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钟行明 《华中建筑》2009,27(3):186-188
在建筑遗产保护中存在着忽视传统建筑工艺技术的问题,而传统建筑工艺技术在整个建筑遗产保护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文从建筑遗产保护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工艺技术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关于其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如何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现代转译是近现代中国建筑的重要课题之一,梁思成先生的"建筑可译论"是其重要起点。文章以"建筑可译论"和其影响下的建筑实践——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为基准,将伍重的悉尼歌剧院与之比较,以探究中国传统建筑现代转译的多种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3.
浅议礼乐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欢 《四川建筑》2009,39(4):26-27,30
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乐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不仅表现在建筑形式上,更在建筑审美的精神层面上有着显著作用。在尊重传统建筑观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建筑是我们至今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砖瓦》2021,(6)
内蒙古建筑传统文化在草原上生成、演变,敖包作为蒙古族游牧生活下最早出现的固定建筑,使得草原游牧民族的动态社区有了明确的坐标与联系。可以说敖包这一独特的建筑类型是内蒙古传统建筑的起点,其蕴含的地域性精神影响着当地传统建筑形制、审美理念、社会伦理等建筑文明成果。在现代建筑缺失优秀传统文化的局面下,挖掘传统建筑的文化精髓,探索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理念与方法,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建筑领域得以传承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通过梳理敖包建筑文化的历史脉络及人文背景,归纳总结其建筑语言及精神意义,探讨其浓郁的地域性特征下透露的地域性精神启示,为现代地域性建筑创作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5.
传统建筑装饰属于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乡村更新过程中传统村落的独特风貌得以保留的重要手段。北苏庄村作为以清代晋商宅院为主要建筑形式的古村落,古建遗存较多,传统建筑工艺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如何在后续保护和改造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元素并体现在村落风貌特色建设上,是需要重视的内容。该文以山西省晋东南的高平北苏庄村为例,通过对北苏庄村传统建筑装饰的构成、装饰的图案寓意和文化内涵等进行解读,梳理挖掘其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文化特色,并在保留其构成形式、场景及延续价值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新旧有别、功能置换、重构延意等传统建筑更新的方法,以期在新的设计中融入传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为保护和延续传统村落建筑装饰特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新加坡为例说明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海外的传承与发展。佛教建筑是表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加坡的佛教建筑尤其反映其传承与革新的表现。新加坡佛教建筑的现代化明显地表现为建筑型制的现代化与建筑的多元功能等方面,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又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传统建筑装饰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价值很大程度上依附于传统建筑这一载体.为解决传统建筑装饰工艺的保护缺乏整体性、传统建筑装饰文化传播度低两个问题,文章基于网络参与门槛低、传播效率高的特点,提出"云参与"保护和传播的思路,引导公众通过网络参与促进传统建筑装饰工艺的整体化保护和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满族文化历史悠久,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文化景观。满族民居建筑作为重要的文化景观类型,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文章以吉林市乌拉街镇满族传统民居建筑为例,研究满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分布和选址,以及北方满族传统民居建筑演变、空间布局、建筑构造、建筑材料等方面的文化景观特征。并分析北方满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景观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其保护和利用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汇三湘传统建筑精华 融多宗民文化结晶──评《湖南传统建筑》常继大,黄善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传统文化。作为多宗民族文化结晶的传统建筑,源远流长,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其重要的地位。湖南的传统建筑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融化了多民族的智慧...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受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建筑”之风盛行,但却缺乏中国文化内涵的支撑,因此,研究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坡屋顶作为建筑单体的视觉核心,形成了人们对于传统建筑的重要印象。该文将坡屋顶作为切人点,研究其在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多种应用手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例归纳了日本建筑在继承传统意象的主要设计手法,剖析了日本现代建筑对其传统文化与建筑工艺的传承与发扬,并分析了当代日本建筑的传统精神和现代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2.
