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昀 《华中建筑》2002,20(3):33-36,54
该文以独特的视角,精妙地剖析了“音乐中的数”和“建筑中的数”的关系,从而找到音乐与建筑相互之间具有本质性的共通点-数,于是将产生有着普遍意义存在的音乐与建筑空间之间的对话,于是“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句名言不再抽象。  相似文献   

2.
布正伟 《新建筑》2000,(2):29-32
用人类语言的规则来比拟建筑形式中各部件之间关系的精确性、规范性和经典性,这乃是建筑语言概念由来的初因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之后,建筑语言概念不仅继续与建筑形式、建筑风格保持联系,而且进一步受到各种建筑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从而形成了各种含义及其不同外显特征的建筑语言种类。但不论怎样,“建筑是一种语言”的命题并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3.
宁中意 《中外建筑》2009,(11):10-11
一场首次以“艺术与建筑的对话”为主题的“重生@8000秀”艺术活动于2009年9月11日~30日如期举行。中国当下最负盛名的十三位艺术家在全新的新改建项目“800秀”场地展出他们独一无二的作品,用独特的视角生动地诠释艺术与建筑的语言交集。  相似文献   

4.
现代建筑的隐喻主义建筑观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隐喻主义是后现代主义时期出现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设计方法。由于它不拘泥于后现代,所以将后现代向前推进了一步。隐喻主义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在后现代主义派别中出现的国际式建筑反传统、隔断历史、与环境没有对话、建筑语言贫乏等现象。许多建筑师都用多种手法来创造建筑隐喻,他们强调建筑意义,建筑语言及符号功能,利用符号功能创造出生动而意味深长的建筑形象。隐喻主义手法可以丰富建筑,使建筑易于亲近和熟悉,使建筑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建筑技术的进步,使今天的设计在满足“适用、坚固”的要求上已无大的障碍。相应地,对建筑形式的探讨则成为理论与实践的焦点。现在,建筑形式的花样真是应接不暇。当我们面对这缤纷灿的世界,如何把持住自己呢?我一直这样想:建筑如作文。文学是用语言架构起来的,而建筑也有自己独特的“建筑语言”;文学在由语言构架的过程中有篇、章、句法等结构关系支撑,建筑也类似;文学在用语言表达意义的时候,存在文辞修饰现象,而建筑的装饰手法更是数之不尽;它们也面对同样的问题:当修饰过于华丽而扰人心魄时,本意往往被…  相似文献   

6.
缪军 《世界建筑》2002,(11):65-67
本文是关于建筑语言的抽象形式与符号意义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建筑艺术不是单纯的实用物,是处于“纯的艺术”与实用物这两极之间的变化中,在变化的不同梯阶上,抽象形式与符号意义的作用与关系也是不同的。建筑作为文化表意符号的能指/所指关系,即形式/意义关系在建筑符号学的领域里通过“陌生化”手法加以应用,这意味着由抽象形式与意义混杂而成的建筑语言的通俗性和建筑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路 《世界建筑》2003,(8):97-98
边界构成领域,是空间营造的基本要素。然而作为人类活动场所的建筑往往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黑匣子”,而是要突破边界,在建筑与环境之间达成合理而巧妙的过渡,寻求与环境的对话与交流,清华大学西区学生生活区新建的学生服务廊就是这样一个交流的场所,一栋“交流”的建筑。  相似文献   

8.
”“简洁纯净的体形谦虚地与宏伟的主场对话,不同气质的对比使各自的灵性得到趣味盎然的共生。作为一个摹写水的建筑,纷繁自由的结构形式,源自对规划体系巧妙而简单的变异,却演绎出人与水之间的万般快乐。椰树、沙滩、人造海浪……将奥林匹克的竞技场我们这样表述着“水立方”,是希望透过不多的文字告诉人们,这一设计的三个重要命题:奥运公园的群体关系、结构与外观如何产生,以及功能和运营的安排带给建筑的不同意义。关于“水”与“方”赫尔佐格的主体育场,如同评委所谓“推动性的、革命性的发展”的评语一样,我们看到的是对体育建筑语言模…  相似文献   

9.
在托幼建筑设计中,应将幼儿的童心梦幻和浪漫天真的特性以设计手法表现出来。让建筑渲染出儿童气息,成为幼儿喜爱的环境。通过平面功能、立面造型、细部及色彩设计的创新,用建筑“语言”与童心“对话”,给幼儿创建一个幻想世界。  相似文献   

10.
大明 《建筑》1997,(2):29-30
建筑评论是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广义的建筑评论绝不只是对某具体的建筑工程做纯专业技术性的质量鉴定和效益评价,而是一种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广泛社会性、群众性基础的建筑文化艺术活动形式,它是将建筑理论与建筑创作设计、建筑文化与社会大文化以及建筑专业界与社会公众之间联系、沟通的纽带。“评论”活动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固然在干“评”,且“评”都必须有相应的某种“标准”,没有一定的标准就不能做出判断,也就不可能做出评价,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评论标准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评论及其作用和效果,但有价值、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