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水分为16.0%~18.6%的新收割优质稻谷采用包装打围、中间散存的方式储藏,分别使用热风就仓干燥,自然风就仓干燥和低温储藏干燥等方法进行干燥处理,同时也使用低温烘干机和自然晾晒等方法进行干燥处理。结果表明:各种干燥处理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达到预期干燥水分,干燥均匀,未增加裂纹粒(爆腰粒),发芽率、黄粒米率、整精米率、脂肪酯值和粘度等重要品质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品质新鲜。通过试验找到了稻谷保鲜干燥方法,可与保鲜储藏稻谷的方法配套,为保鲜大米加工常年提供新鲜稻谷原料。  相似文献   

2.
稻谷整精米率检验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精米率是反映稻谷品质的重要指标,对稻谷整精米率的检验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探讨了不同水分的稻谷整精米率检验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本市稻谷生芽情况,从3个乡镇共扦取15份稻谷样品进行检测,分别从出糙率、整精米率、黄粒米、食用品质和储藏品质5个方面分析了生芽粒对稻谷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HSNT35型顺逆流粮食烘干塔对稻谷进行烘干,研究了烘干前后的稻谷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烘干后,稻谷质量指标虽然有所降低,但仍然符合国家粮食品质判定标准,因此,采用顺逆流烘干方式可以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季节温度对稻谷品质指标的影响情况.大量实验数据表明:随着夏季温度升高、湿度增大,稻谷的品质下降,发芽率降低.当日平均温度在20℃以上时,稻谷品质劣变幅度略微增加,整精米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稻谷高温季节入仓降温工艺对其储藏品质变化的影响,为低温储粮整仓谷冷设备合理选型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不同降温梯度(1℃<ΔT<3℃)、降温天数(5、7、9、11天)的比较,并采用单因素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系统研究了偏高水分稻谷(14.3%和14.8%)入仓后从30 ℃分别降温至19 ℃和15 ℃过程中其脂肪酸、食味值、新鲜度、整精米率、黄粒米及垩白度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含水率14.3%的稻谷入仓后经9天缓速降温至19℃下对其食味值、新鲜度、整精米率具有较好的保持效果,减量幅度分别为0.3、0.4和2.0%;同时能够有效抑制脂肪酸、黄粒米及垩白度的增加,增长幅度分别为2.5 mg KOH/100g、0.5%和0.1%;该条件下稻谷品质指标模糊综合评价得分最高,达到了0.85,客观综合反映了稻谷品质变化特性。进一步通过整仓谷冷工艺参数的计算得出初始含水率14.3%的5000 t稻谷高温季节入仓后,经9天降温11 ℃至少需配备约56.5 KW功率压缩机的谷冷设备。  相似文献   

7.
高温连续干燥与干燥-通风联合对稻谷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的干燥方式对稻谷进行干燥,降至安全水分含量12%(湿基),测定干燥后稻谷的整精米率(head rice yield,HRY)、脂肪酸值以及RVA特征值。结果表明:对于连续干燥作业,缓苏过程中存在一个临界缓苏时间,达到临界缓苏时间能显著提高整精米率,且干燥温度越高,该临界缓苏时间的出现越明显;但干燥温度高于60 ℃,且一次降水幅度不小于9.4%,缓苏温度与干燥温度相同时,通过延长缓苏时间,整精米率难以达到70%;对于干燥-通风联合作业,干燥温度高于60 ℃,且缓苏温度不低于干燥温度时,虽能保持较高整精米率(>72%),但稻米的RVA特征值(峰值黏度、最低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生值)总体上随着干燥温度、缓苏温度的升高和缓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存在一些波动,干燥温度、缓苏时间对其影响显著性低于缓苏温度。两种干燥方式的脂肪酸值都存在不同于恒低温干燥持续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烘干稻谷在储藏过程中脂肪酸值的变化规律,将安徽、黑龙江2019年产的不同品种的稻谷样品以及辽宁地区2020年产的稻谷样品在烘干后进行实仓预埋储藏实验,对预埋样品进行跟踪检测,同时进行实验室模拟储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稻谷脂肪酸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温度越高,脂肪酸值上升越快,上升速率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有所放缓,脂肪酸值上升趋势更多受温度影响。初始脂肪酸值较高的样品在后续储藏中也较快的发展为不宜存;在实验室模拟储藏实验数据基础上建立脂肪酸值预测模型并进行实仓验证,拟合效果良好,为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日本稻谷低温烘干系统的工艺与设备,其烘干后的稻谷品质变化较小,烘后稻谷的爆腰率远低于国家标准,食味值不变,该系统适用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烘干稻谷。  相似文献   

10.
