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将对全球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许多国外学者把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中国100名城市问题专家经过潜心研究,首次推出《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这本反映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城市白皮书,引起有关人士极大关注,本刊特将有关内容一并发表,以便关心城市发展的人士共同研究,为中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推动力。大城市多中心城市空间布局,已经成为中国大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21世纪的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转型时期,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该如何走,该采取怎样的城市发展战略?在第八届科博会的“2005中国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国际论坛”上,中国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3.
刘丹  华晨 《华中建筑》2015,(1):107-111
21世纪的中国将成为一个越来越"城市化"的国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与此同时,气候变化也给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规划和设计城市不仅仅是提供良好的城市形态,更重要的是使城市具有应对干扰的弹性能力,保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该文的目的是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弹性城市设计策略与实践。首先,分析了弹性概念和内涵。其次,从弹性视角提出三个设计策略:开发多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建立模块化的雨水渗透系;提高多尺度网络的连通性。最后,在弹性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案例实践对三个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程度仍然十分落后。城市化发展水平严重滞后,制约了我国经济快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未来20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时期,大力推进中国的城市化,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又是保障中国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和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由中国市长协会组织编撰的《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下文简称《报告》),针对中国城市化战略的制定与设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论证,以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为经纬,编织出21世纪中国城市化战略的基本构想。编者以为,《报告》所涉问题与设想意义重大,故荐之,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后期,亚太巨型城市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空前,全球城市化人口中心转移到亚太巨型城市(Shane,2011).进入21世纪,全球城市化趋势并没有减弱,反而有增强之势,世界银行指出21世纪城市发展将是处于第一位的大事,我们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巨大的城市化浪潮.亚太巨型城市也在为现代化付出高昂代价,生态环境污染、机动化、高密度挑战、公共空间缺失、贫困问题、国际式高层建筑蔓延发展.城市设计需要从宏观到微观适应更为复杂的都市情形(Shane,2011),亚太城市也在不约而同地把城市设计纳入到规划制度当中,但迄今为止,亚太城市"尚未在环境质量和活力方面实现较满意的成果"1,需要好的城市设计战略把握城市空间发展,也就很有必要审视和选择我们的城市设计战略.  相似文献   

6.
金磊 《城市开发》1998,(5):27-29
论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减灾立法问题●金磊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成功实践证明:可持续发展思路下的法制建设是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付诸实现的重要保障。笔者通过十余年来对北京城市事故、灾害现状及历史资料分析得出如下看法:北京在迈向21世纪国际化大首都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7.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创作,创造某种体形环境。建筑学兼有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广义的建筑学内容可以涵盖城市设计领域。从世界范围看,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会带来对建筑业的旺盛需求。21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历史进程中的关键时期,具备比西方更优越的条件和需要来发展与开拓建筑学及体形环境学科。本文针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学科提出发展战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带动区域发展,是近代以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通过加快城市化,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宠大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转移,推动工业的聚集发展和优化升级,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应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迈入21世纪的战略选择。延边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区。因此,我认为,延边也应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为切入点,来推动自治州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一、自治州城市化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州城市化进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扩充城市实力,扩大城市规模,扩展城市功能,扩张城市网络,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下空间建设"花园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世界上最具影响的事件之一是中国的城市化 ,建设“花园城市”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花园城市”内涵的分析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提出利用地下空间实现土地的多重利用、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以解决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城市发展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恶化、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通勤压力大等负面问题.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呢?从长远来看,建设宜居城市是未来城市化进程的主导趋势.《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的将北京建设成为"宜居城市"的设想,正是体现了城市发展的这个主导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充分认识和保护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划定“生态底线”的前提下进行城市建设用地的布局,这是当前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的现实手段,也是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对如何在“生态底线”理念下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篇首语     
王路 《世界建筑》2009,(6):16-16
进入本世纪初,全世界65亿人口中超过半数已生活在城市中。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似乎不可能停止,也不会减缓。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居全球首位.每年大约有1500万人移居到城市里。城市化提供给人们新的选择和经济机会.但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正如乌尔夫·兰哈根教授所说,“城市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且排放出大量的垃圾。新城的规划为实践可持续城市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尽量减少排放及其他负面的环境影响是对新城建设的共同挑战。新城的建设也为规划设计提供了一个充满潜力的舞台,来规划设计功能良好.有吸引力和宜居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3.
