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车资料 Ⅳ号坦克(PzkpfwⅣ)为二战德国装甲部队的主力武器之一,它是战争期间惟一保持连续生产的坦克.1934年希特勒下令开始研制装备75毫米火炮的Ⅳ号坦克.该坦克研制目的主要是作为对轻型坦克的火力支援.1937年10月第一辆Ⅳ号A型坦克出厂,到二战爆发,其A、B,C型的生产数量还极为稀少,而它们大多只用于测试和训练.在波兰战役中部分参战坦克受到使用部队的高度赞誉.1939年的D型坦克和其后陆续投产的E和F1型坦克都进行了大规模生产,短身管的75毫米火炮成为这一时期Ⅳ号坦克的标准火力.  相似文献   

2.
黄亮 《模型世界》2012,(6):39-41
德军Ⅰ号坦克全车重5.4吨,车长4米,乘员2人,其主要武器是两挺7.92毫米的MG13或MG34机枪。该车在1933年开发之初的编号是农业拖拉机,这是当时德国为了避开"凡尔赛条约"的障眼法。这个个头和现在的小轿车差不多大小,装甲薄,火力弱,速度慢,作战能力可能只比早  相似文献   

3.
宋冉 《模型世界》2010,(12):70-71
苏联于1935年设计出BT-7快速坦克。由于当时的传动装置不能在重型坦克上使用,所以坦克的装甲厚度不能太厚。这导致了坦克需要以部分防护能力来换取速度。这种缺点也体现在了BT-7中型坦克上。为了克服这一弱点,BT-7的车体装甲使用焊接装甲,并加大装甲板倾斜角度,以增强防护力。该车采用新设计的炮塔,安装一门45毫米火炮和两挺7.62毫米口径机枪,还换用了发动机,使机动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3号坦克日型裝甲火力不足的缺点,德国武器局于1941年初开发出3号坦克J型,其车体经过重新设计,增强了基本装甲厚度。从1941年3月至1942年7月共生产出1549辆3号J型。1942年10月,德意联军与英联邦多国部队对峙北非海滨战场-阿莱曼。而在此战中非洲军主力之——第15装甲师几乎全军覆没,笔者本次制作的场景,描述该师坦克在油尽的情况下,坦克兵弃车步战。  相似文献   

5.
正这次笔者要自制一台1/16的法军索玛S35坦克。坦克的主体用胶板搭建并配合模型AB补土塑形。索玛S35坦克于1934年秋天制造,对该车的测试开始于1935年春。1936年春,坦克测试成功,开始成批生产,并装备部队,该坦克从1936年至1940年共生产约500辆,一直服役到1940年法国投降。该种坦克装备了新型火炮和斜面装甲,具有较好的机动性,从火力和装甲防护力方面,均优于当时德军的3号坦克。当时德国人认为这种坦克是配备37毫米反坦克炮  相似文献   

6.
关于M270M L R S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其正式名称为装甲车载火箭发射系统,美军制式编号为M270。当年为了对抗苏联大规模的坦克集群而研制于冷战时期,它是由美国、西德、英国、法国、意大利共同研制(威龙模型公司亦给出这几个国家的涂装水贴)。该车底盘是由M2步兵战车改进而来,车体载有驾驶舱、射击控制装置、火箭发射装置、重装填装置、导航定位系统。单车即为一个火力单元。整车全重25吨,时速61公里,最大行程483公里。最令人恐惧的是它强大的火力。据海湾战争的报告,3辆M L R S的齐射相当于12个155毫米榴弹炮营,288门大炮的火力!M270火…  相似文献   

7.
杜浩 《模型世界》2006,(5):20-22
T-35型坦克的开发工作在1932年2月28日展开。同年8月20日,T-35-1型坦克的第一个模型被试制成功。9月1日,它在苏维埃的一个特殊的委员会上被展示出来,给委员会的所有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T-35-1看起来特别像英国的A1E1“独立”5型战车坦克。它设计配置一门火力强大的76.2mmPS-3火炮和一挺DT机关枪,但是由于PS-3型火炮的缺乏,用一门威力小的火炮来替代PS-3火炮。后来,仍然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开发出了性能优良的76.2mmKT火炮,终于填充了PS-3型火炮的空缺。雪地迷彩涂装T-35A型坦克是在世界的惟一的5炮塔坦克,它的布局为多炮塔车辆中最…  相似文献   

