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水和谐论及其应用研究总结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其亭 《水利学报》2019,50(1):135-144
人水关系是人类与自然界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人水和谐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的人水关系,人水和谐论是研究人水和谐问题的一个新理论方法,系统总结人水和谐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系统分析人水和谐论提出背景及研究过程的基础上,把人水和谐论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萌芽阶段(2005年以前)、形成阶段(2006—2017年)和发展阶段(2018年以后)。在系统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人水和谐论体系框架,包括理论体系、方法论和应用实践,并对其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人水和谐的基本原理和判别准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展望人水和谐论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开展人水和谐论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人水和谐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戴会超  唐德善  张范平  王冰伟 《水利学报》2013,44(8):973-978,986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城市水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城市水资源短缺、水淹和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实现人水和谐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本文运用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和谐理论,对城市人水和谐内涵、城市人水系统的结构及运行机制和城市人水和谐评价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城市人水和谐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城市人水客观和谐与主观和谐两个方面建立了城市人水和谐的评价指标,研究城市人水和谐评价模型与方法,建立了城市人水发展度计算模型、城市人水协调度计算模型、城市人水和谐主观感受度计算模型以及城市人水和谐度计算模型,最后,应用所建模型分析评价了南京市的人水和谐度。  相似文献   

3.
在简述人水关系学学科体系的基础上,介绍了人水关系学的分支学科,总结提出了人水关系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人水关系交互作用原理、人水系统自适应原理、人水系统平衡转移原理、人水关系和谐演变原理;论述了人水关系学的理论体系,由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两部分组成,其中理论基础包括水文学、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基本理论包括人水系统论、人水控制论、人水和谐论、人水博弈论、人水协同论、水危机冲突论、人水关系辩证论、人水关系可持续发展论等理论,并分析了基本理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河流域人水和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水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为水系统健康、社会经济发展、人水系统协调三方面。本文以人水和谐评价三准则(即健康、发展、协调)来分析塔里木河流域人水系统的和谐关系,指出存在的问题,即塔里木河流域生态遭到破坏、干流水质稍差、利用水效率不高、用水保障及水能开发不足。塔里木河流域必须从流域角度全方位系统着手才能实现人水和谐。  相似文献   

5.
从博弈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人水和谐的内涵,提出了人水博弈的概念.对人文系统和水系统的博弈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人水和谐博弈模型的框架,其主要包括博弈内涵分析、博弈辨识、博弈评估、博弈管理4个部分.从人水博弈关系方面分析实现人水和谐的途径:①维持水系统健康;②提高公众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等.  相似文献   

6.
水环境问题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人口快速增长、经济快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能力不断增加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共性灾难性问题,已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已认识到水环境恶化带来的水危机,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工作.由于水环境问题涉及因素多,治理难度大,不仅包括工程技术、还包括政策法律制度、管理体系和文化传承等软实力,需要进行综合治理.从面向人水和谐目标为出发点,基于人水和谐调控理论,阐述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提出基于人水和谐调控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体系框架,简称“水环境综合治理‘八大体系’”.详细介绍了基于人水和谐调控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八大体系”的主要内容,为水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人水和谐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明之源。人水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也反映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人水和谐的重要意义,深刻把握人水和谐的丰富内涵,牢固树立人水和谐的核心理念,积极营造人水和谐的良好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和时代使命。“论人水和谐”从哲学、文化、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阐述了人水和谐的意义,分析了人水和谐的基本内涵,提出了当前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的若干具体要求,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践分析。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河流治理人水和谐评价的模型,并以健康指数、发展指数、和谐指数为框架提出指标体系构建准则,论述了人水和谐指标量化方法,提出了一种指标权重的组合赋权法,即AHP-EM法,依据评价模型与指标量化、赋权方法构建了河流治理的人水和谐评价方法。最后通过实例,表明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及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左其亭  刘欢  马军霞 《水利学报》2016,47(11):1363-1370,1379
人水关系十分复杂,涉及水系统的众多要素、人文系统的众多利益相关者,包含错综复杂的众多关系和影响因素,而哪些是影响人水关系的关键因素,哪些是决定人水关系的主导方,需要定量辨识。这对正确认识人水关系、科学调控人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人水关系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和谐辨识的概念,将其定义为通过对双方或多方相关者之间和谐关系的定量分析,判别不同相关者对和谐关系的贡献大小和主次关系、不同影响因素对和谐关系的影响大小和主次关系的过程;针对人水关系的和谐辨识问题,从建模辨识和非建模辨识两种途径出发,构建和谐辨识方法及应用研究体系框架,并探讨和谐辨识方法在人水和谐调控中的应用。最后列举应用实例,阐述人水关系和谐辨识方法的应用过程。为人水关系和谐论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法,为人水关系和谐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人水和谐评价指标及量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左其亭  张云  林平 《水利学报》2008,39(4):440-447
本文论述了人水和谐的概念和内涵,并以健康、发展、和谐三大量化准则为框架,构建了人水和谐量化指标体系.通过单指标的定量描述、多指标的综合描述以及多准则的集成方法,量化了人水和谐程度等级,提出了人水和谐度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郑州市应用实例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12.
Translated from Gidrotekhnicheskoe Stroitel'stvo, No. 5, pp. 13–16, May, 1992.  相似文献   

13.
堤防工程是抵御洪水、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防洪工程之一.为掌握堤防工程安全状况,本文构建了包含堤身土质特性、堤身隐患、堤基结构、除险加固措施、洪水特性及河势变化等因素的多层次多目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博弈论思想将层次分析法(AHP)与熵值法进行优化组合来确定指标的融合权重,兼顾了赋权专家的主观意见和评价指标的客...  相似文献   

14.
Translated from Gidrotekhnicheskoe Stroitel'stvo, No. 6, pp. 17–19, June, 1992.  相似文献   

15.
在洪水风险管理理论方面,明晰了洪水、洪水灾害、洪水风险的基本概念、内涵和要素构成,探讨了洪水韧性理念,并提出了狭义洪水韧性和广义洪水韧性.在洪水风险分析技术方面,集洪水淹没分析、洪水影响和损失评估于一体,完全自主研发耦合了降雨产流、一二维水动力模型、地下排水和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措施模...  相似文献   

16.
基于稳定性理论的数据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稳定性理论与数据挖掘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基于稳定性理论的数据挖掘思想与方法.稳定性挖掘案例说明,在企业数据信息的挖掘和分析中,可以找出最有效的决策策略.并对稳定性数据挖掘的完善作了进一步的探讨,这种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更加准确、更加符合实际.因而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必将在商业智能决策中产生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材料的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的框架下,结合混凝土材料的力学特性,将混凝土材料的强度特性分解为相互独立的四个方面分别描述,进而建立了混凝土材料的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该理论在主应力空间的偏平面上涵盖了从下限SMP曲线到上限Mises圆之间的所有区域,子午面上的破坏曲线为幂函数形式;共有四个材料参数,均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并给出了参数的确定方法。通过与国内外学者已取得的四组混凝土材料的真三轴试验结果比较,表明了本文提出的混凝土材料的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可用于多种混凝土材料,合理计算其多轴强度。  相似文献   

18.
网络RTK技术的工作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国内乃至全世界GPS领域最先进的网络RTK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VRS虚拟基准站技术和FKP区域改正参数法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20.
水循环研究是解决水资源相关问题的基础,长期以来。人们大都采用将自然水循环“还原”人类影响的方法研究水循环,但这种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往往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水循环过程。本文在对二元水循环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的同时,叙述了二元水循环理论研究的现状,对自然水循环、社会水循环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