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平湖组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平湖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平湖组处于本区层序地层划分的第Ⅱ层序内,由五个次级亚层序组成。平湖斜坡带层序的发育早期受断裂作作的控制,海平面变化的频繁周期性控制了层序的形成、发育和结束,并决定了古生物面貌、体系域发育和沉积相的基本特征。平湖斜坡带平湖组发育了低位体系域、海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平湖组海进体系域形成的泻湖、潮坪相暗色泥岩是本区主要的生烃源岩;高位体系域形成的潮道砂和三角洲等砂体,孔、渗条件较好,是主要的储集层。不同体系域的岩石学特征,在空间上形成了生、储、盖匹配关系,使平湖斜坡带成为西湖凹陷的一个大油气田。  相似文献   

2.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储层成因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东北部,始新统平湖组是该地区重要目的层,本文针对平湖组主力含油气储层的四个成因类型;潮道、潮汐分流河道、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的岩石学、沉积学特征分析,预测砂体形态并对各类储层性质逐一评价。  相似文献   

3.
高邮凹陷戴一段(E2d1)上部湖侵沉积体系发育一套暗色泥岩,分布较广,沉积水体较深,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和保存。因缺乏直接的油源对比依据,一直对该套泥岩生烃持质疑态度,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近年勘探资料积累基础上,针对该套暗色泥岩补充了地化样品,对其生烃条件及潜力做了详尽分析。结果表明,该套泥岩有机质类型较好、丰度高,属较好烃源岩,三垛组(E2s)末期即进入生烃高峰,具一定资源潜力。新认识已得到钻研验证,对下步该套新含油系统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海西湖凹陷苏堤区带平湖组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堤地区位于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的南部,现有钻井天外天一井揭露平湖组1549.5米。该井平湖组沉积相历来有多种看法,本文比较了前人工作成果,提出新的认识。根据过渡相盆地沉积机制,运用旋回地层学重新分析了地层特征,对该地区沉积环境演化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油气运移特征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平湖组是东海西湖凹陷的主力生烃层位,花港组沉积时就已经进入生烃门限,具有良好的生排烃条件.多次构造运动改变了构造面貌,促使油气运移.计算机模拟研究表明,西湖凹陷的油气运移方向主要是西部斜坡带和中央背斜带.西部斜坡带以侧向运移为主,断裂隔挡和岩性封隔成藏,重点地区是平湖地区.中央背斜带以垂向运移为主,局部背斜构造成藏,成藏圈闭与断坳叠加关系密切.西湖凹陷平湖组的油气除了在西湖凹陷聚集成藏之外,有可能向周边地区运移.  相似文献   

6.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始新统平湖组是目前已证实的主力油气富集层系,对其沉积体系已开展过多轮研究,但是仍然存在很大争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新处理的三维地震、岩心和多种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对平湖斜坡带平湖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重新展开了系统分析。平湖斜坡带主要发育三种沉积体系类型:河控三角洲、潮汐改造为主的三角洲和潮坪沉积体系。这三种沉积类型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平北地区以河控三角洲沉积为主,平中地区发育受潮汐改造的三角洲沉积,平南地区处于半封闭海湾湾口,以潮坪体系为主,洋流控制着砂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和规模。整体而言,平湖斜坡带平湖组沉积格局从北向南表现出受海水影响逐渐加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东海西湖凹陷地温场及其对烃源岩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海上盆地钻井资料少的特点,利用地温与地层深度或岩石圈底界深度的相关性,把钻井地热研究结果外推到无井区域,建立了东海西湖凹陷的区域地温场,并分析其对烃源岩的作用。研究表明,凹陷北部和南部现今平均地温梯度较高,凹陷中部相对较低;平湖组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凹陷北部高于南部。尽管目前的储量发现集中在凹陷的西南部,但更要重视凹陷北部的勘探潜力。平湖组烃源岩的主要排烃期为30~10 Ma。西湖凹陷大构造、小油气藏的现象,可能是保存条件差,也可能是油气充注量不足造成的,加强圈闭形成期与烃源岩排烃期的匹配关系研究是下一步勘探取得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海进潮道砂体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东海西湖凹陷位于浙东坳陷东部,其平湖组海陆过渡相地层中,保留有许多海进潮道砂体,系平湖组主要储层。本文综合西湖凹陷区域地质资料以及平湖组海进潮道砂体的测井资料、岩芯描述,探讨了海进潮道砂体的成因机制及分布、保存受控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声波时差测井、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及包裹体测试等资料,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和平湖组异常高压进行了研究。西湖凹陷花港、平湖组异常压力主要起始于花港组下段,并且异常高压段具有"阶梯式"增大的特征,横向上从平湖构造带至西次凹向中央反转构造带及从凹陷的边缘向凹陷的中部,高压顶界面在地质层位上有变老的趋势。由高压流体注入引起的传导型超压在区内目的层发育,并对应着良好的油气储层,说明了异常高压发育与油气充注空间上的一致性。利用盆模软件模拟出剩余地层压力的演化过程,认为中新世(15~7Ma)以及上新世至第四纪(3~0Ma)是剩余地层压力异常的2个关键时期。结合油气充注史研究认为,中-晚中新世和早上新世该区发生了2次油气充注,说明异常高压发育与油气充注时间上的一致性。因此,证明了西湖凹陷花港、平湖组异常高压与油气充注具有良好的时空耦合性。  相似文献   

