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所制得的淀粉微球的性能进行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木薯淀粉微球呈圆形,表面粗糙有孔,粒径约100μm;傅立叶红外光谱显示淀粉微球明显交联;在0.1 mol/L的盐酸、pH7.4的磷酸缓冲液以及0.9%的生理盐水中淀粉微球表现出较好的载药性能。  相似文献   

2.
《粮食与油脂》2015,(12):33-36
该文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以溴化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C16mim Br)和正丁醇为表面活性剂,采用W/O微乳液交联法制备淀粉纳米微球。然后以淀粉纳米微球为载体,广谱性抗肿瘤药物盐酸米托蒽醌为模型药物,采用物理吸附法,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对载药时间、载药温度和药物浓度进行优化筛选,并且对载药淀粉纳米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进行评价。实验表明:载药温度、载药时间和药物浓度对淀粉纳米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有极大的影响,在载药时间为2 h、载药温度为27℃、盐酸米托蒽醌浓度为0.08 mg/m L时,包封率达到最大值,为23.7%。当释药时间达到10 h时,淀粉纳米微球的体外累积释药率达85.53%,因此其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  相似文献   

3.
反相微乳液的研究及其在淀粉微球制备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淀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具有很好的生物兼容性和降解性,近年来,以淀粉为原料,开发新产品或新应用途径,已成为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首先提出以环己烷和氯仿为油相,Span80和Tween60作为复合乳化剂,碱性淀粉溶液为水相的反相微乳液,并以此制备粒度分布较均匀的,满足药物控释要求的淀粉微球。研究反应条件对微球粒度的影响,并应用SPSS统计工具推导出微球粒度与搅拌速度、油水相体积比、淀粉溶液浓度、表面活性剂用量及交联剂用量等因素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苦荞麦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和性能。方法:正交实验法优化交联淀粉微球的最佳工艺,红外、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结果:制备苦荞麦淀粉微球的最佳条件为:5%苦荞麦淀粉、0.9gSpan60、3mL环氧氯丙烷、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为4h。在该条件下制备的淀粉微球近似球状,球体表面粗糙,结构呈多孔立体网络结构,平均粒径为32μm;其对次甲基蓝的吸附量为3.78mg/g。结论:苦荞麦淀粉微球粒径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吸附和缓释性能,可应用于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苦荞麦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和性能。方法:正交实验法优化交联淀粉微球的最佳工艺,红外、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结果:制备苦荞麦淀粉微球的最佳条件为:5%苦荞麦淀粉、0.9gSpan60、3mL环氧氯丙烷、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为4h。在该条件下制备的淀粉微球近似球状,球体表面粗糙,结构呈多孔立体网络结构,平均粒径为32μm;其对次甲基蓝的吸附量为3.78mg/g。结论:苦荞麦淀粉微球粒径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吸附和缓释性能,可应用于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6.
以木薯淀粉为材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采用反向乳化法制备木薯淀粉微球。研究了交联剂、引发剂等因素对载药量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XRD等对所制备的木薯淀粉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木薯淀粉微球呈表面粗糙的圆球形,大小为10μm,载药量增加明显并且有很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制备载药淀粉微球的3种方法:物理法、化学法、反相悬浮法,综述了载药淀粉微球的性质及其不同给药部位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9.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淀粉微球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溶性淀粉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β–环糊精,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复合淀粉微球。为优化其制备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淀粉乳浓度、淀粉与β–环糊精质量配比、油水体积比和交联剂用量为影响因子,应用BBD进行4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以淀粉微球对亚甲基蓝吸附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并得到复合淀粉微球制备最优工艺条件为:淀粉乳浓度15.09%、淀粉与β–环糊精质量配比2.62∶1、油水体积比3.84∶1和交联剂用量6.13 ml;在此条件下,验证得到淀粉微球对亚甲基蓝吸附量为0.5337 mg/g,与预测值0.5659 mg/g相对误差为5.69%,说明应用响应面法所得复合淀粉微球制备工艺条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大米纳米淀粉的超声法制备及载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超声波联合微乳液法制备大米纳米淀粉,并对大米纳米淀粉的载药性进行研究。考察了药物初始浓度、载药时间、载药温度对大米纳米淀粉载药量的影响,并研究了大米纳米淀粉对药物的缓释作用。结果表明,阿霉素初始浓度为3.0 mmol/L、吸附时间30 min、吸附温度37℃时,大米纳米淀粉对阿霉素的吸附量最大,达85 mg/g。阿霉素原料2 h药物释放率为99.6%,而纳米淀粉在透析8 h后,药物释放率仅为73.9%。由此可知,由超声法制备的大米纳米淀粉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较好的载药性并对药物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麦交联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小麦交联淀粉。并对小麦交联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透明度、溶解度和膨润力、抗老化性、抗剪切力、抗酸性等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环氧氯丙烷交联后的小麦淀粉具有良好的冻融稳定性、抗老化性、抗剪切力、抗酸性和一定的透明度、溶解度和膨润力。  相似文献   

