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往人工现场调试继电保护的方式难以发现智能变电站信息交传输的潜在隐患,提高了智能变电站信息故障风险。为此,本文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特点,认为继电保护调试工作要充分利用智能变电站的信息一体化功能与自我诊断功能,考虑变电站的IEC61850标准,据此设计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系统。系统集成了ADPSS仿真模块、SCD文件可视化模块、智能变电站仿真分析模块,对一次系统的电磁暂态仿真生成IEC 61850标准报文,由SCD文件可视化模块显示,在仿真分析模块分析继电保护的调试结果。此系统利用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优化排除变电站可能存在的运行故障,充分发挥继电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依据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梳理了主厂站之间的信息交互,系统地介绍了智能变电站远动功能,含传统的"四遥"功能、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处理功能、实现"告警直传、远程浏览"功能等。结合智能变电站远动功能特点提出了详细的远动功能测试技术解决方案,其中包括测试装备的技术要点及各测试系统的技术方法。通过对智能变电站远动功能测试技术进行分析,可以规范主厂站之间信息交互,及时发现入网设备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支撑调控一体化运行。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智能变电站中二次系统的重复设置造成投资浪费、增加运维工作量的问题,基于节约环保、功能集成、配置优化、工艺一流的设计理念,深入总结提炼已投运试点工程经验,分析了进一步优化集成的可行性,构建了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全景数据共享的整合方案,该方案将故障录波、电能量采集终端信息由原安全Ⅱ区调整至安全Ⅰ区,将状态监测、智能辅助系统信息由原安全Ⅲ、Ⅳ区调整至安全Ⅱ区,并通过数据服务器和综合应用服务器接入一体化信息平台,解决了二次安全分区问题,提高了智能变电站的设备集成度、成熟度及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节点,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编制的一系列与智能变电站相关的技术规定,通过对变电站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故障录波与网络报文分析、保护装置与测控装置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二次系统功能整合方案,例如建设220kV及以下或者规模不大的500kV智能变电站,优先采用故障录波与网络分析一体化方案,可以解决动态和暂态报文的记录问题,同时还简化了网络配置。通过整合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功能,在满足保护测控装置可靠性的前提下,合理配置二次系统相关设备,优化二次系统网络架构,以降低变电站的建设投资,方便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管理。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智能变电站"三层一网"的结构及特点,回顾与总结了智能变电站现场调试与常规变电站调试的不同,主要是模型文件、新增试验项目、分系统试验、调试仪器的差异,给当前调试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分析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对现场调试单体试验、分系统调试的内容及设备的差异,提出了主动转变试验方式,深入研究对保护装置进行型式试验和变电站级动态模拟试验的模型系统、试验项目和调试方法,包括研究现场单体调试及分系统调试的内容。在交流智能变电站现场调试经验的基础上,建议开发可视化调试软件,用以提高智能变电站的调试水平。  相似文献   

6.
智能变电站是未来智能电网的基础节点,也是智能电网技术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分支.简述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在上海电网的研究和应用情况,以及封周数字化变电站、蒙自智能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点.介绍了上海市电力公司承担的国网公司第二批智能变电站建设试点工程(泸定智能变电站),从一体化信息平台以及高级应用功能、智能一次设备、全数字化的二次系...  相似文献   

7.
江彪  范焱炜  黄丽莎 《电力与能源》2021,42(4):425-427,43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快速调试和自动验收系统主要用于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信息的自动化验收,实现远动配置静态校核、远动信息与现场监控信息同步验收、远动信息动态闭环校核、远动信息自动触发及验收报告归档等功能.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手段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验收的自动化水平,降低验收过程中各部门的参与度,减少人工操作一、二次设备加量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提出的35 kV智能变电站优化集成设计主要包括:在过程层设计综合智能组件实现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等功能;在间隔层设计智能站域测控保护主机实现全站的保护、测控、站域控制、故障录波、电能质量监测等功能;在站控层建立一体化信息平台,整合各系统功能,实现站控层数据与辅助系统全面共享互动。  相似文献   

