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伟 《现代计算机》2003,(6):63-65,82
网络地址转化(NAT)技术是解决当前Internet网络IP地址缺乏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一项网络边界安全方法的措施。本文分析了NAT的基本原理和注册地址分配策略,并结合图书馆局域网的具体特点,给出了NAT技术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针对IP地址资源日益匮乏和因特网主干路由器内路由表项目急剧增长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无类别域间路由(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CIDR)技术,指出了如何利用CIDR地址块分配IP地址,最后依据实例具体阐述了CIDR在网络地址规划中的应用。通过前后对比发现,利用CIDR技术进行网络地址规划,明显提高了IP地址的利用率,缩减了路由表的长度,有着极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NAT技术极大地推动了Internet的发展,网络地址转换(NAT)是用于将一个地址域(如专用Intranet)映射到另一个地址域(如Internet)的标准方法.NAT允许一个机构专用Intranet中的主机透明地连接到公共域中的主机,无需内部主机拥有注册的(以及越来越缺乏的)Internet地址.但NAT的出现使网络环境异常复杂,不利于基于Internet技术的应用发展.文中针对NAT提出了一种基于UDP协议实现穿透代理的一种P2P应用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基于UDP协议穿透NAT代理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AT技术极大地推动了Internet的发展,网络地址转换(NAT)是用于将一个地址域(如专用Intranet)映射到另一个地址域(如Internet)的标准方法。NAT允许一个机构专用Intranet中的主机透明地连接到公共域中的主机,无需内部主机拥有注册的(以及越来越缺乏的)Internet地址。但NAT的出现使网络环境异常复杂,不利于基于Internet技术的应用发展。文中针对NAT提出了一种基于UDP协议实现穿透代理的一种P2P应用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刘云霞  王刚 《福建电脑》2011,27(9):76-77,64
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以指数级速度的增长,珍贵的网络地址分配对于专用网络被视作是一种对宝贵资源的浪费。因此出现了网络地址转换(NAT)标准,就是将某些IP地址留出来供专用网络重复使用。本文将详细告诉讲述如何正确应用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  相似文献   

6.
随着Internet网络用户的迅速增加,IPv4地址出现了严重的短缺.网络地址转换(NAT)设备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也给P2P通信带来了困难.目前,UDP穿透已经得到较好地解决,TCP穿透NAT虽然有一些解决方案,但都不完善.文章提出一种由应用程序来协助完成TCP穿透NAT的方案,减轻了对第三方服务器的依赖,提高了建立连接的安全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网络地址转换是解决IPV4地址紧缺的有效方法,但对P2P技术的应用产生了负面影响。该文分析网络地址转换对P2P网络产生的负面影响,研究NAT端口映射类型及其检测方法,给出了一种用于P2P网络的穿越NAT协议。该协议可以解决P2P网内私网计算机之间建立直接UDP通信的问题,从而改善了P2P网络连通性。  相似文献   

8.
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技术是指将网络地址从一个地址空间转换为另一个地址空间的行为,NAT的功能是将企业的私有地址IP地址转换为Internet公网上可识别的合法IP地址.本文通过Cisco Packet Tracer 6.2模拟器中NAT技术实现内外网访问的实验设计,讨论了路由器中三种NAT技术(静态NAT、动态NAT、端口复用NAPT)实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由于Internet的迅速发展,网络地址越来越珍贵。NAT是一种把内部私有网络地址(IP地址)翻译成合法网络IP地址的技术。NAT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解决公网地址不足的问题。本文旨在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路由器中网络地址转换的NAT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最早出现的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翻译)技术是用来解决互联网IP地址耗尽问题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安全需求的提升,NAT逐渐演变为隔离内外网络、保障网络安全的基本手段,而且采用这种技术无须额外投资,单纯利用现有网络设备,即可轻松达到安全目的。本文将从典型应用入手,详细介绍实现安全保护的办法,并分析什么应用适合选用NAT技术  相似文献   