10.
为深化西湖凹陷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研究,以主力勘探目的层——平湖组为研究对象,对沉积体时空配置、成藏条件和油气运移聚集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平湖组烃源岩丰富,广泛发育暗色泥岩和煤,多期发育的潮坪砂、潮道砂和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平湖组砂泥岩薄互层明显,纵向上形成旋回式生储盖组合,且泥岩累积厚度大、分布稳定,利于形成区域性盖层。平湖组形成于后裂陷期,裂陷期形成的断裂体系为油气运移提供垂向输导,形成了自源—直排式和自源—垂向侧向式岩性油气藏。平湖斜坡带发育的平湖组潮坪及三角洲砂泥岩薄互层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可沿油气运移路径探索砂岩上倾尖灭、透镜状等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1.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组断层组合样式及其控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是中国沿海重要的含油气区,勘探实践中发现其内部断层及砂体分布规律复杂、勘探难度大,亟待解决砂体分布控制因素问题,深化砂体分布规律认识。运用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古地貌和地震属性叠合精细砂体解释技术,对西湖凹陷平湖组同沉积断层分布及组合特征对砂体的控制作用开展了研究。根据同沉积断层发育规模的差异,划分出3个级别的断层,分别控制了凹陷格局、斜坡特征及砂体展布3个层次,分析了三级同沉积断层组合样式对砂体垂向沉积特征及平面展布方向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发育6种断层控砂模式,分别为正向断阶阶梯型、正向断阶掀斜型、正向断阶叠覆型、墙角型、反向断阶型和正反向断阶复合型控砂模式。其中由正向断层构成的断层组合样式有利于砂体向凹陷中央搬运,扩大了储层在凹陷内的分布规模,而由反向断层构成的断层组合样式,其富砂作用显著、油气聚集条件优越。在6种断层控砂模式的指导下,有利于发现砂体垂向富集段及横向富集带,判断砂体展布方向及预测储层发育位置。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优选埋藏史、生烃和排烃史模型的基础上,对浙东中央背斜带的生排烃史进行了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3.
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岩14-1-1井为例,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可以划分为2种类型:类型一以镜质组为主,类型二以壳质组+腐泥组为主.2种类型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生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类型一烃源岩生烃产物以液态烃为主,类型二烃源岩生烃产物以气态烃为主,2种类型的煤系烃源岩纵向和横向上差异性分布导致了西湖凹陷油气藏表现为上油下气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湖构造带有正常凝析油、非正常凝析油、轻质原油和正常原油4种类型原油。天然气以热解成因的凝析气为主。平湖构造带产出的油气以凝析气为主,原油次之。花港组油气藏以背斜型油藏为主,并多被断层所切割;平湖组油气藏依附于断裂,多为受同生断层控制的断块和半背斜凝析气藏。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鄂尔多斯盆地烃源岩发育于深湖-半深湖区,油气勘探也一直围绕着烃源岩周边进行勘探。在沉积相研究时,发现各三角洲体系间发育大型的湖湾,湖湾区暗色泥岩发育;通过采集前人认为非烃源岩发育区的湖湾泥岩样品,地化分析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地化,综合评价认为湖湾区暗色泥岩是好-中等烃源岩。该认识对鄂尔多斯油气成藏的认识具有重要的义意,扩展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6.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油气田花港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岩心观察、测井与录井资料,对平湖油气田花港组河流相地层进行了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识别出2个中期旋回(MSC1与MSC2)与20个短期旋回,建立了研究区的层序地层格架。短期旋回分4种类型并以非对称旋回为主。两个中期旋回为非对称旋回,但MSC2对称性更大,反映了可容纳空间的持续增加。在基准面旋回的控制下,沉积相呈现有规律的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曲流河交替演化,在每个中期旋回均以辫状河开端,以曲河流结束,由于中期旋回在长期旋回中的位置不同,曲流河的特征也有所不同。位于中期旋回上升半旋回中部的曲流河及底部的辫状河是研究区的有利砂体,尤其是前者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7.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烃源岩特征及生排烃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综合确定平北地区的主力烃源岩,深化其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在烃源岩分布特征及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生排烃历史。研究表明,平北地区主要发育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两套烃源岩系,其中平湖组暗色泥岩为主力烃源岩,具较高的有机质丰度、成熟度、生排烃强度与排烃效率;以平湖组为源岩的油气系统应是本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平湖组普遍存在异常高压,综合地质、测井、钻井、测试等多方面资料,利用Eaton法计算出平湖构造带已钻井的压力曲线,揭示了平湖组异常高压分布特征,分析了该区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欠压实作用和生烃作用,并利用加载和卸载曲线判别了欠压实和生烃对地层高压形成的贡献。这些研究结果对油气成藏研究和钻井工程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有机岩石学分析方法,结合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煤和泥岩)进行剖析研究。本区烃源岩富镜质组(>60%),贫惰性组(<10%),含10%-30%的壳质组和腐泥组;“壳质组+腐泥组”含量与氯仿沥青、总烃和有效碳等呈正相关关系;树脂体和“孢子体+藻类体”分别为早期成烃和晚期成烃的组分,并相应建立了本区烃源岩的成烃模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高温高压封闭体系条件下的热模拟实验和生烃动力学模拟分析,获得了西湖凹陷古近系平湖组和花港组煤生成气态烃的产率及其动力学参数。结合古地温演化史和热演化史恢复了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西次凹及中央构造带的古近系平湖组和花港组煤的生烃演化历史,并基于预测的镜质体反射率(Ro)建立了研究区煤的生气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煤所生成的天然气以甲烷(C1)为主,重烃气(C2—C5)较少,C1和总气态烃(C1—C5)的产率增长速率在煤的高成熟阶段(1.10%≤Ro<2.20%)最大,在成熟阶段(0.50%≤Ro<1.10%)次之,在过成熟阶段(Ro≥2.20%)最小,且含碳原子个数不同的重烃气(C2、C3、C4和C5)的主裂解期不同。在西湖凹陷煤的生烃演化过程中,西部斜坡带平湖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