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复合滤嘴的生产和应用,在国外技术已比较成熟,应用得也较为普遍。就是在发展中国家如匈牙利,嘴烟产量已占全部卷烟的92%以上,复合滤嘴烟又占嘴烟的70%左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第一个烟滤嘴于1930年问世,是用棉花作为过滤介质,1936年纸质滤嘴上市,但发展缓慢。上世纪50年代,BROWN和WILLIANMSON首先介绍了二醋片纤维过滤材料,1953年这种材料的滤棒开始供应市场,次年即占卷烟市场的9%,到1979年增长至92%,超过了所有种类的过滤材料,并一直处于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PROTOS卷接机组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烟支滤嘴切口毛边、变形等问题,根据高略契金常数定理,改进了切割装置的传动比,以提高切刀转速,减小切刀对烟支滤嘴的切割力;改进了磨刀装置,以提高切刀磨削面光洁度,避免因切刀刃口不平而影响烟支滤嘴切口质量。应用效果表明,改进后机组运行可靠,切刀转速由1731 r/min提高到3267 r/min,减小了切刀切割力,烟支滤嘴切口毛边、变形等问题由7%~9%下降到0.8%以下,提高了烟支滤嘴切口质量,满足了生产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前 ,在全球范围内 ,人们所消费的卷烟制品中 ,有 93%的都是滤嘴卷烟 ,菲尔创纳公司的有关人士称 ,1999年全球的卷烟消费总量为 5 .7万亿支 ,其中的5 .3万亿支为滤嘴卷烟。 1999年 ,全球滤嘴烟所占的比例比上年增长了一个百分点。由于世界反吸烟运动的日渐高涨 ,人们对低危害卷烟的需求也日渐增加 ,这对滤嘴生产商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绝大多数的滤嘴生产商都承认 ,在过去的几年中 ,滤嘴方面没有任何重大科技突破。目前市场上的滤嘴有 4种类型 :醋纤滤嘴、聚丙烯滤嘴、纯纤维素(purecellulose)滤嘴 (编注 :纸嘴 )以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解决硬质造型滤嘴接装时出现的滤嘴端面染色、接装纸毛刺、接装纸横纹等质量缺陷。  方法  优化滤棒硬度、成形纸定量、接装纸油墨耐温性和附着牢度,降低切割鼓轮容刀槽宽度、增加负压吸风孔数、加装滤嘴切刀清洁装置。  结果  ① 滤嘴端面由改进前的卷接5 min后出现染色到彻底不再染色;②接装纸毛刺烟支比例由10.8%降低至0.01‰;③接装纸横纹烟支比例由1.5%降低至0.03‰。  结论  该方法可为行业硬质造型滤棒在生产中的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制备特殊旋转滤嘴卷烟并了解其旋转前后的差异,通过探索滤嘴设计参数,成功制备了4种滤嘴打孔线长度不同(0、1、2、3 mm)的样烟,考察了滤嘴旋转前后样烟物理、烟气指标和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根据卷制效果评分可确定样烟最佳滤嘴设计参数为滤棒环切深度3 mm,接装纸预打孔孔径0.15 mm,无胶区宽度11 mm。(2)滤嘴旋转后通风率变小,吸阻变大。样烟滤嘴通风率均随滤嘴打孔线长度的增加而升高,吸阻则降低。(3)滤嘴旋转后样烟焦油、烟碱、CO、水分、TPM、单口焦油和单口烟碱增加,抽吸口数则减少。随滤嘴打孔线长度的延长,滤嘴旋转前后样烟焦油、烟碱和CO释放量的变化范围逐步下降。(4)滤嘴旋转后样烟烟气浓度和吃味变浓。随滤嘴打孔线长度延长,样烟烟气浓度和吃味变淡,干燥感增加。当滤嘴打孔线长度为1 mm时,样烟的感官质量最佳。(5)旋转后接装纸和成形纸的打孔线错开造成滤嘴通风率和燃烧锥处空气吸入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主流烟气通风稀释和烟支燃烧速率,最终导致样烟常规烟气指标和感官质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滤嘴对卷烟物理保润性能的影响,分别考察了卷烟、烟支段、滤嘴的水分等温吸附特性、失水特性,分析了失水过程前期卷烟、烟支段、滤嘴的水活度变化差异以及卷烟的烟支段、滤嘴与整支卷烟单独失水时的失水速率差异,对21种不同规格卷烟样品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表明:烟支段、滤嘴在水分等温吸附特性、失水特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卷烟失水前期,水分从烟支段向滤嘴的内部迁移引起烟支段水分散失速率加快,导致整支卷烟失水速率加快、物理保润性能降低。滤嘴可加快卷烟中水分的散失,21种不同规格卷烟样品的失水速率均比其烟支段大,平均高出28.6%。提高卷烟滤嘴的物理保润性能和减少烟支段向滤嘴的水分迁移有助于提高卷烟的物理保润性能。  相似文献   