11.
关于NAT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NAT技术可以解决IP地址紧缺的问题,同时,也能将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隔离,为网络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概要介绍了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基本原理,着重介绍了3种NAT技术:静态NAT、动态NAT和端口方式.分析了NAT技术的工作原理,给出了NAT在路由器上的实现方法,最后以宽带小区组网中NAT技术应用进行举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宽带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IP网络的多点视频会议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解决网络地址资源匮乏的问题,大量企业和部门的网络采用内部IP地址,通过NAT路由器与公共网络通信,但是NAT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又给用户之间的通信造成了一些困难.深入研究了基于UDP Hole Punching穿透NAT路由器进行通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实用的多媒体多点视频会议系统.  相似文献   

13.
路由器中网络地址转换的一种实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AT(网络地址转换)使用户可以通过一个或数个合法IP地址将整个局域网联入Internet,从而提高IP地址的利用率。该文简单介绍了NAT的工作原理,并着重阐述了NAT在路由器上的一个设计与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4.
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的出现解决了目前由于Internet用户数量急剧增加导致IPv4地址严重不足的问题,但它也给P2P软件的应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UDP协议的穿越NAT技术现在已经比较完善,而TCP协议穿越NAT的技术正在不断的完善中。该文分析了目前穿越NAT建立连接的几种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穿越Cone型NAT的简单有效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新国 《微机发展》2007,17(2):212-215
网络地址转换(NAT)是一种将一个地址域映射到另一个IP地址域的技术,这种技术现已广泛用于私有地址域与公用地址域的转换过程中。介绍了NAT技术及H.323呼叫中的地址转换问题,分析了Linux操作系统中对NAT、ALG的支持情况,结合实际应用,实现了Linux环境下的H.323协议的ALG处理模块。  相似文献   

16.
H.323标准的视频会议系统和IP电话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NAT(网络地址转换)与防火墙的穿透问题.H.323协议动态分配端口并产生和维护多个UDP数据流是这个问题的根源所在.绝大部分企业部门出于网络安全的考虑配置了专用防火墙,但H.323很难通过传统防火墙.IPv4地址空间的严重匮乏产生了网址转换(NAT),但NAT后的IP语音和视频设备仅有私有IP地址,在公众网上这些地址是不可路由的,所以NAT严重阻碍了H.323多媒体通讯的开展.文中提出了一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该方案无需对现有的防火墙系统做任何改动.  相似文献   

17.
网络地址转换(NAT)网关实现逻辑上隔离的内外网互访是当前常用的网络互连方法,也是解决IPv4地址紧张的一种方案.文中着重分析了Linux2.4.x版下建立在内核防火墙Netfilter框架上的NAT的实现机制,然后通过一个例子描述了运用Linux的防火墙管理工具iptables实现局域网内主机共享IP访问Internet和允许外网访问局域网主机服务的具体方法.实践证明运行在Netfilter机制上的网络地址转换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H.323标准的视频会议系统和IP电话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NAT(网络地址转换)与防火墙的穿透问题。H.323协议动态分配端口并产生和维护多个UDP数据流是这个问题的根源所在。绝大部分企业部门出于网络安全的考虑配置了专用防火墙,但H.323很难通过传统防火墙。IPv4地址空间的严重匮乏产生了网址转换(NAT),但NAT后的IP语音和视频设备仅有私有IP地址,在公众网上这些地址是不可路由的,所以NAT严重阻碍了H.323多媒体通讯的开展。文中提出了一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该方案无需对现有的防火墙系统做任何改动。  相似文献   

19.
基于路由器NAT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地址转换技术是目前计算机网络方向的一项重要安全技术,文章分析了地址转换技术的基本类型、基本原理及环境配置,并针对目前互联网中网络地址普遍不足的现状,采用了NAT功能中的NAPT技术,提供了将私有网络地址接入公共网络的网络方案和实现的方法,并针对国内目前中小企业网络的特点,结合NAPT技术解决了其网络管理问题,给出了一个将NAPT技术应用于公司网络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IPv4的核心技术使Internet获得巨大成功,但IPv4地址资源紧张直接限制了IP技术应用的进一步发展。移动和宽带技术的发展要求更多的IP地址,CIDR(无类型域间选路,ClasslessInter-DomainRouting),VLSMVLSM(变长子网掩码,VariableLengthSubnetMasking),NAT(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等混合地址等技术只能暂时缓解IPv4地址紧张,但无法根本解决地址问题,目前IPv6成为公认的IPv4未来的升级版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