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基于位移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Displacement-Based Design,简称DBD)是最近几年抗震工程领域的热门课题,从此设计方法的原理出发,阐述了DBD的基本思想、特点、实现步骤,并就实现DBD比较方便有效的能力谱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指出了DBD仍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理念是抗震设防中的核心部分,关系到结构设计时采用的设计流程、如何实现设计所期望满足的性能目标、设计过程中的计算量及其带来的方法易用性等一系列问题。介绍了关于有机地震工程方法的一些设想,以及希望结构设计时达到的性能目标和实施理论。针对其中的抗震设计方法部分,与目前常用的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方法、第二代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基于全寿命的抗震设计方法、可恢复(韧性)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有机地震工程方法以可再生的土木工程和人员自救逃生为核心,前者实现结构绿色的性能目标,后者最大限度实现人员对健康的要求,减少地震对人员造成的重伤、轻伤和心理伤害,做到结构抗震设计以人为本。有机地震工程方法可以作为结构抗震设计的一种参考思路,指导实际工程结构建设。  相似文献   

3.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基于量化的多性能目标的设计,引起了地震工程界的广泛研究.在国内外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研究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探讨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在推广使用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研究表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主要包括性能目标的确定、实现多性能目标的通用设计方法、结构性能评估.指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未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广泛使用之前,要先解决性能目标的合理选择、通用设计方法的实现、大震作用下地震需求评估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永兴 《山西建筑》2012,38(2):48-50
主要阐述了现代抗震设计的理念及措施,并对目前常用的抗震设计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作了论述分析,经实践证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实现结构抗震安全目标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张斌 《建筑知识》2014,(7):75-76
本文对南通圆融广场抗震超限设计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该工程结构抗震超限设计设计方法及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保证建筑物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抗震性能目标得以实现。可供同类工程进行抗震超限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按现行抗震规范设计的底部空框架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可能无法实现“强柱弱梁”的预期延性破坏机制。为此,建立了填充墙与主体框架协同作用的等效斜撑-框架模型,改进等效单自由度体系阻尼比与刚度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针对底部为空框架的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不同性能目标下的静力推覆分析,实现其“使用良好”、 “修复后使用”和“防止倒塌”性能水平的抗震设计。采用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和能力谱法验证了基于位移的改进抗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分析表明,应用基于位移的改进抗震设计方法,可综合考虑填充墙对主体框架的利弊作用,实现结构性能抗震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抗震分析的基本理论,首先介绍了结构抗震分析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抗震设防目标,同时介绍了实现抗震设防目标要进行的两阶段设计方法,接着又介绍了我国抗震的主要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宏观层面比较了中日建筑抗震规范的发展以及抗震设计和抗震计算方法。两国的抗震设计思路类似,都是采用两阶段的设计,但总体而言,日本的抗震设防标准要高于中国,而且第二阶段的设计易于实现和检查。同时日本的抗震设计方法比较多样化,它是第一个将基于能量的抗震方法写入规范的国家。通过本文的比较与分析,希望对中国的抗震规范编制和抗震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筑机电管线的设计图纸与现场实际安装情况之间的差异一直是建筑机电抗震支吊架设计与安装的一大难题。论文通过引入BIM技术,提出了一种抗震支吊架的深化设计方法,实现了抗震支吊架的递进式参数化建模、自动化设计、碰撞检测与智能化拼装。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一个面向抗震支吊架的BIM设计系统,着重介绍了系统架构设计、系统功能模块及全寿命周期信息平台,最大程度地提高设计、生产、施工效率,实现建筑机电抗震企业的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10.
7度区某新建学校教学楼位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根据国务院第744号文《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1]的要求,应当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发生本地区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为实现抗震目标,项目分别应用了采用黏滞消能器减震技术的设计方法和提高抗震性能目标的设计方法,均能实现设防地震时的正常使用。两种设计方法综合造价差异不大,但采用提高抗震性能目标的设计方法,其经济性稍优。通过两种抗震设计方法的对比分析,为类似项目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相比,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更易于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在若干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钢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该方法建立在钢框架结构屈服位移可由几何尺寸确定的基础上,然后根据结构的性能水平确定其目标位移(即极限位移),计算相应的延性系数,采用相应的折减弹性谱,据此计算出结构的设计基底剪力,然后对钢框架结构进行刚度设计和承载力设计.算例分析表明,钢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安全可靠,便于操作,而且还能够实现钢框架结构在不同性能水平下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2.
