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长碳链Gemini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双子型(Gemini)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双疏水基双亲水基的独特分子结构,使其比传统的单疏水基单亲水基表面活性剂具有更优良的特性.将十八烷基Gemini磷酸酯表面活性剂与普通单子型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性能进行比较,并对一系列不同碳链长度的Gemini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Gemini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相对于单子型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具有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更高的表面活性、更低的起池性润湿性以及抗静电性等;另外,随着Gemini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碳链长度的增加,乳化性提高,起泡性降低,赋予聚酯短纤维的平滑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pH和浓度对四种阳离子捕收剂表面张力以及起泡性能的影响.通过控制单因素变量,结合表面张力以及临界胶束浓度的相关理论,采用KRUSS表面张力仪等设备研究了阳离子捕收剂的表面张力与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H值对十二胺、N-十二烷基乙二胺两种捕收剂的表面张力影响较明显,对GE-609(醚胺化合物)及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影响较小;浓度对四种捕收剂的表面张力及泡沫稳定性都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对起泡能力的影响不明显,但总体呈上升趋势.捕收剂的泡沫稳定性与表面张力存在一定关系,当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时,表面张力越大,泡沫稳定性越弱,起泡能力随浓度的变化存在一定波动,但变化趋势与表面张力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茶皂素是一种天然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系统研究茶皂素的表面张力及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以及浓度、水质硬度、温度等因素对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同时比较不同表面活性剂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结果表明,茶皂素的临界胶束浓度在0.5%左右,此时茶皂素的表面张力大约为42.1mN/m;和其他表面活性剂相比,茶皂素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较强,受水质硬度影响很小,但温度过高,泡沫稳定性变差。  相似文献   

4.
以二羟甲基丙酸(DMPA)、葡萄糖(PG)为亲水扩连剂和交联剂制备一系列改性阴离子水性聚氨酯自乳化乳液,并制备了改性聚氨酯的固化膜.通过FT-IR对聚合物结构及其膜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动态激光光散射法(DLLS)测定了乳液粒径,并分析了乳液的稳定性、流变性能及固化膜的耐水性、力学性能.FT-IR分析表明葡萄糖已引入聚氨酯主链.随着PG用量的增加,乳液稳定性略有下降.乳液体系的弹性模量G′,损耗模量G″均随着振荡频率的增加而增大.聚氨酯胶膜的耐介质性、力学强度均得到改善.当PG的用量由0%增加至4.68%时,膜的吸水率和吸溶剂率下降,拉伸强度从10.9MPa增加至24.2MPa.  相似文献   

5.
以石蜡、硬脂酸、氨水等为原料,采用合适的乳化设备研制出刨花板用石蜡乳液防水剂.给出了生产配方、生产方法.该石蜡乳液泡沫少,稳定性较高,防水性能好.  相似文献   

6.
将茶多酚质量分数为1%、2%、3%、4%的面筋蛋白混合粉分别配制成质量浓度为2g/100 m L、4 g/100 m L、6 g/100 m L的面筋蛋白分散液,探究茶多酚对面筋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的加入显著降低了面筋蛋白的溶解度和起泡性.茶多酚添加量为2%时,面筋蛋白分散液的泡沫稳定性最好.随着茶多酚添加量的增加,面筋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先增大后减小,添加量为2%时,乳化稳定性最好.由此可见,茶多酚的加入显著影响面筋蛋白的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泡沫分离效率,以乳清蛋白溶液为体系,研究了不同pH下离子强度对分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强度对乳清蛋白泡沫分离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体系表面张力和泡沫的稳定性先减小,在离子强度为0.051 2 mol·kg-1时达到最小值然后增大,相反泡沫大小、溶液的起泡性、乳清蛋白泡沫分离的回收率和富集比都先增大,在离子强度为0.051 2 mol· kg-1时达到最大值然后减小,在装液量250 mL,气速400 mL·min-1和离子强度为0.051 2 mol· kg-1时的条件下,最大的富集比和回收率分别为11.16和94.16%(溶液pH=5.5)及11.95和78.68%(溶液pH=4.0).而且离子种类对乳清蛋白的富集比及回收率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河间东营油藏泡沫驱油的起泡剂类型、质量分数、抗压、抗温、抗盐、抗油等性能和高低渗双管驱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aringBlender法筛选出的最佳泡沫体系为质量分数0.1%的W-101;当压力为0.1~15MPa时,起泡体积和泡沫半衰期都随着压力的增高而增加,但压力超过5MPa时,压力对W-101起泡剂溶液的起泡能力和稳泡性影响不大;随着温度的升高,W-101起泡剂溶液的起泡能力先增大后减小,稳泡性逐渐减小;当矿化度为2 500~10 000mg/L时,随着矿化度的增加,起泡剂W-101的起泡能力逐渐减小,稳泡性先降低后小幅增大;剂油体积比越大,起泡剂W-101的起泡能力和稳泡性能越差。高低渗双管驱替实验表明,泡沫能有效封堵高渗管,扩大低渗管的波及体积,入口压力从水驱结束时的0.3 MPa升至空气泡沫驱结束时的1.8 MPa,低渗管采收率提高16.89%,高渗管采收率提高9.30%,综合采收率提高12.3%。  相似文献   

