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结合浙江大学建筑系三年级的现代建筑认知课程教学,从教学定位、案例选择、教学组织、作业成果几个方面,对基于作品理念与方法解析的现代建筑认知教学思考与实践进行了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既有建筑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规避的新问题,"共生理论"为这一问题的解答提供了全面坚实的基础。该文首先明确了"共生理论"在生物界和建筑界应用中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并转译该理论形成新旧建筑角色定位和既有建筑改造的方法论,最后应用转译后的理论阐释了黑河城市规划体验展示馆的设计策略和步骤,包括确定关键共生因子,建立共生界面;确定新旧建筑的职能分工,共同进化;新旧建筑的质参量兼容,象参量统一。通过理论研究及其实践应用以期对其他既有建筑改扩建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孔鹏  钱龙 《中外建筑》2013,(12):119-121
徐州规划馆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经济实用、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针对场馆类建筑工程特点,在绿色建筑设计和节能技术应用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提高了展览馆的构建和使用经济性,减少了后期维护费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城市环境设计》2012,(1):63-63
2012年1月10日下午“2012中国当代建筑论坛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设计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拉开帷幕。本次论坛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两馆建设办公室.《中国建筑艺术年鉴》编辑部主办.RCC瑞达恒建筑咨询有限公司协办的一次高端学术论坛旨在集结建筑学界的专家学者对文化场馆设计中的中国当代建筑设计本土化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也对《中国建筑艺术年鉴》(以下简称”年鉴。)进行点评.使其日臻完善。论坛同期还举行了《年鉴》的新书发布仪式。  相似文献   

5.
毕尔巴鄂(Bilbo)是西班牙北部一座美丽的城市。当我们从南面的山上乘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徐徐而下时,远远地就看见山谷中被一条河水环绕着的橘红色城市,典型的西班牙瓦的颜色。奈维恩河(Nervion River)从北面环绕过城市的一大半,在西班牙强烈的阳光下,老城显得那样静寂、安详。城市  相似文献   

6.
以沈阳近代建筑为例,否定了以"欧洲中心论"对待和评价中国近代建筑的片面思想,强调在近代建筑导入不同地区时,为适应当地条件而经历的本土化的变异、成长与发育过程,主张以"中国建筑的中国观"去看待中国的近代建筑,这对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建筑、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引进,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梁俊  田立 《中外建筑》2014,(1):118-119
本文以安徽省美术馆建筑方案设计为切入点,以“传统聚落”为设计概念,营造一种艺术的氛围和地域的归属感。更关注东方人对艺术的体验,重塑美术馆空间构成,注入文化与艺术,还原艺术品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彦 《城市建筑》2011,(8):88-92
前言开始着手上海油雕院美术馆(SPSI美术馆)设计要追溯到2007年初,由于拆除老建筑并按现有规划退界要求新建美术馆可建面积将被迫减少近三分之一,因此业主最终决定改造现有建筑;  相似文献   

9.
正建筑设计是建筑师将自己的建筑思想与设计理念实现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是感性的;而结构设计则是工程师利用结构技术支持建筑实现的过程,更多地表现为理性。因此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合作,体现出感性和理性的融合。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建筑在造型上不断创新,空间构成的变化使结构设计理念发生了重大变革,特别是中庭空间的出现和底部空间的变化对结构的实现提出了更高的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9)
就美术馆公共教育而言,当前中国的美术馆尤其是县级美术馆挖掘展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构建资源共享模式的有效途径是馆际交流。馆际交流的目的是通过资源共享模式,开展具有良好效果的美术馆公共教育。县级美术馆公共教育资源的共享模式主要包括人才共享模式、展览共享模式、作品共享模式、成果共享模式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县级美术馆公共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郭谦  黄凯  孙琦 《南方建筑》2020,(6):62-68
通过阐述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社会背景及历史渊源,强调当代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必要性。以粤剧艺术博物馆对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为例,通过对岭南园林历史、西关片区粤剧文脉、粤剧传唱空间演变的历史脉络梳理研究,分析粤剧艺术博物馆采用岭南传统园林形式的合理性,解读粤剧艺术博物馆如何继承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实现岭南传统园林的当代营造。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建成为周边历史街区的复兴注入了活力,这是区别于“假古董”的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积极探索,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和城市化,给景观设计学带来众多挑战和机遇,环境与生态危机、文化身份危机、精神信仰缺失,要求当代景观设计学必须承担起重建桃花源、重建"天地-人-神"和谐的重任.而面对这样的重任,景观设计学必须重归土地设计监护的生存艺术,挣脱空洞虚伪的"造园艺术"的羁绊,解开有闲士大夫审美趣味下的裹足,走向广阔、真实而寻常的土地,寻找大禹的精神,汲取在土地上生存的技术和艺术.现在到了该申明景观设计学不是园林艺术的延续和产物的时候了.景观设计学源于我们祖先在谋生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生存艺术",而这门艺术在中国及世界上,长期以来却被上层文化中的所谓造园术掩盖了、阉割了.中国的问题已经和正在成为世界的问题,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解决了世界的问题,因此,中国的景观设计学也必将是世界的景观设计学.  相似文献   

13.
梁雪 《南方建筑》2012,(3):38-41
本文结合作者的现场调查,从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角度论述了位于旧金山市中心的现代艺术博物馆,重点分析了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外部形态,内部空间组织,展厅的采光设计和中厅上部的趣味空间,可以方便我们理解博塔的设计手法和他对经典性建筑语言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陈姣兰 《建筑师》2022,(1):53-58
建筑是什么?建筑属于谁?建筑的意义在哪里?这些都是追问建筑的本质时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以吉首美术馆为对象,将围绕它而产生的建筑师、建筑评论家和建筑在地的使用者的言说进行参照,呈现“专业话语”与“日常生活话语”之间的差异。将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评述,视为一种意义竞争中的话语实践,可为反思建筑实践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以环境问题和社会文化问题为代表的现代人类生存危机,国际景观设计界就如何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展开了热烈讨论.学科的定位首先是哲学和价值观取向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面临生存危机的严重性,然后从批判和学习的角度分析不同时期东西方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对学科的影响,思考当代伦理价值、艺术美学的回归趋势以及在此基础上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学定位和定位后的学科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6.
17.
Author and architecture critic for the London Evening Standard, Robert Bevan reflects on the enduring appeal of the temporary structure, speaking ‘to a latent desire for freedom and movement’ as a hangover of our nomadic past in a sedentary ‘civilised’ society. He highlights the type's historical apex in Henry VIII's palatial pop-up on the Field of the Cloth of Gold, questioning the purpose and purposelessness of more recent examples.  相似文献   

18.
Hugh Campbell expands upon the mutually collaborative spatial qualities evoked in the photographic works of Walter Niedermayr and the architecture of Kazuyo Sejima and Ryue Nishizawa of Tokyo-based practice SANAA. Describing their relation as forming a ‘thickened presence’, he alludes to a particular atmosphere reliant on an ambiguity of scale, detail and discernible proximity that serves to liberate 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photographs from mere documentation whereby instead they figure as transparent recordings of spatial intentions.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What will be the outcome of the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programmes and under-delivered promises undertaken in preparation for the 2016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 Ana Luiza Nobre , Associate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 at the Pontifical Catholic University of Rio de Janeiro and Head of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t the Instituto Moreira Salles, gazes into her crystal ball and asks what the ongoing legacy of Rio 2016 might b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