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索不同螯合剂混施对重金属Cd、Cu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螯合剂(EDTANa_2、CA、TA)单施及混施作用对商陆生长与吸收土壤中Cd、Cu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螯合剂单施及混施均能促进商陆的生长,其促进效果为EDTA-Na_2+CAEDTA-Na_2+TACA+TAEDTA-Na_2CATA。不同螯合诱导处理商陆植株地上部实验中,对于Cd,EDTA-Na_2处理效果最好,对照空白处理提高了34.42%,其次是EDTA-Na_2+CA,对照空白处理提高了29.5%;对于Cu而言,EDTA-Na_2+CA效果最好,对照空白处理提高了22.89%。商陆能有效去除土壤中的Cd,而对Cu的修复效果不佳。螯合剂的加入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土壤重金属水溶性有效态的含量,效果以EDTA-Na_2的单施和EDTA-Na_2+CA混施最佳。因此,在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的工程实践运用中,EDTA-Na_2和CA的混合添加,可以有效减少EDTA-Na_2的使用量,降低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获得最小环境风险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生物螯合剂和非生物螯合剂诱导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活化效果以及植物生物累积诱导效率,通过对模拟受Pb、Cu、Cd复合污染土壤进行双子叶植物油菜、单子叶植物玉米的盆栽试验,探索非生物螯合剂EDTA与生物螯合剂EDDS联合施用提高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效应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螯合剂EDTA-EDDS联合施用对单子叶植物玉米和双子叶植物油菜的提取效应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高于EDTA和EDDS单独施用效果;在添加螯合剂EDTA/EDDS配比为2时,土壤有效态金属Pb、Cu的提取效应达到最高,分别为386.5和1 369 mg.kg-1;在添加螯合剂EDTA/EDDS配比为3时,土壤有效态金属Cd提取效应达到最高,为89.6 mg.kg-1;植物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Pb、Cu、Cd生物累积量在添加螯合剂EDTA/EDDS配比为3时最高。  相似文献   

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范围广泛,使用传统的物理和化学修复方法成本高,对环境扰动大,而利用植物修复的效果较为明显,易于操作。本文从当前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出发,阐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基本概念、一般类型及基本原理,研究了影响植物修复的若干因素,分析了植物修复技术存在的优缺点,并就将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土壤清洗技术是一种经济的、应用性强的技术.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清洗剂的研究现状,探讨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清洗剂的研究方向,提出来源广泛、可生物降解的高效清洗剂,如天然有机酸、生物表面活性剂等,是今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清洗剂的研究重点.对于复合污染的土壤,使用复合淋洗剂也是目前的一个研究方向.清洗剂的再生和循环利用,对于土壤清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将大大降低土壤修复的成本.  相似文献   

5.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是治理污染土壤的重要手段之一.概括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危害,论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原理、类型及其优缺点,并展望了植物修复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化学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萃取修复是一种高效、常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文章对比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柠檬酸、草酸、酒石酸、焦性没食子酸、柠檬酸三钠和草酸钠去除土壤中的Cu,Fe,Mn,Ni,Pb和Zn等重金属的能力,并研究了EDTA在萃取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时的影响因素和最佳萃取条件。结果表明:EDTA去除污染土壤中各种重金属的效果均好于其他几种萃取剂。  相似文献   

7.
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减少采矿废弃地重金属元素的流失,保护矿区周围居民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修复实践,发现植物稳定技术能提高植物适应性并改善其生存环境;调控微生物、化学添加剂等因素,将强化植物提取的效果,促进耐性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提出矿区生态修复应在矿山废弃地中心采用植物稳定技术,在矿区外围采用植物提取和植物—微生物—化学联合修复来逐步减少矿山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而达到彻底修复矿山生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机理不同,植物修复技术可分为植物固定、植物挥发和植物提取3种基本类型.与传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比较,该技术存在成本低、利于环保、方便操作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修复速度慢、受环境条件限制等局限性.今后研究的重点:寻找超累积植物并研究重金属富集的机理;通过基因工程发展植物修复技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强化植物修复技术,如发展对环境安全的化学添加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确定复合淋洗剂去除土壤中Cd、Cu污染物的最佳技术参数.方法通过一系列静态试验,以沈阳市张士灌区受污染土样为供试样品,采用振荡、离心法研究了以组成为柠檬酸和柠檬酸三钠的复合淋洗剂的浓度配比、pH值、液固比、振荡时间等对供试土样中Cd、Cu的去除效果.结果参数研究表明,复合淋洗剂的浓度配比为V(0.1 mol/L柠檬酸)∶V(0.3 mol/L柠檬酸三钠)=1∶1、pH值为6、液固比为25/1、振荡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能达到对Cd、Cu的最大去除率,去除率分别为90.25%、62.85%.结论柠檬酸-柠檬酸三钠的复合淋洗剂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是理想的Cd、Cu浸提剂.  相似文献   

