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包合胡椒碱的最佳工艺。方法:以胡椒碱包合率为评价指标,比较饱和溶液搅拌法、微波辅助法,以正交实验优选最佳工艺条件,并用TLC和HPLC对包合前后的胡椒碱性质进行分析。结果: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m(胡椒碱)∶m(β-CD)=1∶80(g/g),微波时间40min,微波温度60℃,微波功率700W,包合率可达88.12%。结论:微波辅助法为最佳的包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包合胡椒碱的最佳工艺。方法:以胡椒碱包合率为评价指标,比较饱和溶液搅拌法、微波辅助法,以正交实验优选最佳工艺条件,并用TLC和HPLC对包合前后的胡椒碱性质进行分析。结果: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m(胡椒碱)∶m(β-CD)=1∶80(g/g),微波时间40min,微波温度60℃,微波功率700W,包合率可达88.12%。结论:微波辅助法为最佳的包合方法。  相似文献   

3.
匙羹藤酸分离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匙羹藤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的亚热带植物,其活性成分——匙羹藤酸具有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功效。使用香草醛-浓硫酸比色法测匙羹藤酸含量以匙羹藤酸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了浸提溶剂、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料液比四个因素的影响。以最佳杀件为基础设计了浸提条件的正交实验,根据正交实验及显著性分析,得出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70℃、乙醇浓度50%、料液比1:15(m/V)、浸提时间2h。  相似文献   

4.
以匙羹藤叶为原料,研究采用纤维素酶法辅助匙羹藤中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酶解温度、pH值、料液比、酶用量对匙羹藤中多糖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0、酶解时间为90min、酶解pH值为4.5、纤维素酶浓度为0.6%,在此优化条件下,提取匙羹藤中多糖的得率为5.83%,粗提液中多糖含量为27.34%。  相似文献   

5.
番茄红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番茄红素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具有优越的生理功能。其分子中含有11个共轭及两个非共轭碳一碳双键,导致了它极不稳定,在光、热和氧的作用下很容易被氧化降解。近年来,环糊精包合技术在食品及医药中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将此法用于番茄红素的包埋,实验结果表明,包合后可明显提高番茄红素的水溶性,改善它的稳定性。但由于主客分子比过大,包合物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6.
番茄红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伟  丁霄霖 《食品科技》2002,(10):39-40
番茄红素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具有优越的生理功能。其分子中含有11个共轭及两个非共轭碳-碳双健,导致了它极不稳定,在光、热和氧的作用下很容易被氧化降解。近年来,环糊精包合技术在食品及医药中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将此法用于番茄红素的包埋。实验结果表明,包合后可明显提高番茄红素的水溶性,改善它的稳定性。但由于主客分子比过大,包合物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7.
一种多功能天然功效成分--森林匙羹藤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匙羹藤酸 (GymnemicAcid ,GA)是一种从森林匙羹藤中提取的多功能天然功效成分 ,它除了具有独特的甜味抑制功能 ,还可用于减肥、降血糖等方面 ,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功能性基料。  相似文献   

8.
以森林匙羹藤的保健功能、有效成分及其民间应用为前提,将森林匙羹藤叶研制成一种保健茶,通过对其制茶工艺的研究,选择了杀青、揉捻、起锅烘焙的适宜温度和时间等各种条件,并以花茶、甘草为辅料进行调配,接着利用正交实验选择出最佳配方,然后包装成匙羹藤叶袋泡茶。这种保健茶既改善了匙羹藤茶的风味,同时又提高了其营养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野坝子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野坝子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包合物的收率和包合物含油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野坝子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条件,并使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包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配比为1∶6 mL/g、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1.5 h,在此工艺条件下,β-环糊精包合物的收率和含油率均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玫瑰香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原料,采用水浴恒温磁力搅拌法制备玫瑰香精-HP-β-CD包合物;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产率为指标评价了包合工艺,利用红外(FT-IR)和薄层层析色谱(TLC)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P-β-CD与玫瑰香精形成了包合物,且在包合过程中未改变玫瑰香精的化学成分,提高了玫瑰香精的缓释效果。最佳制备工艺:玫瑰香精1mL,m(HP-β-CD/g)︰V(玫瑰香精/mL)=6︰1,搅拌速度700 r/min,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5 h。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包合温度>搅拌速度>玫瑰挥香精和H-β-CDP的投料比>包合时间。  相似文献   

