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辽河油区稠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重点剖析辽河断陷西部凹陷的地质特点的同时,针对西部凹陷的稠油分布规律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然后根据对稠油的生成、聚集或后期稠化起主要作用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西部凹陷丰富的油源条件、良好的储层特征、丰富的断裂和构造圈闭、盆地的不均匀沉降及地层不整合是稠油形成和富集的最主要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茨榆坨潜山为东部凹陷典型的太古宇潜山.根据区内潜山埋深、构造形态及主要断层的控制作用,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潜山带.裂缝型储层是茨榆坨潜山的储集层,良好的储层是潜山成藏的关键.牛居—长滩洼陷为潜山提供了丰富的油源,茨东断层及不整合面做为良好的输导体系,上覆房身泡组火山岩为油气成藏提供了盖层条件.油气分布与岩性、构造有关,且有沿裂缝发育带、近油源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概念入手,定义了致密油的概念;并建立了一套针对辽河探区的致密油资源选区标准,应用标准对辽河探区的致密油资源有利区进行了优选和资源量计算。研究表明:辽河探区西部凹陷沙四段致密油资源具有很大的潜力,目前已计划在"十三五"期间上报致密油储量。  相似文献   

4.
郭永奇  铁成军 《辽宁化工》2013,42(3):309-312,317
2009年北美巴肯致密油产量达到1 230×104t,致密油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巴肯致密油分布于美国的蒙大拿州东北部、北达科他洲的西北部以及加拿大的萨斯喀彻温省的南部和马尼托巴省西南部,面积为40 000×104km2,可采储量(油气当量)可达3.65×108bbl(0.58×108m3)。本文的目的旨在通过研究巴肯致密油的地质特征,结合国内学者对于致密油的研究,明确国致密油的定义及特征,以期对我国的致密油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辽河油田是我国重要的稠油生产基地,西部凹陷在辽河油气储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分布于高升、曙光、欢喜岭等地,为了更好的实现对西部凹陷储量的有效动用以及了解区域内的原油分布、油藏埋深以及油层厚度,实现有效开发,我们就要对西部凹陷的成因和分布做细致的研究。本文主要对辽河西部凹陷稠油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其分布特点和规律进行探索,以促进辽河西部凹陷稠油的勘探与开发,为我国化工行业和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稠油资源。  相似文献   

6.
以现有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区域构造、储层、烃源岩特征等基础石油地质条件的研究,认为油燕沟潜山发育中、古生界两套储层,中生界岩性以火成岩为主,古生界以碳酸盐岩为主。二界沟洼陷沙三中段暗色泥岩是本区的主要烃源岩,北东向驾掌寺断裂为主要油源断裂。潜山整体油气成藏条件优越,预测石油资源量约5000×104t,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7.
谷团  樊涛  张林鹏  杨书港  李宾  王文 《粘接》2024,(3):116-119
以鄂尔多斯延长组长7裂缝性致密油储层为例,开展致密油储层裂缝扩展实验研究,分析裂缝扩展的影响因素,并对裂缝扩展规律进行模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长7致密油储层岩石杨氏模量、泊松比和抗压强度波动范围广,造成数值差异较大;矿物组成分布差异为3%~46%,平均值为16.85%左右;该区块储层岩石发育部分的天然裂缝,储层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差异较大,储层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孔、渗、饱等物性差异较大。天然裂缝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裂缝存在与地应力场差异这两个关键因素的显著影响,长7储层原始状态下裂缝的形态呈现低角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雷家地区致密油工程地质一体化技术思路,并从钻井地质一体化、压裂地质一体化、完井压裂一体化等方面诠释了工程地质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原理及做法。该技术提高了雷家地区致密油勘探地质工程技术的整体性、科学性和高效性,加快了勘探进程,为雷家地区致密油储量升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辽河盆地发现多个潜山油气藏,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构造特征表明,多期断裂活动及反复升降造成凸凹相间的构造格局,形成辽河盆地一系列构造—侵蚀型潜山。潜山的分布特征与中生代燕山期呈NE向展布的基岩块断活动密切相关。以此研究为基础,确定辽河盆地发育四类潜山,即单面山型、向斜山型、地垒山型和平缓古地貌山型。  相似文献   

10.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开发与探索,我国目前对致密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致密油的定义、基本特征及参数标准已经有了初步的共识。通过对致密油的认识现状、开发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现阶段致密油开发过程中,基质孔隙中原油动用程度极低。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通过渗吸进行致密油开发的思路,并对渗吸开发致密油的可行性和促进致密岩心渗吸的表面活性剂优选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表面活性剂提高渗吸采出程度的主要机制是提高驱油动力和改善油滴在喉道处的运移,因此具有润湿性能和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可能成为致密油渗吸开发过程中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东濮濮卫致密油储层属致密低渗砂岩储层,利用整合的桥塞分段、多簇射孔和近井筒转向的段内转向压裂技术可使改造程度最大化,但段内转向压裂能否压开多簇射孔段,目前的裂缝监测手段虽定量分析,但误差较大。为验证储层裂缝延伸和暂堵机理,应用大尺寸真三轴模拟压裂实验装置,进行了真三轴模拟压裂室内实验,分析一次压裂和二次暂堵压裂后的裂缝扩展规律。实验结果显示:一次压裂后裂缝从射孔处直接沿最大主应力方向起裂并扩展;加入暂堵剂二次压裂后形成了双翼缝,与一次压裂形成的裂缝有较大夹角,接近90℃,即暂堵后转向效果明显;一次压裂和暂堵压裂的破裂压力差值为10MPa,大于东濮陆相储层多簇射孔压裂改造过程中的簇间破裂压力差值(4~8 MPa),因此东濮陆相储层多簇射孔段内暂堵压裂具备施工条件。  相似文献   

