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基本特性,并对目前主流的好氧颗粒形成机理如晶核假说、选择压驱动假说、细胞表面疏水性假说、胞外多聚物假说、自凝聚原理、丝状菌假说和阶段形成假说等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虽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机理,但水力剪切力、胞外多聚物、微生物的自固定等的联合作用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以及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活性污泥生物水处理技术由于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该方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由微生物自凝聚形成的特殊生物膜——好氧颗粒污泥由于具有污泥颗粒结构紧凑致密、沉降性能好、生物量较高,同时具备多种微生物功能、剩余污泥量较少等优势,而备受关注。本文重点论述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结构特征、表观气速与溶氧水平,有机负荷、金属离子、代谢方式等外部环境因子对污泥颗粒快速培养和形成过程的影响,微生物菌群结构与颗粒形成机制、以及影响颗粒长期运行过程中稳定性缺失的主要原因,提高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的常用措施,以提高人们对好氧颗粒污泥的认识,推动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在废水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颗粒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颗粒是微生物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相互聚集形成的自聚集体。由于微生物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沉降速度快、无需载体、易于固液分离等许多优点,在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微生物颗粒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作者对近些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从厌氧颗粒污泥、好氧颗粒污泥、菌丝球3个方面综述了微生物颗粒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颗粒的基本特性、微生物相,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颗粒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对比分析了现有的好氧污泥颗粒化机理,以群体感应为核心的"信号分子假说",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揭示微生物群落生理行为及信息交流,可更好的阐释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好氧颗粒污泥为表面光滑、结构密实、沉降性能优良的球型微生物聚集体,其形成过程及其物理、生物特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目前好氧颗粒污泥系统中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研究种类单一、激发机制研究不足等问题,认为加强完善信号分子检测方法、深入研究信号分子的分布规律和作用机制,将是未来好氧污泥颗粒化机理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近几年来,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其研究规模主要局限于小试,还很少有工业应用的报道.回顾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及应用,并探讨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特征及其颗粒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出,好氧颗粒污泥是近期发现的在有氧条件下自发的细胞自固定化过程,是生物膜的特殊生长形式,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较高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好氧颗粒污泥的性质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好氧颗粒污泥的基本性质,相对于普通活性污泥的优势、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机理以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等四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成果。好氧颗粒污泥是近几年发现的在好氧条件下自发形成的细胞自身固定化颗粒,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较高的生物量和在高容积负荷条件下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良好生物活性。好氧颗粒化过程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取决于废水组成、操作条件和接种污泥等因素。由于其特殊的内部结构和生物相,同时好氧颗粒污泥也是一种良好的重金属吸咐剂。  相似文献   

7.
好氧颗粒污泥因其具有较高的微生物量,具备脱氮除磷能力和良好的沉淀性能,在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潜力很大,但在其形成机理方面还存在问题并未彻底弄清。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如胞外聚合物、水力剪切力、温度等;归纳了关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假说,总结了其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情况以及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及形成机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好氧颗粒污泥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蓝如辉 《广东化工》2010,37(7):87-88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微生物自固定化技术,通过特定的培育手段可以实现污泥颗粒化。这种颗粒污泥具有生物密度大、沉降性好、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有的还具有优良的脱氮除磷等功能。文章论述了有关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的理化及生物学特征和影响因素,如沉降时间、水流剪力、溶解氧(DO)、胞外多聚糖(EPS)等。还介绍了全自养颗粒污泥,如硝化颗粒污泥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信号分子是细胞间和细胞内信息传递的介质,在好氧污泥颗粒化和污泥颗粒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简述了信号分子在好氧颗粒污泥中的分布特点,分析了不同类型信号分子对好氧污泥颗粒化和颗粒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信号分子的调控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系统回顾了有关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主要包括“丝状菌假说”、“胞外聚合物假说”、“选择压驱动假说”、“自凝聚假说”;着重分析了影响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温度、pH值、有机负荷率与氨氮浓度、溶解氧与颗粒粒径、饱食-饥饿期、水力剪切力、污泥龄和有毒有害物质等;详细论述了抑制丝状膨胀、促进胞外聚合物的分泌、富集慢速增长的微生物和强化颗粒内核等措施可以强化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并提出了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以及功能菌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将会是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而为好氧颗粒污泥的工业化应用作铺垫。  相似文献   

11.
采用普通活性污泥、部分好氧颗粒污泥和部分厌氧颗粒污泥分别作为接种污泥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在操作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三者颗粒化的过程与完成时间。同时,研究胞外多聚物(EPS)对好氧污泥颗粒化的影响。结果显示,预先投加部分好氧颗粒污泥可以大大缩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时间,胞外多聚物与污泥的颗粒化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霞  赵阳丽  姜峰  冯辉霞 《应用化工》2010,39(4):580-583,589
介绍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包括外观结构、SVI、表面疏水性等,重点分析了影响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及维持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如沉降时间、水力剪切力、有机负荷、Ca2+浓度等,并阐述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对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解体的好氧颗粒污泥中投加硫酸铝来强化颗粒的再形成过程,并对期间微生物的群落演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硫酸铝的投加加速了解体颗粒污泥的再形成,并且再形成的颗粒污泥具有更加良好的污泥特性和更高的细菌总数。在强化修复过程中,颗粒污泥中的优势菌群主要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是Proteobacteria中的主要菌属。  相似文献   

14.
高溶解氧环境下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短程硝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形成及在高溶解氧环境下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的短程硝化特性。采用SBR反应器,在偏碱性、高溶解氧条件下,以好氧颗粒污泥和具有硝化功能的活性污泥为种泥驯化培养,分析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形成机理及对亚硝酸盐的积累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2d可形成具有氨氮平均去除率97%、最高亚硝化率70%的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反应器能持续稳定运行;溶解氧高低对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的亚硝化率影响不大。说明此方法能够快速形成具有高亚硝酸盐积累率的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15.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形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好氧硝化颗粒污泥与厌氧氨氧化生物膜作为接种污泥,在缺氧条件下利用EGSB反应器培养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根据反应器内污泥性状以及运行效果,随时调整反应器的进水基质浓度以及上升流速等关键控制因素,加快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形成。同时考察系统的脱氮效能、粒径分布、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表面形态以及内部结构与微生物分布情况。反应器运行80 d后,培养出成熟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0.556 mm;89 d时,总氮去除负荷达4.758 kg N·m-3·d-1。FISH表明颗粒污泥中厌氧氨氧化菌为优势菌种,同时SEM与TEM观察表明颗粒污泥是由多个小颗粒聚集形成,而且形状不规则,内部结构排列紧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微生物的自凝聚作用形成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抗冲击能力强的颗粒状活性污泥,所以,在生化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时被广泛应用。以神华宁夏煤业集团6万t/a聚甲醛厂的废水处理装置为例,介绍了好氧工艺处理阶段好氧颗粒污泥的驯化工艺及调试要素。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运行模式的改变对好氧颗粒污泥优势丝状菌种类,以及对污泥特性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中出现大量外伸型丝状菌Type 021N,但并未阻碍污泥的颗粒化,且随着絮体污泥颗粒化进程的推进,其对污泥沉降性的影响也在逐步减小,最终得到平均粒径为0.75 mm、污泥容积指数为43 mL/g的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