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外能源》2011,(11):108
エコノミスト,2011-06-07:83~852010年西班牙以可再生能源为原料的发电量已占电力总供应量的35%。其中风力发电已成为最大的电力供应来源,2010年3月风力发电已经占西班牙电力总供应量的21%。  相似文献   

2.
摘要: 基于COBRA-IV开发出了适用于铅铋合金冷却组件和堆芯的子通道热工水力分析程序SUBAS,并利用其对铅铋合金冷却组件进行了详细的子通道分析,主要分析了不同燃料棒数目对组件内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影响;对湍流交混模型、横流压降系数、换热系数模型等做了相关的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燃料棒数目的增加会导致组件内外质量、动量和能量的交换更加困难,各类通道的温度都有所升高;定位格架不仅增加了组件压降,而且降低了相邻通道之间的横向流动;湍流交混模型对组件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影响较大,需要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3.
散热器是发动机是重要部件总成。本文对上海汽车商用车技术中心LDV车用散热器的传热性能进行风洞试验,由实测试验数据,将管外横掠管簇的对流换热系数从传热系数中分离出来,整理成无量纲准则式,为散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另外,对一些未做过性能试验的散热器的设计计算也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节能》2016,(9)
对以R32和R245fa为工质的长3m、管内径为40mm、管外径为44mm的重力热管开展了传热性能实验研究。热源为恒温水浴,冷源为固定进口温度和流量的冷水。实验得出了不同热源温度下的热管传热负荷、工质蒸发换热系数和冷凝换热系数,并与经典拟合公式的预测值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对比表明,R32更适宜工作在热源温度为常温到50℃的工况,R245fa更适合工作在50~100℃的热管工况。  相似文献   

5.
运用fluent软件对油气散热器管内流动的传热特性和阻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管内努赛尔数Nu和阻力与雷诺数Re的关系曲线,然后进一步对管内外的流动与换热进行试验研究,并根据试验数据将管内外的换热系数分离出来,得到了管外换热的关系准则式.将管内的传热和阻力特性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散裂靶为次临界反应堆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得到符合要求的靶内结构,通过对现有的几种散列靶的流道进行扫描,结合各种靶型的优点,设计一种适当的散裂靶结构。  [方法]  通过CFD软件扫描流场,进行热工分析;MCNPX用于散裂靶物理分析。为验证计算思路和方法,重复文献中工作,并把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结果做对比,二者符合良好。  [结果]  对设计的散列靶进行热工水力分析,得出在靶窗厚度不变的情况下,不同进口速度、不同束斑直径、不同束流强度下的结果;计算束斑直径不变情况下,不同靶窗厚度对应的允许的束流强度;把符合散裂靶热工设计要求并有充分裕量的工况进行整理。推导出电流密度随半球型角度变化的公式,得出不同靶窗厚度下的最大允许电流密度。  [结论]  研究成果对铅铋散裂靶的初步设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谢广觉  季杰  孙炜  赵志  马杨 《新能源进展》2018,6(3):181-187
本文对两种适用于高倍聚光发电供热(HCPV/T)系统的多槽道和微通道水冷换热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模拟热源模拟了HCPV/T系统中光伏电池工作时的热流密度,分别研究了流量、壁面温度和输入电压对两种换热器传热特性的影响,并利用传热学理论对两种换热器的特点进行分析,获得了两种换热器努赛尔数Nu与雷诺数Re的拟合经验公式。实验结果表明,微通道换热器在低流量下有较强的换热能力,但在高流量下,换热能力无法随流量增大继续提高;多槽道换热器在低流量下换热能力不佳,但在高流量下仍可随流量增大继续提高。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太阳能碟式聚光器的Al-Si合金储能锅炉的构想,搭建了Al-Si合金与高温热管传热的实验平台。试验结果表明,Al-Si合金与高温热管之间的传热密度为54.4 kJ/m2。对Al-Si合金的传热温度分布进行模拟,以热流密度为54.4 kJ/m2,换热系数为200 W/(m2.K),空气温度25℃的对流边界条件时,模拟结果和试验测试结果比较吻合,为Al-Si合金储能锅炉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N-5700-1型凝汽器传热特性数值分析与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洋  汪国山 《汽轮机技术》2005,47(2):101-104
利用自行开发的凝汽器数值模拟软件对N-5700—1型电站凝汽器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该凝汽器存在的问题,提出结构改进措施,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所建议的改造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动力工程学报》2017,(11):903-911
基于颗粒-颗粒、颗粒-流体间的传热机制建立了颗粒尺度下的传热模型,并将其与计算流体力学-离散颗粒模型(CFD-DEM)耦合,建立了CFD-DEM传热模型,在传热计算中采用真实的颗粒接触刚度修正了颗粒-颗粒间的传热。采用典型喷动流化床内的颗粒传热实验数据验证了CFDDEM传热模型的准确性,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喷动流化床内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喷动流化床内颗粒的传热系数受其运动状态的影响,颗粒在环隙区域外循环的传热系数比内循环传热系数大;喷动流化床内平均传热系数呈对称分布,流化区域内的平均传热系数大于非流化区域,床体底部两侧及气体入口处的平均传热系数最大,床层中央区域的平均传热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11.
