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薇 《山西建筑》2007,33(31):337-339
取园林理水为出发点,介绍了东西方园林中理水的营造与运用方法,并从地理气候、审美文化、思维方式、追求意境、关注重点等方面分析了东西方园林的不同以及造成相互差异的原因,以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东西方的造园理水艺术。  相似文献   

2.
极简主义园林与日本传统园林融合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风景园林设计全球化这一热门话题,通过阐述东西方2种不同文化理念指引下的日本传统园林和极简主义园林各自的造园真谛和精髓,并通过对日本千叶县幕张IBM庭院的实例分析,试图探索日本传统园林和极简主义园林这2种不同设计理念、造园手法、文化内涵下的园林进行融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张文娟 《山西建筑》2010,36(17):346-347,368
通过对《作庭记》和《园冶》两本不同时期造园专著的分析,对中国造园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前后两个时期——唐宋和明清的造园思想和技术特点进行了研究,并从建筑与园林关系、理石、理水三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进而更清晰地理解"师法自然"这一一脉相承的造园精髓。  相似文献   

4.
陈娟 《云南建筑》2013,(1):170-172
东西方传统园林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色,从哲学思想、景园构图、造园要素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中国传统园林与西方传统园林不同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4,(11)
本文以东西方古典园林中的水景艺术为研究对象,从东西方古典园林体系的特点入手,归纳出东西方园林体系的异同性。首先,通过东方园林的建筑、山、水和西方园林的泉、石、植物,对水景艺术的造园要素进行比较。再次,通过静态水体和动态水体的设计手法,对东西方古典园林水景艺术的设计手法进行比较。最后,提出对古典园林水景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对现代园林水景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左燕平 《城市建筑》2014,(27):200-200
本文从水的形态、特质简要阐述了水在山水园林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系统地整理分析,对中西方园林理水艺术进行了比较,对两者各自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进行了论述,探讨了东西方在园林理水艺术手法上融合创新的可能,以及园林理水艺术在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水的形态、特质简要阐述了水在山水园林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系统地整理分析,对中西方园林理水艺术进行了比较,对两者各自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进行了论述,探讨了东西方在园林理水艺术手法上融合创新的可能,以及园林理水艺术在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齐芳燕 《安徽建筑》2010,(2):12-14,26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它们的艺术风格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于中西方对自然的认知不同、造园思想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审美情趣、造园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中西方园林在园林类型、园林规模、园林与建筑的关系、造园艺术与美学风格方面的巨大差异。文章对中西方园林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了造成其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找出其共性和差异,以便对现代的造园活动提供借鉴,并对传统造园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造物"之"境"与"造物"之"序"点出了中外园林最大区别,重"境"的中国古代表达出"天人合一"的"山水画"仙境,重"序"的西方展现出规整式的"几何形"风格,这都源自于不同哲学背景、政治背景、审美情趣等因素,从而造就了不同的美学观念和不同的创作手法。两种哲理、两条思路。本文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基调出发,对两种风格的造园方式进行对比,包括平面、空间、艺术表现形态上的表达。两种形式不分孰好孰坏,应该在了解造园手段之后,进一步渗透彼此的文化思想,以达到和谐的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10.
考察计成及同时期相关观念中,造园理水的重要 性。辨析“理水”及《园冶》语境下“掇山”概念后,梳 理相关论述,明确《园冶》理水内容并不完全涵括于《掇 山》。在计成的实践构思中,山、水具有贯穿造园流程的环 境背景、设计前提及造园要素3层意义。反映在《园冶》文 本中,理山、理水的内容与造园流程和要素的论述结合分布 于全书,而《掇山》主要论述要素化的山、水,形成独特的 山、水论述框架。为《园冶》理论研究及园林创作实践的 山、水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的价值取向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古代造园者的眼里,山、水的运用有着复杂的大于形式美的价值取向。正因为此,中国古典园林才有别于西方古典园林,彰显出具有明显东方审美的特征,成为世界园林设计体系的一支奇葩。对这一价值取向及其作用进行探讨,借以说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贾珺 《中国园林》2010,26(1):85-87
棍贝子府园位于北京西城西海南岸,是清代一座大型王公府园,其继承了明代名园太师圃的旧址,主体格局一直保存至今。此园规模宏大,格局疏朗,从北墙外直接引西海之水入园,从北至南形成一条宽阔的长河;建筑数量不多,基本沿水岸布置,彼此呼应;河东西两侧堆有土山,山上密植高大的树木,在城市内部营造出一片郊野山林胜景。通过文献考证和现场调研,对这座府邸花园的历史沿革、基本布局以及造园手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贾珺 《中国园林》2007,23(5):87-90
继园又名三贝子花园,是清代北京西郊的一座大型私家园林,其旧址在今北京动物园内,当年曾经是游人如织的游览胜地。其中引御河之水入园,形成丰富的水景和分散曲折的岛屿,周围以连绵的土山环绕,随地形起伏布置形态丰富的长廊、亭榭,叠石、藤花点缀其间,水中密植莲花,陆地种植了大量的柳、槐、榆等高大树木,景致十分优美,并富有自然野趣。通过文献考证和遗址调研,对继园的历史沿革、基本布局以及造园手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西方传统造园艺术对中、俄皇家园林影响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毛子强 《规划师》2001,17(1):30-33
通过对中、俄皇家园林受西方传统造园影响最明显的两个实例“西洋楼”和叶卡捷琳娜花园的多个角度的分析、比较,探讨不同类型的造园艺术的相互融合和吸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郑曦 《风景园林》2021,28(2):6-7
苏州古城东南城门称葑门,古时候葑门外是大片葑田和圩田,密布的水网交织穿城而过,出城的西北城门阊门经上塘河到大运河枫桥码头,再向西望是浅丘环绕,浅丘以西是太湖之滨.古城处在圩田水网系统之上,适应了农业生产、漕运和泄洪的需求.同时,遍布城内外的寺观宝塔、园林和名胜锚固于圩田水网浅丘之上,形成山水人文意境与诗意城市.从拙政园...  相似文献   

