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是“大思政”背景下赋予高校教学改革的时代使命。 大学英语课程 作为一门受众范围广泛、潜在思政元素丰富的学科,更应积极进行课程思政研究。 而要顺利推行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就 必须坚持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即基于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诸如认知偏差、资源建设有限、育人体系不成熟以及育人 队伍意识和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优化顶层人才培育设计、增强英语课程资源科学性、培育具备一定思政意 识和能力的师资队伍以及增强课程思政育人协同性的优化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数智"技术将大力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吉林省X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新文科建设的号召,加强了实训中心改革,文章以X高校为例,提出高校"业财融合"实训中心建设以"育人"为根本,以培养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的高素质会计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建设内容包括实训中心硬件环境建设、教学平台建设、配套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师资队伍建...  相似文献   

3.
移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短视频传播也蔚然成风。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自问世以来首次定位于青年群体,以新奇的"娱乐感"、"交互感",迅速被大学生"热捧",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抖音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也正在将抖音推向"巅峰"。那么在高职院校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环境下,如何通过抖音来构建"三全育人"网络体系,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理念融入高校抖音的网络育人之中,怎样避免抖音传播校园消极文化价值观、怎样加强正面引领作用,发挥抖音在网络文化育人中的特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育人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立德树人"和"新工科"理念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将虚拟仿真、项目式教学和校企协作育人等教学模式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建设,构建链条式的课程知识地图和由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组成的闭合回路,打破了传统观念束缚和时空限制,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产业与微电子工艺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知识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专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卫星应急通信相关理论的研究,分析了卫星应急通信平台建设的可行性;然后结合中国国情以及当下国内卫星应急通信应用情况,提出"云卫通"卫星应急通信平台建设、及实施方案。文中立足于即开即用、互联互通的原则,研究、建设了一个具有专业应急的卫星通信体制,同时又具有营运生命能力的"云卫通"平台模式,以此希望能够给国内卫星运营行业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背景下,促进学术科技类社团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结合《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要求,分析高职院校学术科技类社团的育人内涵及特点,指出该类社团在育人功能发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该类社团育人功能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军民融合纳入高校"双一流"建设存在的障碍分析,发现体系分割、军民分离格局尚未完全打破、科技成果军民双向转化不畅等是影响高等教育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的重要因素.并对高校如何借助双一流建设,推进军民深度融合育人新模式,分别从高校的"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产业与国防科技工业的融合等两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戴蔚 《西部广播电视》2014,(19):25-26,29
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为民族地区高校人才培养与当地社会发展相结合提供了政策支持、环境支持和动力支持。广播电视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其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能在广泛的领域为民族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民族地区与当地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发展协同育人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二者在协同育人建设中,一是需要加强领导,设立组织机构,确保校地协同育人有效实施和可持续发展;二是要改革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校地协同育人要求;三是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要与民族地区各行业深度合作,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四是要开放高校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实现校地协同育人路径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军民融合纳入高校"双一流"建设存在的障碍分析,发现体系分割、军民分离格局尚未完全打破、科技成果军民双向转化不畅等是影响高等教育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的重要因素.并对高校如何借助双一流建设,推进军民深度融合育人新模式,分别从高校的"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产业与国防科技工业的融合等两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人和为先。人和的关键,是以人为本, 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不断完善,特别是人在文化上的发展和完善。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业是养人心志、育人情操、启人智慧的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反映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切实体现着人文关怀。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开展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以“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为例,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对其中的课程思政教育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并针对教学大纲中的思政育人目标,总结并分享了该课程的建设方案及所采用的思政育人元素。  相似文献   

12.
校企协同育人是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有效实现模式。为此,基于南通地方城市轨道产业的发展需求,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与南通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开展了共建产业学院的有益探索。双方从产业学院建设背景出发, 围绕打造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构建书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示范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提升科研 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强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探讨了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对其他产业学院的建设具有一定参考 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数据资源分散、各部门之间不能数据共享等制约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现实问题,提出了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即通过成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来挖掘、管理和开放城市非涉密数据,促进智慧城市各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敏 《中国新通信》2024,(4):158-160
<正>一、引言新媒体时代是利用先进技术与工具快速传播信息的时代,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在新媒体时代面临全新的机遇和严峻的考验。在新媒体时代,职业院校要坚持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借助先进技术构建高效运行的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具体实践路径包括:建设教育团队,推进全员协同育人;覆盖教育阶段,推进全程协同育人;拓展教育资源,推进全面协同育人;创新教育活动,推进平台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5.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是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长春工业大学自动化教研室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本文重点介绍该教学团队建设情况。论文内容包括:四种作用即以老带新作用、课程组整合作用、教师互助作用和团队促进作用;四个互动即教学与教研互动、教学与科研互动、理论与实践互动、教改与学改互动;教学改革"七、四、三"即课程建设的"七个一",教学内容改革的"四加强",教学方法对"三个过多与三个过少"的改革;开展创新教育的情况;加强实践环节的情况。通过上述措施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团队成员综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一流课程建设要求与课程思政建设要求,进行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首先确定思政育人目标,接着从教学方法、教学实施及考核标准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确定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与专业总目标的关系,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方法,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及对学习效果、综合素质、能动性三方面综合考核的多元考核方案,将课程思政贯穿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达到了育才与育人目标的统一。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背景下加强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电机及拖动基础》为例,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坚持"专业教育+双创教育+思政教育"融合育人理念,贯彻"知识引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体系,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强化学生爱国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2011,(8):146
国内首个由软件园区建设运营的全业务IT公有云——浦软汇智IT服务云近日在上海浦东软件园正式上线,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浦东新区副区长彭崧共同为"浦软汇智IT服务云"的正式上线揭牌,云计算产业发展论坛同期举行。据了解,"浦软汇智IT服务云"涵盖了云服务"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三个层面。作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上海  相似文献   

19.
刘艳军 《电子世界》2013,(10):249-250
近几年所指导的研究生和全面育人工作的对象大多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出生的,由电视"抱大",在电子游戏厅"泡大"、在广告轰炸下成长起来的"九零后新人类"。他们具有与其父辈及我们全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思维方式。根据手机短信等网络信息文化传播的特点,尝试用手机短信、QQ表情、幽默笑话等网络信息文化与这些全面育人工作对象及所指导的研究生对话交流,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
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是国家、社会、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教书育人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也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一中心来开展。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传统的资助体系存在重资助轻教育、抓一时轻平时的情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不够完善、帮人与育人没有实现有机结合,其资助育人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