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CDMA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通过较少的基站控制能支持话音/数据等实时和非实时业务的传输并保证各自的服务质量要求。仿真表明协议能在各种条件下获得很好的性能 以作为无线ATM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相似文献   

2.
水下传感器网络( UWSN)中节点采用声波通信,水声信道的高误码率、长延迟、低带宽、多径效应、多普勒频散等技术,据此提出一种动态的、分布式的基于码分多址( CDMA)的水下传感器网络介质访问控制层( MAC)协议。该协议不但节能,还能够提高CDMA扩频码的重用率,并且能够适应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同时,协议使用了功率控制机制,有效解决CDMA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远-近”效应问题。仿真实验表明,与经典的静态编码分配协议和ALOHA相比,该协议在冲突率、交付率、端到端的延迟、能耗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水下传感器网络(UWSN)中节点采用声波通信,水声信道的高误码率、长延迟、低带宽、多径效应、多普勒频散等技术,据此提出一种动态的、分布式的基于码分多址(CDMA)的水下传感器网络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协议.该协议不但节能,还能够提高CDMA扩频码的重用率,并且能够适应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同时,协议使用了功率控制机制,有效解决CDMA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远-近"效应问题.仿真实验表明,与经典的静态编码分配协议和ALOHA相比,该协议在冲突率、交付率、端到端的延迟、能耗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工业生产对控制网络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具有很高的要求,而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直接决定了网络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现场总线的MAC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的实时性与可靠性,可以说是现场总线系统的关键。阐述了几种现场总线标准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分析了它们在网络轻载、重载时的性能。介绍了MAC层的两大体系:令牌环/令牌总线和CSMA/CD,并深入分析了PROFIBUS和LONWORKS的MAC层的实现方式,探讨了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宽带终端适配器B-TA中用于支持无连接业务的ATM适配层(AAL)协议实现方案,对业务的适配采用AAL3/4,它的功能是在ATM层与高层之间实现信元有效负载的拆装,参照ITU-TI,363建议,用于无连接业务时AAL3/4的业务特定部分(SSCS)可以是空的,本文仅实现AAL3/4的会聚子层公共部分(CPCS)及拆装子层(SAR)功能,此外,对本方案的处理时延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波分复用(WDM)技术的ATM光交换模型,即广播选台的改进模型,有效地克服了广播选台式光交换固有的内部阻塞,提高了系统性能。缓存采用共享光纤环输入缓存方式,有效地节省了大量的光纤环,减小了交换机的体积。通过时该系统的性能分析,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ATM技术的发展,B-ISDN的终端或网络设备不要避免地要实现必备的信令功能,SAAL在宽带ISDN信令系统中处于最基本的位置。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SAAL的软件实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流量控制方法中,基于速率的ATM流量反馈控制往往是在拥塞发生后采取控制措施.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必然造成拥塞部分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下降.本文利用神经网络能近似计算多变量的非线性函数,及自学习、自适应和大规模并行处理的特点,采用基于预测的原理上对信源反馈控制,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对于降低信元丢失率(CLR),提高业务服务质量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IP技术是因特网的核心技术,无线ATM技术则促进了无线网络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对无线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介绍了一种结合两种技术,支持普通信元无线链接的第三代无线平台结构的高速数字通信技术。它不仅增大了系统容量,优化了带宽分配,提高了服务质量和频谱利用率,而且简化了硬件需求,使第三代无线通信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能在射频带宽受限的情况下提供高峰值速率传递,适用于无线环境多业务网(无线ATM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按需分配多码CDMA(MC-CDMA)。描述了该协议的信号调制、解调及并发码数分配方案。建立了采用按需分配MC-CDMA的单小区无线通信网的系统模型,定义了系统吞吐量,并在单小区无线通信网中分析了按需分配MC-CDMA的吞吐量性能,给出了吞吐量与接收要求的比特能量噪声密度比、并发码数、处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无线环境的ATM多址控制协议动态帧长分组预约多址(DF-PRMA)。本协议利用动态帧长控制,可使系统能适应业务流量的变化,在不同业务条件下达到优化运行;并利用强制碰撞和保留时隙的方法,使系统的服务延时有了明确的保障,进而保障单个用户的服务质量(QoS)和较高的信道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吞吐量并减小延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信道的接收节点优先的MAC算法(MCS-MAC).在信道选择阶段,以接收节点为中心,由接收节点选择数据信道,发送节点转换到数据信道上与接收节点通信.如果接收节点不在控制信道上,邻居节点会主动发送NCTS包通知发送节点,并告知接收节点所在的信道,发送节点转换到数据信道进行通信,有效地利用了多信道,提高了网络吞吐量.在数据传输阶段,允许一次传送多个数据包,有效地减少了信道转换次数,减少了传输延迟.仿真结果表明,在较高负载的网络环境下,与经典S-MAC、MMAC协议相比,MCS-MAC明显提高网络吞吐量,同时减少了包的平均传输延迟.  相似文献   

13.
通过理论分析及大量的仿真实验验证,深入研究了采用低占空比技术的SMAC协议在移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指出SMAC协议受移动性影响的主要原因是移动节点不能及时地和调度不同的节点实现同步,并总结了SMAC的调度同步机制不适应移动性的具体表现,提出了基于改进SMAC协议调度同步机制以实现其对移动性支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低延时信道接入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S-MAC协议中的延时问题,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MAC协议——LD-MAC协议。该协议采用提前预约多跳传输节点的方法,实现数据分组的快速转发,减少数据分组在网络中的延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节点早睡的发生。同时由于数据分组的快速转发,减少了节点的能耗。仿真实验表明:LD-MAC协议能够较好地降低能量消耗和数据传输延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802.11 MAC协议在支持无线 Mesh网络连接时,TCP层会产生不稳定、不公平、不共存问题,验证了IEEE802.11 MAC协议不能很好的支持无线多跳网络.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适用于OFDMA技术的MAC层接入协议——中心控制式微时隙分组预留多址协议(CMPRMA)。该协议把系统提供的无线资源从时域和频域划分为微时频块作为信息传输的基本单元,以基站为中心对系统用于用户接入和数据传输的无线资源进行动态控制。该协议不仅继承了用于TDMA系统的MPRAM协议很好支持实时业务的特点,而且能够为数据业务提供资源预留机制,支持多用户多业务的有效传输。  相似文献   

17.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能耗直接影响了节点工作的持久程度,研究和优化MAC协议能够有效解决节点的能耗问题。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TinyOS对MAC协议进行研究,在对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分优先级的思想,提出一种区分优先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以实际的硬件节点CC2538来探究MAC协议的改进以及对其性能的验证。结果表明该区分优先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在负载较高时有着较好的QoS保障,能够有效降低节点的能量开销。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面向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支持多种业务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OSSS/PRMA.该协议引入过载控制信号,有效地降低了随机接入的碰撞率,提高了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CDMA/PRMA协议相比,该协议的数据分组平均时延、语音分组丢失率和信道利用率都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出无线Mesh网络中多信道有效仿真机制,以网络仿真器NS2为基础,结合分离控制信道动态信道模型提出一种适合NS2扩展的多信道机制.并进行仿真比较,验证多信道机制能有效提升无线Mesh网络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