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出现了"蚁族"这种新的社会现象."蚁族"现象的产生,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了很重要的警示作用.从分析"蚁族"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入手,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理,通过深入思考,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一些建议,以便能更好地预防和改善这种现状.  相似文献   

2.
1925年因"五卅"渗案而发生的一系列政治和社会事件,对于分处京沪两地的知识分子群体而言,都是意味深长的沉重一课.面对由此产生的激进民族主义与反帝爱国风潮,与上海知识界的转向和调整不同,北京舆论界呈现出认同与质疑并存的复杂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足以证明,"五四"启蒙精神在"五卅"运动后出现分野,这种分野对于不同类型知识分子群体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南戏中多"状元婚变"的题材,且模式也几乎相似,由于早期南戏的素材多为当时下层文人取材于民间的生活众象,可知当时的"状元易妻"是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究其原因,与宋代文士的地位及妇女与对丈夫的依附关系有着重要的联系.本文尝试分析"婚变"类南戏内容模式产生的原因,在了解作者创作此类剧作动机的同时,对宋代的文士地位及妇女地位也可有所窥见.  相似文献   

4.
"仁"的思想作为孔子学说的核心,一直为后人所推崇,于是有人就<论语>中"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的句读划法产生了怀疑,因为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没有问马."孔子"没有问马"的举动似乎与"仁"的思想有冲突.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春凳"是一种明清流行的家居器物,只是一种宽而长的凳子,并无靠背.凳面多用攒边做法,通常可供两人同坐或一人躺卧,亦可用作摆放器物的家具.但"春凳"又不仅是家居器物,还寄予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正因如此,"春凳"频繁出现于明清乃至现当代小说之中.准确理解"春凳"的特征及其特有内涵,才能深刻体味它在小说中除了满足场景描写的需求外,所承载的当时人们特有的家居行为方式和社会文化心理,才能感受到它所渗透着的小说家细腻的情感痕迹与精心的艺术构思.  相似文献   

6.
弗雷格"意义与意谓"理论对其逻辑哲学有很重要的意义,是其整个逻辑哲学理论的基础.相应于一个符号,有其确定的意义;相应于这种意义,又有某一意谓;而对于一个意谓或一个对象,不仅有一个符号.相同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甚至在同一种语言中也会有不同的表达,然而这种有规律的情况也存在例外.符号的意义和意谓不同于与符号相关联的表象.句子的意义是其思想,句子的意谓则为其真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跟外族和外国的交往,其实也由此决定了译者的文化位置和社会身份.本文要处理的是19世纪中叶其中一位最早直接参与西籍翻译的中国知识分子王韬(1823-1897).作为传统文人,王韬为经济所迫受聘于上海的"洋夷",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担负起宣扬西方文化的任务,承受着传统文化包袱的重压,被"华夷之辨"的思想困挠,无法认同自己的工作,无法确立自己的文化位置.从王韬的个案,我们可以看到在中西文化最初的碰撞中,传统文化思想同外来西方思想的矛盾和冲突,怎样透过其中的文化传播中介--译者,来体现出来.这一方面对于我们理解晚清中西文化交流的情况有所帮助,另一方面更可展示译者在当时独特的政治、文化环境下的复杂社会身份和文化位置.  相似文献   

8.
语言因素包括语言知识与技能,是我们在阅读时必须具备的;而非语言因素则包括阅读习惯,阅读心理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等许多方面,尤其在第二语言的阅读中"非语言"因素更为突出.本文对影响英语阅读水平的"非语言"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教学对策,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使我们重视非语言因素对阅读效率的影响,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宋代,东南地区"吃菜事魔"十分盛行,并与社会动乱相互交织,逐渐演化成为当时社会的突出问题,对国家公共秩序和民众日常生活构成严重的冲击,引起宋朝官方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分析"医生"这个形象在文本中的作用,以及作家创作这个艺术形象的思想根源,从而揭示"医生"形象在文本中的多维意义.指出"医生"形象在文本中出现的位置及其言行,不仅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左右着狂人的命运.认为鲁迅先生把治病救人的医生写成"吃人的人"和其人生阅历和当时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渡船"与"商船"是<边城>中多重意义的交汇点,它们是湘西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是翠翠、天保或是傩送的欲望对象的替代物,也是这些主人公各自所处社会地位的象征物,同时还是小说文本内部的结构性因素.论文以文化研究的方式,通过对这两个意象的分析,试图揭示<边城>中"牧歌形象"的裂隙.文章最后认为,这两个意象构成了小说内部幻景与小说外部社会现实之间的一条隐秘通道.  相似文献   

