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裂缝和基质中流体渗吸作用是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开采依据的重要机理。通过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在不同渗透率级别下岩心的渗吸驱油机理,结果表明,该类油藏的油层渗吸体系因毛细管力较高,其渗吸过程为毛细管力支配下的逆向渗吸,毛细管力在吸渗过程中可作为驱油的动力;渗吸早期产油量高,约50 h后产油量明显降低,最后基本不产油。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岩心自发渗吸采出程度平均为12%,其自发渗吸采出程度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当渗透率大于2×10-3μm2时,自发渗吸采出程度的增加并不明显,孔隙结构越好越有利于自发渗吸作用发生。由于岩心和油藏储层尺寸存在差异,因此对实验结果进行等比例关系处理,使实验值可以用来预测实际油田开发指标。  相似文献   

2.
渗吸采油是利用低渗透油藏自身的毛管压力,强化基质与裂缝间的油水置换,从而有效提高采收率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关于渗吸采油的基本规律缺乏系统研究,对其主控因素不明确.使用高温高压渗吸仪,以渗吸采收率为指标,系统评价储层特性、流体性质和边界条件等3类7项参数对岩心自发渗吸作用的影响.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鹏志  程华 《河南石油》2006,20(2):48-50
在渗吸模型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油田开发经验并结合岩心实验,分析了流体在裂缝基质储层中各种力的作用,研究了低渗透裂缝油藏储层的渗吸特点,得出基质吸水压力、注水压力、注入量、注水周期等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为渗吸法开发低渗透裂缝油藏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岩心渗吸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低渗透储层只有存在大量的天然裂缝才能经济有效的进行开发。由于毛管力的作用,油从岩心基质自发渗吸到裂缝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采出机制。因此,在评价低渗透油藏石油采收率时具有重要作用。实验采用长庆油田低渗透储层天然岩心,进行自发渗吸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0.1~1.0)×10^-3μm。级别的岩心,渗吸采收率在11%~12%之间;渗透率(2~4)×10^-3μm^2级别的岩心,渗吸采收率在14%~18%之间。同一块岩心不同渗吸液对比实验表明,活性水因降低了界面张力而显著提高的石油采收率,增幅可达10%。  相似文献   

5.
水自发渗入基质岩块从而驱替出其中的油是天然裂缝性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机理。油藏岩心的室内实验测试发现因自然渗吸产生的渗吸采收率对评估油藏动态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大部分室内渗吸实验都是水淹程度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在实际油藏生产过程中,油水界面是不断上升的,导致之前所处油环境中的基质岩块被水所包围,引起自然渗吸过程中渗吸接触面的变化。文章基于水自发渗入饱和了模拟油的砂岩系统,对不同水淹速度下的自然渗吸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水淹速度的快慢对早期渗吸驱油效率以及最终的渗吸采收率具有重要影响。水淹速度过快,早期的渗吸采油效率较高,最终采收率较低;水淹速度越慢,早期采油效率较低,但最终采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一般低渗透储层只有存在大量的天然裂缝才能经济有效的进行开发。由于毛管力的作用,油从岩心基质自发渗吸到裂缝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采出机制。因此,在评价低渗透油藏石油采收率时具有重要作用。实验采用长庆油田低渗透储层天然岩心,进行自发渗吸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0.1~1.0)×10^-3μm。级别的岩心,渗吸采收率在11%~12%之间;渗透率(2~4)×10^-3μm^2级别的岩心,渗吸采收率在14%~18%之间。同一块岩心不同渗吸液对比实验表明,活性水因降低了界面张力而显著提高的石油采收率,增幅可达10%。  相似文献   

7.
超低渗油藏开发主要靠压裂渗吸开采基质原油,但通常水驱渗吸采收率低,而表面活性剂复配可以提高渗吸采收率。通过对复配体系的性能分析,探讨表面活性剂体系复配对超低渗油藏渗吸采收率的影响规律。针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HAB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PG1214及两者复配体系,采用渗吸瓶试法测定不同体系处理岩心的渗吸采收率效果;研究了渗吸体系与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岩心经渗吸体系浸泡前后的接触角变化、体系乳状液稳定性3种因素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心在复配体系中的自发渗吸采收率最高(10.43%),而HABS体系仅为4.57%,KCl体系只有2.2%,APG1214体系不能发生渗吸。复配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能达到10-2mN/m数量级,并可将强水湿岩心转变为润湿角接近90o的弱亲油岩心,同时复配体系易与油生成乳液且乳液易聚并。岩心驱油实验中,复配体系的注入压力最小,采收率增幅最大。超低渗油藏渗吸采油率的提高需要低界面张力、偏中性润湿的超低渗岩心,易生成可聚并的乳状液,乳状液过于稳定不利于渗吸采油。图4表2参16  相似文献   

