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大米食味品质评价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米饭食味是大米的主要品质特性,直接反映稻谷的最终品质,其评价方法可指导各流通环节对稻谷品质的优劣进行科学评定,同时对食味优良稻米的育种和普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大米食味品质的感官评价法、指标评价法与仪器评价法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中外大米食味品质的感官评价法的各自特点进行了详细比较,并就现行国标... 相似文献
3.
鲜食大豆营养丰富、口味尤佳,但由于含水量高、易腐易损,导致其储运成本高,综合利用价值较低。本研究借鉴甘薯颗粒全粉的回填制备方法,开发出鲜食大豆颗粒全粉的加工工艺,并对获得的颗粒全粉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80目以上的颗粒全粉粉质细腻、复水性好,基本保持了鲜食大豆的口感和风味,已能满足深加工的需要;回填比例在1:1.5~2之间的分散效果较佳,挤压粒径在20~40目之间的生产效率较好。相比于新鲜籽粒,颗粒全粉(>80目)的主要营养物质在回填加工过程中损失较小,其中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的差异不显著,而叶绿素也能保留其原有含量的60%。鲜食大豆新鲜籽粒作为原料先加工成全粉,再通过深加工制成各式各样的下游产品,能够提升鲜食大豆的经济价值,促进鲜食大豆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稻米的食味品质是稻米品质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稻谷的最终品质,其评价方法可指导各流通环节对稻谷品质的优劣进行科学地评定,同时对食味优良稻米的育种和普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较为详尽地论述了大米食味品质的感官评价法、指标评价法与仪器评价法的研究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就中外大米食味品质的感官评价法的各自特点进行了详细比较.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国的大米食味品质评定应以感官评价为主理化指标检测为辅,在分析现行国标中的大米食味品质感官评价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5.
6.
7.
8.
9.
为了更好地评价小米的食用品质,本研究以10种小米为对象,采用模糊感官综合评价以及电子舌技术分析其食味品质,探究不同小米理化特性、蒸煮品质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中谷2号’、’黄金谷’和’峰红谷’食味品质最佳,’赤谷’系列及’红苗压破车’口感最差。电子舌判别因子分析可以区别分类出不同口感等级的小米粥,与感官评价结果相符。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小米粥感官评价预测模型,其相关系数为0.91。就蒸煮品质而言,’中谷2号’具有高吸水率、膨胀率、稠度以及黄度值的蒸煮品质特点,反之,’赤谷’系列及’红苗压破车’色泽灰暗不明亮,且稠度、固形物含量低。小米粥的食味品质与蛋白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颗粒直径、硬度和千粒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关于葡萄品质的评价指标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李记明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1999,(1):54-57
本文系统的评价了葡萄品质的指标构成及其作用,以期为葡萄品质的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同一地域不同品种速冻菜用大豆籽粒的品质,本文选取13种菜用大豆为试验材料,测定硬度、色泽、叶绿素、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影响速冻菜用大豆籽粒品质的10项主要理化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9.33%,其中第1、2主成分对速冻菜用大豆籽粒品质的贡献率相近,分别为28.13%、26.55%,可溶性蛋白、色泽、叶绿素、硬度等为影响速冻菜用大豆籽粒品质的主要因子。筛选出的新大粒1号在可溶性蛋白、色泽、叶绿素、硬度等理化指标综合表现出较优品质,其次为通豆6号、徐豆17号和通豆5号,主成分综合评价模型与感官评价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这为速冻菜用大豆品种的筛选与品质评价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菜用大豆品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菜用大豆品种品质性状的选择效率,优化菜用大豆品质评价体系,以江苏省主栽的18 个菜用大豆品种为试材,分析其物理特性指标(荚长、荚宽、荚厚、百荚质量、百粒质量、L*、a*、b*、硬度、水分含量)和化学特性指标(VC、叶绿素、粗脂肪、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异黄酮含量,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活力)。结果表明:品质特性中叶绿素和异黄酮含量、LOX活力、淀粉含量、百粒质量、百荚质量、a*在品种间变异系数较大,而L*和水分含量变异系数较小,其余指标变化均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18 项指标反映的菜用大豆品质可用7 个主成分来表示(累计贡献率达92.332 9%)。进一步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百粒质量以及叶绿素、VC、可溶性糖、粗脂肪、异黄酮含量,硬度和a*这8 个品质指标代替原有的18 项指标,为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简化提供了可能。18 个菜用大豆品种中,徐豆17号综合品质最好,其次是区凡2号和新大粒1号,苏豆8号综合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调查分析兰州市城关区部分大型超市,火锅城及烧烤煎炸店用油的卫生质量。方法根据食用植物油国家卫生标准对采集样品的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及感官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超市销售的食用油合格率90%,火锅店和烧烤煎炸店用油合格率分别为30%和45%。结论兰州市城关区销售、使用的食用植物油需强化监测、监督措施,提高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5.
食用植物油的分类和质量鉴别的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食品真实性的鉴别是食品质量控制和安全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关系到消费者切身利益和身体健康。研究快速的食品质量鉴别和分类技术对食品产品的安全和消费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色泽、水分及挥发物、密度、折光率、酸价、皂化值和过氧化值等理化性质为变量,采用多种模式识别技术对54个食用豆油、合格菜籽油与酸败菜籽油样本进行分类和质量鉴别。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图显示豆油、合格菜籽油、酸败菜籽油被清楚地区分为三组。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校正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预报,显示出较好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以所选定的理化性质为变量,上述模式识别技术对类似食用植物油的分类和质量鉴定,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毛豆酸奶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的毛豆为主要原料,选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以1:1组成混合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稳定剂的最佳配方:羧甲基纤维素钠0.10%、酪蛋白酸钠1.0%、海藻酸钠0.25%。采用四因素二次旋转正交回归设计试验,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4%、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4h;最佳配方为:毛豆豆乳:还原乳=7:3,糖用量8%,复合稳定剂用量1.3%。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同时保证其品质优良,试验探究不同预处理方式及浸泡介质对豆浆中抗营养因子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方面,高温处理﹥萌发处理﹥浸泡处理,高温处理下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仅为(3.12±0.70)TIU/mg,相对于未处理组降低了95.35%;3种处理方式下单宁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萌发处理﹥高温处理﹥浸泡处理;在降低植酸方面,萌发处理﹥浸泡处理﹥高温处理,最低含量仅为(3.66±0.19)mg/mL;品质方面,浸泡方法为最优方法,保证了豆浆的高蛋白含量和低沉淀率。浸泡介质中,NaHCO3在某些条件下降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效果较好,同时较好地保持了豆浆品质;而柠檬酸在降低植酸含量上表现出色,但品质方面表现较差。综上,对豆浆进行预处理宜选择浸泡处理,在保持豆浆品质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豆浆中抗营养因子含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