16.
余园位于北京东城东厂胡同,原为清代大学士瑞麟的宅园.此园规模很大,建筑密度较小,而且基本上集中于东南一区,西部则为大片空地,体现出文人园疏朗朴素的气质.园中设有八角形西洋式建筑,兼作观景平台;园中假山主要以土山为主,在一些关键部位和重点景区堆叠青石,东部辟有长形水池,通过假山上的蓄水池注水;花木以单株欣赏与成片效果相映衬,辅以紫藤架,景色幽胜.通过文献考证和现场调研,对这座宅第花园的历史沿革、基本布局以及造园手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赵晓波 《山西建筑》2009,35(29):351-352
针对太原市园林事业发展的同时存在的南部、西部公共园林缺乏统一的规划、绿地分布不均,并且养管水平差异较大等问题,考虑了城市建设、绿化现行等对策,以使太原市的园林系统能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节约型的园林体系。  相似文献   

18.
澳门近代城市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尧 《南方建筑》2004,(3):86-90
澳门是特定历史地理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个城市,是中国本土化和西欧葡萄牙化共同孕育出的一支奇葩,近代是澳门城市建筑发展重要的过渡时期,承上启下,形成了澳门现代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19.
白钊义 《山西建筑》2003,29(5):259-260
讨论了园林与文化的关系,浅述中西文化在各自的园林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从而得出不同的文化类型和特质是园林风格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蔡爽  张荔 《世界建筑》2013,(12):120-122
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知名建筑事务所JPW公司设计的招商银行苏州分行大厦的设计特点,设计师通过立面体块上坚实与通透的结合在强调永久和实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平面的功能空间与立面造型紧密结合,内外渗透,塔楼西侧设计的双层可呼吸式幕墙系统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加宽了双层幕墙之间的距离,形成一个可供员工休憩的温室花园.温室花园内连接上下层的楼梯将鼓励各楼层各部门员工间的交流,鼓励有助健康的步行交通方式,同时可减小人们对核心筒电梯的依赖。进一步加强温室花园的共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