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立超 《辽宁化工》2020,49(1):113-115
针对罗27长4+5油藏单井产能低、整体开发水平差的问题,从储层物性、注采井网完善程度、注水突进及层间矛盾等方面开展了油藏低产井的成因分析,并逐步形成了注采平面调控、纵向剖面治理、水井强化注水及油井措施挖潜等配套产能提升技术。矿场实践应用显示,罗27长4+5油田53口低产井平均日产油由54.63 t上升到59.32 t,平均日增油4.69 t,起到了较好的增油效果。研究成果为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为同类油田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油田边部井含水上升速度快的实际,通过分析区块监测资料,结合区块油层特点,认为动用厚度低,单层突进是区块含水上升快的主要原因;同时受层间非均质性强、垂向渗透性差异大导致局部注水强度过大,高强度注水导致沿层理面等薄弱面突进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提出加大注水井细分调整、油水井精细控制压裂、油改水转注等方法改善区块开发效果,为油田边部井控制含水上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鄯善油田不同含水阶段的开发特征及面临的问题,通过完善注采井网和层系,提高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加大注采结构调整力度,采用单砂体细分、井组细分调控等技术,对不同剩余油类型开展精细分层注水调控研究,利用侧钻井精准挖掘井间剩余油,从而达到控制油田含水上升,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对单井撬装增压注水试验效果进行了分析;探索通过单井增压新途径解决外围低渗透油田存在的油田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注水开发后,注水压力上升快,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欠注井日益增多,且欠注井分布较为零散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XX油田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属于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后,表现出注水压力上升快、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欠注井日益增多。为了实现能够注够水,对欠注井实施单井增压治理。本文通过对单井增压注水试验效果进行分析,为欠注井的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低渗透油田开采规模和数量的不断上升,为了合理解决开发低渗透油田油井低产的问题,必须首先对影响油井低产的控制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现有资料的详细分析,认为影响靖安油田五里湾一区油井低产的控制因素有5个:①低产井基本分布在支流间湾;②注水井层间矛盾突出,吸水状况差;③注采井网不完善,水驱状况相对较差,地层能量保持水平低;④平面上注水单向突进导致油井含水高低产;⑤地层堵塞造成油井产量下降。这些认识不但是进一步分析影响该区油井低产的主要控制因素,同时也为邻区和同类型油藏油井低产的研究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生产实际总结了台105地区、肇212地区的开发特点,分析了台肇地区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平面矛盾突出,低产区块物性差,低产低效井多,注水井注水压力上升快,注水压力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经济有效的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火烧山油田由于裂缝极其发育,注水开发后,油田大面积水淹水窜,产量递减大,针对单井点治理效果逐年下降的问题,开展了整体调堵水技术研究,进行区块整体治理,在实践中形成以调剖为稳产基础,调堵结合改善裂缝储层特性,调剖分注结合改善裂缝油藏注水效果的综合技术,并形成了针对不同裂缝窜流系统的封堵技术、针对不同治理阶段的组合堵剂技术、采用分注调剖相结合的细分层调剖技术、重复措施井治理技术等,并对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整体调堵技术有效改善了裂缝性低渗砂岩油田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阶段,油田可持续稳产是目前的首要任务。油水井窜槽是目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一个十分突出问题,严重影响注水、产液结构调整,影响细分注水效果,使得高含水层注水得不到有效控制,井区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对油田稳产、控水以及措施挖潜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及时采取封窜措施,降低油井含水,改善油田开发效果。通过对xx-xx井进行环空测试,发现P21油层产液异常,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它和与它相关的井开展分析。  相似文献   

10.
