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外瞭望     
《世界宽带网络》2007,14(6):14-14
日本1SEG电视手机将迅速普及;韩国将在2012年全部转换过渡到数字电视信号;美国积极开展行动加快移动电视标准化进程;印度电视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据悉,2007年诺基亚将进入移动电视市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用户将能用手机观看电视转播。预计2007年全球手机用户将突破30亿,并在2010年达到40亿。在下一个10亿的新增用户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将占到一半。诺基亚目前推出了4款全新的手机,包括实时手机电视演示、GPS导航、手机支付等。诺基亚创新业务部中国区总监马可表示,音乐、手机电视和导航服务将成为未来手机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互联网的下一波浪潮将使手机真正实现移动化,为人们的相互交往以及随时随地获得资讯创造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在手机业界有这么一个说法:“去年是拍照年.今年是音乐年.明年是电视年。“移动电视目前已成为手机产业的热门话题。根据欧洲、美国和日本对下一代通信业务的调查显示.用户对手机电视业务非常有兴趣.有40~60%的用户希望可以在手机上收看电视.愿意每个月支付10欧元。到2008年。全球将有大约2亿用户使用此项服务.而亚洲将成为手机电视最流行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数字     
6940万户2015年亚太地区的互联网电视(IPTV)服务付费订阅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卫星电视的用户数量。2015年,亚太地区22个接受调查的国家中,订阅IPTV服务的用户达到6940万户,而卫星电视服务的订阅用户数量为6840万户。该地区的IPTV用户总数在2021年将突破12350万,其中中国用户数量将占总数的三分之二(7840万户)。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在用户需求和市场竞争的推动以及盈利机会的吸引之下,手机电视业务逐渐成为全球性的热点业务。从运营商赛前手机电视部署行动以及比赛期间的一些实际效果,指出世界杯对手机电视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分析世界杯同时也成为手机电视技术和业务的试验田。一方面,移动运营商利用这次赛事,广泛开展了手机电视技术的推广和试验,另一方面,运营商也通过手机电视业务的使用对消费者的需求、使用习惯以及对价格的承受能力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6.
全球范国内高清电视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青睐,尽管在全球当前高清电视的普及程度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迈入千家万户的步伐越来越快。据悉,2003年全球高清电视收视户为386万户;2004年增长125%,达到586万户;2005年全球家用高清电视机的拥有量达到1400万台左右,预计2008年高清电视的收视户将达4557万户,并且,亚太地区将在2008年成为全球收视户排名第二的地区。正对全球高清系统组建热的蓬勃兴起,我国高清电视的发展也在紧锣密鼓地向前迈进。另外,随着2008年奥运会全程高清电视转播的临近,我国消费者对高清电视机的关注及从心动至行动欲购心态的转变也越来越强烈。那么,究竟高清电视是怎么回事?下面笔者向人家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通信业保持了高速发展,ICT技术应用也日益丰富。随着3G时代即将到来,手机电视已经被很多人认为将是3G的“杀手级”应用之一。手机电视发展前景如何?手机电视是否会像短信、彩信那样成为移动通信的“杀手级”应用?手机电视标准之战将何去何从?此文将带您走进手机电视的“盛宴”。[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中国数据通信》2008,(18):18-20
1、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是利用手机终端看电视的业务,融合了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的特征,随着移动通信网向高速网络演进,手机电视率先以流媒体的形式出现,欧美及亚太地区几乎所有的主流移动运营商都开展了流媒体手机电视业务。为了解决移动网络在承载手机电视业务时所面临的容量、传输质量等问题,运营商开始广泛关注利用广播网实现的手机电视技术。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通信》2008,10(18):18-20
1、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是利用手机终端看电视的业务,融合了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的特征,随着移动通信网向高速网络演进,手机电视率先以流媒体的形式出现,欧美及亚太地区几乎所有的主流移动运营商都开展了流媒体手机电视业务。为了解决移动网络在承载手机电视业务时所面临的容量、传输质量等问题,运营商开始广泛关注利用广播网实现的手机电视技术。  相似文献   

10.
手机电视     
汪卫国 《世界电信》2007,20(12):49-49
2007年,全球手机电视技术进一步走向成熟,产业支持力度加大,采用各类技术实现的手机电视业务都开通商用或预商用运营。2007年后期,全球手机电视整体市场开始进入发展期,手机电视用户快速增长,主要增长点是日韩和欧美市场。  相似文献   

