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空间、形态、交通、环境需要进行规划整合,以适应现代城市功能和容量的需要。通过对徐州彭城壹号商业街区分析,探讨城市商业街区空间发展的特点,分析现代城市商业街区空间发展的模式以及空间环境设计,提出了城市商业街区空间发展的方式、方法。同时,分析商业街区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更好的适应和满足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2.
商业街区是城市区域内,室外人流汇集较大的空间。商业街区城市热岛现象明显,其内部热环境对于使用者来说至关重要。街区空间形态要素与城市微气候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通过对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哈尔滨的商业街区实测研究,发现街区形态要素是导致区域内温度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同研究半径内,街区形态要素对于温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建筑覆盖率,植被绿化率,下垫面百分比,天空开阔因子以及建筑墙体面积是影响温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论文通过对各街区形态要素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了哈尔滨商业街区形态要素对温度的影响范围。同时,构建的相关性方程能够说明各街区形态要素对于温度的影响程度,旨在将城市设计与气候设计进行整合,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的迅速发展 ,旧城商业街区建设出现了许多问题 ,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街区建设忽略了人的生理、心理需求 .主要从城市设计专业角度 ,探讨如何在旧城商业街区中创建一个以人为本的、符合现代人生活的人性化外部空间环境 .运用人文主义的观念与方法 ,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学科知识 ,对现行的旧城商业街区建设进行反思并指出其缺点 ,提出用环境整治的方法与途径来营造人性化外部空间 ,以解决旧城商业街区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传统街区以独特的空间环境形态和场所魅力焕发起人们的思考。分析研究传统空间的环境形态及其特征,探讨传统街区场所营造的城市设计原则,是传统街区改造更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陈环  徐雷 《建筑与文化》2021,(9):143-145
新时代转型发展背景下,城市建设发展方式将由高速的"增量开发"模式向高质的"存量更新"模式转变.城市商业街区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载体及城市活力的展示门户,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存在趋同性及低效性等问题.文章通过瓯海漫游天地修补更新的设计实践,基于对城市街区外部空间形态改造与活力形态学要素展开研究,进而分析论证形成活力营造策略,试图为相关城市公共空间的修补更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传统商业街区的衰落是当前城市出现的普遍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城市纷纷开展对传统商业街区的改造和开发.传统街区改造的途径基本分为全部拆建、局部拆建、环境改造3种,然而各街区的改造效果却良莠不齐.以青岛市台东三路步行街环境改造为例,分析了步行街改造的背景和措施.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评价了改造效果.最后通过分析步行街行人的心理需求,提出针对街道空间形态、景观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三方面的优化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7.
热环境是影响公共空间品质的因素之一,文章从提升人体热舒适性的角度出发,结合街区式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形态特征,通过街道密度、街区内街道交叉口数量以及街道方向三个形态控制指标,表征街区式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总结和归纳具有代表性的空间原型,以Envi-met为工具,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手段,研究街区式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形态特征与热舒适性之间的关联性;并通过理想模型与上海市区内两处具有代表性的街区式商业综合体实例进行验证,探索基于提升街区式商业综合体外空间热舒适性的外部空间形态控制指标,并提出一定的量化范围,为设计师提供决策与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面对当前微气候变化引起的城市街区外部空间环境质量的恶化,本文有针对性地将胶东滨海城市街区形态的和谐循环发展与微气候的制约因素结合在一起,总结胶东滨海城市街区的微气候环境特征,挖掘和提炼胶东滨海城市街区的地形特征、空间结构、建筑布局及开放空间等空间形态要素与微气候风环境的关联因子,并加以分类、梳理、分析、归纳。在尊重、顺应、改善、优化微气候的前提下研究城市滨海街区空间形态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与城市环境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蔚蔚 《山西建筑》2010,36(7):18-19
从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外部形态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关联来研究,从外部形体的空间组合秩序,对周边城市空间的整合,建筑形体的化整为零三方面来探讨,以期对以后城市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设计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商业街区存在垂直空间问题,针对城市商业街区中出现的单一的、不合理的空间形态、空间结构模式进行研究。文章以城市空间的效益为基本着眼点,对城市商业街区的竖向空间及其空间绿化问题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三维构建方式在城市商业街区中的发展与运用。提出包括底层架空、建筑连廊、建筑露台及地下空向等空间布置优化措施,通过创建三维模型网络,可表现商业街区的多层次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空间句法在商业街区中的应用,对利用空间句法设计的商业街区空间问题的形态及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旨在更好地实现商业街区具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2.
