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郑;游梓翊;陈德鑫;夏长剑;邓海滨 《烟草科技》2024,57(6):55-63
为了解红彩瑞猎蝽(Rhynocoris fuscipes )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幼虫的捕食能力,在室内条件下分析了不同虫态红彩瑞猎蝽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红彩瑞猎蝽雌成虫对斜纹夜蛾2~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以及红彩瑞猎蝽密度对捕食斜纹夜蛾的干扰作用,并分析了按照不同益害比释放红彩瑞猎蝽对斜纹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红彩瑞猎蝽3~5龄若虫和雄成虫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红彩瑞猎蝽雌成虫对斜纹夜蛾2~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红彩瑞猎蝽雌成虫对斜纹夜蛾4~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不同虫态红彩瑞猎蝽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由大到小依次为15.38头(雌成虫)、14.49头(雄成虫)、11.24头(5龄若虫)、8.77头(4龄若虫)和7.52头(3龄若虫),红彩瑞猎蝽雌成虫对斜纹夜蛾2~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7.78、15.63、9.19和6.00头,对斜纹夜蛾4~5龄幼虫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7.04和5.05头/皿。红彩瑞猎蝽雌成虫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搜寻效应大于其他虫态,且搜寻效应随斜纹夜蛾3龄幼虫密度增加而降低。随红彩瑞猎蝽密度的增加,红彩瑞猎蝽种内干扰作用增大,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日捕食量减小。田间按照益害比1 ∶ 5、1 ∶ 10、1 ∶ 15和1 ∶ 20释放红彩瑞猎蝽,10 d后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8.07%、87.16%、82.13%和75.72%。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烟田捕食性天敌红彩真猎蝽人工饲养的可行性,组建了以烟蚜和斜纹夜蛾为食物的红彩真猎蝽实验种群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其中幼期累计存活率分别为0.67和0.74,完成一个世代平均时间分别需要84.61d和81.01d,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84.61d and 81.01d,净繁殖率分别为24.79和30.89d,内禀增长力分别为0.0379和0.0424,周限增值率分别为1.0386和1.0433,种群加倍时间分别为17.42d和15.19d。试验结果表明,取食烟蚜和斜纹夜蛾幼虫的红彩真猎蝽,均可以完成生活史,这两种猎物可以作为红彩真猎蝽天然人工饲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红彩瑞猎蝽和蠋蝽均为防治斜纹夜蛾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为明确两种捕食蝽不同虫态间的相互竞争关系,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红彩瑞猎蝽和蠋蝽种内同类相残和种间集团内捕食作用。结果显示,两种捕食蝽同类相残效应随着虫龄的增加而增加,红彩瑞猎蝽同类相残效应比蠋蝽更明显。两种捕食蝽在各个若虫和成虫时期均有集团内捕食现象,但卵极少被捕食。红彩瑞猎蝽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均高于同样发育阶段的蠋蝽,尤其红彩瑞猎蝽1龄若虫存活率显著高于蠋蝽1龄若虫。提供猎物斜纹夜蛾时,红彩瑞猎蝽和蠋蝽各虫态的集团内捕食效应均明显降低。表明红彩瑞猎蝽为集团内捕食者,而蠋蝽为集团内猎物;两种捕食蝽组合应用于斜纹夜蛾的防治,捕食效果显著高于单一捕食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高温条件下红彩瑞猎蝽耐受能力及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控害潜能,在室内测定了红彩瑞猎蝽经不同高温胁迫48 h后的卵孵化率,5龄若虫羽化率,3、4、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存活率,评估了红彩瑞猎蝽不同虫态在高温条件下24 h内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红彩瑞猎蝽各虫态的存活率、卵孵化率和羽化率有显著影响,经42 ℃处理48 h后红彩瑞猎蝽雌成虫和5龄若虫的存活率最高,达66.67%;红彩瑞猎蝽存活率、卵孵化率和羽化率在27~33 ℃时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33 ℃后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36 ℃后存活率、卵孵化率和羽化率均下降明显。红彩瑞猎蝽各虫态在30~33 ℃范围对斜纹夜蛾的捕食量和捕食效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33~39 ℃范围,捕食量和捕食效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红彩瑞猎蝽各虫态对斜纹夜蛾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符合Holling Ⅱ型,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对猎物的搜寻效应逐渐减弱,个体间存在竞争和相互干扰作用。