12.
孙睿 《辽宁化工》2013,(10):1235-1237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部沙三段属于低孔特低渗致密砂岩油气藏,油气资源分布广泛开采难度大。现有的钻完井液体系不能满足安全快速钻井和储层保护的要求,进行了该项目的研究。室内对该区块致密砂岩储层进行了储层物性、敏感性及水锁等方面的评价,确定了钻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储层损害因素。通过室内试验优选优化了KCl钻完井液体系,并根据储层孔喉大小分布对该体系进行了广谱屏蔽暂堵技术改造。室内评价表明KCl钻完井液体系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体系的润滑性和抑制防塌性好,抗污染能力强,可以满足探井的需要,渗透率恢复率均在82%以上,暂堵深度〈1.1cm且易反排。可满足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部沙三段致密砂岩储层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李艾峰  李刚  王旭 《清洗世界》2021,(6):159-160
随着油田开发进程的加快,非常规油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致密油藏的开发有利于提高油田的产量,满足急剧增长的原油需求.致密油藏的开发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开发方式,其中,注水开发由于具有经济效益高、符合操作需要等优点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因此,本文基于国内外对于致密油藏开发的相关研究,从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两个方面出发,利用科...  相似文献   

14.
西部凹陷西斜坡地区岩性油气藏发育广泛,但分布复杂。通过对西部凹陷西斜破缓坡带、坡洼过渡带和深陷带的构造和沉积条件的研究,从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成因分析入手,总结了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地区各种类型岩性地层油气藏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致密油作为一种非常规石油资源,目前在美国和加拿大开发地较为成功。近年来,随着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开发技术也为致密油的开采打下了良好基础。我国致密油开发相对较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加快我国致密油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对我国致密油的成功开发具有重大意义。概述了国内外致密油开发现状,分析了致密油的储层特征,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致密油压裂技术的进展并结合目前现状对我国致密油压裂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北美致密油延续页岩气革命,产量出现大幅度增长,有效带动了水平井钻井技术、压裂技术和配套工具的发展,前景良好。致密油与常规油藏差异较大,但与页岩气在储层特征、产能特点和开发方式方面有很多相似性。通过充分调研国外,尤其是北美地区致密油增产技术进展,对直井特别是水平井致密油钻井技术、分段压裂技术及多井同步压裂等技术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给出了国外致密油增产技术发展的潜力和优势,为正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致密油开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国内外致密油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成熟探区致密油的聚集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评价优选致密油潜力区带的标准,旨在为相关人员探究致密油聚集潜力区带分布特征提供有借鉴性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辽河油田沈北大民屯凹陷致密油储层油气资源丰富,是辽河持续稳产1 000万吨重要接替区块,但机械钻速慢、复杂事故发生率高、钻井周期长是该区钻井所面临的难题。完钻的8口井在3开目的层平均机械钻速仅为1.52 m/h,其中6口井出现井壁失稳、划眼、卡钻和掉钻具等复杂情况和事故,严重制约了致密油资源的有效开发。为此,以井身结构和剖面优化为基础,进行水力振荡器配合优选PDC钻头技术和全油基钻井液技术现场试验。2口井现场实验表明,通过优化井眼轨迹和井身剖面,采用水力振荡器配合PDC钻头技术和全油基钻井液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沈北致密油储层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等难题。试验水平井平均机械钻速达到5.6m/h,平均机械钻速提高370%,同时未发生任何事故,提速提效取得显著效果,为本区块规模发开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韩进  杨波 《云南化工》2021,(2):137-140,145
通过室内实验测试获得致密储层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根据曲线形态特征划分为Ⅰ、II、III、IV四种类型,由Ⅰ至IV类油水两相共渗区域变小,等渗点降低;束缚水饱和度升高,油相渗流能力变差;油水两相干扰程度增强,驱油效率降低;物性逐渐变差,根据物性及孔隙结构当面开展影响油水相渗曲线变化的具体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油气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加大对川东北油气藏的勘探也已经势在必行。为了使川东北成为稳定的油气输出阵地,发觉更多的油气藏,加大对川东北致密砂岩油气地质特征进行研究成为必然。由于川东北地区经历了多次的地壳运动,构造改造,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海浸,主要经历了海相碳酸盐岩阶段与陆相碎屑岩阶段。本文通过对川东北元坝地区岩层形成过程的描述,了解致密砂岩油气的地质特征,并对川东北元坝地区致密砂岩油气藏开发进行探讨。了解川东北元坝地区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对于今后的开采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