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注水开发油藏高含水期,油水相对渗透率之比与含水饱和度不再为线性关系,导致传统的水驱特征曲线不再适用。针对上述问题,基于Willhite相对渗透率曲线表征公式,提出了适应于水驱开发全过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式,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得到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将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应用于江苏油田高6断块,综合含水率为92%时,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预测误差为1.24%,比常规乙型水驱特征曲线的拟合效果更好,预测误差更小。该研究成果对水驱油藏高含水期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俞启泰阐述了50多种水驱特征曲线,但每种水驱特征曲线对应的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只为单一的凸型、S型或者凹型曲线。针对4种水驱特征曲线,根据它们在表达式上的相似性进行了组合,利用累计产水量和累计产油量替换了水驱特征曲线中的累计产液量,由此得到了2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通过这2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对比,发现第一种水驱特征曲线代表的含水规律曲线与实际的数据更加相近。新型水驱特征曲线既可以预测油田的可采储量,也可以预测凸型、S型和凹型这3种含水上升规律,与原水驱特征曲线相比实用性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3.
4.
5.
水驱特征曲线法是注水开发油田指标预测的重要方法之一。针对目前国内常用的水驱特征曲线对油田实际生产指标预测时产生较大偏差的问题,为了准确表征注水开发过程中的采出程度与含水率变化规律,运用油水两相渗流理论推导了一种新型水驱特征公式,建立了适用于不同渗透类型油藏的水驱特征曲线;在此基础上,根据延长油田22个注水开发单元的实际生产数据,拟合出了地质储量与直线段斜率的关系图版,使其更符合实际油田的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公式将标准童氏图版公式中的固定系数7.5修正为由相渗曲线和含油饱和度决定,可以预测不同渗透率油藏的采出程度和含水率变化规律;2)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出现直线段后,含水率从50%上升到98%,在这个含水阶段里,采出程度差值不是一固定常数。应用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对延长油田W区块地质储量和含水率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5.2%和2.1%,预测精度大幅度提高。该研究成果对同类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和注采参数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特高含水阶段新型水驱特征曲线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水驱油藏开发进入特高含水阶段之后,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比值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会偏离直线,常规水驱特征曲线也会偏离直线,此时再应用常规水驱特征曲线预测开发指标会产生较大误差。针对此现象提出了新型渗流表征关系即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表达式,该表达式能够对中后期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进行高精度拟合。在此基础上,运用油藏工程方法推导了一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利用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数据对新型水驱特征曲线与常规水驱特征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对高含水期及特高含水期的数据拟合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很好地解决了特高含水阶段曲线上弯和预测误差偏大的问题,有较好的现场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中分析了现有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指数式表征方法的局限性,指出在低含水时期或特高含水期时,采用指数式相渗表征方法得到的常规水驱曲线对生产动态数据进行拟合将出现较大误差。继而,基于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Krw/Kro的非指数型特征,文中提出一种新的水驱特征曲线,并详细论述了该水驱特征曲线广义表达式、含水率上升规律表达式的推导过程。实例应用表明,采用文中水驱曲线,对低含水期、中高含水期水驱开发过程中的生产数据拟合和指标预测均具有较好效果,在各含水阶段的可采储量预测结果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9.
在油藏的水驱动态分析和预测中,水驱特征曲线常用于预测水驱油藏的可采储量以及评价油藏的开发动态,因此其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但是常用的水驱特征曲线只能对应单一的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反映和描述水驱油藏不同类型的含水率上升规律,在已有的2个双对数水驱特征曲线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水驱特征曲线,推导了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函数关系式,绘制了该函数呈现凹型、S型、凸型曲线的关系图。将该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应用于实际,通过选取不同的水驱特征曲线系数来预测区块的可采储量,并与实际值相比,选取误差最小的值,建立最佳的水驱特征曲线表达式,进而预测区块的含水率上升规律。通过2个实例的对比分析可知,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在中低含水阶段较为适用,在高含水、特高含水阶段适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注水开发油田高含水和特高含水期由于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在半对数坐标中偏离直线关系,从而导致水驱特征曲线上翘。为此,文中将含水饱和度归一化,提出了一种新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关系曲线,实现了中晚期段相渗曲线的充分拟合,能反映真实的相渗规律并适用于不同的含水阶段。利用这一新型关系曲线,根据一维油水两相稳定渗流理论推导出了一种水油比与采出程度之比(WOR/R)型的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可以预测高含水及特高含水期油田的最终采收率。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新型水驱特征曲线计算简便,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避免了高含水和特高含水期由于水驱特征曲线的上翘而导致的可采储量预测偏差。 相似文献
11.
常用水驱特征曲线理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将平均含水饱和度与岩心出口端含水饱和度的不同函数关系式与Welge方程相结合,导出了目前国内注水油田开发评价和可采储量标定中最主要、最常用的4类水驱特征曲线——马克西莫夫-童宪章水驱特征曲线(甲型)、沙卓洛夫水驱特征曲线(乙型)、广义西帕切夫水驱特征曲线(广义丙型或卡札柯夫曲线)和广义纳扎洛夫水驱特征曲线(广义丁型或俞启泰曲线).为进一步揭示这些水驱特征曲线的油水两相渗流比值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可采储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油田开发大体可分为开发前期、开发初期、稳定开采期、开发调整期、开发后期五个开发阶段,对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油田,其可采储量评价方法也不同?大庆外围油田由于开发时间短,多数油田综合含水较低,因此,评价外围油田可采储量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标定采收率系列方法、经验公式法、经验图版法、实验室法、数值模拟法、水驱特征曲线法和递减曲线法。对于一个具体油田,由于受油田地质开发因素、油田所处的开发阶段及方法本身应用条件的制约,应用上述方法时会遇到一些问题。通过对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的可采储量计算方法进行评述,总结出一套外围油田可采储量预测原则,在应用中便于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经典水驱特征曲线无法准确刻画水油比变化特征的问题,在重新改进油水相对渗透率表征形式的基础上,运用渗流力学理论和油藏工程方法推导了改进的乙型水驱特征公式,并给出了采出程度与水油比的变化关系式;采用最小二乘法和穷举法解决了多参数拟合困难的问题,实现了曲线的自动拟合。通过公开文献资料验证表明,新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表征方法更加准确,改进的乙型水驱曲线拟合精度更高,可较好地反映油田特高含水阶段水驱特征曲线的“上翘”特征,适用于特高含水阶段生产开发动态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17.
目前国内部分水驱油藏都进入了特高含水阶段,对于特高含水油藏来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曲线会发生上翘的现象,这也导致推导出的水驱特征曲线在油田特高含水期产生上翘,使得运用常规水驱特征曲线对实际油田生产进行预测会产生较大的偏差。基于实际油田的数据资料,通过对不同油田区块多条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上翘后的部分进行拟合分析,给出了新的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关系表达式;同时,根据新的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关系表达式推导出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并将其运用于实际油田的生产。结果表明,新型水驱特征曲线能够很好地预测常规水驱特征曲线产生上翘后的油田生产动态,对特高含水阶段的预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19.
推导和筛选了两种逐年计算水驱油田可采储量的公式。一种是适用于水驱层状油田的方法五水驱特征曲线及相应的逐年计算可采储量公式;另一种是适用于底水灰岩油田的方法九水驱特征曲线及相应的逐年计算可采储量公式。这两个公式大大简化了已有的逐年计算水驱油田可采储量的方法,因而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算例表明计算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