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快速凝固粉末冶金Al—Si—Cu—Mg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详细论述了快速凝固Al-18.6Si-4.34Cu-0.66Mg合金的制备工艺,研究了这种高硅铝合金的力学性能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快速凝固Al-Si-Cu-Mg合金的强度,硬度和塑性明显提高,固溶时效处理后的室温拉伸强度高达430MPa。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其拉伸强度下降,但在200℃时σb能保持在370MPa。Al-Si合金这样优良的高温热稳定性是一般常规高强铝合金难以达到的。 相似文献
4.
5.
采用快速凝固氩气雾化法制备低密Al-Li合金粉。经粉末包铝套、真空除气后热挤压成材。探讨了粉末颗粒的显微组织及其氧化情况;用透射电镜和动态扫描电镜研究了低密Al-Li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拉伸断裂过程。 相似文献
6.
从AB5型快速凝固贮氢合金与其铸态合金在显微组织、吸氢性能、电化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快速凝固合金有细小的1-5μm胞状、等轴状微晶组织、快速凝固合金的P-C-T曲线平台比铸态合金平缓,且压力氏;快速凝固合金容量及活化性能低于铸态合金,但经退火后可以部分改善;快速凝固合金电极循环寿命明显优于铸态合金,主要是因为合 晶粒细小可以抑制合金的微粉化和氧化。 相似文献
7.
配制了含磷量分别为0,0.04,0.08和0.12wt%的过共晶Al-22Si合金粉末。研究了粉末的形貌,粒度大小与分布,以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的粉末组织存在着差异,含0.04wt%磷的Al-22Si合金粉末,平均粒度最小,粉末中硅相得到了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8.
三元以及多元合金凝固过程中,多组元间相互耦合和溶质再分配造成其凝固路径及其组织异常复杂,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起完整统一的三元共晶凝固理论模型,凝固组织和机械性能的本质关系亟待研究。基于此,针对Nb30Ti35Co35共晶合金(实测Nb31Ti34Co35)开展了不同抽拉速率(v=3,5,15,30,70μm·s-1)下的定向凝固实验研究,测量其显微硬度(H),旨在探索不同抽拉速率下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化规律,并构建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极少量初生α-Nb外,常规铸态合金几乎完全由共晶(α-Nb+TiCo)组织构成,相类似地,定向凝固合金组织中也含有相同的组织类型(少量的Ti2Co除外),即初生α-Nb和共晶(α-Nb+TiCo)组织;随着抽拉速率的逐渐增加,初生相α-Nb依次经历了“圆球状→团簇状→枝晶状”的转变,稳态生长区内共晶组织逐渐粗化,共晶排列不规则且相间距明显变大,淬火界面失稳并依次经历胞状界面到... 相似文献
9.
通过真空单辊甩带法成功制备了Mg81.53Zn18.19Y0.28合金急冷快速凝固薄带,采用XRF、XRD、SAD、SEM、显微硬度测量等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其凝固组织及显微硬度。研究结果表明:急冷快速凝固条件下,薄带的凝固组织为以hcp-Mg(Zn,Y)相+非晶相为基体,其中均匀弥散超细Mg7Zn3相;薄带的显微硬度值是其母合金的2.4倍,且有良好的脆性;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12.
La对快速凝固Al-Ti合金热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快速凝固Al-Ti合金中加入La可以有效地增加合金的过冷度,优先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相Al20Ti2La细小、圆整、弥散、热稳定性好,极大地改善了快速凝固Al-Ti合金的热强性能。 相似文献
13.
14.
15.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差热分析及显微组织观察,研究了Cu的含量对Al-Cu-0.4Mg-0.6Ag合金的时效析出与力学性能影响。结果显示:增加Cu的含量,能提高基体合金的时效硬化与抗拉强度,其室温抗拉强度从434MPa增大到559MPa300℃时,合金的抗拉强度从141MPa增大到228MPa;185℃峰时效下,Al-Cu-0.4Mg-0.6Ag合金的主要强化相由片状Ω相和少量θ’相组成,随着Cu含量的增加,峰时效态合金中的Ω相体积分数增大。 相似文献
16.
测定Ni-Al合金XRD相组成用纯NiAl3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萃取工艺难以制得高纯度的NiAl3相,将这种NiAl3相与等量α-Al混合后测得的K值有较大的误差,仅适用于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为了用XRD准确测定Ni-Al合金的相组成,作用萃取和平衡凝固两种方法对NiAl3相K值测定时使用的纯相制备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证实,熔融合金以小于2K/h的冷却速度缓慢凝固至固相线以下,可得到α-Al与NiAl3两相的质量比接近于1的相组成,用比试样测得的K值经修正后可用于未知试样中NiAl3相的精确测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讨论了激冷雾化马氏体时效钢粉末的形貌变化伴随的溶质原子的偏析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在粉末的结晶形貌发生树枝晶→胞状枝晶→胞状晶→痘点状晶变化的同时,溶质原子的偏析程度明显下降,偏析特征随之改变。当获得痘点状晶时,没有发现溶质原子的明显偏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