与油层渗透率严重不匹配的挑战。为此,研究了聚合物驱分质分压注入技术,可实现高渗透率油层控制注入量的同时降低粘损率;低渗透油层适当降低分子量和粘度,又有足够的注入速度。在注聚区块开展了现场试验,效果明显。本文介绍了聚合物驱分质分压注入技术的工艺原理、管柱结构、工艺参数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庆油田一类油层聚合物驱即将结束,三次采油对象逐渐转入二、三类油层,由于层间差异大、渗透率低、薄差层对中、高分子量聚合物适应性差,采用同一种分子量聚合物驱替,造成低渗透油层注入困难、动用程度低,影响聚驱开发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聚合物驱分质分压注入技术,该项技术通过分子量调节器和压力调节器切割出适合薄差油层的聚...  相似文献   

4.
针对聚合物单一段塞注入油层动用程度低、聚合物用量大的实际,进行了聚合物多段塞交替注入技术研究。通过研究确定了不同分子量聚合物的注入PV数,现场试验使注采关系和油层动用状况得到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污水注入体系下聚用量大、干粉利用率低的问题,在**区块二类油层聚驱**号注入站开展交替注入试验,通过中分子量聚合物高低浓度交替注入,进一步改善注入状况,在保证聚驱开发效果的同时,达到降低聚用量15-20%的目的,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针对低油价形势下非均相复合驱在现场应用中成本高的问题,开展非均相复合驱注入方式的优化研究。文本通过物理模拟实验方法,通过并联填砂管模拟非均质地层,对非均质油层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的注入方式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成本化学剂用量下,合理的多段塞交替注入能够有效改善低渗层的吸液效果,提高低渗层的动用程度;较单一段塞注入提升采收率5%左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提高文东油田低渗透油层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方法:①按渗透率高、中、低三种类型油层选定注水井。②因含盐晶体被注入水溶解后渗透率由低变高的油层为对象的注水井,分别实行三套注水压力系统。结果:以渗透率高的油层为开采对象的井实行注入压力18MPa系统注水;经以中等渗透性油层为注水对象的井采用25MPa压力系统注水;特低渗透层采用35MPa压力系统注水。结论:提高了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控制了油井含水上升速度。  相似文献   

8.
特高含水油田二类油层聚驱全部采用高分高浓的注入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因为二类油层与一类油层相比发育较差,存在部分的非河道砂体,3-4#站约1/3井出现注入困难,部分井吸水剖面严重不均匀,吨聚产油明显低于一类油层等现象,理论研究表明:段塞式交替注入不仅可以降低化学剂费用,同时可以明显提高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效率,从而提高采收率,达到较好的开发效果。为进一步提高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效果,于2011年4月在3-4#站开展了不同分子量及浓度的交替注入试验,这在特高含水油田开发还属首次。通过两年试验表明,在保证高浓度聚驱开发效果的同时,达到了降低注入压力,降低聚合物用量,保证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测量高矿化度下HPAM和KY聚合物的黏度以及双管并联岩芯驱油实验,研究了聚合物的增黏性及聚合物与岩芯渗透率级差的匹配情况,探讨了聚合物的增黏机理以及聚合物在不同岩芯渗透率级差下对高、低渗透率层及整体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Y聚合物在相同浓度下相较于HPAM表现出更好的增黏性;渗透率级差为2时,HPAM低渗动用效果好,驱油效果优于KY聚合物;渗透率级差为3和4时,KY聚合物低渗动用效果好,驱油效果优于HPAM。渗透率极差越大,更加显示出KY聚合物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文东油田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以渗透率由低变高的油层为对象的注水井,分别实行三套注水压力系统。结果表明:以渗透率高的油层为开采对象的井实行注入压力18M Pa系统注水;经以中等渗透性油层为注水对象的井采用25M Pa压力系统注水;特低渗透层采用35M Pa压力系统注水。可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控制了油井含水上升速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降低二类油层聚驱成本、提高聚驱效率、改善开发效果上取得新突破,需要深入研究二类油层聚驱效果。本文通过实验确定了不同油层可注入的最大聚合物体积;研究了不同聚合物体系提高采收率幅度,给出了不同油层条件下最佳注聚体系,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方案编制、指标预测及注采跟踪调整提供依据,最终提高二类油层聚驱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三元复合驱同水驱、聚驱一样在注入过程中存在吸水剖面分布不均匀,见剂时间差别大,存在高渗透吸水层等矛盾,造成三元驱过程中采油井见效不均衡、化学剂突破时间早等问题。因此,需要在三元复合体系注入前及注入过程中进行调剖,以实现对试验区平面和纵向非均质调整的目的。本文主要对目前大庆油田在三元复合驱应用的高浓、高粘聚合物调剖、复合离子调剖等技术的作用机理及现场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合三元复合驱的调剖时机以及各种调剖体系对油层的适应性。分析认为高浓度聚合物调剖虽然起到了一定的调整剖面作用,但对于油层渗透率大于600×10-3μm2、渗透率级差较大的井效果不明显。碱性环境下的复合离子调剖及铬离子胶联体系调剖在三元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聚合物微球颗粒调剖剂与凝胶型调剖段塞组合调剖方式,可以在三元复合驱取得较好的调剖效果。该项研究为三元复合驱取得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二类油层工业化区块的高效开发,将薄差油层作为聚驱开发的主要对象,在注入中分子量聚合物条件下,油层的动用状况变差,连通井区含水回升速度快,阶段提高采收率低。因此在前期分质注入现场试验中在优化段塞组合,优化注聚参数的前提下,加强分质注入参数配套调整方法的研究,进一步提高聚合物与不同油层匹配性,探索注聚中后期改善聚驱开发效果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渤海强非均质、中高粘油藏聚驱过程中低渗层吸液剖面初期改善,之后又变差的现象,首先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分析了聚合物溶液浓度对吸液剖面的影响规律;然后测试了高浓-低浓聚合物驱交替注入方式在非均质油藏中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在聚驱早、中期阶段增加聚合物溶液的浓度,能够对高渗层有效的封堵,增加注入压力、显著改善低渗层的吸液剖面。结合油田实例研究表明:在现场条件允许情况下,相同聚合物用量,采用高浓-低浓段塞聚合物驱方式相比恒浓度聚驱,能够提高低渗层动用程度,增加总体采收率约1%。  相似文献   