水力径向钻孔治理低产低效井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台油田共有低产低效井458口,单井日产油仅0.1t,其中长关井146口,油井利用率低,严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水力径向钻孔是治理低产低效井的重要措施,主要选择油层薄、排距大的低产液井开展措施增油。本文主要从储层发育状况、油水井连通状况和断层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影响措施效果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分析,初步确定了下步径向钻孔的选井选层条件。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气藏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A区块开发过程中暴露出注水压力高且上升速度快,注采井距过大,油水井难以建立有效驱替,油井受效差等矛盾,针对这些矛盾我们在A区块M井组进行缝网压裂试验,探索提高低渗透油藏单井产量的有效技术措施,以期为我国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挖潜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庆外围S油田低渗透扶余油层储层物性差,注水受效差,为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提高单井产量,在该油田开展缝网压裂试验,并与常规压裂效果进行对比,探索低渗透扶余油层有效动用方式,同时为同类型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敖南油田注水开发以来,由于储层物性差,现注采井网条件下难以建立有效驱替体系,开发效果差。但从敖南油田较早投产的水平井开发效果来看,单井日产油为周围直井的4.2倍,与直井对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为改善敖南油田开发效果,根据敖南油田水平井开发认识,优化加密方案设计,在茂733区块优选储层厚度大、物性条件具有代表性的南210-斜272井区实施水平井加密,结合穿层压裂技术,为低渗透油田提供借鉴,为探索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涠洲S油田的生产动态和水驱政策优化。通过分析生产历史数据和储层地质情况,详细分析了衰竭开发、天然水驱、注水开发三类方式下各区块的产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地层能量不足、部分储层近井地带污染和单井含水率上升快等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了补充注水井、优化注采井网、酸化解堵和细分层系卡水等开发优化对策。预测结果显示,这些对策有助于提高涠洲S油田的采收率并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下二门油田深层系低孔低渗油藏的地质特点对深层系改善开发效果的途径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低渗透油藏开发后期细化开发单元与注采井网,强化分层注水等改善开发效果的技术思路,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河南特低渗透油田开发主要表现在单井产量小,甚至不压裂就无自然产能;产量下降快,稳产状况差。油井难以见到效果,油井含水上升快,产液指数和产油指数下降快,开采速度和采收率都比较低。河南下二门油田属于低渗、低压、低丰度油田,其储集层物性差、岩性致密、产量低、天然能量匮乏,依靠天然能量开发产量递减快,因此科学高效的开发非常必要。经过分析发现油田单井控制含油井段长度短,含油小层数少,油层厚度薄,油层连通性好,确立了反九点法面积加边部的开发方式最适合河南低渗透油藏。另外对单井水驱效率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调整建议,以达到河南低渗透油藏高产、稳产、高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锦98块杜家台油层储层物性差,地层倾角大,井网欠完善所造成高部位井注水受效差,油井低产低液的实际情况。为提高该断块开发效果,对断块实施注采井网调整可行性研究。通过实施切割行列式注水开发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断块开发矛盾,提高了断块水驱驱油效率,改善了断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延长油田A区块属于超低渗透油田,目前主要注采矛盾为部分井水窜、水淹,多数井注水不见效。本文建议从细分层做起,进行测井相微相边界界定,储层基本特征及地应力情况分析、天然裂缝分布规律研究、注采动态分析/单井矛盾定位及措施的适应性分析。在对重点井解剖并取得良好效果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十大解决对策及分步实施建议。该体系对低渗透油田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延长川口油田丛131井区主要注采矛盾为部分井水窜、水淹,多数井注水效果不明显。本文从细分层做起,进行测井相微相边界确定,储层基本特征及地应力情况分析、天然裂缝分布规律研究、注采动态分析及单井矛盾定位,措施的适应性分析,最后,结合具体井的重点解剖,提出了十大解决对策及分步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南梁油田南部的午86区长4+5油藏规模上产后,部分低产低效井增多,含水上升加快,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益。通过对该区块的产量因素展开分析,认为单井产量与油层厚度和渗流能力、地层压力、注采比存在关联,也与注采完善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制定合理的注采比、注水强度、流压等开发技术政策,完善注采井网,强化注水井剖面治理,以及开展高含水井治理等治理对策,为下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趋势逐步增加,因此现今低渗透油田资源成为我国未来石油开采的主要对象,但是针对低渗透存在一个致命要点,就是低渗透油田油层的物性差,存在天然缝隙,往往会导致注水开发时水压力上升快,剖面矛盾突出,开采出的油井见水很不均匀,使油田出现低产,且采收效率极低等问题。因此对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使其尽其所能,尽最大能力使低渗透油田得到有效开发。本文以吴起油田吴仓堡油区油藏为研究对象,以地质学等理论知识为基础,以钻井、测井、录井等数据为辅,系统的研究了该油区的地质特征、构造及油层储层特征等方面的条件,并规划部署了开发方案。在经过一系列调研分析后,对吴仓堡油区注水开发的油井网和各油井距进行了确定,还就菱形反九点和正方形井网形式的后期开发效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针对油井口的最大注水压力及合适压力进行了分析。总而言之,针对吴起油田吴仓堡油区的注水开发工艺技术是相当合理的,在后期油田开发效率上起到了作用,油田得到稳定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