8.
“酋长”主战坦克(或译为奇伏坦坦克)服役于1967年,战斗全重55吨,前装甲采用陶瓷复合装甲,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复合装甲的坦克之一。“酋长”主战坦克具有鲜明的英国风格:机动性较差,但火力强大,装甲坚实。主要武器为一门L1IA5 120毫米线膛炮。该坦克参加了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它从投产以来一直在进行不断改进,其中5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是这次制作的对象。套材准备做这款“老”模型,实在是因为做烦了德  相似文献   

9.
1号坦克的诞生是德国一战后重整军备的标志。由于战败,很多军备项目都被披上了民用产品的外衣,所以1号坦克也被称作“拖拉机”。不过1号坦克的外形的确很像拖拉机,而且装甲火力薄弱。但是1号坦克对于德国的意义并不在于装甲的薄厚或者主炮的口径大小,而在于它真正促成了一种全新的战争概念——机动战争。在此后的二战中叱咤风云的德军装甲兵,便是在1号坦克的狭小车体内训练出来的。即使在它作为坦克已经被  相似文献   

10.
Ⅲ号坦克H型     
林强 《模型世界》2006,(1):22-23
Ⅲ号坦克是二战前期德军的主力战车,拥有众多的改型。此次制作选择的是“龙”出品的1/35Ⅲ号坦H型(9029号)。Ⅲ号坦H型在1940年10月投产,至1941年共生产了308辆。其主要特征是:该车装有一门50毫米42倍口径的KwK38火炮,第一托带轮前移,改用新的六孔主动轮和镂空的负重轮,另外还在车体和驾驶室前部栓接了30毫米的附加装甲。开盒看到板件,感觉开模质量一般,行走系部分和一些小零件不尽如人意,部分螺栓和铆钉显得比较“肉”,不过原配的防爆网蚀刻片缓解了一些失落感。该车的组装是有一些难度的,大部分零件都要经过细心打磨,去掉合模线和残留的…  相似文献   

11.
刘昉 《模型世界》2008,(7):34-37
名称的由来同I号坦克一样,Ⅱ号坦克首次登场是在西班牙,当时少量的Ⅱ号坦克参战,实战证明,它不是装备了45毫米火炮的苏联T-26s的对手。Ⅱ号坦克随装甲部队大量使用是在波兰和法国战役中,后它又大量在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中使用,在苏联战场中较少看到它的身影。Ⅱ号坦克装甲薄,防护能力差,  相似文献   

12.
1935年,德里安的“装甲部队构想”开始具体化,德国武装部决定研制一种15吨重、全履带的新型坦克,柏林的莱茵钢铁—博尔西格(Rheinmetall-Borsig)、埃森的克鲁勃(Krupp)、纽伦堡的MAN和柏林—曼菲尔德的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四家公司竞标,最后戴姆乐—奔驰公司的方案获胜,在综合了其他方案的优点后生产出了Ⅲ号坦克。Ⅲ号坦克乘员5人,分别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和通讯员。新式的“车内联络系统”使乘员在作战时能直接用言语沟通而不必依靠手势,这在作战时极大地提高了坦克的反应时间,因而这个系统成为未来所有新型坦克的标准配置。根据战争的需要,Ⅲ号坦克有众多的改进型,其中J型是产量最多的一种,最初军方订购了900辆,后来又增加到2700辆。该坦克采用了新车体以安装50毫米装甲,这种整体式装甲比H型的30+30毫米附加式的结构更牢固,它也是德军第一种装甲加强到50毫米的坦克,而且它安装了新的50型驾驶员观察口和拥有跳弹板的50改型7.92毫米MG34车体外机枪座(均配用50毫米装甲)。车体前方进气口和发动机冷却系统也经过重新设计。火炮防盾和观察口盖都加强到50毫米。共1549辆J型安...  相似文献   

13.
小号手出品     
<正>05537 1/35中国62式轻型坦克62式轻型坦克以59式中型坦克为基础针对我国南方地区设计而成,总体布局同59式坦克基本相似。62式只保留基本部件使重量保持在21吨,防护装甲也要薄得多。行动部分为5对单轮缘的负重轮,履带较窄,履带板上为双诱导卡齿,与59式坦克不同。发动机选用由59式坦克的12150L柴油机降低功率而来的12150L-3型柴油机。铸造炮塔装有带炮身抽气装置的62式85TC 85毫米口径线膛炮,火炮没有稳定器。辅助武器为与火炮并列一挺同轴机枪、车体首上由驾驶员操纵一挺航向机枪以及炮塔顶部一挺高射机枪。  相似文献   

