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城乡发展的重要结构性转变。鉴于此,文章以重庆南岸区为例,运用"三生"空间(生态-生产-生活)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重庆市南岸区乡村生态空间脆弱、生产空间受限、生活空间不便三个关键问题;构建以乡村振兴目标为导向的"三生"空间规划研究体系;提出具体乡村生态空间开发保护与空间管制方法、产业组合模式选择与构建、乡村居民点体系完善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三位一体的乡村空间规划策略,以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17,(3)
随着大众休闲时代的来临,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式已融入到乡村空间发展格局中,而乡村旅游功能的植入使得乡村空间面临调适、优化的契机。文章从旅游产业融入的视角,以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和互利共生为切入点,提出了乡村共生空间发展理念与策略,同时以陕南会峪村为例,探讨其"借点造势、多元复合,打造界面、延续记忆,五边象形、塑造意象"的生产、生活、生态共生空间调适途径,以期为当前旅游产业融入背景之下乡村聚落的空间优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玲  邵诏亚 《城市住宅》2022,29(2):105-108
乡村湿地是以农业湿地为主体,集乡村生态、生产、生活功能于一身的特殊湿地形式,其分布广且生态意义重大.探讨乡村湿地概念、特征,以及目前长三角地区乡村湿地面临的问题,以江苏省常熟市沉海圩乡村湿地为例,阐述实现乡村湿地生态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及方法,并指出规划设计需保护与改善水资源,将传统乡村文化传承与土地价值...  相似文献   

4.
金敏丽  江晓薇  程秋怡 《园林》2022,(4):108-115
义乌市美丽乡村“画里南江”山水休闲精品线是将“诗意栖居”的人居环境观融入乡村线性景观中的实践探索。以南江流域的乡村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调研沿岸现状,发现生态、生产、生活、人文等方面的问题,以“诗意栖居”的人居思想为理论基础,追溯南江历史文化,提炼传统人居环境的构成要素,从生态、生产、生活、人文4个层面营建主题场景,提出乡村线性景观的“诗意栖居”营建策略和方法,最终对沿线山水生态修复保育、乡村生活场景优化营造、特色产业带动发展、人文古韵传承彰显,以及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党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乡村景观作为农村地域的一项重要基础资源,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其对于乡村振兴的价值,并提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发展路径。文章在分析乡村景观建设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乡村景观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乡村景观与当地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等协同发展模式,通过乡村景观与产业融合发展、与村民生活创新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等路径,重塑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景观,有效提高村民经济收益,改善村庄居住环境,实现自然与文化景观的合理保护与开发,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该文基于当前"多规合一"规划背景,以湖北省宜昌市车溪村规划为例,从乡村"多规合一"的内涵理念出发,进行"多规合一"乡村规划实证研究,探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融洽的乡村"多规合一"规划统筹方法。对乡村规划中多种规划的矛盾和冲突进行协调,以生态空间为规划图底,重视对生态用地的管控,实现生态包容共生;推进乡村产业有序合理升级,高效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优化乡村人居环境,凝聚乡村人气,传承民俗文化遗产,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和谐的土地利用格局。实现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推动车溪村经济文化建设,促进乡村空间城乡和谐发展的目的,同时也为构建多规协调的乡村规划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美丽乡村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型乡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为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经济,拓展村民就业空间提供了先决条件。发展好乡村旅游产业,对生态型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提出了生态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阐述了生态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四大策略,对同类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乡一体化背景的乡村景观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怡 《风景园林》2013,(4):150-151
乡村景观是乡村地区人类与自然环境连续不断相互作用的产物,包含了与之相关的生活、生产和生态3个层面的要素:区域生态、山林田园、滨水地区、城乡发展区、特色村落和聚落建筑、农业园林、种植养殖景观以及民俗、民族服饰、特色传统技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等整体景象。乡村景观的时间性与历时性使其在社会发展的步调中不断演化与推进。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以产业发展、设施配套、特色塑造为重点内容提升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品质,构建城乡要素互通系统,有效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魏维轩  董楠楠 《园林》2022,(1):33-40
低碳乡村建设对降低都市碳排放,实现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起到重要作用.以上海典型乡村为代表的生态空间对上海大都市区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乡村地区拥有的农田、水系、林地等丰富的自然与人工生态系统服务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低碳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需要对与乡村地区碳足迹关联的生态、生产、生活的物质空间进行梳理.乡村景观具有整体...  相似文献   

11.