可见红彩瑞猎蝽对高温逆境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其适宜生存的高温范围为33~36 ℃。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红彩真猎蝽对烟田烟蚜的捕食控制潜能,研究了红彩真猎蝽各虫态对烟蚜的捕食作用、捕食者密度和猎物密度、空间异质性对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彩真猎蝽各虫态对烟蚜的功能反应均为 Holling Ⅱ型。其中红彩真猎蝽雌成虫对烟蚜捕食量最大,其捕食模型为 Na=1.1153Nt/(1+0.0164Nt),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 194.89头。红彩真猎蝽对烟蚜的捕食效应随着捕食者个体间干扰作用的增加而下降,捕食作用率(E)随着红彩真猎蝽密度增加呈幂函数下降曲线,空间异质性对红彩真猎蝽捕食作用有很大的影响,捕食者在捕食过程中,叶片数越多,捕食作用率越低。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雪茄烟田中对红彩瑞猎蝽(Rhynocoris fuscipes)安全且能高效防治烟蚜(Myzus persicae)的药剂,采用浸叶法和药膜法测定了9种常用杀虫剂对烟蚜和2龄红彩瑞猎蝽的毒性,并对红彩瑞猎蝽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同时在雪茄烟田进行了防治效果(防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9种药剂对烟蚜的LC50分别为啶虫脒44.311 mg/L、氟啶虫胺腈46.696 mg/L、鱼藤酮71.499 mg/L、桉油精77.538 mg/L、双丙环虫酯139.697 mg/L、吡蚜酮175.142 mg/L、除虫菊素427.589 mg/L、藜芦碱322.856 mg/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205.921 cfu/mL。9种杀虫剂中对2龄红彩瑞猎蝽的LC50最高和最低的药剂分别是鱼藤酮139.596 mg/L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1 599.419 cfu/mL。安全系数和益害毒性比分析表明,桉油精、啶虫脒、吡蚜酮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对烟蚜具有较好的防效,且对2龄红彩瑞猎蝽的毒性较小。田间试验表明,桉油精、吡蚜酮、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与红彩瑞猎蝽... 相似文献
7.
为挖掘环斑猛猎蝽(Sphedanolestes impressicollis)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捕食潜力,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环斑猛猎蝽4龄若虫对斜纹夜蛾1龄、2龄和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寻找效应、环斑猛猎蝽不同密度对捕食斜纹夜蛾的干扰效应以及捕食空间大小对环斑猛猎蝽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4龄环斑猛猎蝽若虫对低龄斜纹夜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Holling II模型相符,对1~3龄斜纹夜蛾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979、0.999和0.164,处理时间分别为0.013、0.020和0.018 d,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74.5、51.2和6.1头。4龄环斑猛猎蝽若虫的寻找效应与斜纹夜蛾低龄幼虫密度呈负相关,对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作用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在捕食1龄斜纹夜蛾幼虫时,环斑猛猎蝽4龄若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能力干扰最大。因此4龄环斑猛猎蝽若虫对低龄斜纹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捕食能力,可用于烟田斜纹夜蛾幼虫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8.
9.
蠋蝽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蠋蝽对斜纹夜蛾的捕食能力,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蠋蝽3~5龄若虫及成虫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测试,数据采用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进行拟合以明确其捕食潜能,利用Hassell模型拟合并测定了蠋蝽自身密度对斜纹夜蛾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蠋蝽3~5龄若虫及成虫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捕食模型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蠋蝽3~5龄若虫和成虫瞬时攻击率顺序是3龄(1.873) > 雌成虫(1.329) > 4龄(1.187) > 5龄(1.125) > 雄成虫(0.828);蠋蝽雌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最大,为13.699头。随着斜纹夜蛾3龄幼虫密度增大,蠋蝽的搜寻效应逐渐降低,雌成虫的搜寻效应明显大于其他虫态。随着天敌蠋蝽密度增大,干扰增强,平均捕食量随之降低。本研究显示出蠋蝽雌成虫对斜纹夜蛾具有较大的捕食潜能。 相似文献
10.