8.
卷烟接装滤嘴,是提高卷烟吸食安全性的有效手段。滤嘴的过滤效率同滤嘴材料、规格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滤嘴材料相同的条件下,滤嘴规格对烟气中的焦油、烟碱含量有极大影响,与生产成本亦有一定关系。本文以改变滤嘴烟支规格为着眼点,从经济角度和安全角度进行了分析,对发展84毫米以上的滤嘴烟,逐步淘汰81毫米规格的滤嘴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在滤嘴烟生产过程中仍使用一定数量的卷烟机单机和装接机单机,卷烟机卷制好的烟支需搬运到装接机上装接滤嘴,生产效率低,而且在多次搬运过程中容易造成烟支破损、空头等。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烟支卷接质量,采用卷烟机与装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ZJ118卷接机组无法对超细支空管二元复合滤嘴烟支进行检测等问题,对现有检测装置进行了改进。利用滤嘴端面检测光电传感器及设计程序算法,将空管二元复合滤嘴与普通滤嘴的外形差异转化为相应的电平特征信号,实现不合格滤嘴烟支和缺嘴烟支的识别和剔除。利用100个模拟空管二元复合滤棒的样品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滤嘴检测剔除装置,剔除不合格滤嘴烟支和缺嘴烟支的准确率达100%,能够满足卷接机组生产超细支空管二元复合滤棒的卷制工艺要求。该检测技术有效提高了ZJ118卷接机组对滤棒原辅材料的适应性,满足了卷烟多元化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1.
l、1998年卷烟产量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统计资料,1998年完成卷烟产量3349万大箱,其中滤嘴烟为3258.7万大箱,占产量 97。3%。;利税 96)亿7U。  相似文献   

12.
丙纶丝束驻极体烟滤嘴的研制为提高丙纶滤嘴的过滤效率,我们进行了丙纶丝束驻极体烟滤嘴的研制。实验用极化装置根据国外某研究所提供的设计和实验需要自行设计制作。所用丝束和滤棒由河南省巩义市中州化纤厂提供。滤嘴卷烟在郑州卷烟厂“彩蝶”生产线上制备。实验的初步...  相似文献   

