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讨论激光外差干涉技术测量表面粗糙度仪器的工作原理。作者利用两个声光调制器产生差频光,解调拍频信号并进行鉴相处理,精确测量表面粗糙度。文中还讨论了设计研制的表面粗糙度外差干涉仪的具体技术问题,对不同样品及加工表面进行实测,并与传统触针测试方法、干涉显微镜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对,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一致:仪器灵敏度为10(?),测量精度10nm。  相似文献   

2.
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激光高分辨率传感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一种测量表面粗糙度的高分辨率传感器,该设计应用聚集探测和光电技术,具有非接触、响应快和性能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蒋冬梅 《机械制造》2010,48(12):79-81
电火花加工是一种非传统加工方法,近些年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用于模具生产。电火花加工中最重要的参数是表面粗糙度,其他参数还有材料去除率和刀具的磨损率等。研究通过实验完整地测定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参数,以及使用实验方法的设计分析获得的有关参数,建立了一个以功率、脉冲时间和放电时间为参数的表面粗糙度方程,并对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电火花加工表面是由无数凹坑和凸起所组成。由于放电的随机性,使得凹坑直径和深度变化较大,且具有面积重迭和深度重迭性。因此,凹坑实际上是无方向性的不规则的三维空间。用车、铣、刨等切削加工方法形成的加工表面是由方向性很强的加工纹理所组成。表面粗糙度常用垂直于纹理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_a或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_z来评定,通常以R_a为主。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由于没有专门的测试仪器,故也仍使用切削加  相似文献   

5.
一种亚微米级表面粗糙度测量技术已经研制出来,其原理是基于物体粗造表面的激光散射。它是用激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用这种光电装置来记录从粗糙表面散射回来的光磁场变化。与表面粗糙度相对应的这种散射波段的光强分布是由二极管组成的线阵来记录的,并由一个单芯片微处理器来分析结果。通过测量几套不同加工过程的测试表面,文章提出了评价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激光三角法的零件表面粗糙度在线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海艳 《工具技术》2009,43(12):103-105
介绍了一种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激光在线测量方法,该测量方法具有测量速度快且能够显示被测表面的具体形貌等优点.在测量中引入激光三角测量系统,用无衍射激光光束作光源,用高精度的摄像机作位移传感器,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得到表面粗糙度值,使表面粗糙度在线检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陈重阳 《机械制造》1993,31(3):18-18
难加工材料目前国内广泛用于机械加工各个领域,其特点是硬度高、强度大、韧性好、耐磨性能强,但是可加工性能差。我厂生产的超高压容器(人造水晶釜)中的关键零件都是用高强度合金钢PCrNi3MoV_A和33CrNi3MoV_A制造的。它们都属难加工材料,调质后的硬度一般为HB260~340,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大的韧性。它们虽然比淬火钢的硬度低,但冲击韧性较高。再加上这些零件单向受力大,采用锯齿形螺纹的要求就更高。因此,常规加工时常发生崩刃、打刀、切削力大、车刀  相似文献   

8.
CU9505钢球表面粗糙度激光测量仪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单连新  张中元 《轴承》1999,28(5):27-29
CU9505 激光钢球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是根据激光散斑理论和简化数学模型( φn = ψn + Hn) 进行设计,并通过理论分析推荐出不同大小的钢球与传感器接收距离的数学公式,文中给出了测量原理框图和流程图。附图7 幅,参考文献3 篇。  相似文献   

9.
针对液体磁性磨具光整加工孔时,无法对孔内壁表面质量进行在线检测的现状,提出利用声发射技术检测加工过程中摩擦声发射信号并进而在线预测孔壁粗糙度的方法。通过实验和分析验证了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信号与试件表面粗糙度值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获取了与孔壁粗糙度值相对应的AE信号特征值,研究了某零件光整加工时AE信号的均方根值与表面粗糙度值变化情况的对应规律,为利用声发射技术进行孔表面光整加工的在线检测和相关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入射角对激光散斑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当相干激光以不同入射角照射4个等级的平磨和外圆磨样块时记录的散斑图像中散斑强度的变化,通过分析可知对比度与表面粗糙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入射角又直接影响对比度,不同的入射角适合不同的加工方法和测量范围,因此找到合适的入射角可提高实验系统的精度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1.
激光表面粗糙度检测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表面散射光角分布与表面粗糙度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的原理,提出一种便携式的光辉表面粗糙度检测装置。它采用半导体激光器,光学纤维和更合理的光路结构,具有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测量范围大,体积小,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小兵  刘莹 《润滑与密封》2005,(6):49-51,54
采用准分子激光加工方法,在相同的工艺参数下加工了脆性材料(A1203陶瓷)和塑性材料(不锈钢、Q235钢)试件.采用分形理论研究了准分子激光加工的不同材料表面的分形特征,通过结构函数法计算了表面微观形貌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准分子激光加工的不同材料的表面形貌具有不同的分形特性,在相同的加工条件下A1203陶瓷材料表面的分形维数大于不锈钢、Q235钢等塑性材料表面的分形维数,表明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具有不同的准分子激光加工属性;准分子激光加工表面的分形维数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放大器电压和脉冲频率的增大而增大,表明可以通过改变加工参数得到不同的分形维数表面.  相似文献   