三种干燥方式处理对稻谷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旋转通风仓干燥、自然干燥和机械干燥3种方式对新收获稻谷进行降水处理。对干燥后稻谷脂肪酸值、发芽率、爆腰率、出糙率、整精米率及食味值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烘干稻谷脂肪酸值为19.9 mg/100 g,低于旋转仓干燥稻谷的25.3 mg/100 g和晾干稻谷的25.1 mg/100 g;高温影响稻谷种子活力,烘干稻谷发芽率为58.0%,远低于旋转仓干燥稻谷的86.5%和晾干稻谷的87.5%;另外,烘干稻谷加工成大米的爆腰率、出糙率、整精米率和食味值分别是5.33%、79.23%、57.9%、83.7,对比旋转仓稻谷的1.33%、80.27%、61.10%、87.0和晾干稻谷的2.33%、76.83%、58.9%、89.3,其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更差。利用变异系数法对3种干燥稻谷综合评分,结果表明,旋转通风仓干燥稻谷品质最优,自然干燥次之,机械干燥稻谷品质最差。实验表明,旋转通风仓干燥能很好地保护稻谷品质,适合在中国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稻谷干燥过程中整精米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依据我国南方农村的稻谷干燥习惯,以大粒溪香优质稻品种为试材,对稻谷干燥过程中整精米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稻谷干燥过程中不同处理对最终整精米率影响较大,不同处理之间整精米率最大相差6.8%。稻谷晾晒过程中采用篾席晾晒比水泥地直接晾晒所得整精米率高3.6%,晾晒过程中夜间存放于室外比存放于室内整精米率高2.2%,这些处理对稻谷最终含水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稻谷的加工品质与其它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稻谷加工品质(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的相关性,稻谷加工品质与稻米营养品质、蒸煮品质、食用品质、外观品质等品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介绍了影响稻谷加工品质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压盖导流通风降温技术储藏稻谷,研究稻谷储藏期间水分含量、黄粒米含量、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出糙率和整精米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储藏,采用压盖导流通风降温技术可减少水分损失0.5%;黄粒米含量维持在0.1%左右,比对照仓低0.8%;脂肪酸值为19.2mg KOH/100g,比对照仓低7.6mg KOH/100g;品尝评分值为79分,比对照仓高7分;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别为77.2%和55.2%,比对照仓高5.7%和8.1%。说明采用压盖导流通风降温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粮堆"冷心",使稻谷全年处于低温或准低温储藏状态,符合基本无虫粮要求,实现了免熏蒸绿色储藏。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研究了微生物对稻谷结块的影响,并系统地测定和分析了稻谷结块前后的出糙率、不完善粒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α-淀粉酶、过氧化物酶、脂肪酶、游离脂肪酸值及糊化特性等品质指标的变化。研究发现,黑曲霉、黄曲霉以及产黄青霉最易导致稻谷结块,此外结块稻谷的出糙率、整精米粒率较低,并且不完善粒率明显增加,其中结块稻谷的整精米率55%,不完善粒率5%,已无法达到国家三级粳稻谷的要求。并且稻谷中淀粉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得淀粉抗剪切能力下降,淀粉粒更易破裂,而所制得的米饭,其硬度大,黏性小,整体品质较差。此外在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测试中发现结块稻谷的淀粉结晶度增大,并且微观结构存在团聚现象,由此推测在微观层面稻谷内淀粉结构的变化是引起稻谷宏观品质变化的重要因素。本实验研究了不同优势微生物对稻谷结块的影响,系统并全面地分析稻谷结块前后的品质变化,为我国粮食安全储藏提供理论依据,科学指导储粮实践。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稻谷烘干方式,不论是批次式还是连续式稻谷烘干工艺都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稻谷品质差等.布勒稻谷烘干解决方案采用采用独特专利设计,提升烘干效率,缩短烘干时间,精准控制稻谷水分缓步下降,保证大米品质,为大米加工企业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16.