体系能力设计法与基于性态/位移抗震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论述了基于性态 /位移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及其需解决的问题 ,综合了结构抗震耗能原理、破坏机制控制概念、抗震体系和能力设计法等结构抗震原理 ,提出了体系能力设计法思想。体系能力设计法要求结构具有多重抗侧力抗震体系 ,并对不同子抗侧力结构采用不同的抗震能力 ,通过对抗侧力体系间能力差的控制 ,以实现主体抗侧力结构对整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模式和破坏机制控制 ,进而使得整体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响应和耗能分布的规律便于把握和确定 ,从而解决了基于性态 /位移抗震设计方法中的一些难以确定和计算的关键问题。最后通过一实例介绍了体系能力设计法的应用 ,并讨论了实现体系能力设计法基本概念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传统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抗震设计未充分考虑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原则,且并未对其抗震性能的结构设计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导致其施工后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并不佳,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原则及优化措施。严格遵循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对钢结构的抗震进行优化设计,提取影响钢结构建筑抗震性能的结构设计因素,且提出相关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优化措施,以实现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优化。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所提方法,可提高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性能,增加安全系数,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建筑结构性能设计方法与常规设计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性能抗震设计基本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方法(常规方法)在设防目标、设计方法和抗震构造措施等方面的异同点,提出将性能设计理念与常规设计方法相结合,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用性能抗震设计方法,并就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计方法和抗震构造措施等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指明建筑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点。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是否加入了对抗震要求的考虑,会直接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造成影响。建筑要实现抗震能力,需要结构设计同建筑设计的共同配合和相互合作才能实现。文中提出了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抗震设计问题。并结合震害,提出了建筑的竖向和平面布置中刚度与质量分布均匀、建筑体型简单对称对建筑抗震的重要性。优秀的建筑抗震设计,必须要结构设计同建筑设计相互配合,共同考虑抗震设计,所以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关于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工作。首先,说明了基于能量抗震设计与传统抗震设计方法的关系,指出合理的结构损伤耗能机制控制是实现基于能量抗震设计前提,并据此提出了基于能量抗震设计的框架。随后,介绍了基于能量抗震设计用能量谱,包括单自由度(SDOF)体系总输入能量E I谱、SDOF体系累积滞回耗能比EH/EI谱以及多自由度(MDOF)体系E I,MDOF谱与SDOF体系E I谱的关系,并基于这些谱关系给出了MDOF体系的总累积滞回耗能EH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给出了结构预期损伤部位累积滞回耗能EH需求的确定方法,据此结合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需求,进行构件层次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最后,针对某钢支撑框架结构,介绍了所建议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朱海华 《山西建筑》2010,36(14):79-80
简要介绍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从性能设计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非结构构件的性能目标和设计方法,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以期指导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实现基于建筑物的性能设计。  相似文献   

18.
《门窗》2015,(5)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抗震设计时较非抗震时通常有更加严格的延性要求,本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的延性设计思路作简要介绍提出了一些概念设计的方法和相关的构造措施,以保证整个建筑物实现抗震设防,达到"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二阶段抗震设计方法指的是多遇地震下构件抗震承载力验算和通过构造措施与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相结合来防止结构在罕遇地震中的倒塌。它运用结构抗震动力学理论和概率可靠度分析来改进抗震设计方法,以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个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0.
北京当代MOMA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及静力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近年来在复杂工程的结构设计中逐渐采用了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本文结合北京当代MOMA结构,描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在结构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及实施措施,同时采用静力弹塑性方法对结构进行不同方向、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反应分析.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结构在中震作用下所有柱及剪力墙未发生屈服、悬挑部分钢结构及其支撑柱保持弹性,实现了性能设计提出的性能目标,说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保证了"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