14.
来自"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的大量著名历史照片显示,1944年诺曼底战场上的四号H坦克普遍采用了防磁装甲.来自博卡基村战场的"莱尔"装甲教导师的照片也显示,该型坦克的炮塔裙板上敷有防磁装甲. 威龙新推出的这款四号H坦克模型配备了炮塔裙板的防磁装甲,这在主流的1/35同类套件中尚属首次.与大多数历史照片所描述的一样,该车的前部防磁装甲为横纹样式,并且大部分装甲板都已经在工厂就预制了防磁装甲,包括首上装甲、炮塔前装甲、挡泥板以及车体后部装甲.H型进入批量生产之时,在工厂预制防磁装甲逐渐成为了业界惯例.这批坦克的车体裙板以及被裙板覆盖的表面一般不敷设防磁装甲.  相似文献   

15.
Ⅲ号坦克是二战初期和中期德军装甲兵的主要装备,它几乎参加了德军装甲师在二战中的每一次战斗。从1942年10月到1943年2月,由维格曼、MIAG、MAN和MNH公司共生产了250辆Ⅲ号坦克M型。M型在L晚期型基础上加装了能通过1.3米水深的涉水装置(原L晚期型只能涉水0.8~0.9米)。这使M型重新设计了进气、出气口,密封了所有的接缝,还在车体后部高处安装了截止阀。另一个改进是M型在炮塔左右各安装了三个90毫米Nbk发烟装置。1943年后出厂的M型车体和炮塔上增加了8毫米装甲护板。笔者制作的这款模型是“龙”的(9015号)Ⅲ号坦克M/N型。这是“龙”…  相似文献   

16.
宋冉 《模型世界》2012,(5):48-53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苏军缴获了大量的德军Ⅲ号坦克和Ⅲ号突击炮,苏联军方认为这些战车的火炮威力太小,再维修使用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于是,根据苏联红军装甲坦克局的第2578号命令,第592工厂奉命将缴获的Ⅲ号坦克和Ⅲ号突击炮(约200辆)加装F-34型76.2毫米加农炮和固定战斗室,改装后称为苏-761。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匈牙利作为德l国的盟国,参与了对苏联的作战,在面对苏联数量众多的坦克部队时,匈牙利人很快感觉到己方装甲力量的薄弱和小足,且匈牙利人自己的“突朗”坦克小但数量不足,而且装甲和火力在T-34面前也明显力不从心。与此同时,匈牙利步兵也在抱怨作战时没有重武器支援,由于德国人不愿意给匈牙利军队配备突击炮,匈牙利人只好自力更生,仿照德国的3号突击炮,在老旧的“突朗”坦克上装配一门105毫米口径的43M型榴弹炮。  相似文献   

18.
"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在1944年7月定型投产。"猎虎"使用了"虎王"重型坦克的底盘,战斗全重达75吨,正面装甲厚度达到了250毫米,成为二战期间装甲车辆最厚的装甲,即使是超重型的"鼠"式坦克前装甲也只有205毫米,只有少数重炮抵近开火才能击穿。  相似文献   

19.
最大的坦克。其将威力强大的火炮和难以击穿的装甲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这么一种可怕的钢铁怪兽。其战斗全重高达69.8吨,炮塔正面装甲厚达180毫米,装有一门71倍口径超长身管坦克炮。根据炮塔的研制公司不同,"虎王"可以分为保时捷(波尔舍)炮塔型和亨舍尔炮塔型。  相似文献   

20.
1943年4月德国IV号G型坦克发生了装甲和火力几个关键部位的变化。这些G型坦克新产品在车体两侧和炮塔处加装了侧裙板,以起到抵御苏联反坦克炮攻击保护自己坦克的作用。7.5厘米KwK40炮管尺寸从43口径扩大到48口径,增强了该坦克对付苏联T-34和KV-1坦克的火力。这些被改进的G型晚期型坦克被用在了1943年夏季东线库尔斯克战役以及其他战役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