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某铜金精矿进行了高温加压氧化—氰化工艺试验研究,探讨了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氧分压和初始NaCl浓度等工艺参数对铜浸出率的影响以及后续氰化条件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综合条件下,即粒度-325目占90%、初始NaCl浓度40 g/L、浸出温度180 ℃、氧分压0.6 MPa、液固比5∶1、浸出时间2.5 h以及搅拌速度750 rpm,在氰化条件:振荡氰化、液固比2∶1、NaCN加入量10 kg/t浸铜渣和氰化时间24 h,金、银、铜的浸出率分别为98.3%、94.7%和99.7%。该铜金精矿采用加压酸浸—氰化提取金银铜工艺具有对3种有价金属回收率高、氧化速度快、对矿石中杂质不敏感及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2.
对某难处理金矿热压氧化渣进行炭浸氰化试验,考察pH、调浆时间、底炭浓度、氰化钠初始浓度、浸出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条件下,氰化钠的消耗仅为0.27~0.29kg/t,金浸出率为95.34%:底炭浓度60kg/t、氧化钙用量35kg/t、氰化钠初始浓度1.5kg/t、调浆时间2h、室温浸出2~4h。难处理金矿经过热压氧化预处理后炭浸法提金,具有浸出反应动力学快,浸出率高,氰化钠消耗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陈淑萍  王春 《湿法冶金》2016,(4):311-315
青海德尔尼铁帽矿和高硫半氧化矿较难分选,研究了采用焙烧—酸浸—氰化浸出工艺从中回收铜、金、铁。结果表明:在m(氧化矿)∶m(高硫半氧化矿)=1∶1、矿石粒度-75μm占81.5%、焙烧温度580℃、焙烧时间2h条件下对混合矿石进行焙烧,然后在液固体积质量比2∶1、体系初始酸质量浓度45g/L、浸出时间1h条件下从焙砂中浸出铜,铜浸出率达88.26%;对酸浸渣,用初始质量浓度2g/L的氰化钠溶液滚瓶浸出24h,金浸出率达85.43%,同时获得铁精矿。该研究为类似复杂氧化矿和半氧化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某金精矿预氧化除铜提高金氰化浸出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项试验研究了在加温条件下,浸出温度、浸出时间、金精矿粒度、NaCl浓度、H2SO4浓度等因素对化学预氧化除铜、氧化渣氰化浸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金精矿粒度-320目占90%、浸出温度95℃、初始c(H2SO4)=0.72mol/L、起始NaCl浓度0.67mol/L、液固比4∶1、浸出时间26h、搅拌速度750r/min的条件下,铜的浸出率可到达80%以上,氧化渣中金的氰化浸出率可达97.45%。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从贵州某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石中氰化浸出金,考察了矿石细度、氰化钠用量、石灰用量、浸出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矿石细度-74μm占比70%、液固体积质量比4/1、浸出时间24 h、氰化钠用量4 kg/t、石灰用量2 kg/t条件下,金浸出率达96%以上,浸出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从某金冶炼厂金冶炼渣中回收铁、金、银。考察了硫酸浓度、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铁浸出率的影响,以及液固体积质量比、浸出时间、氰化钠用量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10.8mol/L、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2h、液固体积质量比2.5∶1条件下,金冶炼渣中铁浸出率为90.85%;在液固体积质量比3∶1、浸出时间48h、体系pH≈11、氰化钠用量10kg/t条件下,铁浸出尾渣中金、银浸出率分别为72.8%和62.4%。  相似文献   

7.
杨鹏  王杰  赵娜  孙美芬  周元浩 《黄金》2022,(10):69-73
新疆某金精矿金品位37.10 g/t,含砷3.08%、铁15.17%、硫13.00%,自然金嵌布粒度以微粒为主,占91.04%,金精矿直接氰化浸出金浸出率仅为29.16%,为典型的含砷微细粒难处理金精矿。针对该金精矿特点,开展了系统的生物氧化单槽试验和连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驯化培育的菌种HYBBSX-Z1212-TL,在磨矿细度-0.045 mm占90.00%、矿浆浓度18%、连续氧化6 d的条件下,金精矿中砷、铁、硫氧化率分别为96.84%、93.83%、74.97%;氧化渣采用氰化炭浸工艺回收金,氰化浸出最优条件为矿浆浓度33%、氧化钙用量15 kg/t、碱处理时间2 h、氰化钠用量20 kg/t、氰化浸出时间48 h,金浸出率为94.11%。  相似文献   