13.
滤嘴泡皱烟支的统计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烟支滤嘴"泡皱"是当前各卷烟厂尚无法解决的问题.从卷烟质量检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泡皱烟支的统计特征和规律,为研究泡皱烟支产生的机理和规律,从根本上解决滤嘴泡皱问题提供了统计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滤嘴通风度对卷烟主流烟气中一些香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滤嘴通风度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香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考察了滤嘴通风度分别为0,10%,25%,40%,54%和64%等6种卷烟主流烟气常规成分和气粒相中32种香味成分的释放量.结果表明:①卷烟主流烟气常规成分释放量随着滤嘴通风度的增加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②30种香味成分的总释放量随着滤嘴通风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类化合物,低沸点化合物的总释放量降低率较低,高沸点化合物的总释放量降低率较高;③30种香味成分的气相/粒相分配比随着滤嘴通风度的增加而升高,同一类化合物的气相/粒相分配比随着沸点升高而增加;④30种香味成分单位烟碱的气粒相释放总量与卷烟滤嘴通风度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高卷烟的外观质量 ,针对烟支滤嘴皱纹影响卷烟产品外观质量问题 ,根据正态分布原理对滤棒的质量特征值进行了分析和细化评价。通过改进滤棒质量评价方法 ,加大了滤棒圆周的考核权重 ,严格控制其圆周值和标准偏差值 ,有效降低了滤棒圆周值的离散程度 ,缩小和限制了滤棒圆周平均值的波动范围 ,使其更接近于标准值。与改进前相比 ,改进后烟支的滤嘴皱纹率由 0 .770 %下降到 0 .2 14 % ,证明改进后的滤棒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能够较客观地反映滤棒实物的质量水平 ,有效降低烟支滤嘴皱纹和滤嘴脱落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一些酯类香料在卷烟中的转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24种酯类香料于4种条件下保存48h后在卷烟烟支中的持留率和滤嘴中的转移率。结果表明:①密封是提高低沸点低分子量的酯类烟丝持留率和滤嘴转移率的前提条件;②在密封的条件下,同一官能团的酯类香料,分子量和沸点越低,越容易转移到滤嘴中;③分子量和沸点高的酯类在烟丝中的持留率较高,不易转移到滤嘴中。  相似文献   

17.
醋纤和改性丙纤滤嘴对卷烟烟气成分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改性烟用聚丙纤维(PP)滤嘴和二醋酸纤维(CA)滤嘴卷烟烟气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个别PP滤嘴的降焦效果虽然已经接近CA滤嘴,但其降低烟气有害成分的能力明显不如CA滤嘴。  相似文献   

18.
目前广泛使用的搓板式烟支滤嘴接装方法会使水松纸与组合烟有"剥离趋向",容易导致水松纸出现泡皱缺陷,影响烟支接装的质量。为解决水松纸与组合烟的"剥离趋向",提出了正搓的接装方法,并对消除或削弱水松纸与组合烟"剥离趋向"的一正一反的两次搓接方法、双槽烟支滤嘴接装的正搓方法、带式搓接方法进行了接装原理的设计,以提高烟支滤嘴的接装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薄荷醇在薄荷类爆珠卷烟中的分布及转移,剖析了薄荷醇在3个卷烟样品的烟支滤嘴、爆珠、烟丝、卷烟纸中的含量分布、主流烟气转移、逐口抽吸转移及不同放置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烟支中薄荷醇的含量分布为:卷烟纸 ? 烟丝 < 滤嘴 < 爆珠,说明烟支近嘴端高比例分布有利于薄荷醇在主流烟气中的迁移;②主流烟气薄荷醇转移率8.90%~10.25%,滤嘴截留率67.18%~73.07%,说明大部分薄荷醇在抽吸过程中被截留在滤嘴中,薄荷醇的有效利用率较低;③随着卷烟的抽吸,主流烟气逐口薄荷醇的转移量也随之增加,前3口薄荷醇转移量增加较快,第4口开始呈稳步增加趋势,最后1口或倒数第2口达最大值,这与烟支抽吸过程凉感由弱到强一致;④爆珠中薄荷醇在放置12个月内未呈明显变化;滤嘴、烟丝、主流烟气薄荷醇放置前6个月内未呈明显变化,但放置9个月后呈减少趋势,12个月后呈明显加速减少趋势,即薄荷类卷烟的市场货架期最好控制在1年以内。   相似文献   

20.
据国际化纤杂(Chemical Fibers International)报道:2008年世界化学纤维产量(不计聚烯烃纤维和醋酸酯烟滤嘴用丝束)下降3.6%,减少产量14.5万吨,总产量为3970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