12.
可降解淀粉微球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可降解淀粉微球,并测定了它的粒度分布、红外光谱、降解性、载药性等.结果表明:可降解淀粉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5.423μm,94%分布在1~50 μm,8 h后被淀粉酶降解11.72%~24.58%,淀粉微球具有很好的可降解性.  相似文献   

13.
交联淀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轻度交联淀粉,探讨三偏磷酸钠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交联度(即沉降体积)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化,确定最件工艺条件为:三偏磷酸钠用量为淀粉千质量的1.5%、反应时间1.5h、反应pH10.25、反应温度50℃。  相似文献   

14.
以对苯二甲酰氯为交联剂,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交联酯化玉米淀粉的醇相制备方法及产品性质。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对苯二甲酰氯交联酯化淀粉的制备工艺,以及利用现代分析仪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布拉班德粘度仪对制备的成品进行了微观表征,检测对苯二甲酰氯交联酯化淀粉的透光率和抗盐性等理化性质,为对苯二甲酰氯交联酯化淀粉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实验发现:红外光谱(IR)显示1570 cm-1附近出现了苯环的特征吸收峰,证明交联淀粉上成功引入了苯环。XRD图谱显示交联淀粉与与原淀粉同属A型结构,但交联淀粉的结晶度降低的幅度很小,说明交联反应对淀粉颗粒整体结构有所影响,但没有对结晶区和亚结晶区造成严重的破坏。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对苯二甲酰氯用量为淀粉干基质量的5%,氢氧化钠用量为淀粉干基质量的4%,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7 h。  相似文献   

15.
交联羟丙基木薯淀粉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邹建  刘亚伟  郑岩 《食品科学》2006,27(9):79-83
本实验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分别以环氧丙烷为醚化剂、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了不同取代度和交联度的交联羟丙基木薯淀粉,并对其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抗酸性、高温稳定性及流变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加入面条后对面条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糊液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抗酸性、耐高温性及耐剪切性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加入面条后对面条的最佳烹煮时间和烹煮损失方面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交联淀粉的生产效率,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机械活化辅助干法制备了交联木薯淀粉。以沉降积为评价指标,考察了三偏磷酸钠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球磨介质堆体积、转速对交联反应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并对交联木薯淀粉的理化特性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干法制备交联木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偏磷酸钠用量4%,氢氧化钠用量2.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60 min,转速380 r·min-1,球磨介质堆体积500 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交联木薯淀粉沉降积为1.52 mL;FTIR、XRD、SEM进一步证实木薯淀粉发生了交联反应。随着木薯淀粉交联度的增大,木薯交联淀粉较原淀粉透光率、膨胀度、溶解度下降,凝沉性增强,更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利用醋酸酐与己二酸的混合酸酐制备了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利用Brabender黏度计,通过不同的测试方法,评价了样品的糊化性质。结果表明:同一样品在不同测试温度下,样品的糊化温度没有明显变化,但是糊化过程中黏度差异性较大;而两样品在不同糊化测试温度下表现出了不同的差异性;随着测试温度的提高,样品的峰值黏度呈下降趋势,回升值呈上升趋势。样品在1.5℃/min升温速度条件下的糊化温度低于在3℃/min条件下的;随着升温速度的提高,样品在冷却阶段结束时的黏度和回升值均呈下降趋势。在250 r/min条件下,样品的黏度显著高于在75 r/min条件下的;在250 r/min条件下,在95℃保温阶段,样品的黏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小麦交联淀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以小麦淀粉为原料制备小麦交联淀粉。探讨了环氧氯丙烷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交联度的影响并利用design-expert6.0.3软件响应面中心组合实验优化得出制备不同交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了双因素间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9.
交联微孔淀粉的制备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淀粉通过交联处理后 ,再进行酶解制得交联微孔淀粉。研究表明 ,最佳工艺条件为 :交联剂用量 0 4μL/ g ,淀粉乳浓度 0 .1~ 0 .2g/mL ,温度 5 0℃ ,pH 4 0 ,酶用量 2 0 % (按淀粉质量计 ) ,反应时间 1 2h。交联后酶解能提高微孔淀粉的结构性能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0.
琥珀酸酯化低交联马铃薯淀粉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自制的琥珀酸酯化马铃薯淀粉、琥珀酸酯化低交联马铃薯淀粉和马铃薯原淀粉的RVA图谱、透明度、凝沉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显微形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同单纯酯化相比较,交联后再酯化有利于稳定其糊化温度和粘度,可提高马铃薯淀粉的透明度、凝沉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酯化反应对淀粉颗粒的损伤主要产生在淀粉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