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稀硫酸腐蚀性强,硫酸法—浓硝酸工艺采用98%H2SO4脱除硝酸中的水,产生了大量的稀硫酸须予以处理。介绍了用稀硫酸作为硫酸生产装置干吸工序补充水,在提浓的同时又提高了装置的硫酸产量,提出了使用稀硫酸时的操作程序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公司现有3套浓硝酸生产装置,其中2套为硫酸法-浓硝酸工艺,即:稀硝酸通过98%浓硫酸脱水制得98%浓硝酸,生产能力为100 kt/a,硫酸耗用量约为3.3 t/t硝酸,每年将产生32.94万t(折100%)稀硫酸。  相似文献   

3.
采用浓硝酸氧化处理烷基化废硫酸,考察反应温度、浓硝酸投加量及投加方式等因素对烷基化废硫酸溶液色度、COD去除率、再生硫酸含量和硫酸回收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浓硝酸对废硫酸色度值和COD去除率影响显著,在250℃条件下,按0.1 m L/次加入体积分数为2%的浓硝酸,反应2 h后,废硫酸溶液的色度值降到1度,COD去除率达到99.0%,得到无色透明的再生硫酸,质量百分含量达97.5%,回收率为76.8%。通过该方法回收得到高浓度的再生硫酸,可回用到烷基化装置或其他工业。  相似文献   

4.
采用浓硝酸氧化处理烷基化废硫酸,考察反应温度、浓硝酸投加量及投加方式等因素对烷基化废硫酸溶液色度、COD去除率、再生硫酸含量和硫酸回收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浓硝酸对废硫酸色度值和COD去除率影响显著,在250℃条件下,按0.1 m L/次加入体积分数为2%的浓硝酸,反应2 h后,废硫酸溶液的色度值降到1度,COD去除率达到99.0%,得到无色透明的再生硫酸,质量百分含量达97.5%,回收率为76.8%。通过该方法回收得到高浓度的再生硫酸,可回用到烷基化装置或其他工业。  相似文献   

5.
碳酸氢铵硫酸法生产硫酸钾工艺可利用部分稀硫酸生产,反应温度低,装置投资低。阐述了该工艺的技术特点,并就以稀硫酸、浓硫酸、液氨、浓氨水或硫酸铵母液为原料生产硫酸钾或硫基三元复合肥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6.
在有机合成用硝硫混酸作硝化剂的大型生产过程中,长期存在着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即在回收硝、硫酸的脱硝稀硫酸中,经常含有少量的硝酸。这种残余的硝酸对稀硫酸的浓缩设备腐蚀作用较大,并对环境空气污染,因此要求测定稀硫酸中硝酸含量。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磷石膏制硫酸装置稀硫酸净化处理工艺。为解决稀硫酸中氟含量超标问题,对净化处理工艺进行改造,增加1套精密耐酸超滤装置。阐述改造后的工艺流程及特点、主要设备参数、处理成本及设备维护费用。该装置用于磷石膏制硫酸装置稀硫酸净化脱氟循环利用工艺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王庆  张军  羊文君 《氯碱工业》2021,57(8):9-10,13
介绍负压蒸酸器蒸发浓缩硫酸的生产工艺.针对稀硫酸浓缩装置在生产过程中真空异常、氯气吸收效果不好或水封失效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等异常,制定改善措施.改善后稀硫酸浓缩装置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
吾们知道铅室法制造的硫酸大约是62%,商业上称为铅室酸。普通的浓硝酸大约是68%.换言之,铅室酸约含水38%,浓硝酸约含水32%。有许多用途需要更浓的硫酸和硝酸,就须加以浓缩,才能适用。手续麻烦,出品迟缓,成本增加,种种缺点,不一而足。现在有一种硫酸和硝酸的连合制法,无须另行浓缩,同时可以产生20%发烟硫酸和96-98%硝酸,真是很大的进步。硫酸和硝酸的制造,以前分别单独演进,并未十分考慮到相似的诸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已经有许多的改进,但  相似文献   