烟盲蝽对斜纹夜蛾幼虫和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验条件下,烟盲蝽对斜纹夜蛾1龄幼虫和低龄烟蚜的功能均属Holling-Ⅱ型(1959),其中,烟盲蝽成虫对斜纹夜蛾1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参数为:a=0.7331,Th=0.0259d.烟盲蝽成虫对低龄烟蚜的功能反应参数为:a=0.3143,Th=00063d;烟盲蝽高龄若虫对低龄烟蚜的功能反应参数为:a=0.3012,Th=0.0222do烟盲蝽成虫自身密度的干扰反应均符合Hassell-Varley(1969)模型,它对斜纹夜蛾1龄幼虫的干扰反应满足E=0.4041P(-5968),对低龄烟蚜的干扰反应可用E=0.2469P(-06079)来描述 相似文献
11.
温湿度对斜纹夜蛾幼虫发育历期、取食量与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温湿度对烟草最主要害虫之一斜纹夜蛾幼虫发育历期、取食量、日平均取食速率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除27C外,随温度的升高,斜纹夜蛾幼虫的发育历期缩短,取食量下降,日平均食叶速率增大,存活率提高;相对湿度对斜纹夜蛾幼虫发育历期呈显著负相关,对其取食量、日平均食叶速率和存活率呈显著正相关.温湿度对斜夜蛾幼虫发育历期、取食量、日平均取食速率以及存活率的关系表达式分别为D=66.6644-1.5411T-11.856H,S=49.5205-0.4595T+22.64H,V=-3.0317+0.1617T+3.002H,L=-0.526+0.0225T+0.5142H. 相似文献
12.
对Kefir源植物乳杆菌MA2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MA2菌株在MRS培养基初始pH为6.60,接种量为4%,37℃厌氧条件下培养18 h,活菌数可达到1.2×109cfu/mL。乙酸和乳酸为发酵液中的优势有机酸,且厌氧条件下发酵液中的有机酸的含量较高,厌氧发酵液中检测出的6种脂肪酸中C18∶1的含量最高。降胆固醇试验证明,低聚葡萄糖(GOS)可以促进MA2的胆固醇移除能力,移除率可达到70%;菌体细胞脂肪酸的测定结果显示MA2菌株降胆固醇的机理主要是吸附、吸收同化机理。MA2菌株的牛乳发酵试验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产黏特性,在乳清培养基中胞外多糖产量可达380 mg/L。结合其良好的耐酸、耐胆盐特性,植物乳杆菌MA2具有良好的益生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碳、氮营养对金龟子绿僵菌菌落直径、菌丝生物量、分生孢子产生量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发现金龟子绿僵菌的菌丝线性生长以PSA、麦芽糖和酵母最好,以Czapek、甘露醇和脲最差;菌丝生物量以PSA、白砂糖和蛋白胨最大,以Czapek、乳糖和脲最小;分生孢子产生量以PSA、麦芽糖和KNO3最多,以Czapek、甘油和硫酸铵最少。代谢液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基培养的代谢液中,Czapek的抑菌效果最好,SDAY的抑菌效果最差。在不同碳营养培养的代谢液中,白砂糖的抑菌效果最好,乳糖的抑菌效果最差。在不同氮营养培养的代谢液中,蛋白胨的抑菌效果最好,脲的抑菌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生物防毒织物的防护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酶载体、不同纤维材料对生物防毒织物防毒性能的影响 ,并探讨了由生物防毒织物、碳布和Goretex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及用防护剂现场喷洒的织物的防毒性能。 相似文献
18.
马奶酒乳酸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牧区采集马奶酒样品,进行了乳酸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离到9株乳球菌,分别归属于3个属6个种,这些菌株能够产酸凝乳,发酵乳的风味纯正,适宜生长温度范围较宽,适合做乳制品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烟田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温度对斜纹夜蛾的发育、存活、生殖、种群参数和种群趋势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17~ 32℃范围内 ,斜纹夜蛾的发育速率随温度上升呈逻辑斯蒂曲线趋势。得出了该虫卵的孵化率、幼虫、蛹的存活率、成虫产卵量和种群趋势指数与温度变化的回归关系式。通过不同温度下实验种群参数的比较 ,得出 :2 6℃时内禀增长力 (rm)最大 ,为 0 .15 6 8,2 9℃次之 (rm=0 .135 2 ) ,确定最适温度范围为 2 3~ 2 6℃。高温和低温不利于种群的生长发育 ,在 32℃时 ,各虫态存活率及成虫产卵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