间歇干燥及缓苏对高水分稻谷干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水分稻谷进行了间歇干燥,研究干燥段数和缓苏温度对稻谷干燥品质的影响,并应用隶属度分析法对干燥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间歇干燥可缩短干燥时间,与连续干燥40℃缓苏组相比,4段60℃缓苏组的干燥时间缩短了26.36%。间歇干燥可显著地降低干燥后稻谷的爆腰率,提高整精米率。高温缓苏(50、60℃)时,缓苏温度对整精米率影响优于干燥段数。热风干燥后稻谷的脂肪酸值增加,发芽率降低。隶属度分析法得出优化后的干燥条件为:干燥段数为2段,缓苏温度为60℃,综合分为最大值0.80。  相似文献   

17.
干燥方式和缓苏比是影响稻谷间歇干燥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本实验研究了热泵和远红外两种干燥方式结合不同缓苏比(1∶1,1∶2,1∶3,1∶4)对稻谷整精米率、出糙率、脂肪酸值及其蒸煮米饭质构特性(TPA)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热泵干燥相比,远红外干燥效率更高,其将稻谷干燥至安全水分所需的时间比热泵干燥缩短了2倍。缓苏比对干燥稻谷的品质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对脂肪酸值的影响大于干燥方式的影响。热泵干燥与远红外干燥分别在缓苏比为1∶2和1∶3时,整精米率最高。缓苏比为1:3时,两种方式干燥效果均最优,此时蒸煮米饭的硬度最低,咀嚼性最低,弹性和胶黏度与缓苏前无显著差异(P0.05),内聚性及回复性相较于未缓苏时显著提高(P0.05)。以整精米率、出糙率、脂肪酸值和TPA指标为评价指标体系的隶属度综合分析法得到的最佳稻谷干燥—缓苏工艺为:65℃远红外干燥至含水量13.5%,之后在60℃、缓苏比1∶3的条件下缓苏3 h,此时稻谷各指标的综合评分值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优质稻储藏入库前水分含量,本研究以不同水分梯度(11.5%、12.5%、13.5%、14.5%、15.5%、16.5%)的优质稻分别放入15℃和20℃进行模拟储藏。研究储藏过程中其出糙率、整精米率、黄粒米、垩白粒率、大米糊化特性以及大米品尝评分等加工及蒸煮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含水量为13.5%~14.5%范围内出糙率较好,含水量为12.5%~14.5%范围内整精米率较好,含水量小于15.5%黄粒米能较好的控制,垩白粒率与水分含量关系不大,优质稻储藏半年即达到最佳食用品质且偏高水分优质稻食用品质稍好,含水量对稻谷糊化特性影响较显著,含水量较低时峰值粘度较低,含水量升高峰值粘度逐渐升高;准低温以下温度储藏优质稻,其出糙率、整精米率、黄粒米率、垩白粒率、米饭品尝评分与储藏温度无关,RVA糊化特性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高峰值黏度变化快。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本地区不同品种、不同水分、不同收割脱粒方式的中晚籼稻谷整精米率进行感官检测与仪器检测相结合,总结出影响中晚籼稻谷整精米率的相关因素,即收获脱粒方式,稻谷品种,稻谷的水量;确定了影响因素之间的变量值与修正值,摸索出在稻谷收购入库中如何利用感官快速法检测稻谷的整精米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全省稻谷总体质量和品质情况,统计了辽宁省各地区稻谷种植面积及产量情况;分析了2017年全省稻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数据;对比了近三年质量情况;并针对此项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结果表明:主产区沈阳市和盘锦市稻谷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3.8%;2017年稻谷总体质量与2016年基本持平,一等比例为49.2%,比前两年分别高出6.5%和15.6%,出糙率、整精米率低于2016年,不完善粒升高0.46%;垩白度、直链淀粉和不完善粒是优质稻谷的限制指标。在气候方面,全省没有受到大的自然灾害影响,稻谷质量总体与去年持平,营口、辽阳、铁岭局部地区受气象影响,质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