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了建立在经典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基础上的比例QoS方案,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分析了主动丢弃算法在OBS(Optical Burst Switching)网络中支持比例QoS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光突发交换,成比例丢失率OBS-PIR(Optical Burst Switching-Proportional Loss Rate)丢弃算法,以实现突发数据丢失率的可控、成比例,且不至于偏大.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都表明该算法提高了比例QOS控制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IPQoS路由算法不能满足覆盖网络的服务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用覆盖网络下的QoS路由算法--资源均衡最小代价路径(RBLCP)算法.该算法从覆盖链路带宽和覆盖服务节点处理能力受限的角度出发,寻找一条既满足QoS要求又保证网络资源均衡的路由.对该算法的QoS满意率、覆盖链路带宽的均衡性以及节点处理能力的均衡性进行了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和成比例的带宽最小路径算法相比,RBLCP算法具有更好的QoS满意率,在对网络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均衡方面也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蚂蚁算法的QoS组播路由问题求解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启发式算法中的蚂蚁算法解决了包含带宽,延时,延时抖动,包丢失率和最小花费等约束条件在内的QoS组播路由问题。实验表明算法能快速找到最优解,而且具有良好的扩充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增长,现有的路由算法难以满足用户的多QoS要求。本文在分析了经典路由算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通用的分布式QoS路由算法并详细阐述了几种具有不同QoS度量的具体的分布式路由算法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针对超高速无线局域网的系统性能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多用户多业务MUMS(Multi-user and Multi-service)调度算法.基于对不同业务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要求、用户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及服务队列信息的综合分析,此算法对业务和用户进行分层调度.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不同业务QoS需求且保证用户公平性的同时,提出的调度算法能有效地降低丢包率,提高系统吞吐量.  相似文献   

6.
首先分析了VoIP业务对系统容量的影响,得出在一定的业务负载下,实时业务与非实时业务两者并不是绝对矛盾的,为了提高系统吞吐量,当VoIP类业务QoS要求能够得到满足时,应该适当增加FTP类业务的优先级。然后以因特网中的主动队列管理思想为基础,根据VoIP业务特点,提出了基于主动首丢弃的无线链路分组调度算法。仿真表明,算法在系统吞吐量和QoS保障上均有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是一个多业务系统,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QoS要求,如最大时延和最小误码率等,这就要求调度算法在提高系统吞吐量和保证用户公平性的同时,还要提供对不同业务QoS的区分保障机制.针对这一趋势,在比例公平调度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表征QoS的参数,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可以保证QoS的比例公平调度算法,并对改进算法的各项性能进行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它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是一个多业务系统,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QoS要求,如最大时延和最小误码率等,这就要求调度算法在提高系统吞吐量和保证用户公平性的同时,还要提供对不同业务QoS的区分保障机制.针对这一趋势,在比例公平调度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表征QoS的参数,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可以保证QoS的比例公平调度算法,并对改进算法的各项性能进行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它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QoS的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自组网(MobileAdHocNetworks)是建立军事和民用快速通信系统的理想技术.如何在其中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QoS)是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基于QoS的路由技术则是其中的核心技术和热点问题.文章对不同研究者提出的几种QoS路由算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从单向链路的支持、多播功能以及QoS参数选择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移动自组网的QoS路由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的基于FRR的OBS突发组装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大数据量的实时性和准实时性业务,降低突发延迟成为光突发交换(OBS)网络设计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前向资源预留(FRR)是OBS网络中可以有效减小突发延迟的组装算法,但在带宽利用率方面却存在缺陷.针对FRR算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精确组装FRR算法(PA FRR).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都验证了该算法在提高系统带宽利用率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新的光突发交换网络中交换结点波长转换器共享方式,称为冲突部分转换、在这种方式中波长转换器仅被用于转换发生冲突的突发数据包部分,从而降低波长转换器的占用时间,提高其利用率、对该方式和原有基于完整突发转换的方式在不同共享结构和不同业务强度下进行了对比.仿真表明,无论采用每链路共享结构还是每结点共享结构,这种新型的波长转换器共享方式均优于传统的基于完整突发转换的共享方式,可以更多地节省波长转换器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光突发交换网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纤传输技术和光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光网络成为现代高速宽带网络的基础骨干网.本文论述了3种光交换技术,并详细分析了光突发交换网络技术原理、交换结构及相关网络协议.在目前光器件和光信息处理方式未取得重大突破之时,光突发交换技术集成光电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的优势,并且实现方式可行,能满足现有大容量、高速率的多媒体信息交换与传输,将成为下一代光IP骨干网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3.
基于时延及带宽约束的多播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具有时延及带宽约束的多播路由算法(MRDBC),并在模拟环境中处理了时延、带宽和代价3个参数值,描述了一种多QoS约束的网络模型。该算法试图利用减少多播树的代价来满足多QoS的约束,仿真实验表明了该算法是合理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一种光突发交换网络逻辑拓扑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减小光突发交换网络中单向预留协议的盲目性,引入光突发交换网络逻辑拓扑的概念,并基于逻辑拓扑提出了一种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光突发交换网络逻辑拓扑设计问题用一个线性规划模型描述,优化的目标是给定物理拓扑和源宿结点对间的业务量强度,使逻辑拓扑能够承载的业务量最大.计算机仿真数据表明,该算法能够显著地削弱单向预留协议的盲目性,从而平衡链路负载,降低突发阻塞概率,当网络负载有限时,可以减少波长转换器的使用次数.  相似文献   

15.
服务质量是 Internet目前致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给出了 Qo S的含义 ,基于对Qo S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介绍了 IETF提出解决 Qo S问题的两种服务模型 ;综合服务模型和分类服务模型并对它们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分配和寻径算法的QoS方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讨论了一种基于开放式环境的QoS实现方案,它是在开放系统中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为具有QoS需求的应用提供服务。该方案设计了一系列用来描述端到端应用、系统资源特征的抽象结构和QoS的实现算法。其结果解决了开放系统中为支持QoS所引起的诸如系统各层中缺乏QoS的协调表达等一些重要问题。系统还支持QoS动态重协商,能够同时为尽可能多的应用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7.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服务质量代理的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根据用户的需求对Web服务进行高效选择。与原有体系结构相比,基于服务质量代理的体系结构设计一个服务质量代理模型,该模型提供服务质量核查和认证机制,并对服务调用过程进行动态服务质量监控;当本地服务质量代理未找到用户所请求的Web服务时,则通过注册中心寻找其它远程代理。该文开发一个原型,着重对服务质量代理模型中的服务质量核查过程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服务质量代理的体系结构提供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移动电子政务,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远程办公,给用户提供了方便和快捷的办公方式,移动电子政务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终端的安全性。目前手机安全措施还不是很完善,针对存在的安全问题,通过对现有手机硬件架构的改进,使用信任区技术和可信计算技术实现可信移动电子政务系统,保证了用户办公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光突发交换集合了光线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的优点。光突发交换的资源预留过程至关重要。本文讨论分析了OBS资源预留的重要参数以及它们对资源预留性能的影响,并用排队论的模型详细研究了资源预留过程。  相似文献   

20.
由于需要服务质量(QoS)保证的应用迅速增加,IP网络开始以一种有效的方式提供QoS管理。在IP主干网上提供QoS的关键在于好的网络设计,即简单、有效并且能提供流量保护。它不仅使网络更加健壮,而且能防止许多QoS问题的出现。文章在分析IP主干网上的QoS问题及相关控制机制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在IP主干网上提供QoS的实施方法,该方法将主要的QoS控制功能置于端节点并采用动态的流控机制,这样既可减轻网络内部节点的压力,又对网络的状态变化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