13.
用激光散射法非接触在线检测表面粗糙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基于光散射原理的激光测量装置非接触在线检测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原理及测量头设计方案。调制光源、双光束、与测量光路同轴的高压喷气流、窄带滤波电路等设计可提高信噪比 ,增强抗干扰能力 ,可实现Ra2~ 1 0 0nm的表面粗糙度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4.
微小孔振动钻削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高灵敏度的微小孔钻削测力仪的结构设计及微小孔钻削力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多元正交多项式回归实验 ,得到了微小孔振动钻削力关于振动频率、振幅和进给量的非线性回归方程 ,进而分析了振动参数和切削参数对钻削力的影响 ,为深入研究微小孔振动钻削机理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手段和有价值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表面粗糙度对多孔端面机械密封膜压的影响,建立含粗糙元的矩形截面轮廓激光加工多孔端面机械密封微间隙液膜多尺度的三维几何模型和计算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三维N-S方程,分析相对表面粗糙度、粗糙元密度、不同分布位置对膜压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表面粗糙元和微凹腔都能产生动压效应;分布在动环端面的粗糙元对静环膜压的影响较大,分布在静环端面的粗糙元对动压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小;随着粗糙元密度的减小,动环上粗糙元的动压效应增强,影响区域将由动环表面沿膜厚方向扩大到静环表面;较小或较大的相对表面粗糙度对静环膜压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中等的相对表面粗糙度,兼具较强的动压效应效果和较大的影响范围,对静环膜压的影响相对较大,它使得微凹腔在静环上形成的低压区减弱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6.
微磨料气射流成形加工表面粗糙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微磨料气射流成形加工玻璃试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建立了表面粗糙度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气压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靶距和喷嘴横移速度的交互作用、气压和靶距的交互作用以及靶距,而气压和喷嘴横移速度的交互作用、喷嘴横移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相对较小。表面粗糙度随着气压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靶距和喷嘴横移速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选用中低气压和较大靶距的组合有利于降低表面粗糙度。方差分析和残差检验的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型材料2.5维碳纤维增强陶瓷基(Cf/SiC)复合材料采用传统机械加工难以去除加工的问题,采用纳秒激光烧蚀2.5维Cf/SiC复合材料,烧蚀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烧蚀孔洞形貌特征,并分析其烧蚀去除机制,讨论激光加工参数对烧蚀孔径的影响。研究表明,Cf/SiC复合材料的激光烧蚀区域出现烧蚀孔洞、重凝、纤维断口、末端气胀,以及长轴与纤维方向一致的椭圆形材料性能变化区域等烧蚀现象;激光烧蚀Cf/SiC复合材料过程中存在氧化的化学变化现象;烧蚀产生的孔径随烧蚀功率的增加和烧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烧蚀时间和烧蚀功率均较大时,可能存在烧蚀孔洞被重凝材料堵塞或部分堵塞的情况。计算出纳秒激光的束腰半径为223 μm,纳秒激光烧蚀Cf/SiC复合材料的烧蚀阈值为0.32 J/cm2。  相似文献   

18.
加工工艺对表面粗糙度及疲劳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东初  裴旭明 《中国机械工程》2003,14(16):1374-1377
研究了5种加工工艺对7075-T7351铝合金飞机装配紧固孔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分析了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根据实验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进给量及切削速度对紧固孔表面粗糙度影响的经验公式;利用断裂力学的原理,探讨了表面粗糙度对紧固孔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步复合制孔工艺产生的加工表面,表面粗糙度最小,抗疲劳破坏能力最强;采用钻扩铰多步慢进给和多步快进给工艺产生的加工表面则次之。影响紧固孔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是毛刺、积屑瘤和鳞刺;适当减小进给量、增大切削速度是消除积屑瘤和鳞刺、降低表面粗糙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