8.
张世镖 《黄金》2020,41(4):71-74
某黄金矿山生物氧化-氰化炭浸工艺产生的氰化尾渣中金品位较高,为2. 40~3. 60 g/t。试验考察了焙烧氧化-氰化浸出工艺回收金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500℃、弱氧化气氛下焙烧120 min,获得的焙砂在氧化钙用量15 kg/t、矿浆浓度33%、氰化钠用量1. 0 kg/t、浸出时间24 h条件下进行氰化浸出,浸渣产率为88. 80%,金浸出率在94. 92%以上;采用焙烧氧化-氰化浸出工艺回收氰化尾渣中的金是可行的。该研究为氰化尾渣中金的回收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含铜氧化金矿开展高氰高碱综合回收金铜试验。结果表明,在矿石细度-0.074mm占93.54%、氰化钠浓度1000mg/L、矿浆浓度40.00%、浸出时间48h、炭用量10g/L的条件下,金浸出率为89.67%,炭金品位313.20g/t,铜品位1304.48g/t。炭浸贫液通过酸化法脱铜回收氰根,氰根回收率超过99%,同时铜以品位超过60%铜精矿回收。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氧化焙烧+氰化浸出工艺处理陕西某含碳金矿。优化的焙烧条件为680℃焙烧2h,氧化焙砂氰化浸出的最佳条件为:氰化钠浓度1 000g/t、浸出时间24h、物料粒度-0.074mm占90%以上,在此条件下金浸出率达86.91%,活性炭吸附金效率高,浸出过程是整个过程的限制环节。  相似文献   

11.
氰化法提金及高纯度金的提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氰化法提金的原理为基础,综合分析矿石中金的堆浸,收集有关采金实践经验,论述了氰化法提金中金溶解的原理,杂质对金溶解的影响,氰化物溶液的稳定性以及氰化物污水的处理等问题。以99.9%的金作为原料,经王水溶解,用乙醚做萃取剂、草酸做还原剂,可获得99.999%的纯金。经提纯的金进行杂质检验,完全达到了高纯试剂要求的技术指标。目的是配合当前单位、个体采金的需要,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从浸金溶液中回收金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从溶液中回收金的主要技术,包括:置换沉淀技术、炭吸附技术、树脂吸附技术、溶剂萃取技术等。简要评述了各种方法的应用情况及其各自的优缺点,也对这些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3.
高碳金矿石中金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含碳的金矿石,用浓硫酸 浓硝酸 氯酸钾的混合溶液进行预处理,然后用王水分解,最后用硫代米蚩酮分光光度法测定金.方法回收率为98.2%~102.3%,检出限为3.0×10-8 g/L,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从某难浸金矿石中提取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难浸半氧化金矿石进行氰化浸出时 ,加入助浸剂过氧化钙可明显提高金的浸出率 ,缩短浸出周期 ,降低 Na Cl耗量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矿床矿石特征的分析,并对金矿物组成、成色、形态、粒度、嵌布状态特征进行了论述,为选择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某含铜难处理金矿提金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采用直接氰化法、浮选—氰化法和碘化法处理某含铜难处理金矿,并考察了搅拌强度、浸出时间和矿浆温度对碘化浸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氰化法在氰化钠用量为10kg/t时,金浸出率为82%左右,铜浸出率为40%左右;利用浮选—氰化法得到的浮选精矿中金、铜品位分别为36.9g/t和4.69%,金、铜回收率分别为57.41%和62.35%,浮选精矿中砷品位达到4.2%,浮选尾矿氰化金的浸出率为65.96%;碘化试验中金浸出率达到85.3%,铜浸出率低于1%。碘化法比较适宜处理该金矿,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搅拌强度400r/min、浸出时间2h、矿浆温度298K。  相似文献   

17.
对黔西南州高砷、高硫难浸金矿进行焙烧固砷固硫预处理后,采用氧化剂强化氰金方法,进行了扩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工艺流程简单,金浸出率能够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采用活性炭吸附碘量法测定金泥中金含量的实验研究,先用王水溶解试样中的金,经活性炭吸附后炭化、灰化,再采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法测定金泥中的金含量。实验提出了碘量法的最佳条件选择,探讨了活性炭的加入量、过滤速度、碘化钾的加入量、温度和试样的均匀性对金分析结果的影响,并对金泥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率实验,金的回收率在97%~108%之间,进行精密度实验(RSD,n=6),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均<0.50%,对氰化金泥金含量为10%~30%的样品分析结果与火试金重量法结果相吻合。该方法快速准确、低成本且污染小。  相似文献   

19.
铁帽型金矿石制粒堆浸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高泥质金矿石金浸出率低的问题,对某铁帽型金矿石开展了制粒堆浸提金的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这类含泥较多的铁帽型金矿石,采用制粒堆浸工艺,可以获得较好的技术指标。金的浸出率由常规浸出法的33%提高到72%。  相似文献   

20.
胶东大磨曲家金矿控矿断裂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招平断裂带是胶东地区的重要控矿构造, 大磨曲家金矿是赋存于该断裂带北段的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区内302号破碎蚀变带与上下盘次级断裂共同组成大磨曲家金矿控矿断裂系统, 并控制了金矿体的产出。矿区存在构造—蚀变—矿化的水平分带性。总结了矿床矿化富集规律, 进行了深部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