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5,(4)
本研究以Cd-Pb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四月蔓"小油菜(Brassica chinensis)为供试作物,分别按照0,20,40,80,160 mmol/kg的浓度添加硫磺(Sulfur,S),系统研究了施用硫磺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小油菜生物量及植株地上部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含量随硫磺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小油菜生物量和植株地上部磷含量随硫磺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红壤对磷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壤为吸附剂,研究了固/液吸附体系中红壤对磷的吸附特性,探讨了温度和pH对红壤吸附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对磷的等温吸附数据与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当温度为30℃时,红壤对磷的饱和吸附量高达1.61 mg/g,说明红壤是一种优良的磷素吸附材料;红壤对磷的吸附量在吸附初期随吸附时间急剧上升而后期趋于稳定,当磷的初始浓度为25~100 mg/L时,12 h时的吸附量均可达到平衡吸附量的90%以上;当磷的初始浓度<50 mg/L时,温度对红壤吸附磷基本无影响,但随着磷初始浓度的升高,温度对红壤吸附磷的影响渐趋明显;在所检测的试验体系中,pH值为4~8时对红壤吸附磷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灼烧对河道底泥中磷迁移转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灼烧河道底泥过程中磷的环境浸出行为以及磷的潜在活性和生物有效性.结果发现,当灼烧温度为150℃时,溶解性活性磷(SRP)的累计浸出量最大(300.05 mg/kg),而灼烧温度为750 ℃时,SRP的累计浸出量最小(184.33 mg/kg).灼烧强化了底泥中NaOH-nrP和BD-P向NH4C1-P、A1-P、Ca-P的转化.随着灼烧温度升高,这种强化作用明显增加.底泥灼烧温度不同.生物有效磷的形成量也不同.当灼烧温度>550 oC时,生物有效磷的形成受到明显抑制;当灼烧温度为750 ℃时,生物有效磷形成量下降了43.44%.  相似文献   

4.
新生态铁锰氧化物混凝除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FeSO_4和KMnO_4反应制备新生态铁锰氧化物除磷,比较了Fe_2(SO_4)_3和FeSO_4/KMnO_4两种混凝工艺的除磷效果,并考察了FeSO_4/KMnO_4除磷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FeSO_4/KMnO_4的除磷效果比Fe_2(SO_4)_3的要好,当铁盐投量(以Fe计)为5mg/L时,FeSO_4/KMnO_4和Fe_2(SO_4)_3对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0.2%和82.3%;KMnO_4与FeSO_4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0.33;FeSO_4/KMnO_4的除磷效果随Fe~(2+)投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初始TP浓度和pH的增加而降低;当混凝时间由10 min增至60 min时,FeSO_4/KMnO_4对磷的去除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磷石膏中磷的分析及对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溶磷是磷石膏中主要有害杂质。研究了不同形态可溶磷、共晶磷对磷石膏性能的影响,测定了磷石膏中磷、可溶磷及晶磷含量,用扫描电镜及光电子能谱研究了可溶磷的存在形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可溶磷主要分布在磷石膏晶体表面,其含量随磷石膏粒度增加而增加;共晶磷则随磷石膏粒度增加而减少。可溶磷、共晶磷降低硬化体强度。当磷石膏胶结材水化时,不同形态磷转化为难溶盐,覆盖在二水石膏晶体表面,阻碍其溶解与水化,使其缓凝。石灰石和磷石膏可降低影响,是提高磷石膏性能的一种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滇中地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对植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滇中地区昆明、玉溪和曲靖3市所属12个县(市、区)的云南松、矮杨梅、牛尾蒿等32种主要森林植物为研究对象,共采集了32种346批次叶(茎)、17种43批次枝及对应植物根部土壤为实验样品,测定了其抽提物含量、灰分含量、热值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分析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对植物理化性质的影响,进而研究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对植物燃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有效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叶的抽提物含量和热值,降低叶灰分含量,但枝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响应不及叶明显;(2)滇青冈、华山松、黄茅、南烛、牛尾蒿、野八角、银荆、云南樟的叶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响应较灵敏,云南油杉和云南樟的枝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响应较灵敏,土壤有效磷也能相对明显地增加云南松、华山松、地盘松、牛尾蒿、紫茎泽兰等滇中地区常见植物枝、叶(茎)的抽提物含量和热值,降低他们的灰分含量;(3)在生境相似的条件下,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抽提物含量、热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效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植物的粗脂肪含量和热值,降低其灰分含量。这种变化趋势有利于植物燃烧性的提升。并就加强滇中地区森林火灾风险治理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6)
水稻移栽期秧苗含磷量最高,随着生育进程植株含磷量逐渐降低。水稻植株吸磷量抽穗期积累最大,磷素积累主要是水稻抽穗前期的茎叶的积累。P2施磷量已达到水稻植株含磷量和抽穗期磷素积累的需求,过多磷素造成浪费。当施磷量为8.6kg/亩时,可获得最佳产量589.7 kg/亩。  相似文献   

8.
可溶磷是磷石膏中主要有害杂质。研究了不同形态可溶磷、共晶磷对磷石膏性能的影响 ,测定了磷石膏中磷、可溶磷及共晶磷含量 ,用扫描电镜及光电子能谱研究了可溶磷的存在形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 :可溶磷主要分布在磷石膏晶体表面 ,其含量随磷石膏粒度增加而增加 ;共晶磷则随磷石膏粒度增加而减少。可溶磷、共晶磷降低硬化体强度。当磷石膏胶结材水化时 ,不同形态磷转化为难溶盐 ,覆盖在二水石膏晶体表面 ,阻碍其溶解与水化 ,使其缓凝。石灰中和磷石膏可降低磷影响 ,是提高磷石膏性能的一种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进水磷缺乏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采用4个序批式反应器(SBR),按照缺氧/好氧的方式运行,通过调节不同的进水COD/TP值,考察了磷缺乏状态下活性污泥的沉降性、絮体形态、胞外聚合物含量以及出水水质.结果表明,当进水COD/TP值≥100/0.4时,活性污泥系统发生非丝状菌膨胀;当进水COD/TP值≤100/0.4时,活性污泥系统具有良好的硝化能力.当进水COD/TP值≥100/0.2时,系统硝化过程受到抑制,出现亚硝酸盐积累.在进水COD/TP值为100/0.2和100/0.1的条件下,亚硝酸盐积累量分别高达5.40和4.66 mgN/gVSS.在进水磷缺乏状态下,活性污泥系统去除COD的能力并未受到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7):34-40
长期施用化肥和畜禽粪可导致土壤中磷的积累,从而影响土壤中磷的生物有效性和可移动性,后者与土壤中磷存在的化学形态有关。为了解蔬菜地土壤磷积累过程中其化学形态的演变与土壤性状的关系,选择了红粘泥、黄筋泥、泥质田、淡涂泥和油黄泥等5种不同性状的土壤,通过添加化肥和猪粪模拟构建了不同磷积累的系列土壤,采用Hedley磷形态分析方法鉴定了土壤磷的化学形态及释放法潜力。结果表明:与未加磷处理土壤相比,所有蔬菜地土壤中磷的积累对H_2O-P和NaHCO_(3~-)IP增幅影响最大;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中,磷积累可明显促进HCl-P的形成,但对NaOH-IP的影响较小;在富铝化土壤中,磷的积累有利于NaOH-IP的形成,但对HCl-P形成的影响较小。无论是施化肥还是有机肥,土壤中积累的磷主要为无机态,对有机态磷的贡献较小;随着土壤磷的不断积累,磷积累对H_2O-P和NaHCO_(3~-)IP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