空间形态会影响热舒适性,同时也和环境行为有密切的关联。对于城市街区而言,室外热环境不仅受到区域大气候的影响,也会受到属地微气候的作用,而影响微气候的主要因素是街区形态~([1])。从另一方面看,街区形态包括主次街布局、道路密度、节点形态等特征,这些因素也会对个体的行为判断产生影响,所以,街区形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为活动的分布~([2])。从人体热舒适性和空间行为的相互关联角度出发,结合街区式商业综合体这一典型的城市街区类型,通过"街区原型设计+计算机数值模拟"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空间叠图"的研究方法,评价室外空间热舒适性和空间行为的相关性。最后分析不同街区形态要素对关联度的影响,讨论如何改变特定形态要素来促进关联度,从而提升街区式商业综合体室外空间的环境绩效。  相似文献   

13.
商业街区的界面是商业街区建筑实体的内部空间与商业街区外部环境的接触面,是商业街区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空间秩序感和美感的界面,是提高商业街区整体环境品质的关键。文章从优化商业街区的商业环境以及提升商业街区的整体空间环境质量入手,提出城市商业街区界面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传统商业街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历程,是城市文化历史的重要表征,同时其独特的空间模式和宜人的尺度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以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要素作为切入点,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域环境和建筑文化背景下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择具有码头文化的古镇商业街区空间环境的更新作为研究对象,以盘锦市田庄台镇为例,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运用建筑设计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田庄台镇商业街区空间环境更新中存在问题的剖析,从三个方面提出历史商业街区空间环境更新的城市设计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镇,不约而同尝试着开发富有特色的商业街区。毋庸置疑,商业街区已经成为靓丽的城市会客厅,是城市发展繁荣的象征,是城市的商业文化名片。商业街区是由各种商店、体验店、餐饮店等集合组成的一体化商业综合体,是城市商业的精华和缩影。塑造商业街区建筑开放空间,必须迎合地域、尊重人文,街区设计和形态的选择会影响其未来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塑造街区空间成为了开发者和设计者面临的最基本最现实的问题之一。该文结合三里屯太古里商业街区的设计,从空间组织、空间布局以及空间活力塑造三方面对现代商业街区设计进行探讨,以便作为今后商业街区设计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商业街区是展现城市风貌的标志性区域,塑造商业街区外部空间需要考虑地域性与现代性的相互融合。本文以鲁迅故里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为例,从空间整合、体系规划、尺度控制、序列组织、界面塑造以及特色空间植入等方面切入,探讨它在整合城市空间、迎合地域文化、体现城市特色等方面所使用的策略,以期能对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相关实践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思雨 《城市住宅》2021,28(7):193-194,196
商业外部空间可采用多层分级,实现多首层概念,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形成可呼吸流动的外部连续空间,并在考虑外部空间设计时需以城市设计的理念介入,从大片区、大街区的角度思考对城市公共空间及街道界面的影响,商业综合体的外部广场不再是独立个体,而是城市中大小不同的口袋公园.结合城市商业综合体概况,介绍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9.
街区式商业综合体外部开放空间是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引导空间.通过江西省赣州市中创国际中心项目设计实践,结合空间布局设计研究,探讨属于城市自身地域特色的场所精神及场所带来的不同效应,引入复合空间理念及绿色建筑设计,最终回归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城市属性及后续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化片区的商业建筑既要满足使用功能和商业价值,还应充分表达建筑空间环境秩序和承载文化记忆。以济南新世界商城、中华名优小吃城改造设计为例,探讨古玩文化街区商业建筑改造更新的有效策略及城市意义,以期对文化片区商业建筑的改造更新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