10.
株洲市云龙示范区土壤重金属Pb、Cd 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株洲市云龙示范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土壤中Pb、Cd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Pb、Cd的实测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25.60~102.00,0.03~0.49 mg·kg-1;16个样品Cd的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超标率为40%,土壤重金属Cd轻度累积,尤其在0~20 cm土壤层中累积较为严重;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为3.32~51.07,表明该区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轻微生态危险水平;地累积指数检验结果表明各地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Pb、Cd污染,且污染程度与采样层深度成反比。因此,相关部门应考虑减少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的污染,避免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形成二次污染等。  相似文献   

11.
镉污染土壤的菌根修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模拟土壤Cd污染状况,分别将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diaphanum和Glomus mosseae接种于镉污染土壤中,研究两种菌根真菌对玉米生长及对Cd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接种的对照相比,接种Glomus diaphanum菌根使玉米的生物量增加了5.79倍,地上部镉含量降低了53.9%,地上部磷含量增加了4.6倍.菌丝侵染使植物将镉滞留在根部,抑制了镉向地上部的转移.其中,接种Glomus diaphanum菌显著于接种Glomus mosseae菌.因此,在镉污染土壤原位修复中,接种Glomus diaphanum菌有助于抑制重金属迁移.  相似文献   

12.
以云南某选矿厂类芦为研究对象,就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kunth.)Keng)对Pb的超富集特性、转运系数、富集系数及生长速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类芦具有抗逆境能力强、生长迅速、Pb转运系数高等特点,有望调控成为较理想的土壤铅污染植物修复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复合型调控剂修复镉污染农用土壤,通过两种试验,研究了复合型调控剂对土壤pH值、镉有效态含量、镉的形态转化、小白菜生物量和品质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型调控剂对镉污染农田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明显大于单一调控剂,不同配比调控剂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镉的含量范围为44.47%~86.53%,其中复合型调控剂ADE(钙基矿物质、炭基肥和石灰石配施比例为10∶5∶1)的钝化效果较好;不同用量的复合调控剂ADE能有效地促进小白菜生长,生物量比施用前增加了1.75~4.03倍;小白菜镉含量随复合型调控剂ADE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降低范围为21.35%~60.92%。因此,重金属镉污染土壤施用复合型调控剂ADE,不仅可以提高小白菜产量,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作物镉含量。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主要原理,及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现状和进展,分析了目前微生物修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为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模拟,研究了采用不同激活剂激活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激活剂为硫酸铵浓度:40.99 g/kg,KH2PO4浓度:4.73 g/kg时,土著微生物对土壤中石油烃经30 d的修复,降解率达86.27%,激活后土壤中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量由初始的4.78×105cell/g增加到5.71×106 cell/g.  相似文献   

16.
对土壤有机物污染修复领域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计量分析. 基于Web of ScienceTM(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及其自带的分析工具,同时利用HistCite、VOSviewer及Origin9.1等绘图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 检索了从2000—2019年发文量排名前10的国家、作者、机构、期刊以及排名前10的热点研究方向、排名前10的高引论文以及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该领域在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结果表明,中国在该领域的发文量最多,随后是美国、印度以及西班牙; 中国科学院在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中排名第一,其次是西班牙高等科学研究委员会以及浙江大学. 收录该领域文章最多的3个机构为Chemosphere、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以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 主要涉及的学科有环境科学、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以及工程环境学. 主要的修复技术有植物修复、生物修复、化学氧化等方法,其中中国在有机物的氧化降解方面研究较多. 同时,对土壤有机物污染修复技术领域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统计,为了解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土环境有机污染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表面活性剂溶液可以增溶土壤中的污染物,提高其流动性和去除效率,并缩短处理时间。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受到现场条件的制约,现场应用时要考虑其增溶效果和界面张力的降低。表面活性剂与其它修复技术联合应用进行增效修复,可应用于现场(insitu)修复和现场外(exsitu)修复。表面活性剂可用于促进大范围污染物的去除,已应用于PCE,BTEX化合物,VOCs,SVOCs,PCBs及氯化溶剂的去除和现场修复。处理后,废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可回收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地下水和土壤增效修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降雨通过土壤汇集雨水并储藏、滤渗可以补充地下水,减少径流污染,还可以减少洪涝隐患.通过实验和模拟计算的手段研究不同汇水入渗条件下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在饱和—非饱和入渗理论基础上,建立土壤入渗方向上的一维非稳态降雨入渗模型并通过既有的恒流入渗土柱实验对所编写的计算程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降雨入渗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