谭侠  余伟  汪瑾 《规划师》2013,29(6):29-32
生态破碎化、环境劣质化和资源贫瘠化,是城镇之间的生态隔离区面临的普遍问题和挑战,也是城乡统筹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苍南滨海湿地地区概念规划在保证农业与生态主体功能的前提下,采用基于用地条件和突出基地特征的景观与功能复合化的发展模式,加强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修复和提高生态功能,发展生态景观项目;注重农业生产生活与乡村旅游的结合,包括农业生产与农业观光相结合、农居生活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以期找到区域最合适的空间发展方向和目标,发挥用地空间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湖北省荆门市蔡院村为研究对象,从地方性角度出发,发现乡村建筑存在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三个维度,并具有"三生一体"的内在机制。在解析地方性和三生一体概念的基础上,从乡村建筑的生活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及"三生"功能价值之间的关系分析地方性的乡村建筑"三生一体"的自有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持续性空间改造策略,以期为美丽乡村地方性表达和可持续性发展探寻一种有机系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伴随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等政策的提出,城郊乡村因其良好的生态本底、丰富的民俗活动以及便捷的交通条件成为了乡村旅游开发的热点。但由于部分城郊乡村在开发过程中,缺乏与文化、生态相协同的意识,只是单方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乡村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以牟溪冲项目为例,借助旅游开发的契机,来推动产业发展、文化突显、景观提升及形态塑造,以期把牟溪冲打造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城郊旅游村落。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从乡居绿色建筑、绿色产业、乡村文化、长效治理等多维视角全方位阐述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路径,具体内容涉及到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三大方面。鉴于乡村自治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乡村绿色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以尊重民意为基础,政府示范,企业合作参与,借助乡村振兴的发展契机,全面实现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城乡融合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亟待破解由此带来的复杂的生态冲击以及如何平衡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之间关系的发展谜题。摈弃传统的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途径,选取中国安徽省池州市杏花村作为研究区域,通过生态要素识别、生态敏感度评价、生态脆弱性分析、生态干扰分析,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提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基础上的生态空间区划与发展引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优化、旅游发展空间单元开发控制等空间管控策略,旨在探讨以生态风险评价作为准入机制的乡村旅游发展空间管控的技术路线与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的双重背景下,传统村落面临着新的挑战,亟待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发展途径.文章引入了"三生"的概念,以"三生"协调为切入点,指出了"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对河南省麻地川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现存问题和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唐惜之  雷舒涵 《城市建筑》2023,(4):21-23+53
乡村规划是近年来我国规划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对农村生态空间、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下文简称“三生空间”)的优化研究,对农村生态保护与空间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有利于乡村高效、高质地发展。本研究以商南县花园村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生空间”的特点,以现状问题为导向,提出优化策略,以协调生活、生态和生产空间,使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在产业园区与周边乡村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三生"空间体系,紧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优化"生态-生产-生活"功能布局的思路和方法,旨在为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园区升级、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密云是首都最重要的水源地,是北京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首都生态安全格局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区域。密云区贯彻落实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保障以山水林田湖草为核心的区域生态绿色格局,尽显绿水青山底色;创新生态发展模式,突出创新引领、生态融合的产业发展思路,增强综合竞争力;强化城乡发展与水源保护、生态保护的共同责任,切实改善乡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使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安全感,将密云建设成为绿色创新发展的典范新城与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20.
当下是黄土沟壑区传统乡村聚落向新型乡村聚落转型的重要时期。该文基于黄土沟壑区自然地理的现实特征,以该区域传统聚落居民的生存、生产、生活为切入点,从聚落选址、空间组织以及生态经验三方面进行总结,疏理黄土沟壑区传统乡村聚落的营建经验与空间特征,优化传承该区域传统聚落营建智慧,力求为黄土沟壑区新型乡村聚落的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