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3,5—三芳基—2—吡唑啉化合物光物理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合成了一组带不同取代基的三芳基吡唑啉化合物,对它们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光物理行为(如荧光量子产率,荧光寿命等)进行了测定指出:这类化合物在光的激发下除存在有分子内共轭条件下的电荷转移行为外,还存在着分子内非共轭条件下的电子转移,本工作还以三芳基吡唑啉化合物为猝灭剂对氧鎓盐的荧光猝灭能力进行了研究,并对所得结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苝四羧酸多联体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合成了8个四羧酸多联体化合物;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由供电子分子键连的多联体分子的光谱特性及其分子体系内稳态荧光猝灭机理.首次从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上分析和考察了四羧酸多联体化合物分子体系内的光致电子转移反应.  相似文献   

3.
吩噻嗪和4-溴-4',4″-二甲基三苯胺经过C-N偶联反应合成中间体PZTA,进一步氧化得到给-受体(D-A)型目标化合物OPZTA。并对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能,结果表明,OPZTA有较好的发光性能,其固态下呈蓝色发光,溶液中有较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4.
三芳基-2-吡唑啉化合物分子内光诱导电荷转移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工作对带有不同取代基的1,3,5-三芳基-2-吡唑啉类化合物的稳态光物理行为进行了研究,从它们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以及荧光量子效率的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分子内共轭的及非共轭的光诱导电荷转移的趋向取决于上述两过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5.
一锅法合成了5种三元取代咪唑类荧光化合物,对所合成的全部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刚性结构和共轭结构是影响物质荧光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GGA/BP)得出了分子的平衡结构,计算了咪唑环4,5位上两个苯环的二面角。首次利用分子模拟手段从理论上分析了化合物的荧光性能,为探讨不同的取代基对整个分子刚性结构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发射光谱探讨了这些物质的荧光发射波长,斯托克斯位移,荧光量子收率等荧光参数。  相似文献   

6.
本文设计了合成了一系列以三氮唑为电子受体的双生色团化合物。光谱研究表明这些分子的发光性质不仅取决于电子转移驱动力,也取决于间隔基和电子给体的尺寸。有些分子的发光在pH1-3范围内发生急剧变化,荧光量子产率相对于PH值的变化是一个双稳体系而具有光控分子开关性质。  相似文献   

7.
设计合成了1—3代芳醚骨架树枝形聚合物修饰的双8-羟基喹啉衍生物.对这些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随着代数的增加,目标树枝形聚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增大,树枝形聚合物对核心发色团具有一定的隔离作用,并且目标分子内可以发生从骨架向核心发色团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8.
本文设计并合成了四环烷-甾体-二苯甲醛基甲烷硼氟络合物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新体系。利用稳态光谱和时间分辨光谱,对其光物理行为和光化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利用荧光探针技术研究高分子聚合反应及固化过程,简便易行而受到广泛重视。此方法的原理是在高分子的聚合或固化过程中,链的增长或交联,引起了体系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巨大变化,使存在于其中的探针分子的光物理行为也相应变化。因此,通过对探针分子的监测,就可了解聚合过程的情况。在选择探针化合物时,一个基本要  相似文献   

10.
设计并合成了以碗烯为荧光母核的D-π-A构型的荧光分子.以1,6-二溴-2,5-二甲基碗烯为关键中间体,经Buchwald-Hartwig碳氮偶联反应合成了化合物1-二苯胺-6-溴-2,5-二甲基碗烯,并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二苯胺为给电子体构建的新型荧光分子将量子产率提高至22.4%,荧光发射波长红移至...  相似文献   