9.
聚醚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研究了聚醚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疏水基结构、分子量和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比例等对聚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醚的疏水基结构对其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酯醚具有较好的平滑性,酚醚的润湿性和抱合性较好,醇醚的乳化性和胺醚的水溶性较好;疏水基碳链增长或支碳链数增多,均可有效地降低聚醚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改善其润湿性能,增强纤维的抱合性;聚醚醚链结构中的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EO/PO)比例增加,纤维与金属之间的动摩擦系数增大,平滑性降低,而纤维与纤维之间的静、动摩擦系数的比值明显增大,抱合性增强;而聚醚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可明显提高其耐磨性,改善纤维抱合性,  相似文献   

10.
对大豆蛋白-壳聚糖共价复合物的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等功能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等电点范围内,大豆蛋白-壳聚糖共价复合物的溶解性较大豆蛋白提高30%左右,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分别提高15%和8%左右;在测定的pH范围内,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提高10%和8%左右;NaCl浓度0.5 mol/L时,其溶解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表面张力仪、界面黏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研究了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的固体颗粒(纳米SiO2、钠基蒙脱土)与驱油剂(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作用对油水界面性质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颗粒与NaO H作用使得油滴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固体颗粒与烷基苯磺酸盐作用,油水界面张力增大,水相固体颗粒使得油水界面剪切黏度减小;固体颗粒与HPAM 作用使得油滴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明显增大。固体颗粒与碱作用时,其低质量浓度不利于O/W乳状液的稳定,而高质量浓度(800 m g/L )则有利于O/W乳状液的稳定;固体颗粒与烷基苯磺酸盐作用使得O/W乳状液稳定性增加,而与H PA M作用则减小O/W乳状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新的通过测量油滴粒径变化来表征油水乳状液动态特性的方法,采用粒度分析仪测量了不同体系模拟油水乳状液油滴粒径的变化。比较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和乙氧基化烷基硫酸钠(AES)所形成模拟乳状液的动态特性,测定了聚合物和乙醇在复合体系中对乳化过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反映出不同体系的油水乳化速度,而且可以比较乳状液中油滴的粒径大小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对于研究实际驱油过程中乳状液的形成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表面物理化学为基础,探讨了泡沫流体的稳定性及其密封性能,得出了气液两相泡沫流体可作为封堵裂隙的介质,并且只要加入适量的固相填充剂,其密封性能可显著提高的结论,从而为煤层瓦斯压力测定的封孔技术,尤其是煤巷和松软岩层的封孔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材料。研究工作表明,三相泡沫封孔技术是一项具有广泛实用前景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以成分相对简单的轻质油(V(石油醚):V(苯)=9:1)作为模拟油取代成分复杂的原油配制模拟采出水,详细探究了驱油剂影响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采出水乳化稳定性的机理。采用超低界面张力仪、Zeta电位分析仪和界面流变仪对油水界面张力、油滴表面Zeta电位和油水界面流变进行测定,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聚合物)、石油磺酸盐(WPS,表面活性剂)和矿化度对模拟采出水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WPS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模拟采出水更加稳定。HPAM能够增加模拟采出水体相黏度,但对其最终乳化稳定性影响较小。矿化度增加显著增强了模拟采出水乳化稳定性,从而为进一步加深对采出水乳化稳定性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带压溶气原油乳化装置在不同溶气环境(CO2、CH4、N2)下对长庆原油进行带压乳化,并通过溶解度测定装置、溶气原油乳液稳定性分析装置、界面张力仪、高压流变仪测得不同气体的溶解度Rs、分水率fv、界面张力γ、界面膜弹性模量εd、溶气原油黏度μ,溶气原油乳状液表观黏度μap。结果表明,油水界面膜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气体从外相向内相的迁移,使溶气原油乳状液的溶解度小于内外相各自的溶解度之和;在溶CO2的环境下,由于其油/水界面张力最小,使其乳化效果最好,形成的带压W/O型乳状液乳滴最为细密,同时由于其油水界面弹性模量最大,形成的带压乳液体系最为稳定,乳液体系较原油体系的增黏率最明显;与之相反,在溶N2的环境下,带压乳液体系的稳定性较差,易于破乳。  相似文献   