红砖体现了闽南地区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也是广泛应用于地面铺装的建筑材料,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随着现代材料和工艺的引入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偏差,闽南传统建筑的地面铺装极易被破坏或替换,进而导致历史信息的缺失和工艺做法的消逝,甚至影响了人居环境的品质。文章通过梳理闽南地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传统村落的典型案例,结合传统做法,从材料、形式、工艺三个方面归纳传统建筑室内砖地面铺装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以期为今后的传统建筑修缮设计、施工和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岭南民间工匠传统建筑设计法则研究初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旻 《城市建筑》2005,(2):8-10
本文阐述了岭南地区民间工匠传统建筑技术的研究意义和地方性传统建筑营造法式研究的主要内容,综述岭南地方性营造中的营造尺尺制和营造尺尺法。  相似文献   

14.
凉桥是鄂西南土家族对廊桥的一种地方称谓,是当地城乡常见的一类风景园林建筑,采用穿斗式结构并沿袭传统匠作手法。本文结合现场记录和匠师访谈,着重从匠语和匠技两个角度记录了一座凉桥的匠作流程和关键技术,包括构件加工方法及安装过程,如开篙与画墨、讨退与挖退、榫卯类型等。只有深入“第一现场”,方能探明传统匠作技术,体会匠师营造智慧,使土家族传统营造技艺得以记录和留存。  相似文献   

15.
Due to the natur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collection of sufficient data is usually challenging for knowledge discovery in construction databases. Previous researchers had explored the capabilities of variou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echniques for the mining of construction databases including symbolic reasoning techniques (e.g., case based reasoning, CBR), and numeric reasoning techniques (e.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 and neuro-fuzzy system, NFS). Both of the above paradigms own their merits and drawbacks on data mining. This paper proposes a hybridization of both symbolic and numeric reasoning techniques, to form a new data mining technique that can achieve a higher mining accuracy and overcome the restrictions of traditional numeric reasoning techniques on data scarcity problems. The testing results show the proposed hybridization can improve relative system accuracy by 44% (ANN) and 68% (NF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BR, or by 33.62% (ANN) and 72.88% (NF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ANN and NFS, respectively. It provides profound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AI techniques in data mining for scarce construction databases.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建园林技术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光辉历史。我国古代工匠发挥了高度的智慧和才能,创造出独特的中国古建园林建筑体系,在设计、造型艺术和施工操作技术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著称于世。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国固有特色的古建园林传统技术,特别应该抢救古建园林老工人的经验,把古老传统技艺认真传下去。总结整理工程实录和设计施工经验,使之成书流传。并应进一步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总结,以便更好地继承祖国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7.
束林 《建筑师》2012,(4):76-80
在历史建筑保护实践中,低技术策略尊重建筑本身的构筑方式,运用最小的改动,适宜的材料与合理的传统营造技艺,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传统建筑的真实性。同时,传统营造技艺在形态上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建筑实体形态及相关思想、文化的同时,也必须对传统工艺和传统材料加以保护。本文对低技术策略在历史建筑保护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方法和技术路线上的探讨,并尝试完成了一些实验性低技术示范模式及其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8.
王葵  林楠 《建筑学报》2004,(9):48-50
菖蒲河公园东苑戏楼工程在古建新做、古建新用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其设计的探索性在于传统形式与现代技术和材料的结合、观演场所与传统园林的结合、传统居住空间向公众化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祁英涛 《古建园林技术》1985,(8):28-34转40
维修是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自然力的破坏,就需用工程手段来维修。本文介绍了修理原则的制定过程;木结构建筑的维修按工程性质,分为保养、抢救、修缮、修复、迁建和复原等六类工程的修缮方法,以及砖石建筑的维修方法,传统的维修技术与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潮汕传统建筑具有高度的自然适应性,独特的地理条件、显著的气候特点、丰富的建筑材料,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潮汕建筑技术。本文从防潮防蛀、防风防雨、抗震抗灾三个主要方面论析了潮汕传统建筑的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