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亚洲大陆上由地壳拉张而张开的冲绳边缘盆地与台湾碰撞带以北的菲律宾—亚洲板块边界平行(图1)。它位于琉球海沟俯冲带和琉球活动火山弧后面(图)。如果除去具有复杂斜向张开的安达曼海及第勒尼安海,那么冲绳海槽是世界上活动边缘弧后盆地类型中仅有的一个沿大陆边缘的、处于年青演化阶段的例子。现在冲绳海槽北部处  相似文献   

2.
1 前言琉球弧和冲绳海槽是发育于菲律宾海西北边缘的岛弧和弧后盆地(图1)。从地形上看,琉球弧可划分成北琉球弧、中琉球弧和南琉球弧,分别以吐噶喇海峡、庆良间海底断裂(宫古凹陷)为界线(小西等,1986)。冲绳海槽水深由北东向西南逐渐加深,在地形上用吐噶喇海峡和庆良间海底断裂的西北延伸线可划分成北部、中部和南部。南部的八重山海底地堑(图1)是冲绳海槽最深部位,约为3300米。冲绳海槽及其周边海区的最新研究有力地表明:冲绳海槽处在大陆岩石圈裂谷作用阶段;并且现在仍然在继续活动。其依据见下述。海槽地壳地震波速度结构大体上为大陆性  相似文献   

3.
海水中的He和CH_4异常己被广泛用于确定和表征海洋中经常发生的地方(如洋中脊和海山)中现代热水活动区。本文描述了冲绳海槽中与明显的δ~3He异常相伴的极高的CH_4浓度,给出了陆内弧后盆地中一个受地幔影响的热水系统的第一手资料。 1988年夏季,德国调查船“太阳号”在SO55—56航次中对冲绳海槽中段进行了热水活动和伴生矿化的调查研究。通过测定海水样品中的CH_4和~3He,确定并描述了热水活动地点和类型。冲绳海槽是一个位于琉球沟—弧系统和中国东海大陆架之间的陆内弧后盆地。琉球岛弧由一条非火山外弧(构成主岛链)和一条位于北部的内弧(代表现代火山前沿)构成。冲绳海槽中的弧后扩张可由中央地堑  相似文献   

4.
引言琉球群岛是一个连接相距约1200km的九州和台湾的活动弧-沟系。琉球弧是菲律宾海板块在琉球海沟俯冲形成的,将该岛弧进一步分成东北段、中段、西南段,它们分别以吐噶喇水道和宫古坳陷为界(Konishi, 1965) 。西南琉球弧在某些特征方面不同于东北琉球和中琉球。例如出露在西南琉球弧的前中中新世基岩类似于西南日本的内带,相反,外带可以由东北琉球追踪到中琉球(Kizaki,1978)。东北和中琉球的第四纪火山链(活动和休眠的)很明显,而在西南琉球已知只有少数几个  相似文献   

5.
冲绳海槽新生代构造演化讨论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文章宏观地论述了冲绳海槽新生代以来的岩石圈的构造演化,提出了冲绳海槽是欧亚板块东缘的独具地质风格的构造单元,一个俯冲型弧后盆地;琉球岛屿是欧亚分离出来的一部分,不是火山岛屿,而吐噶喇火山带则是火山岛弧,钓鱼岛隆褶带是残留火山弧;冲绳海槽的北段形成早、为被动拉张,而南段形成晚、为主动拉张;冲绳海槽未形成洋壳。  相似文献   

6.
引言日本列岛为西太平洋地区复杂的弧-沟体系的一部分。主岛的太平洋-侧为地震活跃的海沟。日本海沟中太平洋板块与亚洲板块间的会聚速率据估计为每年8—10厘米,南海海槽(西南日本海沟)中菲律宾海板块与亚洲板块间的会聚速率为每年1—2厘米。日本与亚洲大陆主体之间隔着一个大型的弧后盆地或称边  相似文献   

7.
前言本文据实地调查结果,将冲绳本岛内湾域的浅海碳酸盐作为一个物源,就冲绳海槽至琉球海沟斜坡范围内浅海碳酸盐的分布问题试作评述。浅海碳酸盐的砂质沉积物沿着斜坡朝深海搬运,由于斜坡向海底延伸、水深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
广布于琉球群岛的更新世硫球灰岩有人指出它是于冲绳海槽形成之后开始沉积的,而有关琉球灰岩开始沉积的年龄对解释琉球弧构造史是一个重要信息。以往对琉球灰岩的年龄,是通过对造礁的石珊瑚用铀非平衡法或ESR法测定后决定的。但铀非平衡法及ESR法测定年龄的上限分别为30万年和100万年;另木庭等人认为:因石珊瑚受石化成岩变质作用的影响,放射性年龄测定法不适用于琉球灰岩。 Takayama等于北东太平洋的第四纪深海沉积物中建立了11个基准面。佐藤等在本州日  相似文献   