9.
110 kV华铁变电站是上海市电力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Q/GDW_678-2011)实施的智能化变电站。以系统集成的角度,在介绍自动化系统的总体特点基础上,论述了基于GMRP原理的SV组播报文抑制、辅控平台、顺控操作等工程亮点,展示了智能变电站系统集成的一种解决方案。由于采用GOOSE和SV技术、按照IEC 61850通信规约构建,不但提高了信息通信质量,而且满足了实际运行要求;由于采用就地安装智能终端、测控装置、合并单元,不但减少了大量电缆连接,而且给异常判别和运行维护带来了安全与方便。在不断推进智能化、数字化、一体化变电站建设的进程中,努力实现保护、测控一体化,努力实现辅助设备远程控制,不断提高电度量采集精度,华铁智能变电站工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叶鹏  杨帆  李杰  陈智龙 《水电能源科学》2014,32(7):178-181,168
鉴于实现变电站内IED间的即插即用是智能变电站建设的目标之一,研究了智能变电站IED即插即用的实现原理,在全面遵循IEC61850通信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JINI技术的智能变电站IED即插即用实现方法,根据智能变电站工程建设实际情况,设计了智能变电站SSD文件,通过该文件不仅实现了智能变电站IED在一次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及通信配置,且实现了IED间SV、GOOSE信息的自动匹配,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喷射器结构分析及两类喷射器性能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气力输送喷射器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从数值计算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喷射器性能的几个重要因素,并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同心气力输送喷射器,将其与传统的气力输送喷射器进行了比较,得出了这种喷射器的优点和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国内某钢铁厂常用的全氢炉为例,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全氢炉炉台氢气进口角度改变后内罩内各处氢气流量的变化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氢气入口速度矢量的轴向夹角与切向夹角的变化会主要会引起顶部流通通道、第一、第二层对流板处氢气流量的变化,第三、第四层对流板处氢气流量随着氢气入口速度矢量变化范围不大,且存在"均匀轴向夹角"和"均匀切向夹角",当氢气入口速度矢量的轴向夹角和切向夹角分布在此范围时,顶部流通通道和第一、第二层对流板处氢气流通通道的氢气流量较为均匀,此时有助于内罩内各个钢卷与四周环境的换热。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比较了气体纯对流换热强化方式、纯净蒸汽凝结换热强化方式基础上,结合含不凝性气体蒸汽冷凝换热机理及纯净蒸汽凝结换热机理与气体纯对流换热机理的差异,对已有各类换热器结构自身在强化含不凝性气体蒸汽凝结换热程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既能强化锅炉尾部烟气对流冷凝换热又能高效回收凝结水分的错列布置垂直光管管外凝结换热器与带有波纹槽道的板式换热器2种优选结构,进一步给出了根据烟气灰尘浓度高低选取2种冷凝换热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程静  周旭南  徐艳 《工业加热》2022,51(4):48-50
随着国家对工业锅炉NOx排放限制的进一步收紧,在用贯流锅炉由于其炉膛尺寸较小,较多的采用表面燃烧进行低氮改造.但贯流锅炉采用表面燃烧改造后,其水管普遍产生密集性裂纹,严重影响锅炉安全运行.认为水管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是贯流锅炉原有的热力平衡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从传热学的角度对产生裂纹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通过材料失效分析进...  相似文献   

15.
16.
潘毅 《汽轮机技术》2013,55(1):76-78
根据机械制造过程中夹具设计与工件装夹的原理,分析了汽轮机动叶T型叶根制造过程中定位误差的成因和遵循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分析实例,所获得的结论对于汽轮机动叶叶根制造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国浩 《锅炉技术》2005,36(4):58-60
介绍了目前烟气脱硫装置中2种烟气加热器(GGH)转子的结构型式及特点,在制造过程中的一些制造要求及相应的工艺措施,如焊接材料的成分及选用、焊接方法的比较和选择、零件加工的要求、转子组装的要求、工艺程序和多次制造积累的相关经验介绍。制造工艺的日趋成熟,为今后开拓广阔的烟气加热器市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柳为民 《汽轮机技术》2008,50(3):194-197
气流在轴封内流动时,气流加速、降压发生在轴封齿与轴之间的间隙内,由于轴封间隙较小,气流速度高,附面层的作用强烈.气封齿的形状、气封齿与轴封台阶的组合关系、气封间隙的大小、轴封静止部分与转动部分之间由于热膨胀不均匀而引起的轴向相对串动等都会影响到气封的封严效果.针对较为典型的轴封结构,经过数值模拟,讨论了上述因素对气封密封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工业锅炉控制自动化程度不高,其操作基本上停留在手工和简单模拟仪表操作的水平,操作人员不仅劳动强度大,还容易造成运行事故。文中介绍了一种工业锅炉自动控制系统,并讨论了系统的整体构成方案。将可编程序控制器与工业控制计算机相结合,制定出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替代了传统的控制方法。根据这种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很容易被实现,并且将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火电厂中应用先进的气动技术对汽轮机的通流部分进行改造后,汽轮机的膨胀效率会得到提高,而回热系统则偏离了最佳的设计工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非线性优化方法通过变动汽轮机的抽气参数得到回热系统的给水焓升最佳分配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机组的热力性能。研究方法和结果对火电厂机组的改造具有参考价值。图2表3参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