16.
金属防腐是材料保护领域中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石蜡乳化液,在金属表面产生一层石蜡薄层保护膜,起到与外界环境隔绝作用,达到防腐目的。讨论了石蜡乳化液研制过程中表面活性剂、温度、搅拌速度等诸因素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自制的一种长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SFC111)和低界面能物质(SFC115)构建出阳离子型乳液,研究其作为低渗透油气藏用表面活性剂性能。通过粒度仪考察乳液在水中的分散性,通过接触角测定仪考察经乳液处理前后岩心的接触角,通过旋转滴界面张力仪测试表面张力;通过计算得到乳液在20、70 ℃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5%的乳液在20 ℃时D50=420.8 nm,70 ℃时D50=728.0 nm;清水在岩心表面上的接触角从10°最大可增至120°;70 ℃下乳液可将清水的表面张力降至24 mN/m,表现出良好的防水锁性能。乳液符合langmuir吸附理论,其热力学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乳液表面吸附量降低,乳液表面分子所占面积减小,吸附层厚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稠油O/W乳状液中多重乳滴对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胜利油田新滩区块稠油乳化降粘研究结果表明:稠油在乳化降粘配制O/W乳状液时,会形成部分W/O/W多重乳滴,这种多重乳滴的多少和性质与配制O/W乳状液的方法有关.当用纯稠油与活性水配制时,形成的多重乳滴少,其主要是中间油相与外水相油水界面膜的破坏.它的破坏对整个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小.而利用高内相W/O乳状液用转相法配制O/W乳状液时,会形成较多的W/O/W多重乳滴.这种乳滴的破坏对乳状液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乳化液斑迹是长期困扰马钢冷轧产品的一种表面缺陷,一直得不到根本解决,本文在现场实践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乳化液斑迹的成因并提出了减少斑迹发生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冷轧带钢表面缺陷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冷轧厂生产的带钢表面经常出现锈斑、黑斑等缺陷,对原料、酸洗、轧制、退火和平整等工序进行了现场调研,并对乳化液相关指标、防锈性、耐腐败性及带钢表面缺陷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检测。(1)板面残酸是造成锈斑的主要原因。应重点改进盐酸酸洗工艺和设备:调整挤干辊的压力,保持挤干辊的表面状态,加强水冲洗的压力和温度以及喷嘴的均匀性;同时,严格执行酸洗工艺制度。(2)轧机前后乳化液吹扫不净,卷入板内是造成成品黑斑的主要原因。要改进吹扫装置,保证把残留乳化液吹净,必要时增加一排吹扫喷嘴。(3)应设计合理的退火工艺制度,防止因退火不良或局部烧嘴堵塞加热不均造成油的局部挥发不全形成积碳;应重视退火前的松卷,加强对氨分解的监测。采用上述措施后,带钢表面缺陷大幅度减少:表面锈斑、黑色云纹和黑斑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