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进水流量冲击是衡量污水处理工艺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挖掘三级缺氧-好氧(AO)工艺的抗进水流量波动潜力,构建三级AO工艺小试装置,考察了不同进水冲击负荷(提高进水流量以缩短停留时间(HRT))对污染物控制的影响,并解析工艺不同功能单元污染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三级AO工艺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虽然流量增加导致出水污染物浓度升高,但HRT为12 h时,系统处理效果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流量导致的HRT变化对不同功能单元去除有机物的影响较小,而对氨氮(NH4+-N)和总氮(TN)的冲击较大;通过物料平衡分析,延长HRT促进了好氧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过程。本研究可为污水处理厂评估受纳污水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双碳”背景下,高效处理污水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已成为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多段多级AO工艺处理效果好、脱氮效率高、碳源利用充分、药耗及能耗低,适合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结合工程案例,分析了该工艺在处理低碳氮比污水时的效果,测算了能耗、药耗及碳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进水碳氮比约为3.0:1时,少量投加碳源情况下,出水总氮质量浓度能达到6.3 mg/L,脱氮效果良好。污水处理段碳排放约0.732 kg CO2/m3,其中生化段碳排放总计约为0.618 kg CO2/m3,占比约为85%。与脱氮除磷相关的碳排放量约为0.415kgCO2/m3,占比约为56.7%,提高脱氮除磷的效率对污水处理的碳减排具有重大意义。该工艺高效低碳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南方低碳氮比污水处理,对节能减排具有积极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3.
可调节分段进水是分段进水三级缺氧-好氧(AO)工艺优势之一。为探寻较优的进水配比,提高污染物去除效能,本研究构建三级AO小试实验装置,研究不同进水配比下污染物去除效果变化,采用物料衡算模型评估不同功能单元污染物降解量。结果表明,分段进水三级AO工艺最佳进水配比为5∶3∶2,在该条件下,COD和NH4+-N平均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25.2和0.48 mg/L,TN和TP平均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14.7、0.48 mg/L,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各污染物去除率较为稳定。经物料衡算,分段进水有助于分担污染物处理负荷,使缺氧区进行异养硝化和反硝化除磷,以增强脱氮除磷效果。本研究可为污水处理厂选择进水配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A2/O工艺存在的泥龄矛盾,将脱氮和除磷分置于前后2套不同的A/O系统中,第一级A/O采用活性污泥法除磷;第二级A/O采用生物膜法脱氮。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泥龄为6 d、水温为22~28℃,进水NH3-N、TP、COD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0~70、2.0~6.0、150~320 mg/L条件下,出水NH3-N、TP、COD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9、1.0、40 mg/L,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其去除率分别为82.5%、69.7%、83.1%。 相似文献
7.
OCO工艺的处理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OCO工艺特点和池型结构,叙述了该工艺对BOD的去除,以及脱氮除磷的原理。该工艺具有占地少、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出水效果稳定、运行工况灵活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9.
针对现行污水处理厂市政二级出水脱氮效果差的问题,文中构建了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的缺氧-好氧(AO)两级生物滤池工艺,研究了进水碳氮比(C/N)、回流比及溶解氧(DO)浓度对反应器脱氮效果的影响,并在最优工况条件下进行了处理效能试验.结果表明:进水的C/N为4:1时,系统的脱氮效果最佳,并且在缺氧段实现了氨氮与硝态氮同步去除,持续提高C/N,系统整体处理效果并无明显增强;系统的脱氮效能随着回流比的提高而降低,选用最低回流比(100%)为最佳处理工况之一;好氧柱中的DO含量为2 mg/L时,回流至缺氧段的DO浓度最低,系统处理效果最佳.在选定的最优工况条件下,反应器运行稳定,系统出水中氨氮、总氮和化学需氧量(CODCr)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026±0.001)、(4.210±0.352)mg/L和(12.560±1.033)mg/L.数据表明该系统在最优工况条件下运行情况良好,脱氮效果明显,处理后水质指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中低温条件下倒置AAO工艺处理黑水的脱氮除磷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中低温条件下不同的有机负荷以及不同的污泥龄对倒置AAO系统模拟黑水处理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为8.4~22.4℃时,在系统污泥龄为10d,污泥COD负荷控制在0.19 kg·kg-1·d-1条件下,氨氮、TN的去除率均能达到80%以上,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二级标准,接近一级B类标准;氨氮、TN的去除达到二级标准,TP的去除也可以达到二级标准.随着运行稳定性的提高COD与TP有望达到一级B类标准.同时,试验过程中也发现了联合系统的好氧池中存在明显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这与好氧池内合理的溶解氧值和较高的污泥质量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采用Fenton-eMBR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先通过正交试验确定Fenton法的优化条件,再使预处理后的尾水进入eMBR系统。结果表明,Fenton过程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为pH>Fe2+>n(H2O2):n(Fe2+)>反应时间,优化反应条件为:pH=5、反应时间2 h、n(H2O2):n(Fe2+)为3:1、FeSO.47H2O的投加量为0.03 mol/L;以陶粒为填料的eMBR系统稳定运行后COD、BOD5去除率为71.21%、73.72%,实现了同步硝化与反硝化,NH3-N的去除率达到88.61%;经Fenton-eMBR工艺处理后的渗滤液出水中COD、BOD5、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6%、90.2%、92.0%、89.9%、96.8%。 相似文献
14.
臭氧/紫外处理腈纶废水生化出水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部分腈纶废水经生化处理后的出水均不能达到排放标准,且出水含难降解物质,深度处理困难。本研究采用O3/UV工艺处理腈纶废水生化出水,考察了臭氧投加量、紫外光强度、反应时间、初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调节原水pH、紫外光强度为85μW/cm2、臭氧投加量为48 mg/L、反应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82.1%,出水COD小于60 mg/L,可满足企业因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对出水COD的要求,且BOD5/COD可由0.18增加至0.47。因此,O3/UV工艺可有效降低受纳水体的污染负荷,提高腈纶废水出水的可生化性,利于受纳水体的自净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5.
生物膜法厌氧-好氧处理腈纶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膜法厌氧-好氧处理腈纶废水,试验研究了不同工况条件下,工艺对腈纶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厌氧水力停留时间(HRT)控制在30 h时,COD与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23.22%、37.57%,BOD5/COD降低17.96%。当好氧的HRT控制在24 h、气水体积比为40:1时,COD去除率58.92%。当工艺总HRT控制在54 h时,COD去除率达60%以上,BOD5去除率达95%以上,特征污染物二甲基乙酰胺(DMAC)和丙烯腈(AN)的去除率接近100%,系统运行稳定可靠。针对此腈纶废水建议厌氧HRT控制在30 h,好氧HRT控制在24 h,气水体积比控制在40:1。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对集A2O2和深井曝气技术于一体的井式A2O2工艺进行改进,省去了耗能较高的混合液回流环节,根据理论与运行经验合理控制温度、pH、DO、MLSS、污泥回流比等参数,并通过监测DO来反馈调节自回流量的大小,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同时,结合硝化反硝化脱氮(SND)、反硝化除磷及动力学原理,研究了该工艺脱氮除磷的效果及处理污废水的能力。结果表明,井式A2O2的改良工艺出水TOC、TP、TN、NH4+-N满足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对污废水具有一定的抗水力负荷能力,在节能的同时强化了硝化反硝化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