11.
以HPβ--CD作为客体分子葛根素的载体,采用均匀设计法研究制备包合物的最优工艺,采用圆二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薄层色谱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产物的溶解度、光学特性、亲水性质等得到改善,为开发具有延缓葛根素作用时间的新口服剂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芸香苷-羧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一步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芸香苷-羧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包埋质量比1∶4,包埋温度60℃,包埋时间2 h,包埋率达62.92%,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芸香苷已包埋在羧甲基-β-环糊精的内腔中。此条件下包合物的水溶解度得到明显提高,达到1760 mg/L。本实验采用的包埋方法和包埋材料可以改善芸香苷的水溶解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饱和水溶液搅拌法制备百里香油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薄层色谱、光镜显微成像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百里香油被β-环糊精包合前后的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薄层色谱以及光镜显微成像具有显著性差异,包合物得率、挥发油利用率和包合物含油率分别达到88.76%、89.62%和9.41%。百里香油被β-环糊精包合后呈现出新的物相特征,说明包合物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4.
超声法制备熊果酸/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法制备熊果酸/β-环糊精包合物,以熊果酸包合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包合条件,并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包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00 W、熊果酸:β-环糊精(摩尔比)=1:1、超声时间40 min、温度30℃.在该条件下,熊果酸包合率为68.2%.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紫荆花红色素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的研究。采用饱和水溶液搅拌法制备包合物。通过红外谱图对照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将包合物与色素在光照、不同p H、不同温度下比较各自的色泽损失率。结果表明:色素包合物在光照、不同p H、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与包合物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张多婷  韩静  项文娟  张玥 《食品科学》2011,32(17):199-203
以β-环糊精(β-CD)为主体,超声法制备叶黄素-β-环糊精(叶黄素-β-CD)包合物,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红外光谱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叶黄素-β-CD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叶黄素-β-CD包合物的适宜包合条件为叶黄素与β-CD的物质的量比1:4,超声功率400W,超声时间40min,包合率可达到75.8%以上;产物的光谱特征的变化证实叶黄素和β-CD形成了新的物相;而用相溶解度确定叶黄素和β-CD的相溶解度曲线属于AL型,叶黄素与β-CD形成1:1包合物,包结常数为346.97L/mol。经包合后,叶黄素的稳定性与水溶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袁超  蔡敏 《粮油加工》2010,(7):118-120
应用均匀设计法,选取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主客比、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4个因素对虾青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是: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3.00mol/L,主客体摩尔比60,反应温度20℃,搅拌速度1000r/min,此时预测的包合率是54.0%(±5.91%),在此条件下实际测定的包合率为51.6%,优化工艺切实可靠。  相似文献   

18.
β-胡萝卜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进行β-胡萝卜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β-环糊精与β-胡萝卜素的分子摩尔比4.5∶1;温度50℃;转速600r/min,搅拌时间7h,包合率高达83.18%。于40℃,5000LX条件下进行光稳定性加速实验,结果表明,包合物稳定性与β-胡萝卜素样品相比较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VD3-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包合物的有关性质。方法: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VD3-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进行工艺优化,利用IR、1H-NMR鉴定包合物的形成,并考察包合物的稳定性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试验证明β-环糊精包合VD3的最佳工艺为β-环糊精与VD3的投料比为15∶1,在80℃条件下搅拌5h;IR、1H-NMR分析证明了包合物的形成;同时包合物提高了原VD3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结论:VD3-β-环糊精包合物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化学发光法测定匙羹藤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晓玲  孙荣荣 《食品科学》2006,27(10):514-516
本文测定了匙羹藤提取物中总皂苷的含量,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匙羹藤提取物对活性氧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匙羹藤提取物对O2·、·OH和H2O2等活性氧均有显著的抑制和清除作用,且清除作用与受试物浓度呈剂量关系,为其做为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