城市设计的挑战在于为21世纪寻找可持续的城市形式。本文越过传统的可持续形式——特别是小街区、稠密街道网络的模式——而研究了伯纳德·屈米和雷姆·库哈斯提交的1980年巴黎拉维莱特公园竞赛方案的设计策略。这两个项目被认为是当今新兴的景观城市主义的先驱,它们拓宽了城市设计策略的范畴,针对精确城市结构的必要性、内容变化适应性和21世纪城市生活等方面,着眼于城市设计的可持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郝铖杰 《中国建材科技》2013,22(3):134-135,138
城市化愈演愈烈,城市交通问题日益成为城市发展不可避免的一个障碍,城市化发展快速阶段交通发展出现一些普遍性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原则:发展、协调、质量和公平。如何将这一理念运用到城市交通规划中,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5.
针对21世纪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形势,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状况、城市建设及未来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等特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新世纪城市建设的发展走向,指出加强新型结构、形式、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是实现新世纪建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向中国城市设计提出挑战。国家政策及全球资本的诉求驱动中国经济发展,但这种"浮土德式"发展缺少真实性且无可持续性,只是一种仿制,直接导致城市设计脱离实际,仅为"仿制景观"。这种仿制在西方国家同样存在,甚至新兴经济体国家也有这种倾向。而房地产开发迫于建设的压力,使这种趋势难以逆转。因此通过考量文化的延续性、建筑设计的宜居性和中国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参照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设计案例,以期为中国城市设计师提出合理的城市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7.
穆祥纯 《特种结构》2012,29(3):58-63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进入新世纪前10年,我国城市桥梁支座的创新和应用情况,并介绍了桥梁支座更换新工艺及其应用情况。同时,对桥梁支座在城市桥梁建设领域的发展和相关问题作出了简要陈述,以期引起人们对该领域的重视,推动我国城市桥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快实现我国由世界桥梁大国向世界桥梁强国迈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国外可持续的城市社区探索及我国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能源的消耗贻尽,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可持续发展问题题是21世纪各国发展的新课题,文章主要阐述国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社区的探索及我国的实践活动,以期对我国社区设计以启示.  相似文献   

19.
徐辉 《建筑师》2011,(3):5-14
通过对新千年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中国大型公共建筑建构的双重考察.借鉴辨证唯物史学方法论与大卫·哈维的“时间—空间”模型,揭示新千年以来中国大型公共建筑取得重要成就的原因:尽管在构成上是由权力、资本与媒介文化的共同作用;但其根本动力学机制是新千年以来中国在成为吸收剩余资本的发展大国后,资本的持续积累在大型公共建...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大型地区开发一直是地区发展的重要内容。建国伊始,在国家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布局大项目是这一时期地区开发的主体性内容。从建国初前苏联援建的156个大项目,到1960年代的“三线”战备大项目,再到1970年代两批成套引进的大项目,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或主导了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面貌。改革开放启动以后,国家通过针对性政策推动特定地区开发,成为新的主流方式。这种方式在1980年代的经济特区中得到试验,在1990年代的开发区大发展中得到推广。21世纪以来,随着城镇化战略和土地经济的扩张,地区开发逐渐由产业性开发走向房地资源的商业性开发,国土资源的资本化成为新时期大型地区开发的重要支撑。这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走向了一个高潮和转折。面对土地资源瓶颈和房地价格畸高,国家一方面密集出台大型地区开发战略,另一方面通过非市场的行政威权限制房地产经济,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困局。下一阶段的地区开发,需要从依赖政策资源和土地资源走向对市场内生活力的挖掘,建立可持续的地区开发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