9.
东海中、新生代盆地成因机制和演化(上)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赵金海 《海洋石油》2004,24(4):6-14
文章宏观地论述了东海中、新生代盆地成因机制和构造演化。该文对盆地成因机制和构造演化的动力学背景、盆地演化的动力学特征、冲绳海槽的地质特征、冲绳海槽盆地成因机制以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产生的火山弧等作了详细的探讨 ,认为东海岩石圈是西部陆地华南岩石圈向海区的延伸 ,冲绳海槽是一个地壳和岩石圈急剧变薄的地区。海槽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热流值异常高且热流值高低相差悬殊 ,菲律宾海的构造演化影响冲绳海槽北段的形成 ,中国台湾东部的弧陆碰撞影响冲绳海槽南段的形成 ,而东海大陆架上的龙井运动又是冲绳海槽拉张的产物。作者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 1 )东海盆地的发生、发展和演化是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俯冲和弧后拉张的结果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楔入、隆升成山的远程效应和中国台湾与菲律宾之间的弧陆碰撞所产生的构造动力场在东海地区形成叠加、复合 ,从而在东海产生了不同时期 ,不同力学性质和不同发展历史的盆地 ;( 2 )东海海域内有两个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成因机制和不同演化历史的沉积盆地 ;( 3)冲绳海槽是欧亚板块东缘上的一个独具地质风格的构造单元 ,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造成的一个弧后盆地 ,属陆缘上的一个发展到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东海中、新生代盆地成因机制和演化(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金海 《海洋石油》2005,25(1):1-10
文章宏观地论述了东海中、新生代盆地成因机制和构造演化。该文对盆地成因机制和构造演化的动力学背景、盆地演化的动力学特征、冲绳海槽的地质特征、冲绳海槽盆地成因机制以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产生的火山弧等作了详细的探讨,认为东海岩石圈是西部陆地华南岩石圈向海区的延伸,冲绳海槽是一个地壳和岩石圈急剧变薄的地区。海槽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热流值异常高且热流值高低相差悬殊,菲律宾海的构造演化影响冲绳海槽北段的形成,中国台湾东部的弧陆碰撞影响冲绳海槽南段的形成,而东海大陆架上的龙井运动又是冲绳海槽拉张的产物。作者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东海盆地的发生、发展和演化是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俯冲和弧后拉张的结果;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楔入、隆升成山远程效应和中国台湾与菲律宾之间的弧陆碰撞所产生的构造动力场在东海地区形成叠加、复合,从而在东海产生了不同时期,不同力学性质和不同发展历史的盆地;(2)东海海域内有两个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成因机制和不同演化历史的沉积盆地;(3)冲绳海槽是欧亚板块东缘上的一个独具地质风格的构造单元,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造成的一个弧后盆地,属陆缘上的一个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裂谷;(4)冲绳海槽的北  相似文献   

11.
1引言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东北缘(图1小插图),处于以拉穆-马尔哈断裂带(RMF)、新不列颠海沟和特罗布里恩海槽为标志的一个复杂碰撞带的西端(图1)。处于7°17’S。148°35'E的所罗门海三联点(SSTJ,图1)标志着沿新几内亚碰撞带的重要变化。此三联点以西,在新几内亚活动带和休恩-菲尼斯特雷块体(HFB,图1)之间发生着弧-陆碰撞,并沿RMF伴有缝合作用。这条西碰撞带包括北面(HFB)抬升的渐新世火山弧和南面的沉降大陆边缘(由巴布亚半岛和新几内亚活动带组成,图1)。所罗门海三联点以东,大洋里所罗门海…  相似文献   

12.
<正>东巽他-西班达弧(图1)代表了一种活动边缘,它受到包括澳大利亚西北边缘的斜向碰撞的影响。普遍认为它是较老的弧-陆碰撞带的一种现存模式。最初的主要争论是关于板块边界的表面径迹的位置和帝汶岛上主要构造单元的起源和侵位机制。有许多研究人员指出,表面径迹位于帝汶岛的北面。他们认为作为前陆盆地的帝汶海槽整个发育在澳大利亚克拉通的内部。可是,最新的研究指出,沿着爪哇海沟的板块接触带和主要的挤压变形带继续向东伸展而进入帝汶海槽。在演化的现阶段,帝汶岛西面的班达碰撞带与正向俯冲沟弧体系非常相似。班达造山带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结果显示出构造类型随时间的变化。碰撞复合体代表了一个向西变年轻的体系,该处向东渐增的变形在远离造山楔状体的前缘,逐渐被吸收。澳大利亚边缘的缩短作用配分于前增生体、亚增生体和反向冲断层。  相似文献   

