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前言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人口剧增,交通日益繁忙,用地日趋紧张,因此,人防工程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但是,由于过去没有编制人防建设规划,盲目性、随意性、长官意志办事,工程布局不合理、工程计划反复修改、工程建设反复投资,人防建设没有很好地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早期工程遗留问题多,效益差。  相似文献   

2.
张文珺 《规划师》2007,23(7):35-37
以常州市城市人防工程规划的编制为例,探讨了城市人防工程规划的编制必须改变以往单纯的人口防护或依靠单个工程实施防护的模式,需按"城市防护体系-人防工程控制体系-人防工程规划"的技术路线和框架进行,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有关技术数据和规划期间人防工程规划建设量,遵循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针.  相似文献   

3.
在地铁工程建设中,人防工程是重要一环。相关法规规定,应确保城市地铁与地铁人防系统建设工作同步规划进行,并进一步提高建设标准,保障建设质量。论文以地铁人防工程为研究重点,通过具体分析风道人防设备结构、功能以及分类,进一步对设备设计、施工、安装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讨论了城市人防工程总体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一个城市的人防工程总体规划可操作性如何 ,要看规划指标和布局等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的实际 ,是否符合新形势下对人防工程建设的要求。笔者结合规划实例 ,对新一轮人防工程总体规划的编制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提出城市人防工程总体规划编制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面对国际形势和国家对人防规划的总体要求,在浙江省对人防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下,温州市开展了《温州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规划对于城市人防工程建设提出了要求,为落实规划要求,针对城市重要地段开展人防规划详细研究工作,对于温州市人防发展和建设都将起到示范性和指导性的作用,以滨江商务区人防总体防护规划为例,对城市地下人防工程空间规划要点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7)
本文就人防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进行研究,为了确保研究的全面性,设计如下研究框架。首先,介绍人防工程,阐述人防工程的构筑形式、人防工程的特点,有利于增加大众对人防工程的了解,知晓人防工程是国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分析现状,阐述人防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工程建设的规划工作滞后,计划执行不严问题、建设布局不合理以及配套设施未得到有效落实等问题。最后,结合存在问题,给出人防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建议,力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各个城市的战备效益,强化其防护能力,为大众营造和谐生活环境,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人防工程总体规划理论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主要讨论了城市人防工程总体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一个城市的人防工程总体规划可操作性如何,要看规划指标和布局等是否符合城市发 实际,是否符合新形势下对人防工程建设的要求。笔者结合规划实例,对新一轮人防工程总体规划的编制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提出城市人防工程总体规划编制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6,(5)
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与人防工程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多数城市将这两项建设分开进行。在此背景下,文章立足城市地下空间和人防工程综合利用,剖析地下空间和人防工程的发展关系及独立编制这两项规划存在的问题,以可实施性和操作性为前提,从规划编制体系、空间布局和实施管控三方面提出规划策略,以期实现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人防工程规划"两规合一"。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9,(21)
人防工程为具有预定战时防空功能的地下防护工程,包括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防指挥、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工程,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带动城市居住区规模不断扩大,居住区人防工程建设应贯彻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以"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体系完整"为目标,并应遵循综合考虑所在城市设防标准、经济发展、居住区所处的环境条件,居住区人防工程尽量连通,形成网络;满足居民就近掩蔽以改善地下室人防建筑的设计方案,并确保住房设施的状况良好,本文研究了住宅区地下室人防建筑的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地铁人防工程建设是地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有关规定,地铁人防系统将作为城市人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地铁进行同步规划,高标准建设。主要简述地铁人防工程风道人防设备的分类、结构功能特点、一般设计要求、施工及安装调试等,为风道人防设备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人防工程是城市地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抗灾救灾不可缺少的生命线工程。人防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其使用功能等要纳入到城市地下空间的总体规划中,并应保留其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研究 ,使我们看到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城市用地日趋紧张 ,城市环境每况愈下 ,这与人们所希望达到的生活环境日趋矛盾。由于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不可逆性 ,在没有“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情况下所进行的人防工程建设 ,无法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协调 ,从而出现了与城市建设脱节和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这使我们对长春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时机的把握、开发利用方向和立法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人防工程以地下空间开发的形式来体现其民用性,在寻求人防工程的最佳投资效益时,必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本文运用技术经济学理论,探讨人防工程的技术经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赵继元 《山西建筑》2012,38(14):55-56
简述了人防工程的概念,从平面布置、构件计算、构造要求三方面对人防工程的结构设计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总结了整个人防工程结构设计的方法和过程,以期对人防工程结构设计工作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5.
重庆地下空间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受陪都时期及其山地地形特征的影响,重庆地下空间的发展呈现出独特的特性。重庆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利用始于近代防空洞室的建立及上下水道的利用,新中国成立后,重庆城市中心区建立了发达的市政管网系统及防空地下工程;直辖后,随着商业中心的建立,地下人防常用作平战利用的地下商业街,高层建筑地下室常用作商场及地下超市;2008年,重庆市规划局发布了《重庆市城乡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导则(试行)》,标志着地下空间开始进入因地制宜、大规模开发的新阶段。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地下空间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发展情况,突出地下空间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指出地下空间将是未来城市空间发展中的重要载体,地下空间的利用将推进城市的集约、可持续发展,将对原有城市发展的政策、法规、规划设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初的城市人防工程建设(一)--历史、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回顾我国城市人防工程建设的历史与成就、法律法规制定情况及理论研究进展,然后介绍国外城市民防工程建设情况并分析其特点,最后指出新世纪城市人防工程建设的发展方向。通过比较可看出我国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在经费投入比例、市场化开发程度、人员掩蔽率等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新世纪继续大规模开展城市人防工程建设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17.
何明俊 《城市规划》2005,29(12):40-44
城市规划行政权是政府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与控制的公共管理权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面临利益多元、未来的难预测等多种问题的挑战。城市规划行政权应是积极的和有效率的,并在政府、市场和公民的互动的基础上,维护公共利益。指导性规划应具备较强的回应性,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法定的城市规划应相对的具有稳定性,以保护各类财产权。公民权和公众利益的有效维护方式是公众参与。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和规划行政权的效率取决于规划过程的设置。  相似文献   

18.
隔震设计是人防指挥所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在隔震设计实践中存在一些争议和误区。如人防隔震规范要求,三等以上人防指挥所工程应进行隔震。此处的“隔震”到底是指要进行隔震设计和计算,还是不需计算都应采取隔震措施?为解决人防工程隔震设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对人防工程隔震设计相关条文的分析,明确了隔震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通过一个典型的工程算例,说明了隔震计算的必要性。文章对目前在人防工程隔震设计实践中存在的分歧和争议进行了厘清,对于人防工程的隔震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者回顾了1986年厦门会议以来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情况,认为相结合规划对指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起了重大作用,并指出,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相结合总体规划取得的成果,而应当同时重视规划的实施,搞好规划的深化,在调整修订相结合总体规划的同时,抓好分区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最后,作者结合一些城市情况,就如何搞好规划深化工作,提出了开展专题性研究、将地下工程开发利用逐步纳入法制,重视细节技术提高城市设计水平等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20.
蔡成龙 《城市建筑》2014,(21):390-390
人防工程是一项重要工程,能对城市起到防震救灾的作用。人防工程要纳入城市地下空间的总体规划中,同时保留个性。文章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现状和作用,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