8.
裂缝性油藏低渗透岩心自发渗吸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时,注入水沿裂缝窜流,油井含水率高,地下注水波及效果差,油层水淹后仍有大量原油滞留在基质岩块中.渗吸排油是裂缝性低渗透油藏重要的采油机理,为研究各种因素对渗吸效果的影响,采用胜利油区纯梁采油厂天然低渗透岩心,通过在地层水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了润湿性、温度、粘度、界面张力等因素对渗吸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不是影响渗吸的直接因素,而是通过改变模拟油的粘度来间接影响渗吸;润湿性、模拟油粘度以及界面张力是影响自发渗吸的主要因素,岩石越亲水,模拟油粘度越低,渗吸采收率越高;对于亲水岩心,渗透率和界面张力控制着渗吸发生的方式;不同渗透率级别对应一个最佳的界面张力范围,在该范围内,渗吸的采收率最高;对于亲水—弱亲水岩心,岩心渗透率越大,所对应的最佳界面张力越低.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的渗吸机理,分析了各种因素对自发渗吸的影响.对低渗透岩心的自发渗吸实验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改进了三重指数函数模型,使之更好地符合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的自发渗吸特性.利用常规室内水驱油实验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驱替条件下渗吸的问题.提出了在低渗透岩心水驱油过程中存在最佳渗流速度;并分析了在水驱油过程中的渗吸机理,为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的水驱油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在渗吸模型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油田开发经验并结合岩心实验,分析了流体在裂缝基质储层中各种力的作用,研究了低渗透裂缝油藏储层的渗吸特点,得出基质吸水压力、注水压力、注入量、注水周期等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为渗吸法开发低渗透裂缝油藏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表明,低渗透油藏具有启动压力梯度,因此其渗流规律与中、高渗透油藏不同。通过对低渗透油藏中注水井排和采油井排的压水驱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多孔介质孔隙结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启动压力梯度、注入速度和注采井距。分析表明,低渗透油藏的水驱采收率受到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启动压力梯度越大,见水时间越早,产油量和产液量越小,阶段采出程度、无水采上率和驱采收率越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东海平湖BJT油田由于受平台条件、水处理能力以及储量规模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像陆地油田一样通过注水来实现二次开发。为提高仅依靠弹性驱动进行开采的薄油层H4B的油藏采收率,通过邻井侧钻一分支井眼,将上部水层与该油层连通,利用能量充足的上部水体来补给油藏能量,实现层间引流注水。通过生产观察,油藏压力得到补充,油井产量得以有效稳定,且通过低速开采、周期性开关井的生产制度,使得油水层间压力得以平衡,薄油层的采收率得以提高。该开发实例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陆相页岩油储层孔渗小,连通性差,通过单纯的水驱作用难以采出,盆地页岩油的开发主要通过大规模体积压裂增加油水置换面积进而增加采收率。开发实践与室内实验证明,储层流体与井筒流体之间存在渗吸置换现象,且通过油水渗吸置换采出的页岩油占比为15%~40%,为页岩油的有效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岩心外边界敞开实验,对比不同渗透率岩心的吸水排油能力,定量研究孔隙半径、界面张力、岩心渗透率等因素对渗吸置换有效性的影响。实验显示,小于10 μm的孔隙中采出的原油占渗吸采油量的56%~80%;当界面张力为1.18 mN/m时,页岩油储层的渗吸采收率最大;在界面张力较小(小于2 mN/m)时,渗透率与渗吸采收率成正比关系,而当界面张力大于4 mN/m时,渗透率与渗吸采收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非均质油藏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时,注入水易沿渗透率相对高的部位窜流,而低渗透层动用程度差,整体开发效果不佳.对此类油藏,研究水驱后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的可行性,并探索提高低渗透层动用程度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长岩心物理模拟实验,考察了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常规水驱后,依次采用间歇开采、注氮气、水气交替注入等方法对改善开发效果的作用,也探讨了该类油藏水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证明,通过采取合理方法可以在水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其中采用间歇开采最多可以获得采收率近7%,但作用有效周期少;注入氮气可以得到约6%采收率,但在气窜后易导致注入气无效循环;水气交替注入方式效果最明显,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5%左右.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吸驱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储层岩性致密,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注水开发效果差,利用水的自发渗吸作用驱油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开发手段。文中利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西区采油厂的天然露头岩心,通过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了边界条件、润湿性、温度、原油黏度、界面张力及渗透率等因素对渗吸驱油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润湿性、黏度、界面张力及渗透率是影响渗吸驱油的主要因素,岩石越亲水,原油黏度越低,渗吸驱油效果越好。对于亲水岩心,渗透率相近时,界面张力为0.04 m N/m时渗吸效果最佳;岩石渗透率差异明显时,渗透率为2.94×10~(-3)μm~2时渗吸效果最佳。实验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吸驱油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统计长庆油田罗*区块2015年存地液量与油井一年累积产量的关系发现,存地液量越大,一年累积产量越高,与常规的返排率越高产量越高概念恰恰相反,可能与存地液的自发渗吸替油有关。核磁实验结果表明,渗吸替油不同于驱替作用,渗吸过程中小孔隙对采出程度贡献大,而驱替过程中大孔隙对采出程度贡献大,但从现场致密储层岩心孔隙度来看,储层驱替效果明显弱于渗吸效果。通过实验研究了影响自发渗吸效率因素,探索影响压裂液油水置换的关键影响因素,得出了最佳渗吸采出率及最大渗吸速度现场参数。结果表明,各参数对渗吸速度的影响顺序为:界面张力 > 渗透率 > 原油黏度 > 矿化度,岩心渗透率越大,渗吸采收率越大,但是增幅逐渐减小;原油黏度越小,渗吸采收率越大;渗吸液矿化度越大,渗吸采收率越大;当渗吸液中助排剂浓度在0.005%~5%,即界面张力在0.316~10.815 mN/m范围内时,浓度为0.5%(界面张力为0.869 mN/m)的渗吸液可以使渗吸采收率达到最大。静态渗吸结果表明:并不是界面张力越低,采收率越高,而是存在某一最佳界面张力,使地层中被绕流油的数量减少,渗吸采收率达到最高,为油田提高致密储层采收率提供实验指导。   相似文献   