13.
1引言日本海(图1)是一个在渐新世一中新世时期(Tamaki等,1992)形成于日本弧后的面边缘盆地。为解释张开方式已提出了几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涉及可能由同时期的西南日本顺时针转动和东北日本反时针转动所反映的弧向海沟后退,这正如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所证实的(Hayashid等,1991)。第二种强调沿日本海东、西线和日本弧内侧的区域规模的平移断裂作用(Kimura等,1986;Lallemand等,1986)。这两个模式反对先前的所谓拉离型打开的构想。最近的综合研究指出,这两个端员不能相互排斥,弧的向海沟的差异移动居先或伴随多少平行干弧的平…  相似文献   

14.
1前言Helwig和Hall(1974)提出了一概念性模型,即动力稳态可能存在于活动的海沟,这样,海沟中的沉积物容积和几何形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之所以能够保持动力平衡,是因为从受俯冲和/或增生作用产生的内沟壁到弧向增生杂岩搬移了沉积物,并向海沟不断供应沉积物,如果俯冲速率或沉积物供应速率发生变化,不平衡对沉积系产生影响,那么海沟。楔形体将变大或减小,直至新平衡几何形状形成为止。此时,无净沉积物流入沉积系或流出一沉积系。Karig和Sharman(1975)证实,在俯冲和/或沉积物供应速率发生变化之后,新平衡的海沟规模最…  相似文献   

15.
<正> 70年代后半期,利用潜水器在东太平洋海隆潜航,发现了从“烟囱”极佳喷出富含金属的热液姿态及其周围的特殊生物群,已成为发现海底新矿物资源的重大话题;最近,不仅在中央海岭系,且相继在冲绳海槽、裴济海盆、马利亚纳海槽等西太平洋和日本近海的弧后海盆也发现了海底热液矿床。特别是在具有陆壳性质的冲绳海槽中的伊是名海穴发现了热液矿床,是至今地质年代里唯一所见的黑矿矿床,对现代地质学具重要意义,在日本200海里经  相似文献   

16.
<正>1 引 言 大多数边缘海海盆的形成皆与裂谷型构造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而后者则通常是群集于大陆与大洋过渡边界之上并与超级俯冲带有关的拉张裂谷带。西太平洋裂谷带在地球的现代全球性构造中占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决定其发展的超级俯冲带是一种独立而具体的与深海沟相伴的俯冲带(图1)。与其有关的裂谷型构造可以占据各种不同的位置。它们当中的大多数(南斐济海盆、帕雷塞维拉海盆、马里亚纳海槽、小笠原海槽),其起源都与伴有硅镁层的深海沟的裂开有关;较少(冲绳海槽)与 Karrig(1971)方案中的伴有硅铝层的岛弧有关。这种类型的某些拉张构造形成于不同类型的地壳之上。劳-哈佛尔-陶波裂谷系可以作为实例,它的大部分是位于劳-汤加及科尔维尔-克马德克原始岛弧的硅镁层之上,它的南部形成于北新西兰群岛的大陆壳之上。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我国东海和南海之东以琉球—台湾—菲律宾弧沟系相隔的菲律宾海是世界最大边缘海之一,也是一个被广泛调查研究的海域,对它的成因和发展的研究不仅在板块构造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与其相邻的琉球—台湾—菲律宾弧沟系及我国东海和南海的地质构造发展之探讨也有十分重要的相关性。本文试图根据近几年国外发表的一些文章,就菲律宾海的地质构造及演化作一简介,然后进行初步评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该文针对东海冲绳海槽盆地的二维地震资料,采用地震海洋学的方法,对水体反射数据进行处理,发现了典型的羽状反射流特征,结合BSR等异常,综合分析认为是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证据,证明水体处理技术在东海冲绳海槽盆地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中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正>在西南日本的南海海槽,菲律宾海板块正以约正交于大陆边缘的方向俯冲到欧亚大陆之下(图1)。尽管其东北部的区域构造即涉及在太平洋板块处上述两板块(菲律宾海和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和海沟-海沟-海沟三连点的区域构造极其复杂,但是,南海海槽现在的构造背景是比较简单的。近海中四国盆地的一重要特征是一个古扩张脊,其走向大约相当于板块会聚的方向(图1)。该扩张脊在15-12Ma时停止活动(Qkino等人,1994)。由于它和邻近的大洋地壳已消亡,它们在海沟处的年龄变老,因此俯冲板块是冷的。与俯冲大洋板块年龄有关联的俯冲带的短暂热状态是此次模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东海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与稳定分布条件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东海冲绳海槽的地质特征,认为冲绳海槽附近海域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环境,是中国邻近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前景区。并综合冲绳海槽的水深、沉积特征、地温梯度等地质条件,分析了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垂直和水平分布状况,通过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与面积的估算,对冲绳海槽附近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前景作了初步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