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煤层厚度变化的地质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全面的分析了影响煤层厚度变化的地质成因,深入探讨了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岩浆侵入、沉积环境等地质因素对煤层厚度变化的影响,并指出煤层厚度的变化是制约煤矿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矿井地质工作中加强煤层厚度变化的地质研宜对矿井生产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系统全面的分析了影响煤层厚度变化的地质成因,深入探讨了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岩浆侵入、沉积环境等地质因素对煤层厚度变化的影响,并指出煤层厚度的变化是制约煤矿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矿井地质工作中加强煤层厚度变化的地质研究对矿井生产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文前 《中国矿业》2014,23(6):76-82
豫东地区广泛发育上古生界含煤岩系。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剖面资料,区域研究和局部典型解剖相结合,通过豫东地区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对煤层赋存状态的影响研究,建立了构造-岩浆控煤作用模式。豫东地区发育4大类13亚类构造-岩浆控煤样式。大型褶皱隆起和坳陷边界断裂控制了富煤带的发育,坳陷内部褶皱和断裂控制了煤层的赋存状态。同沉积背斜造成煤系地层向轴部抬升变浅和厚度减薄,同沉积向斜轴部煤层埋深增大,反相褶皱对煤层埋深、厚度有较大影响。后期活动断裂未对煤层厚度和形态造成影响,仅造成下降盘煤层埋深增大,反转构造影响到煤层埋深变化或抬升剥蚀。岩浆活动是造成煤层吞噬和变质程度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武平宁洋煤矿的地质构造特征认识及地质构造对煤层控制作用的研究,分析了影响煤层厚度变化和煤层形态的主要地质构造因素,对指导煤矿合理布置采掘巷道和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及找煤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研究了区域、矿区、矿井构造演化特征,进而研究了成庄煤矿3#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分析了断层、褶皱、顶底板岩性、岩溶陷落柱、煤层埋藏深度、煤层上覆基岩厚度、顶底板泥岩厚度、煤层厚度、煤变质程度、水文地质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3号煤层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是煤层上覆基岩厚度。  相似文献   

6.
以曹村煤矿为背景,利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等方法,对曹村煤矿地质构造对该矿煤层厚度影响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在曹村煤矿浅部是单斜构造,在该矿的深部构造是紧密褶皱及大幅度倒转褶曲,在燕山构造早期形成了缓倾角断层和大角度逆冲断层,而在燕山构造晚期则形成大量高角度正断层。在正断层的引张拖拽作用下,正断层附近上下盘面煤层厚度变薄,而在逆断层附近盘面,由于挤压聚集形成厚煤层。在相对封闭的褶皱带内,处于该区域的煤层由于受到挤压而发生塑性流变,形成"断续"状煤层;而在倒转褶曲区域附近,处在正常翼的煤层由于受压而变薄,处于倒转翼煤层仍然维持稳定性较好的状态,煤层厚度较厚。  相似文献   

7.
单蕊 《陕西煤炭》2023,(4):124-128
根据地震勘探及地质资料,运用属性分析技术和测井约束反演技术,研究甘肃HSL煤矿中部某区主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圈定不可采带。从沉积和构造作用两方面对影响该煤层厚度变化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以测井约束反演结果为主,辅助属性分析结果,并综合地质钻孔资料,能有效预测煤层厚度趋势,沉积环境影响煤层厚度的区域性变化;基底不平控制着煤层的总体形态,煤厚变化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与分带性;背斜构造造成煤层在局部地区变薄甚至缺失;后期构造活动往往引起煤层厚度局部变化。  相似文献   

8.
三维地震技术作为煤矿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手段,有效解决了煤层赋存地质问题,对巷道布设和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赵楼煤矿八采区和十采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译,识别了新生界与奥灰顶界面形态,主要褶皱、断裂和岩浆岩的展布形态以及异常体、异常区的分布及导致因素;阐述了主采3煤层的深度、厚度和起伏形态变化,否定和修正了部分断层的形态和位置;新发现断层35条,并进行了勘探前后地层和构造变化对比。  相似文献   