11.
蒋苏毓  宋雪旦 《广州化工》2014,(19):80-83,86
烈性炸药的探测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的荧光探针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研究了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Zn(sfdb)(bpy)(H2O)]n的发光机理及其与硝基苯分子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运用TDDFT方法探究氢键在激发态下的行为,结果表明分子间氢键在激发态下增强,促进分子间电荷转移,导致荧光淬灭。这项研究工作表明分子间氢键对于荧光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这为设计合成探测炸药分子的MOFs荧光探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通过Suzuki反应,在电子受体基团蒽醌(AQ)的α-位引入电子给体基团三苯胺(TPA),合成了三种红色延迟荧光材料(1-TPA-AQ,1,4-2TPA-AQ和1,8-2TPA-AQ),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通过理论计算、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循环伏安(CV)测试,系统地考察了三种化合物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的单线态-三线态能级差(ΔEST)分别为0.08,0.09和0.06 eV,最高占有分子轨道(HOMO)能级分别为-5.26,-5.23和-5.27 eV,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能级分别为-3.14,-3.10和-3.10 eV。 1-TPA-AQ,1,4-2TPA-AQ和1,8-2TPA-AQ在薄膜中的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648,649和636 nm,延迟荧光寿命分别1.6,2.6和2.1 μs ,三者均可作为红色延迟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13.
通过Suzuki反应,在电子受体基团蒽醌(AQ)的α-位引入电子给体基团三苯胺(TPA),合成了3种红色延迟荧光材料(1-TPA-AQ,1,4-2TPA-AQ和1,8-2TPA-AQ),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通过理论计算、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循环伏安(CV)测试,系统地考察了3种化合物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的单线态-三线态能级差(ΔEST)分别为0.08、0.09和0.06 e V,最高占有分子轨道(HOMO)能级分别为–5.26、–5.23和–5.27 e V,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能级分别为–3.14、–3.10和–3.10 e V。1-TPA-AQ,1,4-2TPA-AQ和1,8-2TPA-AQ在薄膜中的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648、649和636 nm,延迟荧光寿命分别为1.6、2.6和2.1μs,三者均可作为红色延迟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14.
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和Knoevenagel反应设计合成一种新型的二苯丙烯腈类化合物CNS-OMe,不同比例四氢呋喃与水的混合溶液中化合物的荧光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聚集荧光增强现象。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SEM分析,推测聚集诱导的分子平面化和J型聚集的协同作用是荧光分子具有荧光增强效应的原因。此外,研磨前后荧光颜色由蓝绿色变为绿色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压致变色的性质。分子空间结构的平面化,引起分子共轭加强,是产生压致变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探针与荧光成像研究组研究员徐兆超团队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教授刘晓刚团队合作,发现了准确预测荧光染料TICT态的方法。扭转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是一种会淬灭荧光并大幅降低染料光稳定性的光物理过程。在此过程中,分子的给体或者受体片段逐渐扭转至垂直构型,使得电荷完全分离。抑制TICT的发生能够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合成了含有1 ̄3个萘基取代的脲类柔性开链化合物。通过对该类化合物在溶液中的光物理行为以及受溶液酸度影响的比较研究,发现多足化合物的发生性质强烈地依赖于化合物本身存在的构象形式;同时观察到以叔胺为骨架的三足化合物存在分子内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PET),且这一过程强烈地依赖于介质的pH值;而叔胺基的氮原子质子化将会减弱这一PET过程。  相似文献   

17.
设计和合成了一种双席夫碱。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其在不同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探究了过渡金属离子对紫外和荧光光谱的影响及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结果表明,在不同溶剂中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发生蓝移,荧光发射强度随溶剂极性增加强度减弱,且发生红移。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说明Fe~(3+)、Cu~(2+)在溶液中和化合物分子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生成稳定配合物。同时该化合物没有表现出明显的AIE性质。  相似文献   

18.
文勇武  江创  张玉蝶  熊琴  赵永婷 《辽宁化工》2023,(5):627-629+633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例Cu-MOF材料(化合物1)。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7.309 6,b=10.917 4,c=14.114 5,α=90,β=91.497,γ=90。对化合物1进行荧光性能研究,荧光结果分析表明,在260 nm的激发波长下,化合物1在390 nm处有强的荧光发射峰。并研究了化合物1对不同有机溶剂分子的荧光特性。通过荧光光谱测试表明,化合物1在乙醇溶液中表现出荧光猝灭现象,对乙醇溶剂具有良好的荧光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9.
对双(苯并恶唑)芪化合物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光谱,光物理及光顺反异构化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测定其荧光寿命及荧光量子产率基础上计算了它们的辐射及非辐射衰变速度常数。发现化合物(1)在极性溶剂中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而在非极性溶剂中则有较高的异构化能力。工作还测定了化合物在两种溶剂中反顺异构化过程的活化能,并对所有结果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含萘脲基多足化合物溶液的稳态和瞬态光物理行为,由于分子内不同足间脲基的相互作用干扰了萘基的π-π叠合,使分子内萘基的激基缔合物生成受到影响,实验表明:由于三足化合物存在着给电子叔胺基因,因此当萘基被激发时,可因分子内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而导致荧光猝灭,正因如此,在三足化合物归一化后的稳态光谱中激基缔合物的发光强度很弱,用皮秒级单光子记数技术测得该化合物的瞬态荧光为三指数衰变过程,其中最长寿命的物种,即属于生成激基缔合物后再分解为萘激发态的部分仅占总量的4%,与稳态的结果相一致,工作表明对这类可用作荧光化学敏感器的三足化合物,如利用其激基缔合物的强度变化为其识别外来物种的敏感部位并不适合,相反。如引入的外来物种能影响化合物的分子内光诱导电子转移,进而影响萘基的发光强度,则是一较好的判别外来物种是否已进入主体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