15.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层在纵向上和横向上动用不均匀,剩余油挖潜进一步加大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的方法对聚驱后泡沫驱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合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区块实际情况,通过评价泡沫高度、泡沫的半衰期和泡沫综合值方法,对泡沫驱起泡剂种类、起泡剂浓度和稳泡剂浓度进行了优选,考察了不同渗透率岩心、不同气液比和不同注入速度条件下泡沫的封堵能力,确定了泡沫驱的气液比和注入速度,进行了聚驱后泡沫驱的驱油实验,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在聚驱达到含水98%后注入0.4PV泡沫驱能够在聚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8%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地发挥三元复合体系中聚合物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同时使具有高效洗油能力的碱/表活剂二元体系更多的进入到中、低渗透层,改善三元复合驱注入过程中注入压力高、注采能力下降幅度大、分层吸入量差异大、化学剂成本高等问题,为探索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的有效途经,提出了碱/表活剂与聚合物交替注入的方式,并于2008年开展主力油层碱/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交替注入现场试验,研究交替注入可行性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庆油田一类油层聚合物驱区块多数已经进入后续水驱阶段,聚合物驱的主要开发对象已经由一类油层转向二类油层。二类油层纵向上非均质性强,平面上相带变化复杂,砂体连通性差,导致开发中的平面矛盾非常突出,注入参数个性化设计、注入方式及跟踪调整技术标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此,大庆油田开展了改善二类油层聚驱效果研究,通过分层注聚、分质分压注聚、合理设计注入参数、交替注入方式等一些列技术措施的实施,改善开发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二类油层薄差层发育、污水注入体系下聚用量大的问题,在**区块二类油层聚驱**号注入站开展交替注入试验,通过高低浓度交替注入,有效提高区块见效程度。在细化井组分类的基础上,通过个性化的注入参数设计,在不同段塞、不同阶段开展针对性措施配套调整,能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二类油层平面、纵向非均质性严重,导致注入浓度与油层匹配性变差,驱替效率下降。本文根据不同聚合物体系恒压渗流实验研究结果,结合井组平均渗透率,完善二类油层聚驱注入浓度与油层匹配方法,注聚浓度匹配细化到层段,实现了注入浓度与油层的最佳匹配。注入浓度优化后,整体注入压力分布更加均衡,低渗透部位、薄差层吸水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依据油田层间非均质性的特征,现将多支岩心并联,采用恒速多次交替注入高分子聚合物与低分子聚合物段塞的方式,分析不同非均质条件下聚合物驱过程中分流率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单一注聚岩心的分流率成"对勾"形式,交替注聚岩心的分流率成"缓对勾"形式;两支岩心并联单一注聚时,注聚前期岩心分流率明显反转,后期注聚分流率反转现象逐渐消失,注聚高效率影响的主要是高渗透率油层,两次交替注聚有利于岩心分流率的反转,注聚高效率影响的是两支岩心;四支岩心并联时,随着交替注聚次数的增多,注聚高效率影响岩心的数量由两支增至四支,聚驱效果越来越明显。因此,多次交替注聚更有利于分流率反转,更有利于提高聚合物驱油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