9.
白冰  牛然  汪师逵 《煤》2022,(12):5-8
基于地质勘探钻孔及实际生产资料,应用地质学相关基础理论,阐述康苏煤矿M7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及煤层结构特征,主要从沉积环境和构造作用两个方面对影响M7煤层厚度变化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构造作用对M7煤层厚度变化影响较大,而沉积环境、夹矸厚度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清楚地研究岩浆岩体对煤层的影响,采用了趋势面分析方法.通过对卧龙湖煤矿10煤层厚度以及侵入10煤层的S1号岩浆岩体厚度的趋势面分析,得出影响卧龙湖煤矿10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岩浆侵入,并在其基础上得出研究岩浆侵入体厚度与煤层厚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作为预测卧龙湖煤矿岩浆岩分布区内残余煤厚的重要依据.该方法有助于岩浆岩分布区内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杨兆彪  秦勇  高弟 《煤炭学报》2011,36(4):593-597
黔西比德-三塘盆地煤层群发育,具有特殊的控气特征。基于17个钻孔和4个探槽的煤层数据及11个勘查区600多个煤芯解吸资料,以0.3m作为单一煤层厚度的统计下限,采用煤层层数、煤层间距、煤层总厚度来表征煤层群的特征,探讨了各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及煤层层数等值线、煤层间距等值线与煤层甲烷含量等值线之间的空间叠置特征。结果显示:煤层层数越多,煤层间距就越小,煤层厚度就越大,它们之间具有很好的乘幂关系。同时,发现煤层层数等值线、煤层间距等值线与煤层甲烷含量等值线分布在空间上高度吻合;在煤层甲烷富集区,甲烷浓度高的区域煤层层数最多,煤层间距最小。由此进一步说明,在煤层群发育区,煤层间距小、砂泥比低、整体煤岩封闭性好导致的煤层之间“叠加”封闭,是煤层气保存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鹤岗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鹤岗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侏罗统石头河子组 ,总厚度 730~ 1310m含煤 40余层 ,可采和局部可采36层 ,含煤总厚度 2 9 46~ 85 80m。含煤系数 4 0 %~ 6 5 % ,矿区煤层埋深 2 0 0 0m以浅煤层气含量大于 4m3 /t。至保有储量界线范围内 ,煤层储量可达 40 8亿t,外围预测煤炭储量达 8 1亿t。煤类以气煤为主。煤层气含量南山、新一、兴安台矿平均值为 13m3 /t。经计算煤层气资源量达 6 31亿m3 ,因此 ,从煤层气赋存特征入手 ,深入研究本区煤层气赋存规律 ,对煤层气评价及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郑继荣  张俊  张苗苗 《煤矿安全》2012,43(10):170-173
结合焦作煤田煤层渗透率的现场测试结果和实验室测试结果,分析了煤体结构、煤层裂隙、构造作用、煤化程度、煤岩组分和煤层埋深6个控制因素对煤层渗透率的影响,预测了焦作煤田的煤层渗透性。  相似文献   

14.
保护层开采穿层钻孔抽采最大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保护层开采时,对被保护层的瓦斯治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合理的钻孔布置,既减少了钻孔的工程量,又能提高钻孔的利用率,真正做到了瓦斯治理工作最大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极薄煤层和薄煤层的采煤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栋 《煤炭技术》2008,27(6):66-67
薄煤层开采的特殊性造成薄煤层长壁机械化开采发展缓慢,目前主要以炮采和机采为主。国内外薄煤层机械化开采较成熟的工艺主要有长壁式开采、螺旋钻机开采、连续采煤机房柱式开采及急倾斜煤层钢丝锯开采。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煤层赋存的地质特征与极薄煤层的开采工艺,结合国内、外极薄煤层的开采现状,对影响煤层开采的主要因素逐类进行分析,筛选出影响综合评价的主导因素,界定了非经济可采煤层的技术指标,对七台河地区极薄煤层开采的工业指标提出了建议,可为政府在矿产资源管理与制定相关政策方面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视相对密度是煤的重要参数,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煤质分析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但查阅文献发现标准GB/T 6949—2010对极软突出煤层不适用,主要是由于极软突出煤层粒径较小无法选取规定粒径,且松软极易破碎造成裹蜡损失。针对此问题,建立了视相对密度测定与粒径关系模型,经计算分析发现粒径选取越小测定值越大,且在4 mm以下表现更为明显,所以不可选用大颗粒代替极软突出煤进行测定。为解决其测定问题,提出了模拟煤层法,该方法将一定质量的极软突出煤放置入固定装置中压制成型,然后施加相应煤层应力,对其体积进行准确测定,从而获得煤样的视相对密度,并设计制造了相关设备,利用设备进行了相关实验。设备能实现对极软突出煤层视相对密度的准确测定,且由于测试过程中考虑了应力影响,故测定值略大于GB/T 6949—2010方法,误差率小于1%,远远满足重复性小于0.04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消除回采巷道掘进过程中煤与瓦斯突出危险,解决瓦斯涌出量大的问题,采用本煤层定向钻孔与普通钻孔相结合的瓦斯抽采方法,严格落实瓦斯抽放钻孔施工技术措施。实践表明,采取综合瓦斯抽采措施后,消除了突出危险,瓦斯抽采浓度最高达58%,掘进工作面瓦斯浓度控制在0.5%以下,巷道单月最高进尺达到200 m以上,保证了巷道掘进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急倾斜突出矿井煤层群开采技术条件,并基于江西沿涌矿井的32采区开采,论述了急倾斜突出煤层解放层选择,通过对瓦斯突出强弱和保护层的顶板冒落高度数量分析,推荐了合理的突出煤层开采顺序,为矿井工作面接替和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方良才 《煤矿安全》2006,37(8):5-6,9
针对谢桥矿较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的具体条件,通过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采用平面模拟和立体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工作面前方煤层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出了该条件下的煤层应力分布规律,对合理巷道布置、减少煤柱损失、提高采出率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