12.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思想观念,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它以整体性和辩证性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宇宙及万物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对人的生存命运和生存状态的关怀与把握,其中蕴含着浓郁的生态意识和人文精神,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特别是山水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在山水画中主要表现为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境界追求.  相似文献   

13.
苗族古歌(也称苗族史诗)在苗族的历史进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以往学界关注到了苗族民间艺人口述中的"歌花"与"歌骨"现象,并将之作为民间歌手的习艺方式进行了系统的讨论,但对其中隐含的古歌传承规律没有作更深入的阐述,也未将之上升到民间文学"稳定性"与"变异性"这一理论层面进行辨析,大都停留在简单的描述层面上,往往仅介绍古歌传承中存在着这一现象,也没有进一步从学理上进行理论抽绎.本文旨在对苗族古歌这一民间口头叙事传统进行研究,来分析整部古歌的流传、变异过程,重点论述"歌花"与"歌骨"背后所隐含的古歌的稳定性、变异性特征,以此来对民间口头传承文学中这两大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儒道佛三家思想对日本审美意识产生了很大影响."幽玄"作为日本审美意识中最重要的审美范畴,充分显现了日本民族的审美趣味和欣赏的审美情态.而儒道佛思想在其形成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把这种影响渗透到诸多艺术领域,且在本民族的土壤上,创造了在借鉴中国儒、道、佛思想基础上的独特审美传统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文化思想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他对文化问题的思考与表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现实针对性;二是他的文化思想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和内在线索,与唯物史观的发展历程相伴随.因此,对马克思文化思想的理解与阐释,一方面必须蛄合其历史语境,准确把握马克思所处的"经济时代"在技术与生产力状况、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状况、思想领域斗争状况等方面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必须将其放置于唯物史观这一理论框架之中,结合马克思思想发展脉络来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6.
"损人不利己"是伦理学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利人"与"利己"两个范畴的科学涵义,涉及如何认识"利人"与"利已"的辩证关系.对关于"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的问题,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作出是非善恶的评判.通常理解下的"损人不利己"是害人害己、近乎心理变态的一种卑劣行为,而特定条件下的"损人不利己"却是一种大公无私、顾全大局、舍生取义的高尚行为.  相似文献   

17.
胡适与李大钊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二十世纪初一场著名的论战,胡适的思想根源来自于其信奉的美国"实用主义",而李大钊的观念则与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人所秉承的两种"实用"观念的冲突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当时中国思想界论争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小国寡民"和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都是两位历史伟人针对当时动荡的政治局面提出的理想社会,都表达了人们追求和谐、安宁、舒适生活的愿望,都是人们追求幸福的体现.但由于两人所处时代、所生活环境的不同,两人提出的理想社会也存在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9.
条件句的概率进路是指人们把条件句的概率看作相应的条件概率,学界通常把这种思想称为"亚当斯论题".学界对这个预设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们围绕着"平凡结果"和"亚当斯论题"展开了激烈地论争.其实,这种条件句预设是存在问题的,对其进行进一步精致分析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20.
道家思想究竟是在何时、通过何种渠道传入日本的,学界对此看法不一.通过对船山古坟铁刀铭文及<宋书·倭国传>所载"倭国王武上表文"的考察,并结合发生在公元3世纪至公元6世纪魏晋南北朝时代大陆移民东迁这一事实,文章认为,虽然没有这一时期关于道家典籍东传日本的相关记载,但道家思想极有可能通过大陆移民传入了日本,并对当时的社会上层和知识阶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