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甲氧基二苯胺通过N-亚硝化、亚硝基转位及重氮化反应制备了3-甲氧基二苯胺-4-重氮盐,并研究了它的感光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用动态红外、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二苯胺型光敏重氮树脂在水溶液中光分解反应动力学,得到了二苯胺型光敏重氮树脂在水溶液中光分解反应速率方程、动力学方程及量子效率.  相似文献   

3.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亚硫酸氢钠为反应终止剂,分别以苯胺、2-甲氧基苯胺、对氨基苯磺酸为反应原料,合成了寡聚物。通过一维与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分别考察了在中性和酸性反应体系中生成的主要寡聚物化学结构,进而解释了形成这些产物的可能反应机理。通过研究模型化合物的反应规律,有助于深入了解苯胺聚合过程中苯环电子云密度与相应偶联方式之间的联系,对于聚苯胺及纳米结构聚苯胺的合成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苯胺衍生物是构建光电功能材料的关键中间体,采用条件温和、产率较高的合成路线,对三苯胺母核进行官能团化修饰,制备了三苯胺单酰基、双酰基、三酰基及二溴代、三溴代衍生物及化合物双{5-(4-叔丁基苯基)-[1,3,4]-嗯二唑-2-苯乙烯基-4-苯基}-苯胺,并讨论了三苯胺Vilsmeier-Haack甲酰反应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5.
贾正磊  王世荣  李祥高  高文正 《功能材料》2012,43(12):1632-1636
三芳胺是一种优良的空穴传输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和有机光导领域有着重要应用.目前的合成方法是在氯化亚铜和邻菲哆啉的催化下,以4,4'-二-碘联苯和二芳基胺反应制备.研究了以4,4'-二溴联苯与二苯胺为原料,研究了在醋酸钯、三叔丁基膦的催化作用下合成N,N,N’,N’-四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的反应.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得到优化工艺条件为二苯胺与4,4 '-二溴联苯的摩尔比为2.5∶1,醋酸钯用量为0.05mmol,在145℃回流反应6h,产品收率为78.89%.在此条件下,用4,4’-二溴联苯分别与3-甲基二苯胺、4-甲基二苯胺反应合成了N,N'N'-二苯基-N,N '-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m-TPD)、N,N’-二苯基-N,N’-二(4-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p-TPD),产品收率分别为75.59%和69.96%.通过比较,新工艺有效地降低了工艺物料平衡图(PFD)类空穴传输材料的合成成本.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氧化石墨烯作为一种高效且可回收的催化剂应用于2,5-己二酮与苯胺通过Paal-Knorr缩合反应合成N-取代吡咯。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催化剂用量以及苯胺与2,5-己二酮的摩尔比对2,5-二甲基-N-苯基吡咯收率的影响。通过原位核磁技术在分子水平上跟踪了Paal-Knorr缩合的反应过程。结果表明在25℃下通过氧化石墨烯的催化作用反应6 h后吡咯的最大收率可达到90%。氧化石墨烯易回收,且经5次回收使用后还能表现出很好的循环使用性和高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Ullmann反应合成了4-甲氧基三苯胺(MeO-TPA)和4,4'-二甲氧基三苯胺(DMeO-TPA)两种具有良好溶解性的甲氧基取代三苯胺,通过FFIR、^1H NM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CV)结合UV-Vis吸收光谱测试了其能级结构.以甲氧基取代三苯胺为电荷传输材料,TiOPc为电荷产生材料制备了双层光电导体,测试了其光敏性.结果表明MeO-TPA和DMeO-TPA具有较三苯胺(TPA)更为优良的空穴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苯胺和对硝基氯苯为原料,K2CO3作催化剂,合成出了中间产物4,4'-二硝基三苯胺(DNTPA).将中间产物用10%的Pd/C催化剂加氢催化还原,得到纯度为96.6%的目标产物4,4'-二氨基三苯胺(DATPA).合成总产率为38%.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原料便宜易得,纯度较高,产物可作为聚合反应的单体原料. 本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该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最优化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9.
4,4′-偶氮二[4-氰基戊酸]和对二乙氨基苯胺反应合成了4,4′-偶氮二[4-氰基戊酰(对-二乙氨基)苯胺](ACPEA)双官能团偶氮引发剂,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聚合行为,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ACPEA能引发单体聚合得到聚合物,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随ACPEA浓度的增大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苯胺和对硝基氯苯为原料,K2CO3作催化剂,合成出了中间产物4,4′-二硝基三苯胺(DNTPA)。将中间产物用10%的Pd/C催化剂加氢催化还原,得到纯度为96.6%的目标产物4,4′-二氨基三苯胺(DATPA)。合成总产率为38%。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原料便宜易得,纯度较高,产物可作为聚合反应的单体原料。本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该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最优化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以二苯胺和菲为初始原料,合成了空穴传输层材料N,N'-二苯基-N,N'-二(2-菲基)-4,4'-联苯二胺.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反应条件为邻二氯苯为反应体系的较佳溶剂,相转移催化剂TBAB的质量分数为4.5%.  相似文献   