蓄热介质对太阳能热风发电集热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沙子、石子以及石子与充水黑色密封管的组合作为蓄热介质,搭建了太阳能集热器试验装置并进行了相应的试验研究,得出了不同蓄热介质的吸放热特性及其对集热器内空气进出口温差、集热器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平均辐射强度下,石子与充水黑色密封管组合集热器的蓄热性能好,且集热器空气进出口温差及集热器效率最大,为太阳能热风发电系统集热器地面蓄热材料的选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轶群 《节能技术》2010,28(6):539-542
大力开发和应用太阳能,是当今许多国家极为关注的课题,节能技术的研究也是我国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太阳能不仅可以在节能方面有很大益处,而且在减轻环境污染方面也很有意义。本文主要就太阳能烟囱发电技术的产生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太阳能烟囱发电技术原理,太阳能烟囱发电技术的特点进行介绍。并对太阳能烟囱发电技术进行设计及相应的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高温热发电蓄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应用于太阳能高温热发电的各种蓄热原理、蓄热介质和蓄热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以混凝土或铸造陶瓷为介质的蓄热方法投资成本低,多用于槽式发电系统中;以熔盐作为介质的双罐蓄热系统技术风险低、可实现连续、稳定发电,较适用于塔式系统;斜温层单罐蓄热系统技术风险相对较高,但其投资成本可以降低;直接蒸汽发电系统对传输系统的耐压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高温相变蓄热和化学反应蓄热技术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需要寻找更合适的相变材料、热化学反应和装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太阳能光热发电现状,对太阳能光热与常规能源相结合的发电技术进行了描述。分析了目前几种光热与常规能源结合的发电方法,对其适用范围、发展潜力和技术难点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辅助燃煤热发电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太阳能供给的间歇性,单独投资建造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经常会出现设备成本高、利用率低、收益低等问题。因此,利用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与常规燃煤发电系统都有汽轮机部分这一特点,将槽式抛物太阳能集热器集成到常规燃煤发电系统中,寻求改造现有燃煤发电系统的新途径。以某300 MW机组为例,利用弗留格尔公式进行变工况计算,然后进行热经济性分析,为太阳能辅助燃煤热发电混合系统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太阳能发电研究现状及其在未来能源供应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太阳能发电两个重要利用方式-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研究分析,阐述了他们目前研究和应用进展及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为太阳能发电研究指出方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盐梯度太阳池具有长期聚热及跨季节蓄热的特性,选取R245fa作为循环工质,以实验用小型盐梯度太阳池下对流层60~90℃储存热量作为供热热源,建立盐梯度太阳池低温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系统数学模型,研究了有机工质的蒸发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蒸发温度的变化对太阳池下对流层回热温度、系统工质流量、不可逆损失和效率都有着重要影响,另外蒸发温度变化对功率有双重影响,存在一个最佳蒸发温度,使得系统功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8.
张明宝  张春伟  唐卉 《锅炉制造》2011,(6):41-43,46
介绍了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的基本组成形式:槽式、塔式、碟式,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光热发电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代波涛  邵琦  郭德军 《汽轮机技术》2020,62(2):99-100,103
通过使用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两个参数,推导出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中聚光镜的旋转公式和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中定日镜的旋转公式,为后续针对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镜场控制的仿真模拟和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余敏  马俊杰  卢玫  李凌 《动力工程》2007,27(4):584-587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传热强化管管内热力过程进行熵产分析,建立了基于流动与传热过程熵增原理的管内传热熵产方程,导出恒热流和恒壁温2种常见工况下的无因次熵产数表达式.在不同雷诺数和进口温差条件下,对2种螺旋槽管和光管进行恒壁温工况的熵产分析和热力性能评价,分析了传热和流动摩阻引起的熵产变化规律及2种不可逆损失占总熵产的份额.结果表明,熵产分析可用于评价传热强化管的综合热力性能,确定合理的运行工况、结构参数及强化换热形式,为强化管的应用评估及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