17.
马岭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综合挖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二连油田稠油油藏埋藏浅、储层物性较差、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单层厚度小(平均2.2m),采用小井距注蒸汽吞吐开采,在经济上和技术上存在很大的风险性。以吉32热采试验区的开发实践为基础,分析了其注蒸汽吞吐开采特点,研究了影响吞吐效果的因素,提出适合薄油层稠油热采的厚度筛选标准及注汽参数,并对其开采效果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结果表明:虽然试验区油层物性条件较差,但只要针对油藏特点、采取有效措施,高寒地区的稠油热采不但技术上可以取得成功,经济上也是可行的。根据试验区注汽井间干扰严重的特点,利用干扰剔除法对井间干扰效果进行了客观、真实的评价。吉32试验区热采开发的成功,不但为高效、科学开发二连油田的稠油资源打下了基础,其开发经验对国内同类型稠油油藏的开发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图4(郭海莉摘  相似文献   

18.
润湿程度,渗透率对吸渗排油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美国SSI公司的COMP模拟软件,考察了润湿性、基质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对吸渗排油过程的影响,岩石的润湿程度对基质吸渗速度有显著影响,一般亲水性越强,吸渗排油速度越快,适宜于采用较大的采油速度开采。基质渗透率同样影响吸渗速度,其值越高,吸渗排油越快;如果基质渗透率较低,因其吸渗排油速度低,不宜采用较高的采油速度。裂缝渗透率对整个基质-裂缝系统的驱替过程有显著影响,当裂缝渗透率过高时,整个系统的驱替过程很短,但基质的吸渗排油过程可能还未完毕,从而导致采收率不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延长油田化学渗吸驱油提高采收率的目的,以延长HZP区块长6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水驱波及范围小,水驱动用程度低的问题,运用室内实验测试及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润湿性和界面张力渗吸体系的渗吸驱油效率和规律。结果表明,润湿性不同的岩心渗吸驱油速度和效率由强到弱依次为亲水性、中性、亲油性,注入水体系中,原油在亲水岩心中的粘附功最小,仅有2.464 5×10-3 J/m2,在亲油岩心中的粘附功达到16.743 7×10-3 J/m2,是亲水岩心的6.8倍,不同表面活性剂均可以使粘附功不同程度的降低。十六烷基磺酸钠溶液渗吸效率最高,亲水岩心中渗吸效率达到25.2%,中性润湿岩心中渗吸效率为20%,均高于注入水渗吸驱油效率。矿场应用后油井综合含水下降20个百分点。对低渗油藏化学渗吸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离子类型的表面活性剂配方对低渗油层自吸水影响机理以及优选配方,以低渗储层枣湾区长6油层为研究对象,以无因次时间、邦德指数、自吸驱油效率、流度、Amott法评价的润湿性等为评价指标,通过自吸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配方类型对油层自吸水驱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岩心自吸类型主要为逆向渗吸,表面活性剂溶液改善了岩心的润湿性使得岩心更加亲水,表活剂溶液自吸采油速度和自吸驱油效率明显大于地层水自吸的岩心。非-阴离子型的配方相比较其他配方自吸效果最好,并且显著改善了岩心的渗流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