10.
稀硫酸浓缩新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运用撞击流技术浓缩稀硫酸的工艺,该工艺主要由硫酸雾化装置、撞击流浓缩器、硫酸回收装置等几部分构成.实验以20%的稀硫酸作为待浓缩液,研究改变空气进口流量(35.1~49.1kg/h)、空气进口温度(300~360℃)、稀硫酸进口流量(5.59~9.79kg/h)等因素对稀硫酸浓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较好的浓缩效果(最大浓度达70%以上),浓缩后硫酸的浓度随空气进口流量的增大、空气进口温度的升高、稀硫酸进口流量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硫酸厂的发展历程,通过4个阶段的改造,硫酸装置主要运行技术工艺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离子液吸收后排放气体ρ(SO2)低于100 mg/m^3。该公司在此基础上从产品路线、原料路线、工艺路线、废硫酸处理等角度介绍了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将建设1套300kt/a硫磺制酸装置和1套100 kt/a废酸裂解制酸装置。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稀硫酸浓缩的意义、原理,对比分析了常见浓缩方法的浓缩范围、优缺点、适用对象。结合实例讨论了几种最新的浓缩新工艺,并预测改进优化现有浓缩装置,利用低温位余热作热源及开发浓缩低浓度酸将会是下阶段稀硫酸浓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介绍炼油厂硫化氢酸性气的特点及硫化氢制酸与其它原料制酸的区别。50 k/a硫化氢干法制酸装置在运行中发生了焚烧炉衬里倒塌、稀酸循环泵腐蚀、稀酸玻璃钢管道泄漏等故障,经过改造及优化操作条件后, 装置各项指标均在工艺设计范围内,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铜冠冶化分公司硫铁矿制酸清洁生产及围绕硫铁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工业园区内构建了2×400 kt/a硫铁矿制酸、3×104kW废热发电机组、1 200 kt/a铁球团及配套有机胺脱硫、60 kt/a碳酸二甲酯联产48 kt/a丙二醇、100 kt/d工业水厂等循环经济项目。铜冠冶化分公司采用先进高效的技术和设备确保制酸装置稳定运行。通过减少生产现场扬尘污染、加强污水、尾气达标排放及固体废渣的综合利用,企业实现清洁生产。根据企业实际,今后将规划实施制酸尾气脱硫改造、净化稀酸资源化利用、200 kt/a复杂硫精矿综合利用等项目,并延伸发展硫铁化工产业链。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硫酸厂酸性污水减排技术进展。探讨了酸性污水处理中的关键技术如中和、固-液分离、污泥处理、稀酸及中和水回用的特点与应用情况。我国硫酸厂酸性污水减排仍要立足于源头治理,尽量减少污水产生量;利用好现有成熟的石灰-铁盐法、硫化法、电絮凝法等中和技术及污水、污泥分离回收技术,确保硫酸厂污水达标排放和有效利用。建议在提高传统铁盐法和硫化法的脱除效率、降低成本方面继续深入研究,加快吸附法、萃取法、膜过滤法等新技术脱除酸性污水中砷及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6.
奥斯麦特顶吹浸没式熔炼技术是一个成熟的铅精矿连续熔炼工艺.该工艺也可间歇操作,熔炼、炉渣还原和炉渣净化均在一台炉内进行.在该工艺11h的生产周期内,熔炼炉烟气二氧化硫浓度在0.1%~12%波动,因此无法用传统的硫酸装置生产硫酸.而各种方案,如用氧化锌乳液、石灰乳液和氨水等洗涤,则是工业上无法接受的.Hindustan锌业有限公司决定采用间歇式奥斯麦特熔炼工艺,设计一套冶炼烟气净化系统用于工业生产硫酸.该装置有一个常规的前端,设有废热锅炉、电除尘器和湿气体净化系统,但随后气体进入一个再生式洗涤系统,用胺溶液吸收净化后的二氧化硫气体,然后加热富含二氧化硫的胺溶液,连续再生出含95%二氧化硫和5%水的高浓度气体.这部分二氧化硫与现有硫酸装置的原料气混合.拟对原有硫酸装置进行改造,以增产硫酸并减少二氧化硫排放使其符合新的环保法规.此外,需要提高转化率.改造包括改进催化剂质量,更换酸塔填料,扩大酸冷却器和冷却塔.该项目是这种独特的工艺在世界上的首次应用,计划于2005年第一季度完成.  相似文献   

17.
高氟稀酸对硫酸净化工序的危害及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硫酸系统净化工序循环稀酸氟含量高对塔体及设备造成了严重的腐蚀。通过试验,确定采用石灰中和法除氟。来自空塔循环槽和填料塔循环槽的稀酸进入沉降槽,污泥回收,部分上清液用石灰中和处理,控制稀酸pH值为4-6,除氟效率达85%以上,沉渣压滤堆存。工业试验表明,采用新工艺后,完全可将稀酸氟含量控制在300mg/L以下,保证了硫酸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8.
云天化国际规划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推进硫酸生产循环经济发展。通过使用高性能催化剂、设置尾气SO2回收系统等措施减少SO2排放,通过引进HRS技术提高硫酸装置的废热回收利用率。加快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硫酸产能,新建一批600kt/a及以上的大型硫磺制酸装置,并且多渠道地利用硫资源,将使云天化国际硫酸生产朝规模化、集约化、清洁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硫化氢湿法制酸系统中出现的产品中NOx浓度过高的问题,论述NOx的形成机理和几种脱除方法。经过试验,提出用稀硫酸溶液吸收硫酸装置原料气中的氮化合物(主要是氨),然后用空气气提出溶液中的硫化氢。试验结果表明,原料气中几乎所有氨均以硫酸铵的形式被捕获。系统唯一的副产品是硫酸铵溶液。  相似文献   

20.
张见 《硫酸工业》2005,(3):26-28
介绍废热发电在硫酸装置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论述硫酸装置废热发电自保运行的可行性。对于发电容量大于用电负荷的装置,当外电网断电时,废热发电机组可起到相对“独立”电源的作用,维持硫酸装置的正常生产;对于发电容量略小于用电负荷的装置,当外电网断电时,可通过调整工艺负荷实现装置的自保运行。由于废热发电系统的不稳定性和相对不可调节性,废热发电自保运行不应作为硫酸装置的主要供电方式,只有在电力供应相对紧张的地区才可适当采用。论述了硫酸废热发电自保运行在设计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