12.
以50%发烟硫酸为磺化剂,将4,4’-二氟二苯酮反应生成3,3’-二磺酸基-4,4’-二氟二苯酮,然后以3,3’-二磺酸基-4,4’-二氟二苯酮、4,4’-二氟二苯酮与3,3’-二羟基二苯胺为单体通过亲核取代反应生成了磺化聚亚胺醚酮。并且对生成的产物结构采用FT-IR、1 H-NMR、TG、DSC进行表征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4,4'-二甲基二苯胺和3-甲基二苯胺为原料分别与4,4'-二碘联苯反应合成了N,N,N',N'-四(4-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S-100)和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m-TPD),产品收率为93.3%和94.3%.以S-100和m-TPD作为空穴传输材料,以酞菁氧钛为电荷产生材料制备功能分离型有机光导器件并进行光电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空穴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PANI/高岭土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分析了复合产物微观形貌及热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岭土层状不规则断裂面具有吸附作用,使苯胺在高岭土表面发生聚合,同时高岭土的二维层状结构起到隔热屏障作用,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导电和耐热性能的复合材料。SEM和XRD分析显示PANI仅包覆在高岭土表面并未进入层间结构;FT-IR分析得出复合物具有PANI和高岭土的特征吸收峰;TG显示复合物具有良好耐热性,在268℃开始失重,最大失重率仅为9%;复合材料最高电导率达0.86S·cm-1。确定了各组分最佳配比:苯胺/APS=1/1.5(摩尔比),苯胺/高岭土=2/5(质量比),反应体系pH=1,反应温度25℃,产物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5.
苯胺与二苯胺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新利  赵卫兵  王杨勇 《功能材料》2003,34(3):328-330,333
以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合成了苯胺和二苯胺的共聚物。利用元素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电导率测定等手段,研究了介质组成、单体配比等对聚合产率及共聚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得到的产物是苯胺和二苯胺的无规共聚物,介质中有机溶剂(乙醇)比例的增加,有利于二苯胺的聚合,随着共聚物中二苯胺结构单元的增加,共聚物的电导率下降,而溶解率升高,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溶解率最大可以达到79.0%。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绿色化学与催化中心在纳米金催化制备N-烷基化苯胺方面取得新进展。有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化学通讯》上。研究人员提出,在纳米金催化下通过芳香硝基化合物与醇反应一步合成N-烷基化苯胺。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N-烷基化苯胺产率达到90%。该反应无需使用有机配体和碱催化剂,反应简单易操作,有望应用于清洁简  相似文献   

17.
化学方法合成聚苯胺,通过氨水解掺杂,得到本征态聚苯胺,再用酒石酸对聚苯胺进行二次掺杂。采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苯胺/酒石酸的反应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聚苯胺/酒石酸产物的形貌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以4-氨基硝基苯为起始原料,通过溴代、重氮去氨基、硝基还原制备出重要中间体3,5-二溴苯胺,再以3,5-二溴苯胺和3-溴苯胺分别与苯酚衍生物进行重氮偶合反应,合成了10个D-π-A型偶氮苯衍生物,利用FT-IR、NMR、ESI-MS、元素分析和X-单晶衍射等表征方法,确定目标化合物结构,并通过UV-Vis光谱研究了系列目标化合物光致变色性能,测定其光致顺反异构速率常数。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表现出显著光致变色性能,顺反异构转变速率常数数量级为10-2~10-3 s-1,异构转变速率快慢主要取决于化合物分子的取代基空间位阻大小。  相似文献   

19.
杨小刚  高婷 《材料导报》2011,(1):329-331
化学方法合成聚苯胺,通过氨水解掺杂,得到本征态聚苯胺,再用酒石酸对聚苯胺进行二次掺杂。采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苯胺/酒石酸的反应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聚苯胺/酒石酸产物的形貌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通过苯酚,甲醛,苯胺的曼尼希反应及产物的环氧化反应,得到了含一个环氧基团和二至三个亚氨基团的新型超支化单体。通过超支化单体中亚氨基和环氧基团之间的开环反应,得到了重均分子量为13900的超支化高分子。通过IR,^1H-NMR和GPC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采用DSC对合成的超支化高分子固化环氧树脂的行为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