11.
《数码》2008,(12):54-57
2008年山寨机的一个重大胜利是将电视功能做到了手机里,并在奥运之前完美上市,一举开创了国内手机电视的先河。我们知道,在奥运前夕,相关主管部门似乎想把手机电视业务作为面子工程推出来,不过由于通信和广电两家的问题,加上不同的部门出来了两套标准,为了局部的利益,手机电视标准之战打得不可开交,  相似文献   

12.
手机媒体将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近年来手机用户的增长很快,全球的手机用户数突破了30亿大关,我国的手机用户数突破了5亿户,手机已经成为全球最为普及的信息传播工具。目前手机电视是国际广播电视业界、无线通信业者和设备软件业者共同关注的热点。手机电视的技术路线有两种:第一种是通信方式,即采用数字通信、流媒体等技术,通过移动通信网向手机提供广播电视服务。  相似文献   

13.
手机电视     
1.手机电视三大技术标准对比,2.新一代多媒体移动标准DVB—H,3.数字多媒体广播标准DMB,4.手机电视标准中的黑马——MediaFLO,5.韩大力发展手机电视首尔地区可免费观看,6.LG电子将在欧洲推移动电视手机DBM登录欧洲,7.06年D、DVB—H标准手机电视走向商用,8.3G将成为手机电视业务的催化剂,9.高通:今年底可实现手机移动电视功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电子技术》2006,29(14):52-52
昨天,记者从诺基亚中国公司了解到,诺基亚已经开始与广电总局及相关运营商接触,以寻求在中国内地试验其手机电视技术DVB-H的可能。诺基亚将和运营商合作,2007年上半年之前实现手机电视的技术测试,2008年建设商用网络。  相似文献   

15.
卫星电视具有地面电视和有线电视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卫星电视平台能以较低的创办资本支出提供真正覆盖全国范围的服务。例如,日本的SkyperfecTV为了将用户从70万户增加到350万户,对资本支出仅投资了约2.5亿美元。卫星电视是个年轻的电视产业,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亚太地区卫星电视市场的进一步完善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一个新兴的热点就是手机电视,这是电信与广播行业融合的起点之一。目前移动电视服务还没有开始商业化运营,但在全球各地已有许多商家正在对其进行实验测试,预计到2010年移动电视将达到8350万部。电视视频手机(以下称“手机TV”),将会把终端市场打造得更为精彩,给通信产业链上各企业带来效益,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更加丰富的内容。手机电视的发展,受到全球业界青睐。  相似文献   

17.
手机视频很可能成为移动增值服务的下一个赢利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业界普遍认为,手机视频市场已呈风生水起之势,前景十分灿烂。预测显示,到2010年全球将有1.25亿人使用手机看电视,而这一数字的爆炸性增长,将会使手机视频服务成为移动增值服务下一个赢利点。  相似文献   

18.
国外动态     
《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11):116-117
目前手机电视仍无成熟的业务模式 据Infocom公司调查.手机电视的用户数仍在不断增加,但迄今尚无经过验证的业务模式。日本、韩国和意大利是基于广播的手机电视服务的领先市场.这些市场中的手机电视用户的增长主要是由免费或部分免费收视以及手机高可靠性驱动的。  相似文献   

19.
手机电视     
1 全球发展概述 手机电视是融合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特点的新业务。随着移动通信网向高速网络演进,手机电视率先以流媒体的形式出现,这种以移动通信网为承载的单播形式的手机电视业务已经被移动运营商接纳,欧美及亚太地区几乎所有的主流移动运营商都开展了流媒体手机电视业务。从2003年初开始,韩国SKT,日本NTT DoCoMo,美国Sprint、Verizon、Cingular,中国移动、联通,德国Vodafone、T-Mobile,英国和记、意大利TIM等移动运营商,先后基于蜂窝移动网络提供手机电视服务。  相似文献   

20.
包东智 《移动通信》2006,30(1):116-119
当前,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一个新兴的热点就是手机电视,这是电信与广播行业融合的起点之一。据调查报告显示,在未来5年内将有大约1.25亿用户通过手机看电视节目。现在移动电视服务还没有开始商业化运营,但在全球各地已有许多商家正在对其进行实验测试,预计到20lO年移动电视将达到8350万部。电视视频手机(本文以下称“手机TV”),将会把终端市场打造得更精彩,给产业链上各企业带来效益,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更加丰富的内容。手机电视的发展,受到全球业界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