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智能电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配电网负荷预测分析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针对负荷预测基础数据准确性、电力用户侧数据有效性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结合云计算技术设计出基于大数据系统的负荷预测技术模型,用随机森林分析方法设计负荷预测实验,确保规划实施后配电网的安全、节能与可靠运行,从而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村地区电网规划负荷预测难题.  相似文献   

2.
张雷 《通讯世界》2016,(15):173-174
智能电网馈线终端系统是智能电网系统中的设备实施在线和离线监控、远方协调和控制的集成系统.馈线终端系统与智能电网中的开关设备配合,实现配电网信息采集、状态监控、故障检测和定位,从而保证配电网的可靠和安全运行.本文阐述了智能电网中馈线终端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徐升 《通讯世界》2016,(3):128-129
配电网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水平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手段,而配电网的状态依赖于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和状态分析。针对现有配电网设备运行状态和运行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物联网技术收集和融合配电网信息的方案和实现方法。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实例,介绍了无线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低成本分布网络散热风扇运行状态监测的应用实例。论述了物联网技术在配电网中的主要应用,可以提高配电网的安全性,减少检测工作量,降低配电网的运行成本,为智能电网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晓峰 《通讯世界》2017,(10):70-71
众所周知,信息与通信技术是实施智能电网的关键基础,无线通信由于其灵活性强、成本低以及便于扩展等优势而受到青睐.笔者先综述了无线通信在智能电网领域的应用及研究情况,然后分析了智能配电网的重要特征,以及分布式能源并网引发的运行和控制等问题,同时对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配电网内的应用予以研究,总结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指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冯浩鹏 《通讯世界》2017,(18):119-120
在智能电网中,配电的地位与发输电等同,所以还要加强配电网的运行管理,以确保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智能配电网运行管理面临的挑战展开了分析,然后对加强智能电网的运行管理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传统电网以"发电-输电-配电-用电"这种单一流向的供电商业模式为核心,大量消耗能源资源且不得不与高峰负荷进行艰苦斗争,存在局限性。智能电网是结合信息、新能源等新兴技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电网,具有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和优化等主要特性。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成各项性能卓越的坚强智能配电网,基层配电设备主管单位要做好包括软硬件建设在内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7.
施苏林 《电子测试》2016,(20):145-146
作为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配电系统会对电网运行效率、运行安全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为了有效控制电网故障的发生概率,应该注重智能配电系统性能的提升.本文从智能配电系统的概念入手,对智能配电系统架构和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增加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电力作为能源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对于配电网络建设与智能化已成为国内外有关电网发展的一重要研究课题.窄带物联网NB-IoT通信技术具有低成本、大连接、低功耗等优点,对于现代智能电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首先介绍了智能电网的网络架构、主要业务和主要通信方式,然后阐述了NB-IoT技术的特点和相关物理层协议,最后讨论了基于NB-IoT通信技术的智能电网架构并结合仿真平台进行性能分析,为NB-IoT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在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来自各种系统的数据对配电网进行分析,以提高配电网的管理水平。文中结合智能配电网的建设要求,提出以经济性和可靠性为指标对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综合分析,按照定量模型和概率性分析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分析主配网联合的静态安全,计算配电网经济型,研究和实现了一套配电网经济型和可靠性分析系统。为配电运行管理提供更加精确的技术手段,全面提高了配电网智能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黄辉凡 《通讯世界》2017,(18):128-129
智能电网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于智能配电网来实现的,而在现代社会对供电需求日益增加的趋势下,可靠的供电及保证供电质量是确保配电网顺利进行的两个关键点,而灵活的通信系统在推进配电网智能化的发展中发挥了有力的保障作用,同时也为人们生产生活中对信息的有效传输提供了通信技术支持.因此,为了进一步保证智能配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本文主要对智能配电网通信系统的访问控制方法进行分析,以充分彰显通信系统访问控制在智能配电网正常运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志敏  洪丹轲  黄昱 《电信科学》2019,35(11):146-156
为支撑电力通信网省地集约化监控运行工作,对已有的技术支撑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提出了以中调通信调度台为信息中枢的支撑系统架构,并研发了监视、控制和资源调度方面的关键技术。成果在南方区域 5 省区电网广泛应用,结果表明电力通信网省地集约化监控模式运转效率明显提高,通信网安全运行水平显著提升,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公司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加可靠优质的通信支撑。  相似文献   

12.
针对智能电网的配电运维一体化体系进行研究,提出配电网智能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通过深度探究配电网运行管理模式现状,对新型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和智能调度控制系统构建应用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优化智能电网配电运维效果的具体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我国电网运行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智能电网已经成为其必然发展趋势,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和基础,在保证智能电网正常、稳定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想实现智能电网的建设,就需要根据电网建设特点和建设要求,构建一套完善、高效的信息通信体系,为智能电网运行提供信息支持。文章简要介绍了智能电网和电力信息通信,指出了电力信息通信体系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以智能电网的信息通信体系需求为依据,对支撑智能电网的信息通信体系构建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介绍了VPDN技术的特点,分析了VPDN技术在"智能电网"信息服务平台的创新,描述了VPDN无线专网平台设计以及VPDN应用在"智能电网"信息服务中的作用,最后介绍了基于VPDN技术的"智能电网"信息服务平台在某电力公司使用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覃忠民 《通讯世界》2017,(17):160-161
配电网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我们广东电网最大的短板,历史欠账最多.到2020年,配电网要实现真正智能.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启宏如是说.镇级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实施是计量自动化、配网自动化及打造智能电网的基石,是电网联系客户端的重要纽带.做好镇级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实施有助于以问题为导向的追根溯源和整合资源统筹项目实施,实现精益管理.本文介绍镇级供电所配电网网格化划分的基本原则、建设模式及评估原则.最后结合江门恩平供电局君堂供电所的实际情况,对其10kV配电网网格化规划进行评估分析并提出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电力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电网系统,电网系统是整个电力传输的关键,必须要充分的保证电网系统能够稳定的运行.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够充分的保证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这是因为智能电网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相对于以往的技术来说,有着一定的环保性与高效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通信行业和电力行业的发展水平.本文就是从技术模型、信息网络和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探讨,为相关的研究题目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网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与安全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上的要求正在逐渐增加,而电力传输中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能电网,通过智能化的控制有效的实现了电能的互补、互助、对应和精确供给,促使电能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基于此,文章从智能配电网的性能特点出发,对智能配电网中关键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为保障煤矿作业人员安全、减少单班下井人数、提高煤炭生产效率,加快综采工作面作智能化建设,介绍了煤矿综采工作面信息模型的组成,详细阐述了工作面设备信息模型和地质信息模型的架构,并从数据接口标准化、多源数据信息融合、基于数据的智能开采决策3个方面论述综采工作面智能生产系统的构建,从而为实现基于精准地质模型的数据驱动开采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多网融合技术应用在智能电网的意义以及优势,阐述了多网融合技术架构下智能电网的概念以及其建设,论述了智能电网基于该技术架构的建设标准和规划。最后,结合实际分析了多网融合技术体系下智能电网小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罗福健 《电子世界》2012,(19):16-17
配电网的智能化程度对电网企业实现统一智能电网具有重要影响,而配电自动化不仅会使供电更加可靠,而且能提高供电质量,进而促使配电网运行安全而且高效。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城市配网自动化系统技术特点及完善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